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要做事得先做人。但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呢? 有圣人说,做人就得做一个好人,有诚信、有道义的正人君子。《弟子规》作为一部承载中华几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学典范,其“孝仁义”之理在当今做人准则上仍然有着有益的指导意义,也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现在很多企业会花很多费用来做企业的培训,来构建学习型企业。中山大学客座教授金井露认为:“《弟子规》是最好的员工培训教材。在企业管理中首先要培养企业员工的责任心和对企业的忠诚,其次才是能力的培养。先学会做人,再讲做事。”金井露认为,中国刚开始崛起,中国的未来100年一定是大发展的100年。“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急缺一种精神食粮,在这30年的发展中,社会中一些人由信仰危机逐渐沦为道德危机。因此,在教育子女、教育员工方面,都要以价值观教育为基础。” 《弟子规》中有一句“居有常,业无变”,这六个字看起来简单,但其实道理非常深刻。在金井露看来,这句话应用到员工身上,指的就是住的地方要稳定,工作业务也不要随便变动,要根据自身的特长谨慎地选择职业。早请示,晚汇报,谨慎择偶择业,不要轻易放弃。在日本,企业提拔任用员工时,除了考察本人的工作表现外,还会看他的夫妻关系以及家庭情况,要是后院起火的通常不会考虑把他安排在重要岗位上,因为他连自己家庭都管理不好,或者说他有可能在做人上存在一些问题。 在对上级领导汇报、请示工作方面,《弟子规》中的内容也可以借鉴。“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指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要擅自做主,如果擅自做主,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金井露分析说:“有一些年轻人有不好的习惯,总是自作主张、自以为是,这既有家里教育问题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 在为人处事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金井露认为,尊重父母和师长是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而这也是《弟子规》中传递出的信息。“如果一个员工对父母好、孝敬父母,那他就容易对企业忠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