分享

卢氏地名考证新探

 令狐飞雪1981 2012-07-21

                                                                   文/七月湖

上古时期, 卢氏二字出现在洪荒大伏羲氏族社会尊卢部落,其祖与纯血缘伏羲氏之祖同为燧人氏北方集团的一个分支。燧人弇兹氏自立姓氏为“风”,这是中国人最早之姓。燧人氏直系除风姓外,还有允姓和婼姓,为燧人氏最早的三大姓。伏羲“以龙纪,龙师而龙名”,以龙为图腾,成为龙的鼻祖,开拓了中国远古龙图腾的先河。自此,在中国古史传说时代,出现了龙,始有龙的传人之说。
尊卢氏名(嵹)居嵹台之阳,为风姓血缘后裔,伏羲时代,尊卢氏主政朝业物资供给,粮食储备工作。当时伏羲部族东迁,尊卢部落随迁于潼关以东、黄河以南、洛水以北一带。活动区域分布在北与大庭氏为邻,东与中央氏为邻,西与骊连氏和赫胥氏为邻,南面是伏牛山山区。现今灵宝朱阳和卢氏的沙河潘河一带(当时称鸿泸水,汉改制为泓农郡)。根据完颜金行政地理建置录八(风翔福路、景兆府路)十九载:卢氏县。天会十年,仍立卢氏县,隶虢州。十四年,陷隶宋。皇统元年,复,仍立卢氏县。按:卢氏县,治今河南卢氏县西北沙河西南三角城(《大明清类分野之书》)卷十七《柳星张分周》:“元至元中... 移卢氏县于故城东南三十里,[即今冶]”。另卢氏沙河与潘河交界处也有卢氏沟的命名之说)。
当时,氏族部落崇拜偶像,人类发明和使用火之后,尊卢以柳条编制的卢器糊上泥土的浓浆,用火烧烤,成为原始的陶器,它是用来蒸煮食物和贮存生活所需的水及其它东西的。这种陶器古人初造字时称“卢”,《说文》中对卢字的解释:“饭器也,从皿声”。解释为饭器,《说文大字典》解释:“盛火器也,文君当卢”。不仅指出“卢”是盛火器,而且指明为烧、烤、煮用的盛火器。卢与“火”结合成“炉”),这包含着把糊上泥浆的卢器在炉火中烧制的意思,也可以说用火把卢器烧制成原始的炉子。所以人们崇拜这种发明,以<<卢>>图腾为标志。
据史査证: 尊卢氏是大昊伏羲社会杰出人物。他对人类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钱币,以币治世,开创了人类货币交流的先河。古书《俗书》在唐人钱谱载太昊氏金尊卢氏币,其文具存,与今小篆不殊。《字汇补.韭部》记载:「尊卢氏币有此字,音未详。见《泉志》。」另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斜肩弧足空首布,俗称原始布,币文“卢氏”当为记地。另07年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拍卖的“战国“卢氏”锐角布一枚, 成交价达 28050 元。 《荒史》载:“尊卢氏之立政也,官天地、府万物、革天下故,唯以币行,抱德阳和,以顺天下,而世用宁焉。”
事实证明,因尊卢功劳鸿大,女娲部落推荐尊卢氏为伏羲四十一代首领,相传五帝.《长安志》卷十六记载:“灞水之源出蓝田谷西,又西有尊卢氏冢,次北有女娲氏谷,则知此地是三皇旧居之所。据兰田县志记载:“宗卢氏继之,亦曰:尊卢氏,传五世。治九十余载,置都强台之阳,死葬浮肺山之阴。治政居于嵹台青海西倾山之阳。都于鸿卢水,葬兰田山西。
以上更清楚说明尊卢氏称帝时置政于嵹台青海西倾山之阳。都于鸿卢水是指尊卢氏东移居封之地 (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尊卢氏最早出现在《庄子?胠箧》一书。相继《晋?皇甫溢》《帝王世纪》《遁甲开山图》《汉书?古今人物表》《金镂子》《三皇本纪》《通鉴外记》《路史》等书也都有记载:。如《《庄子?胠箧》载:“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事也,民结绳而用之。”
《三皇本纪》载:“自人皇已(以)后,有五龙氏、燧人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卷须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斯盖三皇以来有天下者之号.
《通鉴外记》记载:“庖牺氏殁,女娲氏代立为女皇,亦风姓也。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卷须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伏羲之号。

到了神农时代,尊卢氏部族遂渐演化许多部落。当时的尊氏和参卢氏就是尊卢氏演化部落之一,【风俗通】记载:尊氏,卢氏之后。与宗通)。尊卢氏是神农氏前代伏羲氏世建号诸侯之一,首代神农氏姜轨于羲、农二代之交娶尊卢氏女为次妃,在冀南伊水洛水流域建伊祁氏伊耆国,改号参卢。《辞通》援引《竹书纪年》载:“炎帝神农氏,其初国伊,继国耆,合称,又曰伊耆氏。” 宋司马光作《资治通鉴》就采信了《竹书纪年》与《帝王世纪纂要》“其初国伊,继国耆,合而称之,故又号伊耆氏。”
《神仙通鉴》引载:“神农初“娶奔水氏(应读作承桑氏)之女为妃”,接着又载“神农……复纳尊卢氏之女,……生子曰邛、柱、起我”. 据“神农通代诸炎帝传十七世二十一帝考(6)”叙述:该《通鉴》续载首代神农氏生“邛”、“起我”诸子之事,与同书载神农生“堇”、“权”诸子之前事,应一样有别种史料依据,已具上文论述可资参考。它首披露帝姜轨“复纳尊卢氏之女”一节,本就表明当初神农氏是在骊山而非在别地娶尊卢氏女为妃其事非虚妄,更可从上文所考《长安志》卷十六、《太平环宇记》卷二十六尤其《风土记》残文有关骊山“有尊卢氏冢”、“又西有尊卢氏陵”、“又西有华胥氏、尊卢氏冢”及《元和姓纂》卷四有关“尊卢,古太昊时诸侯”诸资料内,求得显著旁证。”
神农炎帝第八代传帝榆罔(即参卢氏),就由虎、胃、皿组成,发祥于“渭水”的鬼姓鸟支(胃),与白虎参族通婚(秦岭的宝鸡南有太白山),擅长制作陶器,所以是虎、鸟(胃)皿三图腾合一。《山海经》载有炎帝九世的族谱,第九世为夸父,时居潼关至灵宝三百里桃林塞夸父八大社(营);神农氏第八代帝榆罔(参卢氏),都河南卢氏县祁村湾、陈留、曲阜;参卢即神农炎帝(榆罔),北上求天鼋氏(轩辕氏)挥师南下,经过涿鹿、阪泉之战,失败蚩尤再败夸父,最后被黄帝取代,降封在洛水上游祁村湾卢氏城。后榆罔被贬封不受,率众离开中原南迁淮河,汉水之间,在湖北随县后乡,深入到鄂西大山中架梯采药,并折向湖南,神农架由此得名。
炎帝祖先发源于祁连山,所以又名"连山氏",即"祁连山氏".故祁姓。(传说轩辕氏黄帝的毋亲附宇"之祁野"感北斗枢星而孕的"祁野",就是炎帝神农氏所在的甘粛天水成纪地区.黄帝妻西陵氏女节裔子所在故祁地,也受封祁,赐姓祁.【尧承伊祁氏】)。
参卢氏贬封后为王,故为卢古王,都在卢氏县的祁寸湾(现今卢氏县虢台庙龙山顶上有卢古王寨)。神农贬封不受,.曾领有在山西祁县.祁家河居邑(当时的祁县祁家河也是由其姓氏命名)。
尧鲧治水时,炎帝晚辈炎融(祝融) 睺头因对抗治水本应严整., 后尧看在入赘鲧族,为修熙氏家族中女婿, 被放逐嵩山.,附贴鲧治水。炎融在洛河上游故祁村湾南筑火炎城及石龙头城。火炎城起名由其祖炎帝命名。炎帝火德王故称“炎帝”,《左传》哀公九年载:“炎帝,火师,姜姓其后也。” 《左传?昭公十七年》载:“炎帝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石龙头城原在龙山卢古王寨角下,炎帝原名“石年”,所谓称“石龙”纪念之。因此火炎城和石龙头城都是参卢氏初建王邑重要依据。
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考:祝融遂承榆罔帝号,为赤帝,"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王大有案:言直而颛顼时代),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所司者万二千里."(<准南子.时则篇>)实与黄帝"各有天下之半".
神农政权前后共传十七代(前九后八),有天下五百二十年(前5032—前4513)。公元前4513年。
卢氏县远古称"莘地"(莘即伊川卢氏栾川一带, 栾川喟莘源卢氏喟莘川)莘即薪的意思。意思是说大约五六千年前,这里一片湖泊沼泽之地,当时遍野森林密漫,原始部落大多居栖在高山洞穴之中。据范阳《卢氏族谱玉牒志》历史考证说:“尊卢氏为上古三王之一,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祝融”有两个:一在前,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被尊为赤帝,与伏羲氏、神农氏同为“三皇”(《史记》),或与赫胥氏、尊卢氏同为“三王”(《六韬?大明篇》)。
有人说《路史?国名纪》载:“卢氏,古国名。”那是最早神农炎帝降封不受东移山东一部。山东上清称:“周朝时期有一参卢氏族,为炎帝后裔,他们的始祖叫做姜孝伯,亦称姜考伯,是周成王姬诵的舅舅。姜孝伯是炎帝姜氏的后裔,因原在参卢(山东高青)居住,所以又叫做参卢氏。卢国,原为春秋时代傒公受封的采邑之地, 傒公子孙遂以邑名 “卢”为氏,从而正式开创了卢氏之始,卢邑因此也成为卢氏子弟第一立身传世、聚族成群的“伊甸园”。
而《水经注》援引《开山图》载:“卢氏山宜五谷,可避水灾,亦通谓之石城山。”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卢氏没有卢氏山,以卢氏泛指卢氏山欠缺,<<开山图>>所说:卢氏山宜五谷,可避水灾,亦通谓之石城山。其一指,古伊川东南的石城县(属灵宝),原叫玉城县。《太平环宇记》载:“玉城县,东南六十里,旧五乡今三乡,本卢氏县地。后魏正始二年分卢氏地于今县,东南十五里立石城县,属安乐郡。废帝元年改石城为玉城县,以隶虢,因荆山之石有玉而美,故以名之。后周天和六年废,义寜元年於今县西北一百五十步再置,因后魏旧名,贞观八年移于今理。”
另外一种说法是,卢氏,山宜五谷......古代用词没有标点符号。本人解释为耕种居住都在山岭地带,不怕水淹,所以称卢氏谓称石城山。还有一种说法其炎帝(名曰石年)居住在此,并建邑筑城,谓称石城山。不管何种说法,水经注援引《开山图》记载的很清:“山在宜阳山西南,千名之山,咸处其内,陵阜原隰,易以度身者也。”
尊卢氏就因为居地洪水泛滥才移居在山顶上。而沙河的卢氏沟只是尊卢氏一部。尊卢氏从北方移居此地, 原称鸿卢水(鸿在"说文"解释鸿浩也,也指宇宙虚无混沌的原始景象,鸿水(大水。即洪水) 汉改制成泓农郡.。鸿卢水就是尊卢部落在此栖息鸿浩之功. 。
中国在远古伏羲以降至夏禹,一条龙一脉相承,一代又一代的帝王皆是龙的各代传人。在这个阶段各个时代,他们继承了伏羲的龙崇拜主义,延续龙的血脉,保持、光大了龙的图腾,使社会向前迈进了一步。虢台庙被称龙山,就是参卢氏丙承先祖伏羲延续龙的血缘居邑之地。当时参卢氏眨封后也寄居于此山,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用土和石头四周筑起一道战墙,以防敌人和外部入侵。也叫《卢古寨》。
《水经注》援引《竹书纪年》载:"晋出公十九年,晋韩龙取卢氏城,王莽之昌富也。《实际《竹书纪年》原文即“十三年,晋韩庞取秦武城。” 后是《水经.洛水注》援引《纪年》译文。永乐大典本无“取卢”二字,今据戴校。《存真》作“龙”,云:“‘龙’,一作 ‘庞’。”《辑校》作“庞”。戴校云:“‘龙’,今《竹书纪年》作‘庞’。 ”“龙”、“庞”古音同相通。)
但所载秦武城属实。(宋)王钦若编修《册府元龟》说,赵幽缪王二年秦攻武城,取率师救之军败死之。《历代战争年表》载:公元前619年 (周襄王三十三年 秦攻晋取武城。公元前456年,晋攻秦武城之战。公元前390年(周安王十二年 )秦、魏武城之战。都有武城之说 。证明战国后期至秦卢氏被称武城属实。《水经注》称王莽之昌富也,即汉时王莽称此地为昌富。
《太平环宇记》先秦史卷六载:“卢氏县,东南一百六十六里,依旧二乡,汉县,属弘农郡。后属虢,今不改。”《郡国县道记》云:“县则西虢之别邑。”后魏大统中,于此立东义州。隋开皇三年改为虢州,大义三年废州,义宁元年又置虢郡。武德元年改为虢州,贞观八年州移理弘农,此为属也。<言和志>>记载:"卢氏山,或言卢敖得道于此。" 因卢敖得仙, 始置卢氏县。<<读史方与纪要>>记载:' ".汉因卢敖得仙, 始置卢氏县.”
“卢氏” 在三皇五帝时期, 连续出现六、七个帝王。黄帝时期又有帝王出现,第十三任帝祁江阳就是炎帝神农后裔。黄帝祁江阳,男,姓祁,名江阳,号参卢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第十三任黄帝。
祁江阳的先祖是炎帝神农氏。三任黄帝姬豕统一全国后,封炎帝神农氏后人于卢氏(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赐姓为祁。故神农氏的后人又称参卢氏。祁江阳为参卢氏的嫡系传人。 祁江阳的父亲娶黄帝轩辕氏嫡系女子为妻,入赘于黄帝族,成为黄帝朝中的重臣。后来被封于白龟山(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南)。不久,他的妻子轩辕氏女姬氏怀孕,于帝仡谅二十年(丁酉,前4164)夏天,在前往温泉母亲家探亲时,因天气连日阴雨,河水上涨阻隔了归路,无法及时返回,便在娘家生下一子,取名江阳。 祁江阳从小聪明好学,深得母舅和父母的喜爱。父亲去世后,他承袭父爵入朝为官,以其卓越的才华被十二任黄帝仡谅任用为主管天象的大臣。
仡谅四十四年(辛酉,前4140),十二任黄帝酉仡谅去世,朝中大臣推举祁江阳为帝。 祁江阳即位后,在白龟山东北建筑都城,称为龟城(即祁家,在今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闹店镇东南),不久即迁都于此。
祁江阳执政时期,黄帝政权的内部矛盾日益严重,社会秩序出现了混乱的局面。黄帝朝中的几大贵族集团因为争夺执政权不断发生冲突,各族团内部也因为经济分配的不公正,也时常发生。 当时炎帝族的缙云氏和帝鸿氏都想继续执政,而黄帝轩辕氏的嫡系认为:天子之位本来属于轩辕氏子孙,不该由外族来承袭反对炎帝后人继续执政。各氏族集团相互不服,矛盾日益加剧。这时东夷少昊部族已经强大起来,闻黄帝政权内乱,便乘机起兵向黄帝族的统治区发起攻击。祁江阳派军队抵抗,结果接连失败。少昊部族乘胜进军数百里,直逼黄帝的都城。祁江阳在强敌的逼迫下,只好率族人北迁,越过黄河,在中条山以东的祁水岸边建都,名为祁邑(今山西运城市夏县东南祁家河)。黄帝政权都城北迁后,在黄河以南的势力大大减弱。
祁江阳二十五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于帝江阳三十四年(乙未,前4106)病逝于龟城,终年五十九岁。死后遗体葬在中条山,帝号江阳,尊号黄帝。
之前,黄帝氏族在北方休养生息百年,之后逐渐向南方迁移.先至王屋山,再至华山熊耳山,都今河南灵宝阳平.华山桃都阳平, 确立真正中天表朩的天下之中,所以华胥---夸父---榆罔才代相而继.。
作为中国古史寻觅,对中华远古文明探索,首先我们要确切这个问题依据定位:首先是古史典籍记载,其次是对当代考古资料出土文物发掘的证据。虽然说后者是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主要依据,但也不能忽略前者。因为历代典籍的记载,毕意是我们的先人对中国历史的记录。这些记录源于千百代的口传心授,它应当是我们民族由口头记载到文字记载的“国粹”,尽管这些记载者是各式各样的人物,参杂有各式各样的因素,有各式各样的角度。我们应当从这些记载中分析研究,择其精华从之。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许多事实证明,一些典籍记载的东西已与出土文物所证实与吻合。因此说,把典籍与地下出土文物二者结合起来考察才是比较科学的考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