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游记 原创 東泰山人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 “问你们的国家领导人去” 2006年11月,我们一行8人自行组团,不畏俄罗斯的寒冬从广州直奔已是一片北国风光的莫斯科。我们乘坐的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上午9:30从广州起飞,先飞往北京,下午3:30在首都机场转机前往莫斯科。从北京到莫斯科飞机行程8小时,到达莫斯科已经是当地时间晚上8:30,莫斯科与北京的时差是5小时。 在莫斯科机场入境还算顺利,俄罗斯机场海关边防的工作人员可能出于职业习惯,对人不算热情,但也不冷漠,工作还算认真。然而,当我们一行在机场领取行李时,八个人除了两人外全部找不到行李。奇怪的是,不仅是我们六人,我们那班飞机的旅客中,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人都找不到行李。从行李带送出来的行李中,不少是前两三天航班的行李。机场行李大厅堆满了人,纷纷挤在报失柜台前办理行李报失手续。当我们反复诘问机场的俄罗斯工作人员时,他们显得很不耐烦。一位一直默不作声的工作人员突然用标准的普通话回答我们:你们的行李还在北京,并没有随机送来,要问就问你们的国家领导人去。后来,我们还发现,不知道是谁的过错,我们一行八人的行李全部都用了我一个人的名字,这意味着我的个人行李不比寻常的超重,我将面临着一次严重超重的罚款处罚。办完报失手续后,已经是莫斯科时间凌晨0:30。 出了莫斯科机场,我们找到了我们在莫斯科当地的导游保罗。保罗是莫斯科人,为人直爽、正直。他毫不掩饰的自我介绍,他是俄罗斯外交部的翻译,利用星期六星期天或休假兼做导游捞点外快。他曾经就读于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中文系,普通话讲得不错,甚至连中国时兴的一些段子都能随口而出。可能出于他工作单位的原因,保罗后来几天虽然和我们相处得不错,但是一直不愿意跟我们照相。 在保罗的带领下,我们入住法国人开办的“宇宙宾馆”。这是一个五星级宾馆,一楼大堂和底层设有赌场。一听说这里设有赌场,我们马上联想到赌徒、酒鬼、妓女、黑社会……,我们担心我们的安全受到威胁。但保罗告诉我们,在俄罗斯只有高级宾馆才能公开开设赌场,而且是受到保护,住客的安全是不成问题的。后来,事实证明保罗并没有骗我们,我们的住房条件不错,宾馆的服务生对我们彬彬有礼,竟然还拒收小费。赌场对我们一直秋毫无犯,甚至连骚扰电话也没有接到。我们确实真正享受了一次宾至如归的五星级宾馆的接待。由于莫斯科刚刚下过2006年的第一场雪,夜幕下的窗外一片白色,景色美极了。 克里姆林宫——世界第八奇景 莫斯科对于我来说既陌生又不陌生。陌生的是我从来没有亲身到过这个地方,不陌生的是莫斯科的红场、列宁墓、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剧院等名字,我都朗朗上口十分神往。做为世界第三大城市的莫斯科人口1300多万,面积1000平方公里。她初建于1147年,最初只是一个木头构成的小城。15世纪,俄罗斯人才从蒙古人手中夺回了自己的国家。15世纪到18世纪莫斯科一直是沙俄首都。1712年,彼得一世迁都对彼得堡。1812年,拿破仑曾一度占领莫斯科。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于1918年3月又定都莫斯科。二战战后的建设,取得了令人触目的成绩。莫斯科大学主楼、外交部、乌克兰饭店等斯大林式的建筑,已成为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有方便的交通网:九座客运火车站,全电气铁路,13条公路干线, 到莫斯科的第一站,当然就是红场、克里姆林宫。这天红场的室外温度是零下五度。由于我们的行李还留在北京,我们八人中有四人身上只穿着在广州时穿的衣服,在寒冷的莫斯科红场上穿这样的衣服,单薄得令人难以相信。热情的保罗从家里拿了自己四件毛衣借给大家穿。最搞笑的是团友黄生,他身材矮小,保罗的衣服又长又大,黄生穿上保罗的毛衣就像一个俄罗斯小姑娘穿上连衣裙一样,模样怪极了。尽管如此,大家还是感到寒冷。寒冷归寒冷,却挡不住我们急着参观红场和克里姆林宫的一片热情。 克里姆林 (Kremlin)翻译成中文就是城中堡垒的意思。据说,不光在莫斯科有克里姆林,在俄罗斯其他一些城市也有克里姆林。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在莫斯科市中心,濒莫斯科河,曾为莫斯科公国和18世纪以前的沙皇皇宫。“十月革命”胜利后,成为苏联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始建于1156年,初为木墙,后屡经扩建,至19世纪40年代建大克里姆林宫,为一古老建筑群,主要有大克里姆林宫、多宫、圣母九天教堂、参议院大厦、伊凡大帝钟楼等。宫内塔楼中最宏伟的有斯巴达克、尼古拉、特罗伊茨克、保罗维茨、沃多夫兹沃德等塔楼。 克宫这一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克宫的西面,是亚历山大花园和无名烈士墓。新婚伴侣都要来这里献花。 再向前走, 看到炮王和钟王。炮王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炮重40吨,炮口直径 再往前走,就是教堂广场,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有5个顶的白石头教堂是圣母升天教堂,(又名乌斯实斯基),历代大公和沙皇在这里行加冕礼。建于1480年,由意大利建筑师修建。广场的右边是天使报喜教堂,又名布拉戈维先斯基,靠近莫斯科河畔。规模不大,却最具魅力,是皇家家用礼拜堂,也是举行皇族婚礼的地方,里面保留着俄罗斯最古老的圣像壁画 对面的天使教堂是君王们的陵寝。迁都彼得堡之后,历代皇帝改葬在彼得格勒的“彼得保罗大教堂”。 大克里姆林宫是历代沙皇的皇宫,现在是俄总统普京办公的地方,圆顶上插着一面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保罗告诉我们,游客可在普京办公楼外面照相留影但不得入内参观。我们当然不会丢掉这个绝好机会,纷纷在普京办公楼外面留影留念。 (背景为普京办公楼) 参观克里姆林宫之后,大家感到越来越寒冷,于是,保罗带我们到一间服装城购买衣物。团友黄生买了一件俄罗斯风格的大衣,自我感觉十分气派,立刻穿上在我们面前显摆。我们好奇地仔细一瞧,商标上赫然写着“MADE IN CHINA”,把大家都乐得笑翻了。保罗这个人真是不错,为人热情好客,是一个十分传统的俄罗斯人。他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容不得别人对俄罗斯有一点一滴的不尊重。比如,他和我们相处的时间长了,大家彼此都熟了,讲话就比较随便了。我们问他,俄罗斯是不是有很多酒鬼,他说不是,他自己就不喝酒。有人问,听说俄罗斯的有些警察很坏,他说,主要是来俄罗斯做生意的一些中国商人行贿造成的。他还一本正经地说,如果来莫斯科的中国人都象你们这样,莫斯科的警察绝对是不会受贿的。他十分留恋苏联时代的大国地位,但是,他又不愿意回到苏联时期的日子,觉得现在自由多了。他十分担心俄罗斯民族在自由生活的情况下会逐步消亡,原来俄罗斯的人口有二亿多,现在只有一亿三千多万。他羡慕中国的人口众多和现代化进程,我们有同伴打趣地说,干脆把中国和俄罗斯合并成为中华俄罗斯联邦,以中国的人口、俄罗斯的土地,我们将无敌于天下。对于这个打哈哈的笑话,保罗认真思考了一阵,然后给了我们一个非常专业的外交语言式的回答: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不过,中国是俄罗斯的朋友,中俄联手是迟早的事情。 在红场,最叫我们一行感到遗憾的是列宁墓的闭馆,使我们没能亲眼目睹列宁的遗容,真是心有不甘。我们虽然没有见到列宁,但是,我们很快就要去列宁格勒了。按照计划,我们在莫斯科的红场、克宫只逗留一天,便结束了在莫斯科的初步游览,晚上,乘飞机前往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入住“波罗的海”酒店。 (红场和克里姆林宫) 寒冬访问彼得大帝的夏宫 圣彼得堡 (Saint Petersburg) 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端的涅瓦河三角洲,现有人口约500万(2006年7月)。圣彼得堡是座与威尼斯齐名的水城,整座城市由40多个岛屿组成,70多条天然河流和运河迂回其间,粼粼碧水与典雅建筑相映成趣,古风古韵的大小桥梁宛若长虹卧波。圣彼得堡是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除铁路公路桥外,300多座桥梁将这座水城连成一片。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是俄国皇帝彼得大帝所建,故称圣彼得堡。1712年,圣彼得堡成为俄国首都。其后200余年,它始终是俄罗斯帝国的心脏。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与德国互为敌国,俄国遂用斯拉夫语表示城市的“格勒”取代来自德语的“堡”,圣彼得堡被改名为彼得格勒(Petergrad)。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该城又改称列宁格勒 (Leningrad)。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这座城市恢复了它的原名圣彼得堡。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文化和历史名城,以建筑的精美闻名于世,素有“地上博物馆”之称。彼得保罗要塞、彼得大帝夏宫、斯莫尔尼宫、冬宫、喀山大教堂、圣伊萨克大教堂等建筑高雅华贵、多姿多彩。闻名遐迩的冬宫,坐落在圣彼得堡皇宫广场。1917年沙皇被推翻以后,这座昔日沙皇的宫殿便成了十月革命的象征。1922年它成为与之相邻的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另外,普希金、莱蒙托夫、高尔基等许多俄国著名诗人和作家都曾在此生活和从事创作。在俄罗斯历史上,圣彼得堡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均在这里爆发。炮轰冬宫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如今还靠在涅瓦河边,发出十月革命第一声炮响的大炮还昂首指向冬宫。二战期间,这座城市被德国法西斯军队围困900天,寒冷和饥饿夺走了几十万人的生命。但圣彼得堡人民依靠自己的勇气、意志和信心守护着自己的城市,直至取得了反围困的胜利。卫国战争后,苏联政府授予圣彼得堡“英雄城”的荣誉称号,圣彼得堡人的精神也成了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如今的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中心之一,这里拥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个科研机构,其中包括彼得大帝时代建立起来的科学院。圣彼得堡也是俄罗斯仅次于莫斯科的第二大工业中心和重要的海港和造船基地。据说,圣彼得堡因其地处北纬60度,仲夏时节,日照近20个小时,“白夜”是圣彼得堡的奇观。它通常发生在6、7月间,在夕阳西下与旭日东升之间只有短暂的若明若暗的间隙,人们无需掌灯,便可在街上读书看报。 (二战保卫列宁格勒纪念火) 在圣彼得堡,我们首先参观夏宫以及夏宫花园。夏宫原来是彼得大帝夏季行宫,座落在芬兰湾畔。夏宫里存放很多国家级的文物,其中也有不少明清时期的中国古董。在俄罗斯的博物馆里有一个奇怪的规定,凡是中国的文物,都不准拍照。夏宫花园树木参天,白雪皑皑,面对波罗的海,景色十分美丽。午餐后,我们游览彼得堡罗要塞。这个要塞有三百多年历史。三百多年前,彼得大帝兴建彼得堡,打通俄罗斯在芬兰湾出海口时就在这里落脚。现在的圣彼得堡已经是严冬,室外温度达到零下30度,天黑的很早,可在涅瓦河拍照夜景,月亮当空,一河两岸灯火相映,相当美丽。当然,比较广州的夜景,圣彼得堡还是逊色得多。 在圣彼得堡的第二天,我们游览冬宫。冬宫和夏宫一样,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存放了不少文物古董,同样,凡是中国的文物都不准拍照。冬宫出来后,我们登上了打响俄国十月革命第一炮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之后还参观了著名的滴血大教堂。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在圣彼得堡的第三天,我们前往普希金城(沙皇村)参观,游览了叶卡婕琳娜花园,参观了凯萨琳宫。这里的皇宫宏伟华丽、金壁辉煌。宫廷收藏琳琅满目。叶卡婕琳娜花园宫殿中的琥珀厅是世界最著名的。它是前苏联政府以及现在俄罗斯当局花了二十四年时间,用了六吨琥珀修建而成,有世界八景之一的美誉。在宫廷里,凡是有中国文物的地方同样都不准拍照。我有理由怀疑,这些中国宝贝是不是沙俄时期俄国人从中国掠夺来的,直到现在还做贼心虚,害怕人们立此存照。 农贸集市的“厕所风波” 我们在圣彼得堡的导游是个美丽的俄罗斯姑娘。她是圣彼得堡人,今年二十多岁,自小喜欢中国。她曾自费到天津学习中文,后来在新疆生活了两年。汉语讲得没有保罗好,但是跟我们在语言沟通上没有问题。渥丽雅的曾祖父母是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挺过来的苏联共产党人。但是渥丽雅对前苏联似乎没有什么好感,她说在前苏联时期没有东西吃,买什么都要排队,讲话不自由,她喜欢现在的日子,自由自在,她相当崇拜普京,自豪地说,普京是圣彼得堡的人,还把普京就读的中学指给我们看。 (与渥丽雅合照于夏宫) 渥丽雅是一个很敬业的姑娘,打听到我们的行李还没到莫斯科,感到很无奈,老是跟我们说对不起,好像我们的行李是她弄丢似的。特别是当她看到我们一个团友已经冻得不行了,便叫司机设法带我们到附近一个农贸集市。看得出,这个农贸集市过去没有外国人来过。当我们这些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走进集市,竟然引起一阵小小的骚动。集市的商品很丰富,都是货真价实的俄罗斯土产,衣服、套娃、苏军酒壶、小食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虽然有御寒的衣服,但是却没有更换的衣服,作为纪念,我也买了一件颇有俄罗斯情调的加厚恤衫和一条长袜,各300卢布(100元人民币相当于330个卢布)。在集市上还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和团友梁生到洗手间,没想到,这个俄罗斯乡下的洗手间是要收费的。梁生不知道这个规矩,一头闯进了洗手间。守门的老太太拦他没拦住,却把我拦住了。谁知我掏钱时身上也没有零钱,只好给了那老太太100卢布。老太太找回我一个卢布,我心想这个洗手间怎么这么贵,但是内急已经急得不行了,抓起那个卢布就进去。身后那个老太太却在大呼小叫,好像在叫一个什么人。出来时,我被另一个老太太拦住,咕噜咕噜讲了一通俄语。我要走,她也不给我走。最后,我做个手势,说叫人来,她们明白了我的意思才给我脱身。我找到渥丽雅求救,她赶紧去找这两个老太太打听怎么回事。两位老太太在渥丽雅面前,指着我和梁生咕噜咕噜又说了一通。渥丽雅一听,乐了,对我说,这里的洗手间一个人才收12个卢布,从来没有人拿100卢布上洗手间的,老太太也从来没有收过100卢布的“入场费”,找钱的时候她都不知道该如何找,于是只给了你一卢布。而另一个老太太知道后,非要你这个外国人还回那一个卢布,再找回88卢布。说话间,渥丽雅替我给了零钱,拿回了100卢布。我拿回钱后在车上一想,不对,一个人要花12卢布,我是两个人,得花24卢布,老太太找钱也找错了,应该找回76个卢布才对。我跟渥丽雅说要回去退钱,渥丽雅哈哈大笑,说你这个中国人怎么跟那个老太太一样笨。她说,本来我们俄罗斯人是很大方的,你们是客人,没有零钱不给进厕所本身就不对,现在我们的车子已经走那么远,你要倒回去,浪费那么多汽油和那么多人的时间,就为了退12卢布,值得吗?我一想也对,于是请渥丽雅日后到这个集市时帮我还这12个卢布,她答应了。但是当我要还她24个卢布时,她又生气了,搞得我左右为难,只好不了了之。 列车上的“半夜惊魂” 晚上,我们乘火车回莫斯科。在圣彼得堡火车站,渥丽雅依依不舍地跟我们道别,并千叮嘱万吩咐我们,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的火车上,常常有小偷与乘警勾结的事件发生,专门打劫中国游客。因为中国游客身上有现金,是下手的最佳对象。所以,她叫我们要格外小心。早在广州,就听说过圣彼得堡火车上警察与小偷的故事。所以,我们到了火车站后,团友梁生专门跑去商店买了一条结实一点的带子(我原来是准备了一把软锁的,因为行李还在莫斯科,没能用上),以防万一。我和另一个团友蒋生一起上厕所。出来时,一名警察突然把我们两人喊住,要检查我们的证件。我们把证件交给他的时候,十分担心他象网上所说那样趁机把我们扣住或者索取金钱。幸好,这位警察没把我们怎么样便把我们放行了。上了火车后,我和三个年纪大一点住一个包厢,其余四个年轻人住另一个包厢。我们之间还隔着一间包厢,里面住了四个俄罗斯人。其中一个光头的汉子身材十分魁梧,四十岁上下,一脸凶相。我们一行八人本来就是同一个团,为什么上车的时候却把我们相隔开来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而且,我们的包厢是第一间,如果真的有人作案,逃走很方便。不久,一个乘警来到我们的包厢检查我们的护照,并且与那个光头打招呼,显得很熟落,这更叫我们感到疑惑。我们经过商量,把值钱的物品都集中在年轻人的包厢里,我们自己包厢的门则用绳子捆得紧紧的。我因为睡眠难入睡,所以自告奋勇负责守上半夜,另一个团友守下半夜。年轻人那个包厢才叫绝,干脆把房门彻夜打开,摆了个疑魂阵。火车晚上11点开出。果然,深夜两点左右,我们的门曾经有人想轻轻撬开,可是由于被我们捆死了门闩,房门始终开不了。最后一次大约是清晨四、五点左右,门再次被人拉撬,还是打不开,门外人可能恼火了,大力猛砸我们的门,团友们全部惊醒,一起大吼着翻身往门外扑去。我连忙阻止他们,看看还有什么动静才说。估计门外人知道我们已有防范,后来一直不再找我们了。天亮了,火车到达了莫斯科。当我们看到可爱的保罗在站台上迎接我们的笑脸,我们都松了一口气。下车时,我们再次看到光头和乘警在一起密谈什么,眼睛对我们露出忿恨的神色。我连忙叫其他团友看看他们的样子,并以胜利者的姿态在这两位家伙面前飘然而过。 “中俄一家亲” 从莫斯科火车站出来后,我们早餐都不吃,连忙赶到机场。经过保罗出面交涉,莫斯科机场海关还算通情达理,不仅没罚款就把行李交还给我们,而且,我们发现我们的行李都有密封,容易砸坏的行李还打上包装。拿到行李,我们连续几天的紧张的心情才得以放松。 现在,我们的团队又由保罗率领,开始了俄罗斯文化的深度考察游。 我们将进行俄罗斯古文化发源地及建筑艺术宝库的莫斯科金环之旅,是一般旅行社不会安排的线路。这是我们是旅行社做了充分的协商并付出足够的费用才争取下的安排。我们的行程将是从莫斯科——诺夫哥罗德(佛拉基米尔)——苏兹达尔。佛拉基米尔、苏兹达尔都是俄罗斯的小城,建城比莫斯科早,其中佛拉基米尔是俄罗斯古文化发源地。 在佛拉基米尔,我们参观了俄罗斯最古老的圣母升天教堂堂、金门、圣德米契大教堂。随后前往另一个金环古镇苏兹达尔。参观了苏兹达尔市区并欣赏1 2世纪古俄罗斯的乡村景色。之后,还参观了木造的乡村博物馆,克里姆林城。在男子修道院聆听由各式大小的钟演奏的悦耳音乐。 晚上,我们在苏兹达尔古镇郊区农村的一家农庄家里吃晚餐和住宿。可惜,男主人阿廖沙外出不在家。阿廖沙的太太和小儿子在家接待我们。据女主人介绍,他们家有两层,我们一行八人可以在一楼客厅壁炉旁边的沙发休息,整晚聊天,喝茶、喝伏特加。除了女主人和她的儿子外,他们家还有一个男主人的妈妈。女主人家收拾得十分干净整齐,有钢琴、书架,书架上摆的都是一些俄罗斯和世界文学名著,如托尔斯泰、普希金的书等。女主人对中国人十分热情好客,亲自下厨为我们做了一顿地道的俄罗斯农村晚餐,最可口的就是那道世界闻名的“土豆烧牛肉”,赫鲁晓夫式的共产主义话题,在餐桌上引起一阵阵欢声笑语。晚餐后,女主人十分乐意地抱着小儿子跟我们八个人一一照相留念,用保罗的话说,真是“中俄一家亲”啊!在这个寂静的俄罗斯农庄,我们渡过了一个难忘的晚上。 (在阿廖沙家) 在阿廖沙家过了一夜后,我们驱车前往金坏的另一古城——札格尔斯克,现名为谢尔盖镇,其旧名札格尔斯克的意思是指在山的那一边,为东正教胜地古镇。在该镇。参观了俄国东正教最古老的教堂圣塞尔吉乌斯修道院。该院是14世纪俄罗斯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此地对于东正教而言,地位一如回教圣城麦加,举世闻名,是不可忽视的考察俄罗斯古文化的重要景点。傍晚,我们冒着大雪返回莫斯科,还是入住法国人开的宇宙宾馆。 壮哉,莫斯科! 回到莫斯科,我们对这座古老而神奇的城市进行了一连三天的游览。保罗因为要上班,于是把我们交给了他的好朋友奥莉亚。奥莉亚是一位年近六十的俄罗斯女士,虽然年纪不小,但是风韵犹存。可以看得出她年轻时候肯定是一个十分漂亮的俄罗斯姑娘。奥莉亚原来任职于前苏联莫斯科广播电台,并曾经被前苏联莫斯科广播电台派驻北京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俄语播音员,直到苏联解体后她才离开中国。在中国期间,她先后到过北京、上海、广州和海南岛。她虽然在中国工作过,但其实她的中国话讲得并不好,比保罗差多了,甚至还不如渥丽雅。但是跟我们的沟通还可以。她对人和蔼可亲,显得十分慈祥。听说我们来自广州,可能勾起她对自己年轻时代的幸福回忆,对我们一行十分亲切,并回家专门取出她当年在广州游览时的照片,仔细询问广州现在的变化。
(和奥莉亚的合照)
在奥莉亚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位于列宁山的莫斯科大学,彼得一世纪念碑,救世主大教堂,沿途参观新少女修道院,胜利公园,为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而建的卫国战争纪念碑,胜利广场,库图佐夫大街,市政厅,参观全俄展览中心。游览有地下宫殿美誉的地下铁车站。莫斯科地铁于1935年正式通车,整个地下铁系统有一百多个车站,早期建成的车站均有其独特的风貌,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题,大理石墙上的湿壁画、璀璨明亮的吊灯,就像一座地下博物馆。 第二天,我们驱车前往距离莫斯科以南 在莫斯科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科洛缅斯科耶庄园和莫斯科著名的跳蚤市场伊斯迈公园。科洛缅斯科耶庄园由俄罗斯最著名的彼得大帝的父亲所建, 彼得大帝幼年时期就在这里渡过。整个庄园景观优美、有很多文物与农特产,目前是俄罗斯国立保护区露天博物馆,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历史与文化遗产保护区。伊斯迈公园与其说是公园,不如说就是一条步行街。步行街里有不少精美的雕塑,还有各式各样精美价廉的俄式纪念品。 “没想到,最后还是栽在国际小偷上” 在即将离开莫斯科回国前,奥莉亚专门带我们看了一场莫斯科最富盛名的俄罗斯国家马戏团的演出。奥莉亚说,到了莫斯科不看国家马戏团的演出,将会是一个极大的遗憾。同时,她还一再提醒我们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私人贵重物品。马戏节目以及金发美女和小丑的表演,确实太精彩太迷人了。我们的团友都看得十分投入,看完演出后,一件不幸的事故终于发生了。散场时候,人头涌涌,人们都挤着去领取大衣。就在这个时候,我发现在我前面的一名团友詹生的皮包链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打开了,一本护照在他的皮包里一闪一闪地晃动着。我急忙叫住他,他才发现钱包已经被人偷了,里面据说还有可以提取十万欧元的信用卡。幸运的是护照还在,否则将会影响我们一行人的回国行程。回酒店的路上,倒霉的詹生一边唠叨地说钱包不知道是在看戏时被偷的还是散场时被偷的,一边不断给广州的银行打电话申请挂失。他哀叹道,“没想到,最后还是栽在国际小偷上”。奥莉亚为这事一直十分懊悔,在送我们到机场登机前,她眼睛还闪着泪花,叮嘱我们这位大意的詹生,无论有没有造成损失,一定要给她打电话,否则,她会为此懊悔一辈子的。 回国的飞机在莫斯科国际机场准点起飞,我们回到北京后马上转乘另一航班飞回阳光灿烂、温暖如春的美丽的广州,结束了我们为时十一天的俄罗斯之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