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同德兴”山寨店,到武汉“派乐”注册“同德兴”,苏州“同得兴”成了部分商家打“擦边球”的香饽饽,历时两年多打假维权——— □苏报制图俞磊
![]() □苏报制图俞磊 ![]() ![]() □苏报记者 尤 薇 “刚刚收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裁定书”,昨天,苏州同得兴奥面馆老板肖伟民拿出《“同德兴”商标异议裁定书》,感慨地说,这起对武汉“派乐”餐饮注册“同德兴”的商标维权,足足花费了2年多时间,是他10余年商标打假维权经历中,耗时最长、最艰难的一次。
据肖伟民介绍,在这场商标维权中,本报2009年6月14日刊登的《上海同德兴打擦边球 苏州同得兴要讨说法》、10月21日《苏州同得兴4个多月沪上“打鬼”有说法———上海“同德兴”拆店招再罚款》跟踪报道,作为他向国家商标局提交的关键证据之一,为他再次“讨到说法”。 武汉“同德兴”初审公告商标构成与“同得兴”相似 提起这场坚持2年多的“马拉松”商标维权,肖伟民连称“一言难尽”。 2010年6月,肖伟民在第1220期《商标公告》上发现,武汉派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2008年8月29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的“同德兴”商标,经商标局初步审定公告,申请号为第6926445号。 按照我国《商标法》第30条规定,对初步审定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可对该商标提出异议,公告期满无人提出异议的,国家商标局将予以核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公告。 刚“打掉”了一个上海“同德兴”山寨店,又冒出武汉“派乐”要注册“同德兴”商标。苏州“同得兴”,居然成了部分商家打擦边球的“香饽饽”,让不少人称“戏剧”。 据介绍,“苏州一碗面”历史悠久,涌现出众多知名字号。被称为“姑苏面痴”的肖伟民,1989年在带城桥路开出第一家面店;1997年,肖伟民挂上“同得兴”字号,他说,取名“同得兴”,一是沿袭苏州老字号面馆“兴”的传统,二是希望做面的吃面的都能“同德同心”,共同做大“苏州一碗面”。 1999年9月14日,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同得兴”注册服务商标,核定服务项目包括餐馆、快餐馆、面馆等;2002年,同得兴注册产品商标,核定使用商品包括包子、饺子、面条等。 此次初审公告的武汉派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同德兴”商标,申请类别为第43号,商品、服务包括自助餐厅、餐厅、饭店、餐馆、快餐馆、流动饮食供应、茶馆、备办宴席、咖啡馆、住所等,和苏州“同得兴”如出一辙。 面老板两赴北京“讨说法”“同德兴”不予核准注册 据肖伟民介绍,看到武汉派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同德兴”商标初审公告,距本报全程跟踪报道的苏州“同得兴”赴上海“同德兴”打假成功,只有8个多月。“上海是‘同得兴’首次出苏州打假,时间跨度长达4个多月”,肖伟民介绍,2009年6月,他得到顾客“报料”,在上海四川北路闹市开出一家“同德兴”面馆,6月14日,本报刊登《上海同德兴打擦边球 苏州同得兴要讨说法》,引发广泛关注。2009年10月,上海工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拆除涉嫌侵权的“同德兴”字样的店牌、店招,并处以罚款2万余元。 上海“打假”成功,让肖伟民斗志倍增。他单枪匹马去武汉,找到武汉派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申明“同得兴”商标注册在先事实,希望对方放弃。然而,对方仍然一意孤行。回到苏州后,肖伟民决定:向商标局提出撤销“同德兴”商标初审的请求。“光申诉材料就准备了几百页,装订起来足足有5厘米厚”,连着十几天埋首准备材料,肖伟民收集整理了“同得兴”创办以来所有相关材料,订成了厚厚一本。其中,本报上海“打假”跟踪报道成为关键证据之一。申诉中明确,“同德兴”初审商标与“同得兴”商标形式上仅一字之差,且读音相同,字义相近,属于近似商标,且属于同行业,消费者容易混淆和误认、误读。“同德兴”商标有恶意抢注嫌疑。 2010年9月14日,肖伟民赴北京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递交申诉材料。2011年底,肖伟民又再次赴商标局,询问处理进度。与此同时,上海德兴馆由上海知明商标代理有限公司代理,也向商标局提出异议。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作出“同德兴”商标异议裁定书,明确被异议商标“同德兴”与异议人上海德兴馆引证于类似服务上在先注册的“德兴”商标未构成近似。被异议商标“同德兴”与异议人苏州市沧浪区同得兴奥面馆引证于类似服务上在先注册的“同得兴”商标构成近似。 依据《商标法》第28条、第33条规定,商标局裁定异议人所提异议理由成立,第6926445号“同德兴”商标不予核准注册。 “苏州一碗面”要闯新市场只有继续提升品牌含金量 接踵而至的两起“同德兴”商标侵权,时间跨度长达3年多,“同得兴”打假维权连获成功,肖伟民却叹起了苦经。“民营小企业树欲静而风不止,要维护好商标,单枪匹马太不容易”,肖伟民说,卖一碗面门槛低利润薄,近年为了商标维权,他自学有关商标法律法规,南征北战调查取证“活学活用”,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和物力。“此次商标维权仅准备材料、车马费就花了1万多元,如请专业人士代理费用就更高”,肖伟民说,随着“苏州一碗面”知名度越来越高,打假维权也从本地走向全国市场,不仅成本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 尽管苦,肖伟民十余年乐此不疲。据介绍,1999年,肖伟民刚注册“同得兴”商标时,是标准的“几张台子卖面”个体小老板,全市面馆新开店注册商标的只有一二家,对他的举动,不少人觉得“多花头”。肖伟民却认为,要把“苏州一碗面”当事业做,商标是“百年树人”的基石。2001年,肖伟民对白塔西路一家山寨“同得兴”的侵权行为进行打假,首战告捷后,他经历了多次商标维权打假,屡战屡胜。“打假成本再高也要坚持”,十余年对商标的重视、维护,让肖伟民尝到了甜头。2001年,“同得兴”成为独此一家列入“中华餐饮名店”的面店,并连续多年获评苏州市知名商标,以及“中华名小吃”、“姑苏市民喜爱的面”等称号和最佳美食文化传承奖。“据商标业内人士初步估计,目前同得兴商标价值已经达到400万元”,肖伟民说,“同得兴”商标价值的凸显,吸引众多知名品牌上门“求亲”,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客商纷纷上门要求加盟,目前“同得兴”正和一家知名集团进行合作洽谈。“‘苏州一碗面’要闯出新市场,只有继续提升品牌含金量”,肖伟民说,“同得兴”已着手,准备申报省著名商标。 |
|
来自: 苏迷 > 《苏州老字号、名店、苏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