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业者素质”是关键

 阿里山图书馆 2012-07-22

                “从业者素质”是关键

昨天听一个电台直播节目,主持人采访一位青年相声演员:当初是为什么选择了相声这个职业?这位演员回答的很实诚:小时候功课实在是太差了,于是选择了上曲艺学校。主持人一听有点尴尬,赶紧圆场:“那也是因为从小就喜欢听相声吧?”其实这不用问,他要是从小喜欢看足球就进体校了、喜欢武侠片就进武校了,但前提都是中考希望渺茫。

声乐界的一位老前辈曾经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至理名言:决定一个行业状况的,还是从业者素质。经常有人抱怨中国足球“太臭”、某些艺术、演艺圈子“太乱”,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从业者素质问题。想想我国那些在国际上有较高地位的行业领域,再分析一下这个行业从业者的整体知识结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就会发现这些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不是无缘无故的。我们常说中国人在有身体“对抗”的球类项目上不行,但在人种差异不太大的亚洲,我们的篮球就一直稳居亚洲前茅,而足球连南亚队都敢输,且行业内部风气也被人诟病。就连接受媒体采访时展现的气质,篮、足球员的素质差异也高低立现。究其根源:篮球在我国最早的普及是从大学校园开始的,中国第一代篮球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因此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教练,文化层次一开始就比较高,在人才选拔、管理水平、技战术理念等等方面形成了高智商的传统和惯性。而足球虽然在解放前也有几位高学历运动员,但后来的从业者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再加上九十年代“职业化改革”只改革了收入分配方式,而没有改革管理体制,于是腐败丛生,本来就素质不高又缺少自律的球员自甘堕落就一点不奇怪了。

 

每年一到暑假,有志于报考音乐院校的考生及其家长就进入到紧张的“备考”阶段。这其中不乏真正喜欢音乐、热爱艺术的有志者,但也有大量“功课实在是太差”、高考没有希望的走投无路者,把高考分数线只有300多分的音乐类专业当做上大学的捷径,选择一些技术门槛低、可以靠生理天赋或死记硬背速成的专业,“曲线上本科”。可以预想,这些在入学前对本专业的艺术特质和职业内容并不真正了解、真实文化程度也就是初中甚至更低的大学生,在本科混了四年以后进入到这个行业当中,成为“新鲜血液”,这个行业的“健康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当然,也不排除个别音乐天赋极佳但未被发掘、应试能力较差的艺术人才,歪打正着进入音乐院校以后豁然开窍,成为优秀音乐家的可能,但是这种情况为数不多,且并不能对整个行业的素质水平有所改变。

 

高中的学习成绩和高考成绩并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想象力、艺术感受力、情商等等与音乐密切相关的能力,更不是通过“单选”、“多选”的考试可以体现出高低的。因此音乐院校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与普通综合类高等院校不同是正常的,但前提是考生却实在专业考试中表现出足够的艺术天赋和音乐技能。但近年来音乐院校“扩招”、综合类大学纷纷设立音乐类专业,而真正在专业上突出、高质量的“有效生源”并没有随之增加。无奈之下很多“非名牌”音乐院校招生不仅高考分数线低,专业考试也只能降低标准,有才没才先把名额招满了再说。于是“艺考”成为考不上其他专业学生的“避难所”,进而造成行业整体素质的下降。多年的实践证明,在一定时间区间内人才的出现是一个固定值,而不是百分比:如果每年招生一百人,毕业时可能会出十个人才;扩招到一千人,最后能“出来”的还是十个人左右,不会变成一百人。但是那多出来的九百多人毕了业也都要找工作,而且很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挤占那十个人的就业空间。

 

过去的“戏班子”、“艺人行”被社会看不起,也是因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没文化、个别人道德底线太低。但是这个行业还是孕育了一批艺术大师,正是因为在业内师承传授的过程中,对专业才能的要求很高、训练极其严格,这样一旦遇到天赋极高或个别文化底蕴深厚者,就能出“大师”。如果本来就是文盲,又“学艺不精”,在这个行业里只能混迹于边缘甚至无法生存,或者通过旁门左道以求“上进”,进一步败坏这个行业的声誉。

 

相声行业曾经也是一个饱受诟病的领域,鱼龙混杂、混吃混喝者大有人在,也是因为它的从业门槛低,“会说话就能说相声”。上世纪90年代听众抱怨当时的相声“弱智、庸俗、无聊”,其实这正是这个行业多数从业者的写照。现在也有不少听众,提起个别音乐类专业的审美取向和行业风气便嗤之以鼻,同样可以从其从业者的素质找原因。而这些从业者以这样的素质竟然能进入这个职业领域,就必须从这个行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体系中找原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