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国家博物馆藏印度 尼泊尔 斯瓦特位 克什米尔铜佛 公元1世纪,古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东部)因受到希腊造像艺术的影响而创造了佛教造像,这是古希腊与古印度文明交汇而诞生的雕塑艺术。此后,古印度地区佛教造像出现了犍陀罗风格、秣菟罗风格、笈多风格和波罗风格。不同风格的佛教造像艺术传入周边地区后,融入了当地的雕刻手法和审美情趣,呈现出明显的地域风貌。 斯瓦特位于犍陀罗地区的北部(今巴基斯坦北部斯瓦特河谷地区),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被称为优填国、乌苌、乌仗那。在斯瓦特河谷地区发现的佛教雕塑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被称为斯瓦特风格。6世纪以前,斯瓦特地区的佛教造像主要受犍陀罗和笈多风格的影响。自6世纪至10世纪,斯瓦特地区的佛教造像吸收犍陀罗、笈多风格,又与中亚艺术相结合,形成了斯瓦特风格。其造像立体感较强,注重细部刻画,对克什米尔地区和中国西藏西部的佛教造像具有一定影响。 克什米尔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在中国古文献被称为迦湿弥罗、罽宾等。这里是古犍陀罗的一部分,曾是西北印度的佛教中心。该地佛教造像源于犍陀罗风格,并受到笈多风格的影响。6世纪初,克什米尔地区开始独立创作本地风格的佛教造像,7-8世纪,形成了克什米尔佛教造像风格。其造像多以黄铜制作,眼、唇、白毫等部位用银、红铜装饰,多带有镂空状的头光和背光;台座呈矩形,以立柱式的隔栏或力士托举形象为主。 东北印度地区(主要指今印度比哈尔邦、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国一带),曾是印度佛教密教的造像中心。波罗王朝(约750——1150年)曾统治这里,并创造了印度佛教造像的波罗风格。波罗风格佛教造像是在笈多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东北印度本土特色,身材曲线流畅圆润,薄衣贴体,对中国西藏地区佛教造像具有一定影响。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东、西、南三面被印度包围。这里是佛教的发源地,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蓝毗尼就在今尼泊尔境内。尼泊尔佛教造像艺术主要传承了笈多风格,多使用红铜,注重表现饱满的身躯,服饰以薄衣贴体为主,对中国佛教造像具有一定影响。
来自: 书楼寻踪馆 > 《国家博物馆》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佛教造像风格与流派
佛教造像风格与流派。当时的佛教造像中心在秣菟罗和萨尔纳特,两地造像风格不同,分别形成了笈多时代的秣菟罗风格和萨尔纳特风格。伴随...
一文搞清古印度佛造像的不同风格及特点
一文搞清古印度佛造像的不同风格及特点。一、古印度佛造像的产生。随着佛教在孔雀王朝、贵霜王朝、笈多王朝和波罗王朝的推广和传播,古...
西藏佛像的鉴定方法
西藏佛像的鉴定方法从犍陀罗与印度的造像风格说起 由于地理、宗教、文化上的关系,西藏佛像的造像风格与毗邻的印度、尼泊尔、巴基斯...
佛造像艺术:11世纪,西北印度的克什米尔造像(晚期)。
佛造像艺术:11世纪,西北印度的克什米尔造像(晚期)。11世纪的晚期克什米尔造像与早期,中期造像(7-10世纪)区别明显,或许此时与印...
东正学术 | 7-10世纪克什米尔艺术
东正学术 | 7-10世纪克什米尔艺术。公元7-10世纪是克什米尔佛造像艺术的发展、成熟期,一方面,这时候的克什米尔艺术融合了多种文化和艺...
黄春和先生谈佛像收藏
印度佛像的起源和造像风格是中国造像的一个范本,佛像的风格、造型的样式、仪轨、手印、坐姿都是从印度过来的。白沙瓦在历史上最早出现...
西藏铜佛像艺术特征
西藏铜佛像艺术特征藏传铜佛像系比较庞大,它们的造型较为复杂。藏东铜佛像的主要特征: 藏东的铜佛像它是以昌都、四川藏区、甘肃、青海等地为主地,藏东铜佛像究竟是什么样,具体的比较难说,根据...
元朝西藏金铜造像分类及风格研究
吐蕃时期的一些被标明为"梵铜利玛"造像的作品,显然具有浓郁的尼泊尔古代造像的印迹,例如《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全集》第二...
浅谈西藏佛像基本艺术特征
藏地的佛像与汉的佛像截然不同之处:汉地佛像主要区别是时代的特征;西藏藏地的佛像在于产地区域的风格。藏东的佛像它是以昌都、四川藏区、甘肃、青海等地为主地,藏东佛像究竟是什么样,具体的比较难说...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