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希特勒同行》揭秘爱娃布劳恩的生活秘史

 tjhx0526 2012-07-22
《与希特勒同行》揭秘爱娃布劳恩的生活秘史
 
 新传记——《与希特勒同行》揭秘爱娃布劳恩的生活秘史

——《与希特勒同行》的书评

 作者:安德鲁罗伯茨

    前言:一部新传记以非同寻常的近距离捕捉了希特勒鲜为人知的情人和妻子,爱娃布劳恩的故事。安德鲁罗伯茨的向我们描述了爱娃眼中的独裁者,还有他们的私生活。         

    一个并不邪恶的人有否可能与史上最邪恶的人坠入情网呢?当了阿道夫希特勒13年的情妇滋味实际上是如何的呢?希特勒和爱娃布劳恩有没有性爱生活,或者她只是充当了他的“胡子”?她有没有试图对他施以影响,从而改变历史呢?她是反闪族分子吗?还有她知道大屠杀的事情吗?这个集众多矛盾与一身,然而又不露出庐山真面目的女人,这个洞房花烛的第二天便带着希特勒夫人头衔魂归天国的女人究竟是谁?

    以上都只是那位既勤勉,才思又敏捷的历史学家海珂哥特美科在这部迄今为止最好的爱娃布劳恩传记中所提出的几个令人遐思的疑问,可就算是她也仅仅可以做出一些有根据的猜想而已。因为在1945年四月30日,这两位情人在柏林帝国总理府的地堡里双双自杀之时,他们相互的往来书函已经被销毁。这对夫妻几乎没有什么至交或知己依然在世,而他们在后纳粹时期的德国也不可能会说出实话的。再者,在爱娃的家人帮助下,由土耳其记者凯林冈恩在1968年所编写的唯一一部传记上也没有任何信息来源的记录。

 

    传记中写道,从1935年起,爱娃就成为了希特勒在在巴伐利亚的伯格霍夫别墅的女主人,该住所在萨尔茨堡山脉的贝希特斯加登地区,因此,她了解纳粹的内部等级制度。她对她所爱的这个男人表现出无比的忠诚,194537日,她专门从慕尼黑到柏林去,就是下定了决心要和他一起死(像之前看法一样,并没有违抗他的命令)。为了能让他的斗志坚持到最后一刻,她把他生日和婚礼的宴会抛诸脑后。然而表现爱娃布劳恩的个性方面,该书的核心所在却是一片空白。难怪历史学家休特雷弗罗珀把它称作“一个历史的遗憾。”

         

       阿道夫希特勒和爱娃布劳恩与1943年十二月,赫尔顿档案馆/格蒂摄

 

     因为她的存在一直到二战末期都是国家机密,所以对布劳恩的生前的公开描述等同空白。而希特勒对他那应接不暇的大业又是全身心的投入,这意味着在他们那十几年里的伴侣生活中,她见到他的时间并不多。他坚持当外国政要到访伯格霍夫别墅时她要留在楼上的房间里,在1938年,这对情侣访问罗马时,他们也都在不同的酒店下榻。这本书原本可以用“没有希特勒的生活”做标题的,爱娃公开的身份只是他的秘书,有时为了看他一眼还得挤到人群中去,虽然有时他会递给她塞满钞票的信封,可他会刻意避免在人前和她交谈。

    在这里有我们知道的事实,或者至少能从哥特美科利用她那严谨而具洞察力的眼光所找到的资料中做出推断。爱娃出生在19122月,在慕尼黑教师弗里茨布劳恩三个女儿中排行老二,是个“青春逼人、金发碧眼,活泼,风趣”的人。她的父母在1921年离婚,次年有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又再复婚。到17岁时,她成了“一个保守派中低产家庭出身,没什么特长的妙龄女子”。她应征一份报纸的广告,当了摄影师海因里希霍夫曼工作室的学徒。像当时别的德国年轻人一样,她喜欢爵士,时尚,电影,旅游和运动,还有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至少到在她的男朋友掌权后它们被禁为止)。

  

                         

“爱娃布劳恩:与希特勒同行”海珂哥特美科著, 336页,克诺夫出版社 $27.95

 

    她对政治毫无兴趣——她从没有加入过纳粹党——所以当她在1929年十月的一个晚上,在照相馆里,当霍夫曼把她介绍给40岁的希特勒的时候,她对这个最近在一万六千人的慕尼黑大会演讲的鼓惑煽动者毫不知情。况且霍夫曼是以“伍尔夫先生”(其自己起的纳粹绰号)把希特勒介绍给她的,这让她更加无从得知实情。之后霍夫曼差遣她去一家本地餐馆买啤酒和香肠,到了晚上,希特勒主动提出用他的梅赛德斯车主动送她回家。

    之后就是普通的男女交往,而女孩比他要小了23岁。由于希特勒的总部与照相馆只有一街之隔,接着这两年,他带爱娃去看电影,欣赏歌剧,还开车到郊外兜风。他让马丁波曼调查过她的家人,确认他们没有犹太人血种,然后让爱娃以“官方摄影师”为幌子参加聚会。爱娃的姐姐艾尔莎,在一个犹太医生那里接诊工作干了六年,甚至还住在他家里,1938年他被迫移民纽约,后来,爱娃帮她找了份工作,就是给艾伯特斯皮尔当接待员。她们的小妹,格丽特尔则于1944年六月与赫曼费吉列恩——希姆莱与统帅总部的联络官结婚,可是不到一年,费吉列恩就因试图背叛希特勒而被枪杀在地堡的院子中。

    希特勒认为他不能公开这层关系是因为“我和德国人民以及他们的命运结了婚。”无疑,他不会去接受任何压力或者家庭的牵绊,在哥特美科的观点看来,也不会“令自己在私生活中变得脆弱”。由于妇女们对他的统治是至关重要的,他害怕如果让人知道他变得可望而不可及,他会像好莱坞明星那样,对妇女们的魅力将不复存在。因此,他极度抗拒结婚盟誓。唯一一张被刊登过的他们俩的照片,是在1936年的冬季奥运会里,爱娃默默无名地坐在统帅的后面一排中。尽管1939年一月的一篇时代杂志文章稍有提及此事,关于这位元首的这桩花边新闻还是直到二战末期才被德国人民知道。

 

    根据希特勒在慕尼黑的管家所说,在1932年初,在布劳恩20岁生日不久后,他们的关系才似乎渐渐地从柏拉图式转为肉体上的接触。斯皮尔的记录中提到,尽管任何在公众面前表现得卿卿我我都是严厉禁止的,可一到晚上,那对情侣便会“双双消失在楼上的房间里”。在前一年的九月,希特勒同父异母的姐姐的女儿盖丽罗波尔,因希特勒强迫她和他的司机埃米尔莫里斯分手,在希特勒的公寓里,用他那沃尔瑟6.35手枪结束了自己的性命。哥特美科提出,Geli可能也很倾慕希特勒,因为他对爱娃献殷勤而妒火中烧。无论事实是怎样的,在1932年八月或者十一月,爱娃确实也曾想吞枪自杀,就是为了唤起希特勒的注意。就像她最喜爱的剧作家所言:一个女朋友开枪自杀属于不幸,可两个都那样就是冷漠了。

    希特勒对此的反应却与预期的截然相反。他告诉霍夫曼他领悟到“那个女孩真的很爱他”。接下来,为了不让她睡在办公室的长凳上等他的电话,他为她在家里装上了电话。可到了1935年,感情又似乎有点儿降温了。“那时候,爱情好像并不在他的日程上似的。”爱娃在她的日记上写——有的作家呲之以鼻而哥特美科却如获至宝——她害怕这段感情没有结果。因此,在1935年五月,她导演了第二出自杀,这次是服用安眠药。希特勒的回应则是(通过霍夫曼)为她安置了一套距离他公寓只有五分钟路程的房子,同时,艾尔莎也一起住。在1935年八月,他还同意去见她的父母(相当受宠若惊的样子)。九月,他还准许爱娃参加在纽伦堡举行的纳粹大会,以此证明他知道怎样讨一个女孩子欢心。他甚至让安吉拉罗波尔搬出了伯格霍夫别墅,以便让爱娃名正言顺地当上她戏称为“大酒店”的城堡主人。这些都是接连发生在爱娃第二次自杀行动失败的几个月甚至几周的时间里,可谓是一种让恶魔垂怜的自虐策略。

 

 

    “男人越是位高权重,”希特勒在爱娃和她的朋友面前如是说,“女人就越无足轻重。”多数女人倾向于欣赏蛮横的粗鲁之类的言辞,爱娃很开心地忍受了,事关她可是所有德国人当中唯一一个得到这个权倾世界的男人宠幸的女人。猜测他们没有性爱是没有理由的,斯皮尔从来也没有怀疑过;希特勒的朋友麦斯阿曼提及过这对情侣的“偶尔的亲昵”;还有霍夫曼也说这种关系在1932年“尘埃落定”,因为希特勒“像任何人纵容情人那样”骄纵着爱娃。回顾一下,据目前我们所知道的,爱娃为全人类做过的一件事,就是她从来没有怀过孕。

“当她的情人让整个文明世界生灵涂炭之时,整个二战期间爱娃都只是溜溜冰、游游泳、谈谈八卦话题,去意大利旅游,读名人杂志,还有消遣着她那微不足道的存在所余下的时光。

     1938年九月,希特勒在柏林给爱娃买了一套房子,这次可费不着自杀了,还有在他的遗嘱中留给她每年一万二千马克的生活入息。(这是唯一在他的文书中提到爱娃的文件,当然除了他自杀前的夜晚那份遗嘱外,那里还提到他岳母的许多好处。两年后,爱娃的父亲弗里茨告诉一个消除纳粹化同盟国陪审员说,他的女儿“永远不会与希特勒好,假如他是个坏人”,这番他在1947年说的话,虽说够大胆,也是十分没脑子的。)

 爱娃在二战期间很少看到希特勒,她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慕尼黑或者伯格霍夫别墅度过的,而他则在位于东普鲁士的“狼穴”里呆了超过一半的时间,在那里,他几乎每晚10钟就会给她打电话。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她就会跟他和他们的教内子女、朋友们的孩子们一起录影或照相,这无疑是她渴望跟他生孩子的潜意识的行为表达。希特勒对小孩子们非常友好(除了他所杀害的数以百万计的那些)。不然,爱娃就溜溜冰、游游泳、谈谈八卦话题,去意大利旅游,看名人杂志,消遣着她那微不足道的存在所余下的时光,而他的爱人此时正把战火烧遍全世界。她存在的秘密性意味着她不必像与她一样的同盟国夫人克莱门廷丘吉尔或是埃莉诺罗斯福一样忙着干一些战时的善行。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称她是“博览群书”,可他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家,因为他的日记都是故意为了战后的出版而写的。

     战时希特勒和爱娃在一起的时候,在用餐时,爱娃常中断他的长篇大论,她“不时问问时间,或者责备地看着他”。有时真的会有一点这样的感觉,他终将会变成妻管严,全然不像一个德国大吹大擂的“历史上最伟大的军阀”那样的归宿。

    当然,爱娃布劳恩的生活里,没有任何东西比得上她的离去显得更举足轻重了。“你以为我会让他自己一个人去死吗?”她写信给她最好的朋友赫特施耐德说道。她命令汽车开到柏林,带她去帝国总理府的水泥地堡里那个哥特式的阴森恐怖的最后场景,那里深处地下25英尺处,面积2150平方英尺,有15个房间,当中有属于她自己的房间。一次,她写信给施耐德说道:“能在他身边非常幸福,尤其是现在。”还有“秘书们和我每天都在练习枪法。”422日,当所有人都离开了后,爱娃告诉希特勒她会留到最后,希特勒吻了吻她的嘴唇。“我会如斯而逝。”她在最后一封信中告诉Schneider,“你要知道,那不是负担。”然而她并没有如斯而逝,没有作为希特勒的情妇去死,因为在1945年四月29日,他们在可以理解的,有点儿寂寥的仪式上结婚了。第二天,下午三点到四点之间,他们坐在休息室的沙发上,她服了如同清水一般的透明的氢氰酸,几秒后就死去。而后,希特勒不仅服毒,还向着太阳穴开枪自毙。之后,他们便分道扬镳了:他径直去了七层永恒的地狱之火;她去炼狱用无尽的时间去看Hello杂志,谈论名人们那些八卦新闻。

    “我和我的妻子选择了死亡,”希特勒人在遗嘱这样写,“来避免落荒而逃或束手就擒的耻辱。”可如果爱娃决定不到柏林去死,结果又会如何呢?她几乎不会在纽伦堡的审判中被控告,因为她什么也不知道,也没有干过任何坏事。她可能会被同盟军询问,受到消除纳粹化程序的管制,被历史学家们纠缠,受到新纳粹分子的追捧。既然格丽特尔死于73岁,而艾尔莎70岁时死于癌症,不难预测到爱娃将会在八十年代中期去世。

   这本传记文笔流畅、调查充分,致力于围绕其主题,有时会转而聊些有趣的话题,因为实在是缺乏有关她的资料。作者越是近观爱娃,她越是无甚所获。原因是既然爱娃做出了那个勇敢的决定,要和她的男人站在一起,那么她就不会留下任何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