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取代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华不能,有才华但不成功的人随处可见。天赋不能,天赋无回报的几乎是句谚语。教育不能,这个世界挤满了受过教育的被遗弃者。只有毅力和决心是万能的。”
——Woodrow.Wilson
第四:建立国际组织,保卫世界和平。威尔逊倡导通过国家间的合作来解决矛盾,而是实现这一合作的途径和渠道就是联合的国际组织,用集体安全来替代早先大国间的均势。 威尔逊的观点毫无疑问是颠覆性的,它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否认了大国之间扩张军力和理性,并对大国之间的军事扩张造成的不信任提出了强烈的抨击,这在于当时正在积侵略别国并刀兵相见的世界格局无疑影响巨大,同时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联合国实质上就是以威尔逊倡导的国际联盟为蓝本建立起来的。但是其学说也有着致命的缺陷:首先国家之间的矾渣是不平衡的,其所提出的人性改造本身也是不平衡的,而且宗教、民族、地域、血统等等的复杂因素会使得人的修养的认识造成偏差,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绝对信任便无从谈起;此外其关于国际组织的作用也过于理想化,原因在于国家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而这种基础的摩擦并没有一个组织来约束,国际法也就无法得到贯彻――或者说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国家之间必然会产生不信任而导致分歧,而此时的国际组织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压制这种分歧,这样的国际组织必然会产生分裂。 1919年,威尔逊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正式创立“伍德罗?威尔逊公共关系学院”,并设立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政治系,至此,作为独立学科的国际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政治创立,威尔逊本人担任学院讲座教授,其个人的学术威望达到顶峰,也为其在人类文明史刻下浓重的一笔。 但是与此相比其政治前途却在此时陷入困境,由于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在两院中的巨大影响,鼠目寸光的两院议员以绝对多数否决了威尔逊提出的包括美国加入国联等一系列使美国跨入世界支配大国行列的议案,并且无知的将国际联盟同欧洲古老而落后的“神圣同盟”相提并论,也使其在政府内部遭到深深的质疑。同时在国际上,他提出的是第十四点原则也被很多政治家质疑,英国政治家尼柯尔森形容威尔逊倡导下的巴黎和会:“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以觉悟,新秩序不过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1920年,威尔逊在遭到质疑的忧郁中去职。他在卸任后仍然为他的理想主义政治理念奔走呼号,拖着沉重的病体日以继夜的穿梭各地发表演说,力图使美国走上时代的潮头,并期望美国能够负起维护集体安全的重任。但是他对这一理想直到他去世后多年,才由他的后辈――弗兰克林?罗斯福实现。 1924年2月3日,威尔逊因中风在怀着对美国孤立主义政策的深深不满和对他所创立的国际联盟的复杂心情中逝世,享年67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