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级发表】创新备课方式 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天雷教育 2012-07-25

【国家级发表】

                            创新备课方式 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2010-03-27 12:11:54

   
 

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取得高质量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备课工作不能走形势,要扎实有效的开展,现谈一下具体做法。

一、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得益彰

备课改备“教”为备“学”,备课时重点考虑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水平。努力做到集体备课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师个人研读备课可实行“三备”:第一备即教师不参考任何资料备课,利用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或对课标及教科书的理解,对学生知识基础、心理和思维进行习惯的估计,进行粗略的条框式教学设计;第二备即在第一备的基础上,查阅和参考相关资料,进行详实的教学设计;第三备即在课前深入班级做学情调查,切实掌握学生对新知的了解程度,调整优化成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流程可分六步:确定内容、个人钻研、集体研讨、形成共案、课堂实践、课后反思。在集体研讨这个环节,可采取分段式进行,即主备人陈述一部分内容,集体研讨敲定一部分内容。集体研讨的内容灵活多样,可以是研讨主备人的预设,可以研讨初备时的困惑,还可以研讨是否需要补充拓展新内容等等。在集体备课后,每位任课教师都要进行二次备课,对共案进行修改、创造和补充,使教学既充满集体的智慧,又有个性特点,实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乡镇中心校的村级小学平行班少,离中心校较远,无法参与集体备课。可以在集体备课前将中心发言材料印好,发至中心校及村小学相应年级教师手中,经村小学教师研究后,上交个案及修正稿,中心校教师再进行集体备课,最后将集体备课共案下发到中心校及村小学相应年级教师手中,进行个性修改后再上课,这样真正就能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功用,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共为唇齿”

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应和课后备课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后备课即课后反思,是避免教学重复失误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的再备课,需要教师将自己课前的设计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与比较、审视与反思,总结哪些地方成功,哪些地方有不足,使教师在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中,促进自我专业成长。教师可以设计制作课后反思表格,内容包括对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反思、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课堂人际关系的反思、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反思、对学生情况了解程度的反思、对课堂管理的反思等方面,这样就能思之有据,思之有法。学校还应大力倡导课后交流式备课,教师之间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人物的限制,聚焦当日的教学亮点、教学失败点,教师之间互相交换信息,介绍各自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给其他教师以借鉴或警醒。如果教师对课后备课形成一种自觉行为,必将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教师备课与教研活动“水乳交融”

备课工作不能固守传统,要敢于创新。可以采取菜单式备课、案例式备课、互动式备课、话题式备课、反刍式备课、沙龙式备课等多种方式,并使其与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校本教研日”,集中开展集体备课、说课评课、案例分析、问题会诊、教学沙龙等活动,教师们边研边备,把自己在备课、上课等环节中的案例或故事叙述出来,在饶有兴趣的研究中改进、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总之,要积极实施有效备课,以个人备课为基础,以集体备课为依托,集体备课和教研于一体。只有不断创新与变革备课方式,激发教师积极参与的热情,增强教师合作意识,才能更好地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师和教学的“双赢”。

 

该文发表于《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