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爱情的相对性
世上没有绝对的爱情,只有相对的爱情。 但凡拥有爱情而且这份情感关系又能持久的往往都是有一定的条件作为支撑的。一旦失去这些条件,恐怕“爱情”之船、“婚姻”之船都得打翻。 俗话说:“贵易友,富易妻。”这是人性使然。一般在常态下往往看不出人性的深层面貌,只有将人放到极端环境下方能显现出人性的善美与丑恶、人格的高尚与卑微。然而历来都是后者大大多于前者,人一旦贵了、富了,往往就会变心,所以穷秀才一朝中状元,穷苦人一朝发大财,就把有恩于自己的糟糠之妻弄下了堂。反之亦然,一个富有的人一朝沦为乞丐,或一个有地位有名望的人一朝成为阶下囚,罹难之际,身边定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再不复当年高朋满座的盛况,又何曾见过几个义气朋友?几对患难夫妻? 都说男人有钱就变坏,这个坏指的就是贪婪花心,事实上,不但男人这样,女人也差不多。很多女人也是一旦富贵就换了另一张脸孔。其实人性本就是贪婪花心的,原来只是因为条件所限,没有这样的环境使其这种欲望滋长,因而只能想想,忍耐忍耐算了。而当条件一旦具备环境一旦许可时,人类的这种本性就会暴露无遗。 其实大多数男人内心深处都是渴望拥有很多女人的,如果条件许可的话,他就会将这种想念付诸现实。所以男人若一朝当了皇帝,再怎么痴情的人都会抛弃曾经的海誓山盟,继而坐拥三宫六院,不可能再心满意足地守着一个女人了,哪怕这个女人是天仙下凡。反之亦然,女人们若也做了皇帝,其实也不可能只满足于拥有一个男人了。 正因为人的欲望太贪婪,才会产生婚姻,才会最后发展出一夫一妻制,用法律来约束人的欲望,硬把男女一对一地拉入一个家庭中生活。然而即使这样,还是无法囚锢人的欲望,人们还是纷纷越墙出轨,长江后浪推前浪。 生活中,我们大凡看到的爱情,相对持久稳定的,仔细分析,其实都是有其一定的条件做后盾的。如果把那些条件抽掉,那爱情大厦多半会分崩离析。 所以产生爱情的感觉或许不需要什么条件,甚至打破年龄地域家势金钱地位等等一切条件,但要让爱情的关系持久稳定,却必须建立在相对平衡的条件下。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那两人的关系也就难以维持。 人心大抵是贪婪的,得陇望蜀,见异思迁,一旦有了滋生实现这种贪欲的环境与土壤,多半就会暴露这种天性。所以那些安安稳稳和和乐乐地过着日子的夫妻,我们只能说上帝保佑,幸亏那男的(或那女的)没有大富大贵,或者没有大难大患。而事实上,人们所要求的也只是这种相对的平稳的幸福,宁可过着平平安安的日子,也不愿去遭遇极端环境考验这份感情的真假,或许人们内心深处都很软弱,既对自己的人性没信心同时也对他人的人性不信任。 也有些人特别走运,生来就大富大贵,而且一生也都大富大贵。他们的爱情或许太容易得到,也就往往不容易珍惜,所以多数富家子弟大都是“花花大少”。 但上帝也是公平的,这些人虽然容易得到爱情,但得到的爱情的含金量却要大打折扣。在那样的条件下很难检验出别人对你是真心还是假意。人只有到了磨难时,才会发现对方的真面目。难怪有些有钱人在找对象时故意隐瞒家世,便是想得到一份纯度高的爱情。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个家财万贯的大老板之子,故意扮成穷小子找女朋友,有些势利女人不知其真实身分自然没把他当回事,弃之如敝屣,当她一旦知道真相后却是连肠子都悔青!所以检验一份真情,要么放到最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要么放到突然大富大贵的环境下方能见分晓。但现实中我们可以悲哀地发现,无论是前一种还是后一种,其结果都惊人地相似!“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富易妻,贵易夫。”几乎很少例外。 所以那些自以为拥有爱情,并以能白头偕老而自得的人,其实未必就拥有了他们想象的那种真爱真情,只能说他们比较运气,没有外在“突变”的因素在催化(一点都不变是不可能的,但变得缓慢相对人较容易接受,可即使这样,一旦量变到达质变,问题就来了),使他们无惊无险地拥有了一份“相对的爱情”。 一份长久的两性情感关系,便是在一个对的时机遇到一个对的人然后一直处在对的环境下,于是就成功了。因为他们不必面临人性的考验,面对人性的阴暗面。 所以爱情是一定条件下折射出来的某种现象,我们不能光看现象不看本质,如果你看透本质后,就会发现爱情是空的,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人们的一种幻觉或是理想(除非两颗特别伟大的灵魂相遇或许能够产生,但这个概率实在太低)。所以将爱情视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是可笑的,而把过多的精力与时间放在谈情说爱上也是不值的。这是一个智者的觉悟。所以许多哲人伟人一生坚持独身,连恋爱也不谈,而把毕生的精力与时间都献给了人类伟大的事业。 伟人们正因为看透了生命与爱情的本质,所以能超越其上。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伟人,但我们不妨让自己变成一个智者,看透爱情的实质与真相,你才能从中跳出来,以达观的心态去对待。这样,你便能看淡爱情的得失,于是得固可喜,失亦欣然了。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你杀我砍他下毒药,也不会有自尊心的损伤,心理的不平衡了。因为“天要下雨,人要变心”,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这一切是自然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 虽然没有绝对的爱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不过,我们也不妨去爱和被爱,去享受这种过程,以及这种过程带来的快乐。就好像生命虽然不可能永恒存在,必然有一天会消亡,但我们没必要自杀一样,而且还应该活得有滋有味,好好享受生命带来的一切东西。 当然有些伟人他们却可以不谈爱情(独身)或不要生命(自杀),不过他们之所以为伟人,正是因为他们能超越一般人不能超越的人性的弱点。 爱情最高的境界就是这样超越的境界。但这种境界是我们常人望尘莫及的。 爱情次一级的境界是看透爱情的实质,但依然能乐在其中,却又不为它所累,而把人生重要的精力花在真正有意义的事业上。这种人是智者,也是世上最快乐最成功的凡人。不过这种快乐指的是在道德内的快乐。 爱情第三流的境界是对待爱情比较专一执著的,因而也往往为情所累,但最后也能做到自我遣怀,坦然放下的人。 再等而下之的便是为情自杀或杀人的人,为了爱情或因为嫉妒,而丧失理智做出自残残人的可笑行为,实在太不值。 最末一等的是那些到处谈情说爱,拈花惹草,把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玩弄感情或纵情声色上的人,他们宝贵的人生便都白白耗费在这些毫无价值的事情上了。 所以从一个人对待爱情的态度上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生觉悟程度。 当一个男人以拥有多少美女而自诩时,却不知道智者正对他发出嘲笑和讥讽。 当人们沉浸于爱河如痴如醉时,其实冷眼旁观的人心里却雪亮:他们的热度维持不了多久。果然不久之后情侣变怨偶,或分手或离婚。试想,哪一对新人在刚谈恋爱时不是你恩我爱,可是分手时却完全换了一副面孔。 我们不必去羡慕、嫉妒别人的爱情,世界上的爱情演绎模式大致相仿,也不必就此蔑视爱情。爱情,它既不伟大,也不渺小,该来的时候就来了,该走的时候留也留不住。区别只在于有些人表现得有情有义一些,有些人表现得无情无义一些罢了。 对待爱情,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但求自己问心无愧则可,在过程中好好珍惜,至于结局如何,势态发展如何,听天由命,泰然处之吧。 有些人可能会生气地诘问道::“你为什么要把我们的爱情理想粉碎?你太残忍了吧。”非也非也。诚如你们自己说的,爱情本身就是个理想,只能是人类一种美好的希求和愿望。这是爱情本身的实质和人性使然,非我所赋予。事实上,很多人都已看到这种实质,却无法从这种失落幻灭中解脱出来,因而倍觉烦恼与痛苦,而我的仁慈在于,我引导这些清醒了的人们一步步走向解脱,超越痛苦,即努力培养一种达观的心态。当然如果你采取麻痹心灵寻欢作乐的心态,也可以解脱,但我认为作为一个有理性有灵魂的人应该懂得用德性的力量救赎自己,而不是堕落的方式麻醉自己。人的潜意识里除了兽性与人性,同时也隐藏着神性,而灾难打击却有助于人去发现自己的神性一面。 所以,如果你正遭遇失恋,或其他一些灾难打击,那么我要祝贺你,因为你有了培养达观心态和发现人的神性一面的条件,只有磨难打击才能使一个人心灵变得强大,走向觉悟,从而实现真正的心灵突围,使人性向神性升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