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7月)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的主导是新型工业化。乐山工业化率为58.2%,处于工业化中期。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规律、三七开的轻重结构特点、工业发展与旅游城市的现实矛盾,决定了乐山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把高端切入作为战略选择和战术重点。在工作举措上,我们坚持产业高端和产品高端 “两高”战略,突出5条路径,推动结构升级和发展转型,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乐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一、“前端”变“后端”,走集群发展之路 我们坚持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以配套企业群为支撑,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动专业化分工、特色化经营、集群式发展,促进产业从前端向后端延伸、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沙湾不锈钢民生产业园依托西南不锈钢公司,培育不锈钢产业集群,实现了倍增发展。一是龙头引领。引进西南不锈钢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200万吨热轧、60万吨退火酸洗项目。2011年,公司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年产不锈钢坯60万吨,填补了西南地区产业空白,为下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链条延伸。围绕不锈钢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分工协作、产业配套。西南不锈钢公司主动让利,在两年多时间内吸引了53户不锈钢下游配套企业聚集,形成“冶炼→热轧→酸洗→冷轧→制品”的完整产业链,成功开发出不锈钢磨砂镜面板、钛金系列板、印花薄板等8个新产品,价格是普通板材的4倍多。三是园区承载。投资4亿多元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将园区内15户非关联企业搬迁至园外,园区产业集中度达到80%,形成了主业突出、关联紧密、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园区今年主营收入将突破200亿,2015年将达到500亿,被列为全省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省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目前,全市规划建设的12个产业园区中,有5个园区进入省“1525”重点园区,建成4个百亿园区。初步形成冶金材料、盐磷化工、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清洁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1%。 二、“废料”变“新材料”,走循环发展之路 我们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把握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大原则,着力构建耦合共生的生态工业网络,实现了废料变原料、原料变新材料的跃进再生,取得了经济生态叠加效应。五通桥盐磷化工产业园三大循环模式尤为典型。一是企业内小循环变废为宝。福华集团副产气体回收利用率达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8%,水重复利用率达85%;和邦集团每吨盐能耗指标全国最低,每年可节煤7.2万吨、节电960万度。二是产业内中循环吃干榨尽。以卤水为基础,延伸出6条产业链,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实现了由基础原料向应用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梯度升级。三是产业间大循环化害为利。盐磷化工、硅材料、稀土材料三大产业互为依托、协作配套、产品互换、共生耦合,吉必盛、银邦硅业利用多晶硅生产废弃物四氯化硅生产白炭黑和高纯烷氧基硅烷,解决了多晶硅行业环保难题,每年产生经济效益数亿元。五通桥区因此成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三、“直线”变“曲线”,走创新发展之路 我们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现代营销网络建设,加速由“生产直线”向“微笑曲线”迈进。一是抢占技术高端。三年来,全市投入研发资金超过50亿元,实施重点关键技术研发115项,建成全国第一个国家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个产学研联盟、8个工程技术中心。永祥公司凭借“氢化还原一体化”技术,每吨生产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1万元,在多晶硅全行业亏损情况下,不仅保持正常生产,而且逆势上马6000吨项目,带动了乐山多晶硅生产加速向技术高端迈进。二是筑牢生产中端。围绕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合作项目80多个,年转化科技成果150项以上,申请专利年增幅超过30%,专利授权年增幅超过50%,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5家、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企业49家,近三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幅超过30%,工业经济总体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三是完善销售后端。大力发展网上销售、第三方物流,加快综合性、专业化市场建设,夹江西部瓷都交易市场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中国西部不锈钢金属综合交易市场。 四、“传统”变“新兴”,走重构发展之路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坚持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推动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业。力争到2015年,新兴产业占比达到50%以上。一是技术变产业。依托多晶硅研发技术优势,培育形成了硅材料及太阳光伏产业体系,产品质量稳居全国第一。依托稀土萃取分离和应用技术研发,培育形成了西南第一、全国第三的稀土萃取应用产业。依托同行业领先技术,培育了填补西南空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二是市场换产业。以应用市场引进物联网射频技术产业,建设物联网产业园,协议引进企业和机构58户。加快建设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产品测试室等五大科研平台,力争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三是招商兴产业。坚持走开放发展道路,以招商扩增量、优存量,拓日新能、三一重工乐山再制造产业基地等新兴产业项目成功落户,全市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户,2011年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一年的23%提高到30%,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五、“国有”变“民营”,走转型发展之路 经过10余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乐山民营经济不断壮大,2011年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6%,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0.3%。我们按照“政治有地位、成长有平台、政策有扶持、发展有动力”的“四有”标准,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助推民营经济“三个转型”。一是由遍地开花向规模发展转型。大力实施“668”大企业发展战略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每年拿出上亿元对民营企业进行奖励,对符合条件的代表人物优先作出政治安排,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特殊扶持政策,推动民营企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全市亿元民营企业达到203户,较2009年增加103户,主营收入前10位都是民营企业,培育了3户百亿企业,未来3年将产生3—5户新的百亿企业。二是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转型。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市80%以上的民营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今年民营拟上市公司3家,还有6家正在抓紧上市准备,结束了15年无企业上市的历史。三是由“草根老板”向高素质企业家转型。树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要坚持以企业为中心、坚持以企业为中心就要坚持以企业家为中心”的理念,引导民营企业家以实业为取向,以实干为追求,以实绩为荣誉。2005年以来共培训中小民营企业16000多人次。举办民营企业家MBA培训班、中层管理提升培训班,组织大企业大集团负责人参加高层次的“2011大企业大集团人才培育战略清华总裁班”,打造新型工业化高素质领军团队。 在“两高”战略指引下,乐山工业保持了年均24.6%的增速,正在由初级、前端产品为主向高端、终端产品为主,由分散点状发展为主向集中集约发展为主,由重化工传统产业为主向科技型新兴产业为主蜕变升级,新型工业化呈现加力加速、蓄势突破的良好势头。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乐山工业结构不合理、大项目支撑不够、资源要素趋紧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与兄弟市州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推进新型工业化任重道远。 我们将深入贯彻“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遵循规律、学习先进,增添举措、攻坚克难,力争早日实现由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化跨越的历史性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