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大专家共谈“乙肝复发”

 青青柳色新 2012-07-24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倡导的主题是“积极行动,共抗肝炎”。通过抗病毒药物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我们已经能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缓疾病进展,但要彻底清除乙肝病毒还有很大的难度。到目前为止,乙肝还是不可根治的疾病,治疗、停药、复发、再治疗是大多数乙肝患者都要经历的过程。据估计,目前我国慢性乙肝复发人数超过百万,如何减少乙肝复发、复发后如何治疗已成当前乙肝控制的重要问题。值此世界肝炎日之际,全国八位乙肝知名专家为大家点评乙肝复发的根源与对策。

点评专家:

●成军教授: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肝病中心主任

●徐小元教授: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

●谢青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

●高志良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病科主任

●余祖江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

●杨毅军教授:南京市第二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

●任红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

●刘克洲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

乙肝为什么会复发

    成军教授:乙肝复发是不是哪一种药物的问题呢?不是这样。复发问题跟药物关系不大,最主要跟病毒本身的特点有关。在日前召开的 “慢性乙型肝炎复发再治现状及对策”研讨会上,成军教授指出:“目前在我国,慢乙肝停药复发比例超过50%。由于导致乙肝复发的根本原因是乙肝病毒的继续复制,因此复发后的再治疗必须得到重视。建议患者主动与医生沟通以往的用药史、治疗效果以及停药情况,以便医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再治疗方案。 ”

    刘克洲教授:我国大多数乙肝都是母婴传播,新生儿出生时,乙肝病毒就已经存在于体内,免疫系统不能识别乙肝病毒,拿乙肝病毒当成自身的一部分,等到成年后,由于病程已经很长,免疫应答还是不太完全。因此停药后,药物对乙肝病毒的打压消失了,加上患者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又比较弱,而使乙肝病毒的继续复制成为可能。

乙肝复发,再治疗要更积极

    杨毅军教授:乙肝复发的直接表现是病毒载量增加、肝功能升高,这背后隐藏的是疾病进展、治疗难度加大和患者信心减弱等棘手问题。乙肝复发以后,导致炎症发生,加快疾病进展过程。肝功能失代偿的患者,因为复发导致病情恶化甚至致死的病例也有发生,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谢青教授:乙肝初治的病人,他没有接触抗病毒药,就像一张白纸,上面很干净的,治疗背景很清楚,治疗起来相对比较简单。但复发的病人病史很复杂,他以前用过什么药、效果怎样、停药原因是什么,都要考虑。相比初治,复发的乙肝患者体内的病毒比较复杂,他们得病的时间比较长,炎症的程度也比较重,因此再次治疗的策略,药物选择和对患者的要求都不一样。

    高志良教授:乙肝复发以后,其实不用怕,再治仍然可以把疾病控制住。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国家的乙肝治疗指南,都明确指出抗病毒是治疗关键。从第一个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上市至今的十几年里,乙肝导致的重症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已经明显减少。医生们应该给乙肝复发患者做好思想工作,坚定他们再治疗的决心。

    余祖江教授:乙肝复发的口服抗病毒治疗好比去蜂窝捉蜜蜂,第一次治疗无法将其一网打尽,蜜蜂都散开来,很难对付,第二次就需要用一个更大的网。联合治疗就好比是第二次捉蜜蜂时那张更大的网。口服抗病毒联合治疗方案,原则是选取没有交叉耐药位点的两种药物同时服用。比如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方案,两个药可以起到对乙肝病毒互相管制,协同作用的效果,拉米夫定能够抑制阿德福韦酯的耐药病毒,阿德福韦酯又可以对拉米夫定不敏感的病毒起作用。这两个药物联合,确实能把病毒尽可能控制在较低水平,让耐药不发生,延缓疾病的进展。

严把停药、监测两道关

    徐小元教授:医生在制定乙肝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考虑,一定要做到治疗方案个体化。目前口服抗病毒药物有四种,有的疗效强,有的安全性好,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应答情况也有差别,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不能一刀切。另外对乙肝患者而言,特别是年龄超过40岁和e抗原阴性的患者,停药更要三思而行。

    任红教授:乙肝停药以后要密切监测,因为乙肝始终都有复发的可能。监测首先看病毒是不是在复制,就是HBV DNA的载量高不高,在高的情况下看肝脏有没有受到损害,如果肝功能是正常的,虽然病毒在复制但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就没有必要去管它,只是需要监测。如果说肝功能不好,说明病毒已经引起肝脏炎症,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抗病毒治疗,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果已经是肝硬化了,又发现有乙肝病毒,肯定就要马上治疗。

特别关注

中国丙肝感染者上千万

    日前,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医学部主办的“积极行动,共抗丙肝”全国丙肝专题会议上,正式公布了首部《中国丙肝医院感染防控指南》,为指导医院丙肝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了系统的可行标准。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透露,中国目前约有1000万例丙肝感染者。 2011年,中国报告的丙肝发病数量超过17万例,比2010年增长了13.1%,是乙肝的5倍。其中,医院内感染已成为丙肝传播并导致发病人数逐年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山医院内科专家胡必杰教授说,在发达国家,现代化医院的住院患者中约有5%-10%获得一种或多种感染;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数字会提升2-20倍。不规范的技术操作,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医疗器械的重复使用等都可能造成丙肝的医院内感染。

    首部《中国丙型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主要涵盖丙肝流行病学及院内感染现状、丙肝的诊断与治疗、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三部分内容。 “《指南》的发布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丙肝病毒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视程度,进一步规范高危人群筛查及上报流程,减少HCV的医源性传播,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 ”胡必杰说。

    据知,卫生部已经将丙肝防治列入工作重点之一。目前,中国的丙肝防治综合平台已初具规模,作为公众丙肝防治知识普及的重点项目,全国丙肝健康咨询流动站自2011年正式启动以来,为57城市的2万余名公众及高危人群提供了免费丙肝咨询及筛查服务。丙肝防治综合平台的支持方之一,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代表表示,将继续积极投入中国丙肝防治平台的建设,以帮助更多的丙肝患者。

专家呼吁

重视丙肝筛查

    著名肝病专家、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巫善明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丙肝的发病率正每年持续上升。由于丙肝没有疫苗,加上老百姓对它认知度不高,以致丙肝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丙肝最典型的症状是疲劳乏力,不少人认为只要注意休息就可改善,所以丙肝很难被发现。 ”巫善明教授表示,到医院看病的丙肝患者一般都偏重、偏晚,往往是在发生了肝硬化和并发症后才来治疗。 ”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有效的丙肝疫苗问世。但可通过避免一些“高危”行为降低感染风险。包括吸毒、不必要和不安全的注射、不安全血液制品、共用剃须刀、牙刷、使用被污染工具进行文身、穿孔和针灸、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检查、侵袭性操作等。

    丙肝一方面把自己“重重掩护”起来,另一方面病毒对肝脏细胞的破坏却一直持续着,静悄悄地危害人体。据巫善明教授介绍,若不尽早治疗,70%-90%的丙肝病人会发展成慢性肝炎;大约10%-15%的患者可能在感染后20年左右发展为肝硬化并缓慢进展。一旦检出,患者应尽快前往感染科作进一步复查,以期及早治疗。 “尽管丙肝的危害性不容小觑,但只要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坚持标准治疗方案的原则,丙肝是完全可以被治愈的。 ”巫善明教授对此表示:“肝炎保健药品是丙肝的辅助治疗方式,无法治愈丙肝。患者一旦发现丙肝病毒感染,就应立即前往医院专科进行规范化诊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否则很有可能会贻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