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正确的观念看待两性

 乡下老太 2012-07-26

 

 

 

 

以正确的观念看待两性

 

 

  

 

上帝用亚当身上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于是世上便有了男人和女人。人类社会就是由这两性组成。有人说,这一传说贬低了女性。可是亚当说得很明白:“这是我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然而今天,又有多少男人能像亚当那样对女性说出同样的话呢?

 

两性观念是社会观念的基础,是打造和谐社会的根本。当男人与女人都能彼此互尊互爱,树立正确的两性观念时,那么人类才会有其他观念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爱情观、婚姻观等的科学实践。

 

历来两性之间的矛盾与战争不断,这不仅是因为两性对彼此的意识形态不太了解,而且在思想观念上也存在很多狭隘和偏见。世界上持续最久远斗争最激烈的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战争”。只有当男女之间休战言和,那么和谐社会的理想才会得以实现。而要男女握手言和,首先得建立在互尊互爱的两性观念基础上。然而两性观念失差历史悠久,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有赖于人类的整体思想觉悟。

 

我们先从传统中西方历史上去看一下历代人类的两性观念。

 

 

  一、两性观念的历史与偏见

 

历来人类对女性存在两种完全相反的极端评价。在各民族的神话、宗教传说、文学作品中,女性往往是既被讴歌的对象——象征美与爱、丰饶与永恒,同时也是被诅咒的对象——象征罪与恶、堕落与卑贱。女人有时候被神化,有时候又被妖化,唯独没有被人化,人们对女性始终处在蔑视和崇拜两个极端上,而从没有把女性当作神妖之间的一个人来看待。

 

中西方历史上都普遍存在蔑视女性与崇拜女性的两大派。其中在蔑视女性一派上,中国的儒家传统尤为突出,封建传统一直以来都持这一观念,他们认为女人不是“人”,是卑微下贱的,没有人格尊严的,只供男人淫乐,服务男性并从属于男性的一种性别。于是“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女人一生只能从父从夫从子,不能为自己作任何主,而一旦出了什么事情,甚至国破家亡的责任全都算在女人头上了,因为女人是祸水嘛,不是女人的错还是谁的错!这样的观念一直主导了中国的过去,并持续影响到现在。在西方的历史上,对女性存在蔑视诅咒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在荷马史诗中,有一场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因为一个美女海伦而引起了两国长达十年的战争。希腊神话中还说,天神宙斯把女人潘多拉赐给男人,就是为了惩罚男人,把灾祸降到男人头上。而潘多拉一词便是魔鬼魔性魔力的代言词。哲学家尼采也曾说过一句名言:“你去女人那里吗?别忘了带着鞭子。”尼采对女性也是抱这种蔑视态度的。

 

历史上另一派是女性崇拜主义者。这一派的中国代表人物便是老子。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意思是说,空灵、神秘、永恒,这就是女性,女性生殖器是天地的根源。老子借用女性来比喻“道”,在他看来,女性与道在性质上是最接近的,世界的那个永恒本体是具有女性的性质的。这个观念一直也被断断续续地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沿用下来,比如历代歌讴一些“大”者,如世界、祖国、自然、万物等都用女性来代喻,认为女性才是伟大永恒的象征。西方这一派的代表就是德国的歌德。在歌德的《浮士德》中,有一句著名的句子:“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走。”就是说唯有女性才能够引导人类走向永恒的境界。

 

人类对女性的偏见,一方面是社会因素造成的,长期的男权制度下,女性丧失了作为一个人的基本人格尊严。另一方面也由人的家庭环境决定,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具大的,男人对女性的认识与母亲密不可分,如果母亲给孩子的感觉很好,孩子容易对女性产生崇爱心理,反之亦然。像叔本华和拜伦都是因为对母亲感觉不好而蔑视女性的。第三方面是由个人的遭遇支配。一个人遭遇一些什么样的女性,往往也决定了他对女性的态度。

 

而女性对男性的态度也是呈两个极端倾向:要么鄙薄轻视,要么敬畏崇拜。

 

古代,女性对男性的态度偏向后者,这是由社会环境与思想观念造成的,在传统社会里,女性也认为自己较男性是低一等的,卑贱的,女性是从属于男性的性别,因而对男人言听计从,将男人奉为天神一样对待。即使他们不把自己当人,被玩弄奴役也不敢吭声,更不敢反抗。可是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现代女权运动一浪接一浪高涨之后,女性已经摒弃了传统的这种观念,于是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女性,然而这些新女性却往往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女人无论什么都应与男人平等,甚至女权至上,男权靠边了。女性由极端的自卑走向了极端的自傲,于是骄横野蛮成了新女性的代言词。呜呼哀哉!这其实也是男权主义的另一种变种,不是好现象矣!

 

那么正确的两性观念是怎样的呢?男性与女性究竟该如何体现互尊互爱,什么样的平等才是科学合理的呢?

 

 

二、平等互补相融的两性——从“人”与“性别特质”两方面去看待两性

 

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话,婚姻是世界上最拙劣的发明,而两性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两性的伟大就在于它与天地万物的“道”是相契合的,两性对应了“阴”“阳”两极,阴阳互补才能合成天地,才能推动宇宙的运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国古代智慧书《周易》其核心便是它的阴阳学说。《大传》作者硬易入几,悟及这个道理,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著名论断。这些书都是告诉了人们一种互补平衡乃至永恒的自然之道。

 

对于两性,我认为应该分别从“人”的角度与“性别特质”的角度去看待。不管男人女人首先都是“人”,都是有人权与人格的,在人权与人格上,应是平等且独立的,不存在哪个性别高于哪个性别,哪个性别从属于哪个性别的问题。然而男人女人显然又有不同,一个是男性,一个是女性,必然又有性别特质的差异,男人作为男,应该具备男性特质,女人作为女,应该具备女性特质。不少新女性把女人与男人的平等理解为没有任何的差异,什么都讲平等,而忽视了两性性别特质的差异,结果弄得一点女人味都没有,而在一些事情上,这些性别差异决定了男人与女人必然不能完全一样,就好像干一些体力活,女人与男人就不可能完全平等对待。

 

男性与女性的平等应只指人格人权上的平等,建立在这种平等之上,彼此就能互相尊重了,然后再互相理解各自的性别特质差异,产生一种互爱,而无需连这种性别特质差异也一块儿抹杀了。那样上帝又何需造两种性别的人呢?他之所以造出亚当再造夏娃,就是认为这样才完整,两种性别分开存在都是一种缺陷,只有两种不同特质的性别形成互补,世界才能趋于和谐完美。

 

柏拉图在《会饮》中说,在很早的时候,人都是双性人,身体像一只圆球,一半是男一半是女,后来被从中间劈开了,所以每个人都竭力要找回自己的另一半,以重归于完整。这虽然只是个寓言,但却包含了两性世界的最高奥妙与智慧。

 

事实上,两性特质也并非孤立存在互为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男性会拥有一些女性特质,女性也会拥有一些男性特质。而一个人身上越是蕴含着异性的特质,在人性上就越是丰富和完整。历史上一些伟大的人物,我们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在他们的身上都同时具备了另一性的优点。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是世界历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的伟大斗争,他性格不但正直、刚强,而且还很仁慈富有爱心,对下属对士兵对家人都十分地关爱体贴,在他的身上我们不但看到了男性的特质刚,也看到了女性的特质柔。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总之,一个优秀的男人在阳刚的同时往往又具备女性内在的优雅,一个优秀的女人在柔美的同时也往往又具备男性内在的刚强。如果缺少另一性的特质,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人有缺憾,要么过于刚强,失之粗暴生硬,要么过于柔弱,失之柔软怯懦。

 

所以两性不但平等互补,而且又是可以互为融合的,两性的不同只在于生理与心理(身体特质与精神特质)的差异,但身体的差异相对比较明显,而心理的差异相对不那么明显。但这些差异划分究竟是不是一定对,究竟孰好孰差,孰优孰劣,众说纷纭。然而我认为,这些差异不是绝对的,就像上面我说的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其实是相互融合的,所以更谈不上孰好孰差,孰优孰劣了。下面就来讨论一下这些差异,这里主要谈心理精神的差异。

 

 

三、树立正确的两性观念:两性只存相对差异而不分高低优劣

 

一般人都认为女性长于感性,而男性长于理性;女性偏于柔弱,而男性偏于刚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绝对化。很多女性的知行偏向感觉诚然有,但在感性的同时也不乏理性的存在,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女性较之男性更有理性,尤其是一些经历过大场面大考验的女性,面对大事时显出格外的冷静与坚毅,巾帼不让须眉。很多男性认为女性总是凭感觉做事,凭感觉判断,因而不可能真正地明是非辩善恶,这种看法是有失之偏颇的。一个人明是非辨善恶,关键在于求知与思考,虽然许多女性缺乏这种求知思考的精神,但是许多男性,说句实话,同样也是缺乏思想的。而说女性偏于柔弱就更不对了,事实上有许多女性都是外柔内刚,特别是在逆境中成长的女性,在困难面前,不比男性怯懦,而女性一旦认真起来,比男性更勇敢无畏,就像对爱情的追求,历来不屈不挠为爱情抗争到底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多是女性而非男性。而许多男人看上去虽然身强力壮,但其内心却是非常怯懦胆小的,这种坚强的品性的形成并非由于性别,而是由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与磨练的程度决定的,所以一个女人如果历经磨难,也是可以培养出刚强的品性的,而一个男人如果娇生惯养,缺乏磨砺,却也成不了大丈夫。

 

我特别反感有些人在很多方面把男女界限划分得特别清,用一种性别歧视的眼光和观念去说话。比如说什么什么专业的领域,女人就不适合,就搞不好,因为女人的什么什么生理构造或思维模式决定了这一切。又比如讨论一个什么问题,女人如果稍加评论,男人若对此持不同意见,就会把矛头转向对性别的攻击上来。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写了一篇关于李敖的评论,基本上是持赞赏的态度,只写了一两点持疑的观点,结果就被李敖迷们群起而攻之,而攻击的目标却是直指女性这个性别。好像女人与男人一有异议,就要因性别而受到批判,而男人纵使斗得你死我活,也没人来批判他们这种性别。这真是奇哉怪也!

 

我很欣赏周国平,可是我发现就连周国平也犯这种错误,对性别也抱有一点个人偏见,他认为女人不宜搞哲学。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希望女人不要活得那么“深刻”,“深刻”必然“累”。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真正的哲学应是广义上的哲学,不是那种狭隘的学术理论哲学研究。真正的哲学是一种至高的人生智慧,指导着人类的心灵与思想,不但男人需要女人也需要这些人生智慧的启迪,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有高于世俗价值的精神追求,而哲学会让男人女人从中获益,提升自己的心灵与思想,从而更好地对待生活,走向幸福快乐的彼岸。我始终认为,只有哲学才能让人类得着最高的福分。至于哲学纯学术理论方面的研究的确有些枯燥乏味,可能会让一个人变得没有情趣,但它一样会影响男性,并非男性研究这些就不会受影响,而女性则一定会受影响。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完全可视个人的兴趣爱好而定。而当一个女性对这种学术发生强烈的兴趣时,她的思维模式其实与这领域的男性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所以那时的她已经是作为超乎性别之外的一种存在了。

 

我始终认为,不管哪个领域,哪个方面,不存在性别界限之分,只有认知境界的高低之分。世界上任何的事情都不可能有绝对划一的结论,就一定男人才能做好,女人一定做不好,或者一定女人才能做好,男人一定都做不好。这种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人们对男性特质女性特质的分析也只能说大多数男人女人具备什么样的性质,可是毕竟不能一概而论,这世上还是有很多个别现象存在。而真正在某一行业做出突出成绩或对这个社会做出贡献的不管男女,都是男女中的精英、奇才,也就是都是个例。虽然历代各个行业的精英大多是男性,但这个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女性一直处于附属的角色有关,女性历来都把精力与时间耗费在家庭中,而很少有参与其他行业的机会,一旦男性女性能处于平等地位扮演同等角色时,我认为女性与男性一样可以做出一些大的成绩。现在的情况就已经有所证明了女性的能力,当前各个行业的女精英、女人才多了很多,虽然与男性相比还是略逊一筹,但毕竟女性还没有真正达到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女性的角色依然侧重的是家庭而非事业,因而在比例上依然与男性存在一些差距。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女性一旦脱离生育与家庭的重负后,我相信女性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绝不会逊于男性。

 

最后概而言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应互尊互爱,多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异性,而讨论问题时切记要抛开性别歧视,就事论事,因为性别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两性都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而这些优点与缺点又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相互交融在两性身上。因而我们在面对人生各个课题时,除了深谙互补平衡的智慧外,还应将眼光放高一点,超越于性别之外来看整体,当你能站在这样的高度看问题时,你自然而然就不是一个俗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