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介绍文坛怪杰——金圣叹

 山沟小民 2012-07-25
介绍文坛怪杰——金圣叹   
    “评批,又称批点、评点、评点文学”,是中国文论家、美学家所创造的独特的文艺评批和鉴赏方法。清初的金圣叹,就是“评点文学”家中最杰出的一位。经他评点删改后的作品, 语言精练, 菁华俱在, 情节紧凑, 人物生动, 故能在民间广为流传.其评点虽不免歪曲割裂之弊, 但某些见解却颇为独到。
    如说《水浒传》之所以先写高俅、后写梁山英雄, 是因为它强调“乱自上作”。
    又如对于《西厢记》的最后一章“大团圆”,不知何人“狗尾续貂”。绝非王实甫笔触。金圣叹对它大加鞑伐。但为了照顾“逐臭之夫”,仍然予以保留。诸如此等见解,确非常人所及。他最先将小说评点推向了高潮。
    但因他狂放怪诞, 思想复杂, 敢想人之不敢想, 道人之不敢道, 如将《水浒传》、《西厢记》、《史记》、《国策》并提, 并将《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等.鲁迅在《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一文中严加批判。
    他还把戏剧、小说提到了应有的高度, 这在当时实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在文学批评中大量使用评点的方法, 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毛宗岗评点《三国志演义》, 也是仿效他的笔意进行评点的.
    如果说朱熹是古文坛的“圣杰”,则可称金圣叹为“怪杰”,因他似乎不合正统,有点《老子》(梁启超称之为“毒药”)虚幻的成分。对于爱好写作的朋友们,揣摩一下他的鉴赏思维,而不堕入“唯心”的泥潭,作为“饭后茶余”的消遣,或无不可。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毛主席点评二十四史,全新立论,泱泱巨篇,举世无双。毛主席对尼赫鲁谈中印关系,举元朝女诗人管道昇的诗句“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绝妙,翻译都犯了难。外国人更难于理解。他们没这个福气享受中国文化。季羡林先生十分藐视“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们欣赏不了中国文化。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国人,尽情地享受中国文化吧!
    话贵本题:金圣叹被称为“文坛怪杰”。他怎个怪法?兹举一例。且看他为《西厢记》(原著 元·王实甫)写的序言(一)便可略见分晓①:
~~~~~~~~~~~~~~~~~~~~~~~~~~~~~~~~~~~~~~~~~~~~~~~~~~~~~~~~~~~~~~
金叹圣《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共81则) 
    一、有人来说《西厢记》是淫书,此人后日定堕拔舌地狱。何也?《西厢记》不同小可,乃是天地妙文,自从有此天地,他中间便定然有此妙文。不是何人做得出来,是他天地直会自己劈空结撰而出。若定要说是一个人做出来,圣叹便说,此一个人即是天地现身。
    二、《西厢记》断断不是淫书,断断是妙文。今后若有人说是妙文,有人说是淫书,圣叹都不与做理会。文者见之谓之文,淫者见之谓之淫耳。
    三、人说《西厢记》是淫书,他止为中间有此一事耳。细思此一事,何日无之,何地无之?不成天地中间有此一事,便废却天地耶!细思此身自何而来,便废却此身耶?一部书,有如许(纟丽)(纟丽)洋洋无数文字,便须看其如许(纟丽)(纟丽)洋洋,是何文字,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如何直行,如何打曲,如何放开,如何捏聚,何处公行,何处偷过,何处慢摇,何处飞渡。至此一事,直须高阁起不复道。
    四、若说《西厢记》是淫书,此人只须扑,不必教。何也?他也只是从幼学一冬烘先生之言,一入于耳,便牢在心;他其实不曾眼见《西厢记》,扑之还是冤苦。
    五、若眼见《西厢记》了,又说是淫书,此人则应扑乎?曰:扑之亦是冤苦,此便是冬烘先生耳。当初造《西厢记》时,原发愿不肯与他读,他今日果然不读。
    六、若说《西厢记》是淫书,此人有大功德。何也?当初造《西厢记》时,发愿只与后世锦绣才子共读,曾不许贩夫皂隶也来读。今若不是此人揎拳捋臂,拍凳捶床,骂是淫书时,其势必至无人不读,泄尽天地妙秘,圣叹大不欢喜。
    七、《世说新语》云:“《庄子·逍遥游》一篇,旧是难处。”开春无事,不自揣度,私与陈子瑞躬,风雨联床,香炉酒杯,纵心纵意,处得一上。自今以后,普天下锦绣才子,同声相应,领异拔新,我二人便做支公许史去也。
    八、圣叹《西厢记》只贵眼照古人,不敢多让,至于前后著语,悉是口授小史,任其自写,并不更曾点窜一遍,所以文字多有不当意处。盖一来,虽是圣叹天性贪懒,二来,实是《西厢记》本文,珠玉在上,便教圣叹点窜杀,终复成何用?普天下后世,幸恕仆不当意处,看仆眼照古人处。
    九、圣叹本有“才子书”六部,《西厢记》乃是其一。然其实六部书,圣叹只是用一副手眼读得。如读《西厢记》,实是用读《庄子》《史记》手眼读得;便读《庄子》《史记》,亦只用读《西厢记》手眼读得。如信仆此语时,便可将《西厢记》与子弟作《庄子》《史记》读。
    十、子弟至十四、五岁,如日在东,何书不见?必无独不见《西厢记》之事。今若不急将圣叹此本与读,便是真被他偷看了《西厢记》也。他若得读圣叹《西厢记》,他分明读了《庄子》《史记》。
十一、子弟欲看《西厢记》,须教其先看《国风》。盖《西厢记》所写事,便全是《国
    十一、子弟欲看《西厢记》,须教其先看《国风》。盖《西厢记》所写事,便全是《国风》所写事。
    十三、子弟读得此本《西厢记》后,必能自放异样手眼,另去读出别部奇书。遥计一二百年之后,天地间书,无有一本不似十日并出。此时则彼一切不必读、不足读、不耐读等书,亦既废尽矣!真一大快事也。然实是此本《西厢记》为始。
    十四、仆昔因儿子及甥侄辈,要他做得好文字,曾将《左传》、《国策》、《庄》、《骚》、《公》、《谷》、《史》、《汉》、韩、柳、三苏等书,杂撰一百余篇,依张侗初先生《必读古文》旧名,只加“才子”二字,名日《才子必读书》。盖致望读之者之必为才子也。久欲刻布请正,苦因丧乱,家贫无资,至今未就。今既呈得《西厢记》,便亦不复更念之矣。
    十五、文章最妙,是目注彼处,手写此处。若有时必欲目注此处,则必手写彼处。一部《左传》,便十六都用此法。若不解其意,而目亦注此处,手亦写此处,便一览已尽。《西厢记》最是解此意。
    十六、文章最妙,是目注此处,却不便写,却去远远处发来,迤逦写得将至时,便且住,却重去远远处更端再发来,再迤逦又写到将至时,便又且住。如是更端数番,皆去远远处发来,迤逦写到将至时,即便住,更不复写出目所注处,使人自于文外瞥然亲见。《西厢记》纯是此一方法。《左传》、《史记》亦纯是此一方法。
    十七、文章最妙,是先觑定阿堵一处,己却于阿堵一处之四面将笔来,左盘右旋,右盘左旋,再不放脱,却不擒住。分明如狮子滚球相似:本只是一个球,却教狮子放出通身解数,一时满棚人看狮子,眼都看花了,狮子却是并没交涉。人眼自射狮子,狮子眼自射球,盖滚者是狮子,而狮子之所以如此滚,如彼滚,实都为球也。《左传》、《史记》便纯是此一方法,《西厢记》亦纯是此一方法。
    十八、文章最妙,是此一刻被灵眼觑见,便于此一刻放灵手捉住。盖于略前一刻亦不见,略后一刻便亦不见,恰恰不知何故,却于此一刻忽然觑见,若不捉住,便更寻不出。今《西厢记》若干字文,皆是作者于不知何一刻中,灵眼忽然觑见,便疾捉住,因而直传到如今。细思万千年以来,知他有何限妙文,已被觑见,却不曾捉得住,遂总付之泥牛入海,永无消息。
    十九、今后任凭是绝代才子,切不可云:此本《西厢记》,我亦做得出也。便教当时作者而在,要他烧了此本,重做一本,已是不可复得;纵使当时作者,他却是天人,偏又会做得一本出来,然既是别一刻所觑见,便用别样捉住,便是别样文心,别样手法,便别是一本,不复是此本也。
    二十、仆今言灵眼觑见,灵手捉住,却思人家子弟,何曾不觑见?只是不捉住。盖觑见是天付,捉住须人工也。今《西厢记》实是又会觑见,又会捉住。然子弟读时,不必又学其觑见,一味只学其捉住。圣叹深恨前此万千年,无限妙文,已是觑见,却捉不住,遂成泥牛入海,永无消息。今刻此《西厢记》遍行天下,大家一起学得捉住。仆实遥计一二百年后,世间必得平添无限妙文,真乃一大快事。
    二十一、仆尝粥时欲作一文,偶以他缘不得便作,至于饭后方补作之,仆便可惜粥时之一篇也。此譬如掷骰相似,略早略迟,略轻略重,略东略西,便不是此六色,而愚夫尚欲争之,真是可发一笑!
    二十二、仆之为此言,何也?仆尝思万万年来,天无日无云,然决无今日云,与某日云曾同之事。何也?云只是山川所出之气,升到空中,却遭微风,荡作缕缕。既是风无成心,便是云无定规,都是互不相知,便乃偶尔如此。《西厢记》正然,并无成心之与定规,无非此日,佳日闲窗,妙腕良笔,忽然无端,如风荡云。若使异时更作,亦不妨另自有其绝妙。然而无奈此番已是绝妙也,不必云异时不能更妙于此,然亦不必云异时尚将更妙于此也。
    二十三、仆幼年最恨“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君”之二句,谓此必是贫汉自称王夷甫口不道阿堵物计耳。若果知得金针,何妨与我略度。今日见《西厢记》,鸳鸯既已绣出,金针亦尽度,益信作彼语者,真是脱空谩语汉。
    二十四、仆幼年曾闻人说一笑话云:昔一人苦贫特甚,而生平虔奉吕祖。感其至心,忽降其家,见其赤贫,不胜悯之,念当有以济之。因伸一指,指其庭中磐石,粲然化为黄金,曰:“汝欲之乎?”其人再拜曰:“不欲也。”吕祖大喜,谓:“子诚如此,便可授子大道。”其人曰:“不然,我心欲汝此指头耳。”仆当时私谓此固戏论耳,若真是吕祖,必当便以指头与之。今此《西厢记》,便是吕祖指头,得之者处处遍指,皆作黄金。
    二十五、仆思文字不在题前,必在题后,若题之正位,决定无有文字。不信,但看《西厢记》之一十六章,每章只用一句两句写题正位,其余便都是前后摇之曳之,可见。
    二十六、知文在题之前便须恣意摇之拽(zhuai)之,不得便到题。知文在题之后,便索性将题拽过了,却重与之摇之拽之。若不解此法,而误向正位多写作一行或两行,便如画死人坐像,无非印板衣摺,纵复费尽渲染,我见之早向新宅中哭钟太傅矣。
    二十七、横直波点聚谓之字,字相连谓之句,句相杂谓之章。儿子五六岁了,必须教其识字。识得字了,必须教其连字为句。连得五六七字为句了,必须教其布五六七字为一章。直到解得布一句为一章时,然后与他《西厢记》读。
    二十八、子弟读《西厢记》后,忽解得三个字亦能为一章,二个字亦能为一章,一个字亦能为一章,无字亦能为一章。弟子忽解得无字亦能为一章时,渠回思初布之十来多句为一章,真成撒吞耳。
    二十九、子弟解得无字亦能为一章因而回思初布之十来多句为一章,尽成撒吞,则其体气便自然异样高妙,其方法便自然异样变换,其气象便自然异样姿媚,其避忌便自然异样样滑脱。《西厢记》之点化子弟不小。
    三  十、若是字,便只是字,若是句,便不是字;若是章,便不是句;岂但不是字,一部《西厢记》真乃并无一字;岂但并无一字,真乃并无一句。一部《西厢记》,只是一章。
    三十一、若是章,便应有若干句;若是句,便应有若干字。今《西厢记》不是一章,只是一句,故并无若干句,乃至不是一句,只是一字,故并无若干字。《西厢记》其实只是一个字。
    三十二、《西厢记》是何一字?、《西厢记》是一个“无”字。赵州和尚,人问过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曰无。是此一“无”字。
    三十三、人问赵州和尚:一切含灵具有佛性,何得狗子却无?赵州曰无。《西厢记》是此一“无”字。
    三十四、人若问赵州和尚:露柱还有佛性也无?赵州曰无。《西厢记》是此一“无”字。
    三十五、若又问:释迦摩尼还有佛性也无?赵州曰无。《西厢记》是此一“无”字。
    三十六、人若又问:无字还有佛性也无?赵州曰无。《西厢记》是此一“无”字。
    三十七、人若又问:无字还有“无”字也无?赵州曰无。《西厢记》是此一“无”字。
    三十八、人若又问某甲不会,赵州曰你是不会,老僧是无。《西厢记》是此一“无”字。
    三十九、何故《西厢记》是此一“无”字?此一“无”字是一部《西厢记》故。
    四  十、最苦是人家子弟,未取笔,胸中先已有了文字。若未取笔胸中先已有了文字,必是不会做文字人。《西厢记》无有此事。
    四十一、最苦是人家子弟,提了笔,胸中尚自无有文字。若提了笔胸中尚自无有文字,必是不会做文字人。《西厢记》无有此事。
    四十二、赵州和尚,人不知狗子还有佛性也无,他不知道有个“无”字。
    四十三、赵州和尚,人问过狗子还有佛性也无,他亦不记道有个“无”字。
    四十四、《西厢记》正写《惊艳》一篇时,他不知道《借厢》一篇应如何;正写《借厢》一篇时,他不知道《酬韵》一篇一篇应如何。总是写前一篇时,他不知道后一篇应如何。用煞二十分心思,二十分气力,他只顾写前一篇。
    四十五、《西厢记》写道《借厢》一篇时,他不记道《惊艳》一篇是如何;写道《酬韵》一篇时,他不记道《借厢》一篇应是如何。总是写到后一篇时他不记道前一篇是如何。用煞二十分心思,二十分气力,他只顾写后一篇。
    四十六、圣叹举赵州“无”字说《西厢记》,此真是《西厢记》之真才实学,不是禅语不是有无之“无”字。须知赵州和尚之“无”字,先不是禅语,先不是有无之“无”字,真是赵州和尚之真才实学。
    四十七、《西厢记》止写得三个人:一个是双文,一个是张生,一个是红娘。其余如夫人、如法本、如白马将军、如欢郎、如法聪、如孙飞虎、如琴童、如店小二,他俱不曾着一笔半笔写,俱是写三个人时,所忽然应用之家伙耳。
    四十八、譬如文字,则双文是题目,张生是文字,红娘是文字之起承转合。有此许多起承转合,便令题目透出文字,文字透入题目也。其余如夫人等,算只是文字中间所用之乎者也等字。
    四十九、譬如药,则张生是病,双文是药,红娘是药之炮制。有此许多炮制,便令药往就病,病来就药也。其余如夫人等,算只是炮制时,所用之姜醋酒蜜等物。
    五十、若更仔细算时,《西厢记》亦止为写得一个人。一个人者,双文是也。若使心头无有双文,为何笔下却有《西厢记》?《西厢记》不止为写双文,止为写谁?然则《西厢记》写了双文,还要写谁?
    五十一、《西厢记》止为要写此一个人,便不得不又写一个人。一个人者,红娘是也。若使不写红娘,却如何写双文?然则《西厢记》写红娘,当知正是出力写双文。
    五十三、诚悟《西厢记》写红娘,止为写双文;写张生,亦止为写双文,便应悟《西厢记》决无暇写他夫人、法本、杜将军等人。
    五十四、诚悟《西厢记》止是为写双文,便应悟《西厢记》决是不许写到郑恒。
    五十五、《西厢记》写张生,便真是相府子弟,便真是孔门子弟,异样高才,又异样苦学;异样豪迈,又异样淳厚。相其通体自内至外,并无半点轻狂,一毫奸诈。……虽自说颠不剌的见过万千,他亦只是曾不动心。写张生直写到此田地时,须悟全不是写张生,须悟全是写双文。锦绣才子,必知其故。
    五十六、《西厢记》写红娘,凡三用加意之笔。其一,于《借厢》篇中,峻拒张生。其二,于《琴心》篇中,过尊双文。其三,于《拷艳》篇中,切责夫人。一时便似周公制度,乃尽在红娘一片心地中。凛凛然,侃侃然,曾不可得而少假借者。写红娘直写到此田地时,须悟全不是写红娘,须悟全是写双文。锦绣才子,必知其故。
    六十一、《西厢记》,必须扫地读之。扫地读之者,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中也。
    六十二、《西厢记》,必须焚香读之。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之也。
    六十三、《西厢记》,必须对雪读之。对雪读之者,资其洁清也。
  六十四、《西厢记》,必须对花读之。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
  六十五、《西厢记》,必须尽一日一夜之力,一气读之。一气读之者,总揽其起尽也。
    六十六、《西厢记》,必须展半月一月之功,精切读之。精切读之者,细寻其肤寸也。
    六十七、《西厢记》必须与美人并坐读之。与美人并坐读之者,验其缠绵多情也。
    六十八、《西厢记》必须与道人并坐读之。与道人并坐读之者,叹其解脱无方也。
    六十九、《西厢记》前半是张生文字,后半是双文文字,中间是红娘文字。
    七十、《西厢记》是《西厢记》文字,不是《会真记》文字。
    七十一、圣叹批《西厢记》是圣叹文字,不是《西厢记》文字。
    七十二、天下万世锦绣才子读圣叹所批《西厢记》,是天下万世才子文字,不是圣叹文字。
    七十三、《西厢记》不是王实甫此一人所造,但自平心敛气读之,便是我适来自造。亲见其一字一句,都是我心里恰正欲如此写《西厢记》便如此写。
    七十四、想来姓王字实甫,此一人安能造《西厢记》?他亦只是平心敛气向天下人心里偷取出来。
    七十五、总之世间妙文,原是天下万世人人心里公共之宝,决不是此一人自己文集。
    七十六、若世界又有不妙之文,此则非天下万世人人心里之所曾有也,便可听其为一人自己文集也。
    七十七、《西厢记》便可名之曰《西厢记》旧时见人名之曰《北西厢记》,此大过也 。
    七十八、读《西厢记》,便可告人曰:读《西厢记》。旧时间见人讳之曰“看闲书”此大过也 。
    七十九、《西厢记》乃是如此神理,旧时见人教诸忤奴于红氍(qu)毹(shu)[地毯]上扮演之,此大过也 。
    八  十、读《西厢记》毕,不取大白酹地赏作者,此大过也。 
    八十一、读《西厢记》毕,不取大白自赏,此大过也。
       《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 完
========================================================
    【注释】 ①[序一] “恸哭古人”
    或问于圣叹曰:《西厢记》何为而批之刻之也?圣叹悄然动容,起立而对 曰:嗟乎我亦不知其然,然而于我心则诚不能以自已也。今夫浩荡大劫,自初迄今,我则不知其有几万万年月也。几万万年月皆如水逝云卷,风驰电掣,无不尽去。而至于今年今月而暂有我,此暂有之我,又未尝不水逝云卷,风驰电掣而疾去也。
    [序二] “留赠后人”。前乎我者为古人,后乎我者为后人。…… 
    [附记]网上以此为题的网文不少。但多残缺不全。此文乃据pdf.补全了《读法》的八十一条。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