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级细菌”NDM--1 挑动世界“神经”

 昵称9469361 2012-07-25
一种源于南亚的新型抗药基因,能造就几乎打败所有抗生素的“超级细菌”,正在向全球蔓延。8月中旬,一位比利时男子在巴基斯坦感染了这种“超级细菌”后身亡。在经历过“非典”肆虐和“甲流”恐慌之后,人类对任何能潜在导致大规模传染的病菌都保持着高度警惕,因此“超级细菌”迅速成为热门话题。那么,“超级细菌”到底是什么?它是自然突变的结果还是人类滥用药品的恶果?我们对它真的束手无策吗? 
   
  一篇学术论文掀起轩然大波 
   
  一篇学术论文,把“超级细菌”推进了大众的视野。 
  8月11日,英国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报告称,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具有超级抗药性的细菌。在这些细菌中,发现了一种基因,只要细菌体内拥有这个基因,并通过它指导合成相应的酶,就会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2009年,英国就出现了NDM-1感染病例。英国健康保护署专家大卫·利弗莫尔表示,大部分的感染者与曾前往印度等南亚国家旅行或接受当地治疗的人有关。研究人员由此推测,这类“超级细菌”可能源自南亚,后来被前往此地的欧美游客传播开来。这种基因也因此被命名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 
  “超级细菌”源自南亚的说法引发了国际争议。印度谴责这一说法,并抗议用“新德里”命名这个抗药基因,称这份报告是一个“阴谋”,意在打击印度新兴的医疗旅游业。 
  虽然《柳叶刀》报告遭质疑,但不争的事实是,这种“超级细菌”已在多个国家蔓延开来。目前全球至少有170人被感染,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法国等国都出现了疑似感染病例,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也表示,在去年10月发现过一例感染病例。 
  8月13日,比利时医疗人员证实,该国一名男子在巴基斯坦出车祸接受治疗时,感染了这种“超级细菌”,回到比利时后,在6月份身亡。据报道,尽管医院给这名患者使用了药力强大的抗生素,依然无法阻止死亡。 
  8月19日,法国国家医学与健康研究所说,法国一家医院日前也发现了一名感染“超级细菌”的女性患者,她曾在印度住院进行手术治疗。 
  “超级细菌”的出现让世界感到紧张。媒体称,国际旅行会让它在不同国家和大陆之间迅速传播,很多国家可能已存在这种细菌,但尚未得到临床证实。这种“超级细菌”抗药性极强,甚至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也具有耐药性,而后者通常被认为是紧急治疗抗药性病症的最后方法。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对此表示“担忧”,担心它会在全球蔓延。加拿大部分省份要求为“超级细菌”感染暴发做好准备。法国则表示,要对所有曾在国外住院的病人进行“超级细菌”抗药性检测。 
  “超级细菌”的影响甚至超越了公共健康领域。在中国,自从媒体报道出“超级细菌”的消息后,就引爆了医药股上涨行情。 
   
  “超级细菌”到底有多可怕? 
   
  “威胁全球公共健康”、“十年内无药可治”……在部分媒体的报道中,“超级细菌”似乎像灾难电影里的致命病菌一样可怕。 
  “这次的超级细菌并不是一种新的细菌,而是携带了NDM-1耐药基因的细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贺雄对记者说。 
  NDM-1基因能够在细菌之间传递,一旦细菌获得这一基因,就能合成一种酶,让绝大多数抗生素失去效力。目前,科学家主要在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中发现了此类变异的细菌。这两种细菌都是十分常见的细菌,可以说,是NDM-1基因把它们变成了“超级细菌”。 
  常见的抗药细菌并不能将抗药基因“传”给其他细菌,而NDM-1基因可以在细菌间转移,导致更多“超级细菌”出现。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家亚历山大·凯伦说,“超级细菌”之所以令人担忧,就在于这种“传染性”。 
  美国塔夫斯大学微生物学教授斯图亚特·勒维告诉记者,其实几年前,研究人员就发现了NDM-1基因,之所以现在才受到关注,是发现了携带该基因的细菌有跨国传播的趋势。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永红看来,“超级细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超级耐药细菌”。虽然它耐药性强,但致病力并不强,对于健康的人来说,不会有大的威胁。 
  英国加的夫大学的马克·托尔曼博士说,人体内都有大肠杆菌,还有约40%的人携带肺炎克雷伯氏菌,哪怕它们是携带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对健康人来说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这个人因手术发生血液或尿路感染,那么这些通常容易用抗生素治好的病症就变得棘手了。 
  “超级细菌”会像“非典”、“甲流”那样大规模暴发吗?肖永红认为,人类无需恐慌,因为“超级细菌”是一种感染,并不是传染病。“非典”等传染病是由于病毒造成的,可以在人和人、人和动物之间传递;细菌感染一般是在医院里。 
  这种“超级细菌”的耐药范围比较大,但并非强大到无药可治。研究人员发现,目前有两种抗生素对绝大部分“超级细菌”有效,一种是多黏菌素,另一种是替加环素。值得注意的是,多黏菌素具有毒副作用,替加环素只能用于治疗部分种类的细菌感染,它们都不适合大规模使用。 
   
  “超级细菌”并非新鲜话题 
   
  “超级细菌不是特指某一种细菌,是泛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的细菌。”勒维教授说。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新闻发言人陈蔚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超级耐药细菌并非第一次出现。除了媒体报道的携带了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外,还有很多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它们被称为多重耐药性细菌。 
  科普作者方舟子告诉记者,耐药病菌的产生是使用抗菌药物无法避免的结果。每一种抗菌药物进入临床使用后,伴随而来的是出现耐药性病菌。 
  “超级细菌”并非新鲜的话题。过去几十年中,人类多次遭遇过“超级细菌”挑战。 
  上世纪40年代青霉素发明后,可引起多种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所收敛,但随着青霉素的广泛使用,出现了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当科学家研制出对付这种病菌的甲氧西林后,上世纪60年代,又出现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被称为MRSA。MRSA一度被称无药可治,直到万古霉素等药物被研制出来。不过1997年,美国又发现了变体的MRSA,不但能感染住院病人,还能够感染健康人。 
  随着时间推移,“超级细菌”名单越来越长。上世纪90年代,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链霉素的“食肉链球菌”被发现;到了2000年,出现了泛耐药绿脓杆菌,对头孢菌素、环丙沙星、碳青霉烯类等众多抗生素耐药。此外,还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等。 
  “今后如果出现新的多重耐药细菌,并不会让人感到意外。”陈蔚云说。 
   
  “超级细菌”的真正威胁 
   
  长期从事抗生素临床研究的肖永红认为,这次出现的“超级细菌”本身并不可怕,但从长远看来,真正具有威胁性的,是不断产生新的“超级细菌”,它们会对越来越多的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美国塔夫斯大学微生物学教授勒维注意到,虽然科研人员在加紧研发新药物,但细菌取得耐药性的速度往往会领先于药品开发的速度。如果不能保证研制速度,“超级细菌”会加大治疗难度,造成更多的死亡病例。 
  最让科研人员担心的是,如果有一天,出现一种超“超级细菌”,所有的抗生素都对它不起作用时,怎么办? 
  “那人类就相当于重新回到了没有抗生素的年代,也就是所谓的‘后抗生素时代’。”肖永红说。 “后抗生素时代”描绘的是一幅可怕的景象:全球将面临抗生素类药品无效,人类将再次经历无法控制感染类疾病的黑暗时代。 
  在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贺雄看来,“超级细菌”的出现,为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敲响了警钟。 
  医院通常是培养“超级细菌”的温床。耐药细菌既可由感染病人带入医院,也可以因为滥用抗生素在医院内产生。“医疗卫生系统应该着重强化医源性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另一方面,也应该调整用药思路和策略,及时调整治病的策略和措施。” 
  而对于公共卫生部门来说,应该加强全球的监控系统,注意对细菌、病毒变化或变异的监测。一旦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要为公众提供透明的信息,避免其产生恐慌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