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蛤蚧(专题介绍)

 花草田园 2012-07-25

摘要

蛤蚧是野生动物药材,长期以来,由于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产量又不断减少,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亚洲北回归线的珍品

  

  蛤蚧,又称大壁虎,属爬行纲,有鳞目、蜥蜴亚目,壁虎科动物,现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蛤蚧出去内脏的干燥体,为我国常用名贵中药之一。因有补肺肾、定咳喘的功用,为治疗虚劳咳喘的要药而名扬四海。
  蛤蚧多栖息在悬岩峭壁的洞缝,个别也居住在树洞里。穴居的洞隙不太,身躯刚好能在洞内自由行动;遇敌即能甩尾逃脱,于事后长回,甚至其遇敌或捕获猎物时会对之紧咬不放。洞隙形状各异,一般洞宽15-30厘米,高3-6厘米,深度不等,有的可达数米之深。在野外常单独或几条栖息一处。蛤蚧喜欢干燥,在低洼或石山下部很难看到蛤蚧的踪迹。蛤蚧是药用动物的一种,由于长期捕捉,野生资源日渐减少。
  蛤蚧主要分布于亚洲北回归线附近的亚热带地区,包括中国、越南、泰国和老挝。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福建和台湾等地。

蛤蚧最奇特是尾巴

  

  古代中医认为蛤蚧的药效在尾部,现在实验研究也证明了蛤蚧的功效确实高于体部。因此,蛤蚧尾部全与否就成了衡量蛤蚧质量、等级优劣的最主要标志之一。蛤蚧的尾对于蛤蚧的价值关系极大,断了尾不够67毫米长的蛤蚧,不能供外贸出口,内销降价40%,甚至被列入等外品,药用价值也随之降低,影响疗效。功在尾之说仍为现今中医临床所习用,有些地方仅以尾入药,可见蛤蚧贵在其尾。
  在《开宝本草》一书中马志曾说:“生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树间,形如大守宫,身长四五寸,尾与身等。最惜其尾,见人取之,多自啮其尾而去。药力在尾,尾不全者不效。”这一段主要讲蛤蚧原为野生,出产于川南、两广山谷或旧墙间,数量稀少。又传最惜其尾,见人捕捉,多自断尻尾使药力俱散,故有“飞马捉蛤蚧,双叉黏头尾”之说,否则难以得到完整躯身。


  蛤蚧缘于难求,以稀为贵。药力主要在蛤蚧尾部,而且捕捉蛤蚧要用双头叉子将蛤蚧头尾同时插牢固定,让其不能咬断尾部,才可得到完整的蛤蚧。蛤蚧尾巴在运动中起平衡作用,而蛤蚧尾巴极易断裂,究其原因是因为蛤蚧没有能使其它动物惧怕的防御武器,所以在遇到危险时往往是弃尾而逃,这是它迷惑敌人的逃生法宝,并且蛤蚧尾巴具有再生能力。再生尾断后,仍能继续再生,再断又再生,只要蛤蚧活着,不管年龄多大,尾部都有再生能力。


情同鸳鸯功盖人参

   

  性激素样作用
  1、雌激素作用:蛤蚧醇提物可延长正常雌小鼠的动情期,对去卵巢小鼠则可出现动情期;并使子宫及卵巢(正常小鼠)重最增加。蛤蚧醇提物(GEA)对雌大鼠附性器宫(子宫及阴道)主要为直接作用,但其完整作用须经卵巢、垂体及下丘脑。蛤蚧体、尾的醇提物均可使幼年雌小鼠子宫及卵巢增重,蛤蚧尾增重作用较蛤蚧体强。体、尾分别与求偶素比较,尾的增重作用超过求偶素,体的增重作用接近求偶素。蛤蚧体及尾的醇提物均可使幼年雌小鼠阴道开放的时间提前,而蛤蚧尾组又较蛤蚧体组时间提前。


  2、雄激素样作用:以小鼠前列腺、精囊、提肛肌的重量为指标,蛤蚧醇提物表现雄性激素样作用。蛤蚧体和尾的醇提物均可使去势雄大鼠精囊和前列腺增重;而尾的增重作用较体强,但不及睾丸素;蛤蚧醇提物能缩短雄性果蝇交配潜伏期,延长交配时间,蛤蚧醇提物水溶性部分只能使雄小鼠睾丸增重,表现雄性激素样作用,而脂溶性部分对雌小鼠子宫及雄小鼠睾丸均可增重。蛤蚧尾的性激素样作用较蛤蚧体增强,可能与尾的锌含量较体高有关。

  平喘作用
  蛤蚧醇提物对乙酰胆碱所致的豚鼠哮喘有明显的平喘作用,对豚鼠离体气管也具有直接松弛作用,而蛤蚧水煎剂无明显作用。但也有报道蚧蚧醇提物对组胺或乙酰胆碱致疼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无松弛作用。

  免疫增强作用
  蛤蚧身和尾的醇提物均可加强豚鼠白细胞的运动力、肺和支气管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功能和腹腔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蛤蚧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小鼠脾重,并能对抗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作用,还能提高小鼠静脉注射碳粒的廓清指数,提高正常小鼠免疫后血清的溶血含量,蛤蚧尾醇提物能增强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提高抗体效价和提高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蛤蚧体仅能提高溶菌酶活性和抗体效价,而头则无明显影响。

  延缓衰老作用
  蛤蚧的乙醇提取物(GEA)可延长雄雌果蝇平均寿命及半数致死时间,提高果蝇飞翔活力和耐寒力,延长小鼠缺氧存活时间,初步证实蛤蚧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抗炎作用及其它作用
  蛤蚧醇提物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对甲醛性大鼠踝关节肿胀、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症及冰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抑制作用,并可使幼年大鼠胸腺蒌缩,还能显着降低正常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表现促肾上皮质激素样作用,但不能对抗蛋清所致的豚鼠过敏性休克。桂圆肉和蛤蚧的醇提物除有明显的抗应激作用外,尚能增加正常小鼠体重,对利血平化小鼠体重下降有非常显着的对抗作用,并能增加小鼠脾重,提高小鼠对静脉碳粒廓清指数。


汉代前蛤蚧已入药

  

  “蛤蚧”始载的说法至今大体有三种,第一种:载于宋代的《开宝本草》,这种考证已经被引用。第二种:赵民昌编著的《名贵中药材鉴别》一书称其始载于唐代的《海药本草》。第三种:《中药大辞典》中颜正华主编的《中药学》认为首载于《雷公炮炙论》。在这三种说法中,第一种说法错误地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蛤蚧项下所注的“宋开宝”理解为始载,故不妥。第二种说法,据《重修政和经史类备用本草》中蛤蚧项下既引唐《海药本草》,又引用了南北朝《雷公炮炙论》的有关记述,因而也不可苟同。由此可以认为,作为本草文献的始载,第三种说法即始载于《雷公炮炙论》较为合理。
  另作为“蛤蚧”一名,观历代本草,其中有杨雄(汉代人,公元前53年至18年)《方言》云,“桂林之中能鸣者俗谓之蛤蚧……”故“蛤蚧”一名可以追溯到汉代甚至更早。

蛤蚧成双入对唱恋歌

   

  蛤蚧由于稀有的产量和奇特的功效,在民间的传说也博得流传。
  西汉时期的《方言》中有这样的记载:“桂林之中,守宫大而能鸣者,俗谓之蛤蚧。”李时珍也称“蛤蚧因声而名”。蛤蚧的鸣叫声特别脆亮,悦耳动听,经久不停。民间百姓中有传说,这是蛤蚧在对唱恋歌,“蛤”一声,“蚧”一声,雄蛤蚧鸣“蛤”,雌蛤蚧呼“蚧”,一唱一和,夫唱妇随,情真意切,十分恩爱。
  还是因为,蛤蚧的叫声曾有人赞赏“情同鸳鸯、功盖参”。说此物常自报其名,雄性叫声“咯咯”为蛤,雌性叫声“唧唧”名蚧。求偶期传来隐喻“哥哥姐姐”般的窃窃私语。再有蛤蚧夜居榕树、石岩,一夫一妻,上呼下应,形影相随,往往捉一获二,虽被捉,到死也不分开,因此习惯入药时必然成双成对。明朝初期,人们常常以稿草将成对的蛤蚧仅仅缠绕,蒸晒后穿连在一起作为房事中用药,借以“盛情补得情盛”!

蛤蚧古方食用法

 

        人参蛤蚧粥
  蛤蚧1对,用酒和蜜涂,炙熟;人参1支(或15g),与蛤蚧共研为细末,分作6份(原方系熔蜡和药末作饼6个)。每次用糯米约30g,煮成稀粥,投药1分,搅匀,趁热空腹缓缓服用。
  源于《圣济总录》(原称独圣饼)。本方以人参与蛤蚧配伍,大补肺气而平喘嗽。用于肺虚或肺肾两虚喘息咳嗽或浮肿。现代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或心性喘息等。

  

        蛤蚧补骨脂粉
  蛤蚧1对,酒炒后烘干;补骨脂25g。共研为细末。每次服1.5g,温酒送服。
  补骨脂辛、苦,大温,善于温肾壮阳;蛤蚧善于补肾壮阳。二药配用,尤为恰当。用于肾虚阳痿,亦可用于肾虚腰痛,遗精,尿频等。风邪喘嗽,二者禁用。

如何辨别真伪蛤蚧

 

  牙生于颚边,无大牙;背与腹部鳞片近等大;足有吸盘是蛤蚧。
  牙生于颚内,有大牙;背部鳞片远比腹部鳞片细小;足无吸盘是伪蛤蚧。

如何采集捕捉蛤蚧

 

  一般在5-9月间捕捉,主要捕捉方法如下:
  1、光照:在晚间7~10点钟,乘蛤蚧出外觅食时,用灯火照射,蛤蚧见光立即不动,即可捕捉。
  2、引触:用小竹竿扎紧,伸向石缝或大树间洞中引触,乘其来咬,迅速拉出(因蛤蚧咬物不放),放笼中,
  3、针刺:在竹竿头上扎一铁针,趁蛤蚧夜出刺之。

怎么加工制作蛤蚧

 

  泡制:除去竹片,截去头足及鳞(无尾者拣去不用),切成小方块,酒蛤蚧:取蛤蚧块用黄酒浸渍后微火焙干。焙干后,但剪取尾部供用者,称为“蛤蚧尾”。(每炮制蛤蚧10对,约用黄酒半斤)

  干制:用刀背轻击蛤蚧头背枕部,将其处死,挖出眼珠,剖腹去内脏,用干布抹干,再以竹片将其四肢、头、腹撑开,并用白纸将尾固于竹片上,然后用微火焙干。将大小相同的两只合成一对,扎好即成。

千腾温馨小贴士

 

  蛤蚧适合人群:外感风寒喘嗽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懂分享------------------更快乐-----------------------本文来源千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