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狼把草 百科内容来自于:
一年生草本,高达120cm,茎直立,分枝,常带紫色,被疏毛或无毛。叶对生;具柄;一回羽门面复叶,小叶3-5枚,披针形,长3-10cm,宽1-3cm,先端渐尖,边缘有粗锯齿,通常背面被稀疏短柔毛,至少顶生者具明显的柄。
形态特征
大狼把草出自《本草纲目拾遗》:"狼把草,秋穗子,并染皂,黑人鬓发。生山道旁。""郎耶草,生山泽间。三、四尺,叶作雁齿,如鬼针苗。"《纲目》:"狼把草,即《陈藏器本草》郎耶草也。闽人呼爷为郎罢,则狼把当作郎罢乃通。又方士言此草即鼠尾草,功用亦近之,但无的据耳。" 大狼把草一年生草本,高达120cm,茎直立,分枝,常带紫色,被疏毛或无毛。叶对生;具柄;一回羽门面复叶,小叶3-5枚,披针形,长3-10cm,宽1-3cm,先端渐尖,边缘有粗锯齿,通常背面被稀疏短柔毛,至少顶生者具明显的柄。头状花主邓单生,连同总苞苞片直径12-15mm,高约12mm;总苞钟状或半球形,外层苞片5-10枚,通常8枚,披针形或匙状倒披针形,叶状,边缘具缘毛,内层苞片长圆形,具淡黄色边缘,舌状花不发育,极不明显,筒状花丙性,花冠冠檐5裂。瘦果扁平,狭楔形,长5-10mm,先端芒剌2枚,有侧束毛。花、果期8-10月。 大狼把草生长规律:在温带地区,于5—6月出苗,一周左右即开始抽茎,7—8月开花,8—9月结实,在亚热带地区,4月下旬以后出苗,6—8月中旬分枝,8月中旬至9月孕蕾开花,9—10月结果并成熟,至11月中旬(降霜)以后枯死,其生育朋为150—195天。狼把草的种子繁殖能力较强,一株正常发育的植抹可产种子数百至数千粒,瘦果干粒重约3.82g。种子体大而轻,具倒钩刺,成熟后极易脱落,能借风力、水流向外传播。也能借粘附在动物和人体上进行传播。狼把草的成热种子处于休眠状态。经过越冬,翌年才能发芽出苗,在土中的麦芽深度为2—4cm,深层不易发芽的种子,能保持发芽力达两年之久。狼把草的再生力强,下部茎秆极易生出大量的不定根。基部茎·枝的叶腋有腋芽,当地上部分受损后,腋芽萌动生出新的再生枝.在生长期内,只要留茬适宜,刈割2—3次,不会影响再生。狼把草属湿生性广布植物。在温带、亚热带气候下的湿生、浅水域条件均能生长。喜酸性至中性土壤,也能耐盐碱,在东北松嫩平原草甸,盐碱化较高的湖边,经常成为禾本科、莎草科、蓼科中某些湿生植物群落的亚优势种或优势种。狼把草常群生,或为单优势种纯群落,也以伴生种或亚优势种参与群落的组成。 本品与其同属植物三叶鬼针草在四川地区均称为豆渣草,并同等使用。三叶鬼针草在广东、广西为草药金盏银盘的主要品种。 药品简述
药名:大狼把草。 汉语拼音:Dà Lánɡ Bǎ Cǎo 英文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dens frondosa L.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 科属分类:菊科。 别名:狼把草、接力草、针线包、一包针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心经、肺经、大肠经。 功能:强壮,养阴敛汗,清热解毒。 主治:体虚乏力,盗汗,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肠炎,痢疾,泌尿系感染,闭经,咯血,痢疾,小儿疳积,外用治疖肿,湿疹,皮癣,丹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或鲜草绞汁擦患处。 生态环境: 生于田野、路旁、湿地。 资源分布:我国各地普遍分布。 药材基源: 为菊科刺针草属植物大狼把草Bidens frondosa L., 同属植物狼把草Bidens tripartite L.,以全草入药。 采收储藏:6-9月采收。洗净,切断,晒干。 炮制方法: 用药禁忌(暂缺资料) 化学成份
1、大狼把草中含十二碳-3,5,7.9-四炔11-烯-1.2.13-三醇-1-葡萄糖甙(trideca-3,5,7,9-te-trayn-11-en-1,2,13-trlol-1-glucoside)。 2、干草含挥发油(0.11%)、鞣质(2.01%)、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等黄酮类。 叶含维生素C约160毫克%。果实含油23.78%。 干草含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及鞣质2.0%,挥发油0.11%,油中主成分为十六烷酸,尚含对聚伞花烃、葎草烯、β-紫罗兰酮、β-甜没药烯、δ-毕澄茄烯、石竹烯氧化物、β-桉叶醇、正十七烷等。根含多种微量聚乙炔类化合物Ⅰ、Ⅱ、Ⅲ、Ⅳ、Ⅴ等。(Ⅰ、Ⅱ、Ⅲ、Ⅳ见鬼针草) 常用选方
1、肺痨咳血:狼把草30-60克,水煎服。 2、吐血:狼把草30-60克,水煎服。 3、头晕:狼把草30克,炖猪肉半斤吃。 4、积年疳痢,丈夫血痢:取狼把草全草2斤,捣绞取汁一小升,纳白面半个鸡蛋大份量,和匀,空腹顿服,极重者不过三服。或收苗阴干捣末,蜜水半盏,服一方寸匙。 5、积年癣,天阴即痒,搔出黄水:狼把草苗叶捣末掺之。 6、治气管炎,肺结核:鲜狼把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7、治白喉,咽喉炎,扁桃体炎:鲜狼把草三至四两,加鲜橄榄六个,或马兰鲜根五钱。 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8、治咽喉肿痛:鲜狼把草五钱至一两。加冰糖炖服。(《闽东本草》) 9、治血痢:狼把草二斤,捣绞取汁一小升,纳白面半鸡子许,和之调令匀,空腹顿服之。若无生者,但收取苗阴干,捣为散,患痢者取散一方寸匕,和蜜水半盏服。(《本草图经》) 10、治湿疹:鲜狼把草叶捣烂绞汁涂抹。 (《福建中草药》) 11、治癣:狼把草叶研末,醋调涂。(《福建中草药》) 生药材鉴别与鬼针草鉴别
共同点 “大狼把草”和“鬼针草”两药都生长在路边,荒地,水沟边等处,果实皆会粘在人们的衣服上。因其具有一种特殊的气味,所以,猪,牛,羊等动物皆不生吃这两种草药。但是,煮熟以后,仍可以喂猪,做猪饲料。花黄色。6——11月采收全草。都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都可以泡在保温杯里,代茶饮服。皆能够治疗感冒,喉咙痛,痢疾等疾病。 不同点 其实,两药之间,只要认真观察,仔细对照,比较,还是可以准确地分辨清楚的。 1、茎不同:大狼把草的茎,一般是近圆型的;鬼针草的茎,通常是带四棱形。 2、叶不同:大狼把草羽状复叶对生,小叶3-5片,披针形;鬼针草枝梢叶对生或互生,三裂或不裂; 3、花不同:大狼把草无舌状花,但是,花序下有发达的叶状苞片;鬼针草是黄色的舌状花。 4、果不同:大狼把草瘦果扁平,顶端有2个短刺;鬼针草瘦果细棒状,顶端有3-----4个短刺; 5、功能和主治不同:大狼把草有强壮,养阴之效,故民间中医经常把它单用或是配伍使用,治疗体虚乏力,消化不良,肺结核盗汗,泌尿系感染,肝炎等疾病;鬼针草有活血散淤之效,故民间中医经常用它单用或是配伍使用,治疗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阑尾炎,痔疮,慢性溃疡,冻疮,高血压,高血脂等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