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留原始村落个性 太湖409自然村不再一个面孔

 苏迷 2012-07-26

 本报讯(记者 沈红娣)保留原始村落“个性”,苏州太湖自然村落用特色“面孔”取代“千村一面”。昨天,吴中区举行村庄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议,记者从会议上获悉,目前吴中区已累计完成整治环太湖沿线自然村409个,而其中最大的特色则是因地制宜,资源保留、优势发挥,彰显江南水乡特色乡村风貌,又避免千村一面,从而形成了“小而精”、“大而全”、“自然生态”、“文化保护”四类村落特色。苏州市委农办村庄环境整治办副主任宁春生认为,受特殊地理区位以及村庄布局规划等因素影响,由四大类型组成的村庄整治吴中模式堪称为苏州村庄环境整治的缩影和特色风貌的示范。

  地处太湖沿岸的吴中区有着特殊地理区位,因而在村落规划布局中侧重通过保持生态、文化等模式实现与太湖时代、太湖5A景区相吻合的整治目标。东山陆巷古村是苏州市首期公布的11处控保古村落之一,作为其中一个自然村的山址村,历史悠久,其间散布着各个年代的老宅,有些已经废弃,有些则仍在使用。昨天记者在山址村内见到,整个村庄道路整洁,河道清澈,每走几步便可见到挂着“30年代民居”或者“清代民居”等标志牌的古建筑,反倒增添了古村的别致韵味。“还有很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房屋都是历史的痕迹,整治中我们没有拆除一幢房屋,反而是将文化元素加以保留。”东山镇相关负责人杨忠星告诉记者,今年是吴中太湖景区创5A的关键一年,他们在注重保护古村风貌的基础上打造特色村庄,让每一个村庄都成为吸引游人的景区。

  依山傍水的村落,突出生态保护,营造人居与自然融合发展的山水村庄;涉及农户超百户的“大而全”村落在优化村庄整体轮廓的同时,突出环境提升、功能配套;“小而精”的村落则让整治规划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突出实用简约。吴中区委农办主任包勤康告诉记者,按照村庄生态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等条件,他们对全区365个规划保留村、141个沿路沿河沿景点非规划保留村等,分别制订整治规划,确定整治标准,实行分类整治。

  既不是千村一面也不是散乱无序,业内人士称,以往新农村建设和整治中,出现了严重的“景观污染”或“千村一面”现象,致使原有村庄的乡土气息消失殆尽,而集合了四类村落特色的吴中模式则为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新农村整治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