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通红酒——人品比拟酒品

 for_you_forever 2012-07-23

  通者,过得去也。

  眼下喝红葡萄酒很流行,但是对于刚开始喝红酒的人来说总觉得有点蒙。第一,这酸不酸、甜不甜的红色果酒和我们平常所喝的啤酒、黄酒、烧酒大不一样。第二,各类文章的有关介绍又把你好学的积极性严重打击。

  其实,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都是一种体验的过程。我们不妨先抛弃专业的品酒用语,从另一个角度切入,直接和红酒对语。

  记得美国加州有位酿酒师把酒品比作人品,这真是一个十分生动的比喻。和人一样,瓶中的葡萄酒也是其先天和后天的合成。同一个葡萄品种,在不同的地区生长,有着不同的风格,而该生长年份(Vintage)的气候,又极大地影响着葡萄的质量。

  发酵完成后的葡萄酒,在不同的橡木桶中的时效处理(Aging)又会左右着葡萄酒的品质。

  最后,装瓶后的酒,由于其保存时温度和湿度的差异,开瓶后的口感也会大不一样。总之,贵口下咽的那口酒,体现着该年份酒的全部历史。

  说到人品,先人对圣贤有这样的描述:远观,威严可敬;近视,和蔼可亲;听讲,则悦耳可信。这种识人过程的距离变化而引起的好感和品酒过程中观色,闻香,品味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好酒的酿成,一定是得天时、地利、人艺之独厚。一瓶好酒的出现,一定会使酒痴惊喜不已。先是怀着酒瓶在握时的兴奋躁动之心,急速的驱使着眼球,去搜索瓶贴上的信息。定下心,小心翼翼拉出木塞,将酒注入大肚醒酒瓶中。稍后,举着三分有酒的高脚杯,静观其色;埋鼻于斜杯中,数闻其香入口浸舌后稍滞下咽,慢品其味。

  好酒,总是带着热情,鲜明地呈现其独特的个性,执着地暗示着耐人品赏的回味。使你想再喝上一口,去留住那微妙的美感,就像你不想让你喜爱的好友这么快就离去一样。

  当然,酒量因人而异,饮酒后的反应各人也不尽相同,能否恰到好处就打住呢?难也!若是喝不足,则升不到山顶,见不了庐山真面目;若是喝太高,伤身出丑不说,品酒就更说不上了。

  本文为尚品人生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严格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