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白狐只道是寻常 2012-07-24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今年是曾国藩诞辰二百周年,文化出版界亦有诸多活动来纪念。于近日购得中国书店版《曾文正公全集》(据光绪帝亲自制定编修的著名传忠书局版重排),不胜欣喜之至。特摘录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对于曾文正公的精辟论述,既以追思先儒心怀所向,并志纪念。
  
  
  
  蒋文摘录
  
  “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他是一个实践主义的理学家。……他和小农民一样,一生一世不作苟且的事情。他知道文章学问道德功业都只有汗血才能换得来,正如小农民知道要得一粒一颗的稻麦都非出汗不可。”
  
  “……在他的事业起始的时候,他的声望并不高,他也没有政治势力作他的后盾。……那时的官兵不但不能打仗,连乡下的土匪都不能对付,所以人民为自卫计,都办团练。……曾国藩的事业就是利用这种乡勇,而加以组织训练,使它成为一个军队。这就是以后著名的湘军。”
  
  “……曾国藩治兵的第一个特别是精神教育的注重。他自己十二分相信孔、孟的遗教是我民族的至宝。洪秀全既然要废孔教,那洪秀全就是他的敌人,也就是全民族的敌人。……他是军队的主帅,同时也是兵士的导师。所以湘军是个有主义的军队。”
  
  “精神教育是曾国藩终身事业的基础,也是他在我国近代史上地位的特别。他的行政用人都首重主义,他觉得政治的改革必须先有精神的改革,前清末年的官吏,出自曾文正门下者皆比较正派,足见其感化力之大。”
  
  “曾国藩虽注重为人,并不忽略作事。……曾国藩自始就注重水师。关于军器,曾氏虽常说打仗在人不在器,然而他对军器的制造,尤其对于大炮的制造,是很费苦心的。他用尽心力去罗致当时的技术人才。……”
  
  “曾国藩的事业如同他的学问,也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要救旧社会、旧文化,而那个旧社会、旧文化所产生的官僚反要和他捣乱。他要维持满清,但满清反而嫉妒他,排斥他。......他应该知道满清是不可救药的,……所以他平定太平天国以后,他的态度反趋于消极了。”
  
  “平心而论,曾国藩要救清朝是很自然的,可原谅的。第一,中国的旧礼教既是他的立场,而且士大夫阶级是他的凭依,他不能不忠君。第二、他想清廷经过大患难之后,必能有相当觉悟。......嘉、道、咸三代虽是多难的时代,同治年间的清朝确有中兴的气象。第三,他怕满清的灭亡要引起长期的内乱。他是深知中国历史的,我国几千年来,每次换过朝代,总要经过长期的割据和内乱,然后天下得统一和太平。在闭关自守,无外人干涉的时代,内战虽给人民无穷的痛苦,尚不至于亡国。到了19世纪,有帝国主义者绕环着,长期的内乱就能引起亡国之祸,曾国藩所以要维持满清,最大的理由在此。”
  
  “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之下,曾国藩的工作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他要革新,那就是说,他要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那就是说,恢复我国固有的美德。革新守旧同时举行,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公,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