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简历”时代的社交网络(下)

 昵称10489942 2012-07-27

社交网络的方兴未艾让很多人将生活搬到了网络,社交网络如同一面镜子反映着一个人方方面面:状态记录了你的生活,反映了你的价值观;分享透露出你的喜好。所以,相对于流水账式、难以让人信服的纸质履历,社交网络更能代表真实的自己。换言之,社交网络是动态的简历。

因此,覆盖每个人的社交网络开始成为企业关注的对象。特别是有些科技公司,他们通常对履历上的教育经历、获奖和实践视而不见,而乐此不疲地浏览求职者的 LinkdeInFacebookTwitter 以及 Tlumbr,据此对求职者进行评判。

U nion Square 的 Christina Cacioppo 在公司官网上这样写道:

我们认为社交状态能够代表你是谁,而不是招聘人想要的那个人,所以在提交你的账号之前,请不要浪费时间清理的社交网络。

此外,求职者还会被要求制作两个关于自己的视频,一个来自述求职的原因,另一个来回答哪个 Web 或移动服务最能激励你?

简历这种存在已久的求职资料过时了吗?Gunn 认为,简历不会存在太久,但是在消亡前可能会朝着新的形式发展。

Rachael King 是 Adobe 公司的一名员工,她曾经制作了一份活的简历”——她将个人履历以图片的方式钉在了她的 Pinterest 账号上,这份简历还包括她的博客、她的公共演讲,并链接到出现她的新闻报道中。她甚至写了一篇文章介绍如何在 Pinterest 制作一个简历。

概念并没有改变,那份记录你工作生活的历史永远不会过时,她说,只是媒介在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