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波人出手“唐代丽人”回归故里

 忘忧草草图书馆 2012-07-22

宁波人出手“唐代丽人”回归故里

作者:鲍云洁 黄银凤 我要评论 (0) 2012-4-27 07:46

古代坐具中,除凳椅之外,还常见筌蹄和胡床。筌蹄是用竹藤编制的,呈圆形,南北朝时,已出现于佛教活动中,隋唐流行于上层家庭,西安王家坟唐墓出土了一件唐三彩持镜俑,该俑就坐在这样的筌蹄上,它形似腰鼓,上下及腰部均有绳纹装饰,胡床在隋唐时仍能见到。

  名词解释

  筌蹄

古代坐具中,除凳椅之外,还常见筌蹄和胡床。筌蹄是用竹藤编制的,呈圆形,南北朝时,已出现于佛教活动中,隋唐流行于上层家庭,西安王家坟唐墓出土了一件唐三彩持镜俑,该俑就坐在这样的筌蹄上,它形似腰鼓,上下及腰部均有绳纹装饰,胡床在隋唐时仍能见到。此外,独坐小榻和多人坐的长榻,也作为坐具与凳椅并存。

  一幅“树下美人”题材的唐代壁画竟然出现在宁波的私人藏家手中!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国家文物鉴定责任鉴定员徐涛闻讯激动不已。日前,他和复旦大学教授、唐墓壁画研究专家李星明,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文物鉴定专家陈根远相约,共赴宁波进行考察。

  经过仔细地比对鉴定,三位专家一致认为此画为海外回流的唐墓壁画真迹,而更让他们感慨的是宁波人致力于保护中国文物的胸襟气魄。

  徐涛告诉记者:“至今为止,唐代壁画从海外回归故里只有两次。一次是我曾经参与鉴定的唐武惠妃石椁的5幅被盗壁画,是我国通过法律途径首次成功追索回国家一级文物;另一次就是此行所见壁画,1300多年前的珍贵宝物竟然是由两位宁波人从日本的拍卖行辗转拍回。”

  现场鉴定

  是唐代真迹

  高106厘米、宽54厘米,白灰泥质墙壁上一位头梳包鬓垂髻、体态丰满的唐代仕女呼之欲出,历经千年之后色彩尚存。壁画在众人面前一亮相,就引来一片惊叹声。“这里是一组团花,这里是草本植物”,“鬓角蓬松,下巴和脸部凸显盛唐时期妇女形象”……几位专家一看到壁画便迫不及待地以专业方式研究起来。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讨论和研究,三位专家一致认定此画为真迹。

  “不过来宁波之前,我们已经翻阅了很多史料,对日本拍卖行‘树下美人提鸟笼图’的提法,我们不太认可。”徐涛告诉记者,此画主体为一侧向站立的仕女,头梳高髻,身着黄色长裙,肩部以红色帔帛缠绕,但双手所持物品并非鸟笼,而是“筌蹄”,它是一种类似鼓墩的坐具,中间收束,以便于持握,流行于唐代贵族的生活起居。“没来宁波之前,我们通过照片粗略地判断,也认为是树下美人题材,类似现今日本正仓院收藏的‘鸟毛立女屏风’及陕西长安区发现的‘树下仕女’屏风壁画。但看了实物之后,我们发现仕女身旁的花枝较矮,因为该壁画只是长长的墓室甬道壁画的一段,无法看清花枝全貌,如果它只是长得比较高的草本植物的枝叶,那么‘树下美人’的提法就不准确了。”

艺术价值
 笔法有“画圣”吴道子之风

  “用笔变化多端,线条爽利,下笔流畅,虽无法确定作者是谁,但笔法颇有吴道子之风,实为唐代绘画的精品。”对于该壁画的艺术价值,三位专家也给出了较高的评价,“线条饱满而遒劲,是因为墓室的环境艰苦,作画者养成了短时间内把线条勾勒而成的画风。”徐涛告诉记者,史料记载,唐代长安政府中设有专门的壁画管理机构,众多艺术家都参与了壁画创作,《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等记载的206名唐代画家中,有110人参加过壁画创作活动,其中包括被称为“画圣”的吴道子,他一生就创作了300余幅壁画,壁画已是唐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装饰。吴道子所画人物衣褶飘举,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当时的很多画家都模仿他的风格。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榼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时隔千年,看到这幅壁画,杜甫《丽人行》里描绘的旖旎画卷仿佛在我们面前重现。众所周知,唐代经济发达,以丰腴为美,而壁画中的唐代仕女头绾高髻,脸型丰满,符合当年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唐墓壁画以人物画为主,画家和画工们通过对各种人物如仕女、内侍、文吏、武吏等的细腻观察,用合理的布局、简练的线条、鲜艳的色彩,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了各种人物形象。其中,对于各种仕女的刻画尤为精细美妙,该壁画就是很好的证明。”李星明告诉记者,经过他们的研究,该壁画应绘制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年~741年)。在盛唐之际,妇女地位空前提高,因此有关妇女题材的绘画此时多有出现,这种称为“子女”画的“绮罗”人物,反映了唐代妇女生活的多个方面。

  文物价值

  脸部比较完整 是珍贵史料

  按照“事死如事生”的文化理念,唐人把壁画艺术带到地下世界——墓葬之中。唐墓壁画完全以现实生活的内容为主,它表现的是墓主生前的社会环境、日常生活、享受的等级待遇等等,在向我们展示唐代绘画艺术的同时,也直观、形象地向人们提供了唐代社会、特别是唐代上层社会的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并补充了任何文字史料所不能提供的图像场景。

  陈根远透露,唐墓有成千上万座,多位于陕西关中、河南洛阳和山西等地,南方迄今为止只在10世纪初期的一座夫妻墓里发现过少量的唐代壁画。已发掘的唐墓中,有壁画保存的仅120来座,其中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墓更少,因为盗墓贼进入墓室时,出于某种阴暗的心理,总是先破坏壁画人物的脸部。“该壁画虽然有残缺,但相对来说比较完整,脸部更是保存得完好。”

  记者了解到,唐墓壁画成功揭取下来的以陕西为最,其大部分保存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壁画珍品馆里,南方地区迄今未听说有比较完整的壁画向公众展示。

  专家们进一步指出,唐代时期(618年—907年)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唐代贞观至开元的100多年间,政治昌盛,国力强大,版图扩大,经济繁荣,国内各民族关系融洽,中国文化交流也相当活跃,促进了封建文化步入鼎盛,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阶段。然而因为距今久远,绘画真本相当罕见,目前存世的基本都是摹本。因此通过壁画使原作流传显得尤为重要。如今研究唐代绘画越来越多,这幅壁画将提供珍贵的史料价值。因此,该壁画从研究角度讲,还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和价值。

  相关资料

  唐武惠妃石椁的5幅被盗壁画

  2010年6月17日,被盗卖至美国的唐代贞顺皇后(武惠妃)陵墓石椁由警方移交给文物部门。2011年2月3日,墓室中被盗的5幅壁画终于走上回归之旅,2011年5月11日下午,西安警方将壁画正式移交至陕西文物部门。追缴回的5幅壁画中高髻持如意仕女图、红衣男装仕女图、男装幞头捧盒仕女图3幅为国家一级文物,高髻捧包仕女图、高髻持如意仕女图两幅为国家二级文物,画面历经千年风霜颜色依然较为鲜明。男装仕女的出现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唐朝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

  陕西唐代壁画珍品馆

  唐代壁画珍品馆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专门展示唐代壁画的展馆,是我国唯一一座唐墓壁画馆。由中国意大利两国合作建设,于2011年6月20日正式向社会开放。唐代壁画珍品馆是目前国内最大、设施最为先进的唐代壁画专题陈列馆,展品包括章怀太子墓客使图、马球图、狩猎出行图,懿德太子墓阙楼图、仪仗图,永泰公主墓宫女图在内的壁画珍品97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