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医肾病专家、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黄文政教 授等最近完成的“肾炎3号方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在津 通过技术鉴定。这项研究结果显示:该方在降低蛋白尿、提高血浆蛋 白、改善脂质代谢、调节免疫、改善高凝状态等方面有良好作用。 慢性肾炎具有蛋白尿、血尿、水肿、免疫功能紊乱、高凝状态等 多种临床病理表现。针对这些表现,近年来中医、西医已就其发病机 制、疾病基因多态性等进行了研究,但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治 疗并没有重大突破。从中医观点分析,该病的病机要点为本虚标实。 肾主藏精,其病多虚,凡运化失调、固摄无权、蛋白精微物质大量流 失,必然导致肾精亏耗。肾为五脏之本,气血同源,精血互生,加之 个体秉赋不同等内因特点,使病变虽重点在肾而病理则涉及肺脾肝多 脏,所以临床每有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等见证, 且以气阴两虚最为常见。分析病程绵长、迁延反复之成因,又与感受 外邪、热毒浸淫、湿浊留滞、瘀血阻络等因素密切相关。 黄文政教授等研究认为,慢性肾炎虽表现为虚实并见、邪正交混 的复杂病理,但少阳三焦枢机不利往往是病变缠绵难愈的关键。三焦 气化失常,津液停滞,气血凝涩,则为湿浊,为痰饮,为水肿,为瘀 血。依据慢性肾炎气血失和,病邪胶结的表现。他们通过分析既往普 遍采用的重于补虚的治疗效应,提出尽管“肾病多虚”,但在某些病 理阶段,治疗的关键还应在“疏”而不在“补”。少阳主枢,肾为三 焦气化的本源,应充分调动少阳枢机的疏泄职能,发挥三焦在协调脏 腑功能活动中的主导影响。 他们以柴胡、黄芩、黄芪、太子参、山萸肉、金银花、白花蛇舌 草、丹参等组成具有和解疏利、益气养阴、化瘀解毒功能的肾炎3号 方,经25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观察,患者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 白、血尿、血脂免疫球蛋白及血液流变学等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 证实肾炎3号方在降低尿蛋白、提高血浆蛋白、控制血尿、改善脂质 代谢、调节免疫、改善高凝状态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