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旅、客舍、饭店

 忘忧草草图书馆 2012-07-22
 

旅馆在我国称为“饭店”,并不是近年来才有的事。早在唐宋时候,有不少旅馆就同时兼营吃食,并称“食店”。我国古代大部头的小说集《太平广记》提到,唐代鄂县有一家“食店”,有两个和尚用10000钱租房一日夜。汴州还有一个号为“三娘子”的女店主,“有舍数间”当旅舍,兼卖早晚餐,远近旅客多到那里去吃住。元明清时期,“食店”称呼改为“饭店”。在不少章回小说里,饭店已成为旅店的同义词。如《醒世恒言》里的《张淑儿巧智脱杨生》一回,便有“挽着手,同到饭店里安歇”的描写。名著《儒林外史》48回里也有“王玉祥把行李搬到山塘一个饭店里住下”的叙述。

可见“饭店”一词并非完全是西方传过来的。只不过近代以来,外国商人把欧洲的豪华式旅馆,搬到中国来,用某某大饭店、某某酒家名之,喧嚣一时,人们便以为“饭店”一词系新鲜名词。殊不知我国早已有之。

“逆旅”,是我国古代对旅馆的别称。前面提到的《太平广记》,其中有许多故事,便是在逆旅中发生的。例如该书24卷,就提到唐朝陈留郡的逆旅中,在开元时期,著名的文人萧颖士,遇到了一位327岁的老翁,跟他谈当年和颖士八世祖交往的事。《广记》卷16又有一个故事,说到周隋两朝代名门大族的后代杜子春,在一家波斯人开的客店里,巧遇一位策杖老者,使他转贫为富,重振了家业。为了报答这位老者,杜子春在发财后大兴慈善事业,在扬州盖了旅舍100多间,专门收容孤儿寡妇。

上述的事,离现在已1000多年了,说明我国旅店事业在很早就很兴旺,至少公元六、七世纪时,各城市“逆旅”已经很普遍。

旅店这一行业,在我国还可以上溯至更早时候。据查,最早的记载见于春秋时的《国语》,该书曾记阳处父和杨朱都在河南的卫、宋二国住过逆旅。这一记载,更把我国旅馆的历史提前到公元前五、六世纪,即离今2500年前。古人也还有认为我国尧舜时期或西周初年便已有了逆旅之称,但这说法太早了点儿,史料无法查考了。

逆旅发展到战国后期,至少在秦国,已经为数甚多。商民数众,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所以引出了商鞅的《废逆旅令》,认为取消旅店便可以奸人不生,人民一心务农,天下太平了。这当然是逆时代潮流的行为,行不通的。但反过来却说明了当时旅馆业的发达。

旅店称为“客舍”,在我国也由来已久。西晋诗人潘岳专门写了一篇《上客舍议》,详细谈到在汉晋时代民间旅店的分布特点,有所谓“近畿辐辏,客舍亦稠”之说。就是说,越是靠近京都和大城市,客舍越多。到了唐宋时候,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舍事业更为繁荣。《东京梦华录》谈到北宋时的京城开封:“满城皆客店,南北官员商贾兵级,皆於此安泊”。宋元时来到中国的西方大游历家鄂多立克曾提到当时杭州有很多客栈,每栈内设10或20间房屋。他认为杭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天堂之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