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信未来》为何被点名批判:名字意味否定现在

 松边醉客 2012-07-27

核心提示:《相信未来》,据说也受到了江青的点名批评,因为相信未来就意味这否定现在。作为旗手眼中的灰色诗人,食指也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调查,《相信未来》真正名扬全国是在这一年的年底。

凤凰卫视2012年7月26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在文革高潮期间,从1966年到1971年,各地的文艺刊物相继停刊,文学图书的出版也终止了,文化进入了一个空前萧条的时期。到了1972年,少数文艺刊物出版让这个情况有所改变,但是这些刊物刊载的作品都是政治色彩浓厚的作品,在作者的署名方式上也非常独特,常常是冠以“工农兵作者”,或者是“某某某写作组”。

文学创作本来是最强调个性的,如今却被划定成集体的行为,文史专家认为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起了一个非常贴切的名字“遵命文学”,当然,文艺的荒漠化只是一种表像。与此同时,另一种文学正在民间蓬勃省长,这就是与当时体现文化专制特点的“遵命文学”,迥然不同的“地下文学”,在“地下文学”涵盖的所有作品之中,诗歌的数量最大,而传唱的诗歌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食指的《相信未来》。

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年冬天,他在父母亲行军的路上出生,故取名为“路生”。1964年,16岁的食指开始与先锋诗歌社团“太阳纵队”的青年诗人们开始交往,并且开始尝试写诗。不过,在一个似乎不可能有诗的年代开始写诗,食指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1965年,食指就读高中的时候,就因为思想活跃和文学追求而受到了学校批评教育,并令其退出共青团。食指这首影响巨大的诗篇《相信未来》,写于1968年的2月,食指还记得,他曾经把这首诗带给贺敬之看,贺敬之的评语是,在30年代它会是一首好诗。

《相信未来》,据说也受到了江青的点名批评,因为相信未来就意味这否定现在。作为旗手眼中的灰色诗人,食指也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调查,《相信未来》真正名扬全国是在这一年的年底。1968年12月,毛泽东指示下,全国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1千7百万知识青年先后离开了城市,来到边疆和农村。

艰苦的生活换进,背井离乡的惆怅,和一辈子可能要扎根在农村的忧虑,让这些当年叱吒风云的社会宠儿产生了深重的幻灭感和挫折感。食指的《相信未来》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惊醒和呼唤的作用,因此他的诗在全国有知青插队的对方都在广为流传。

很多评论家认为,食指是开创一代诗风的先驱者,可以说是“新诗第一人”,食指的诗歌也影响了后来人。著名诗人北岛在谈到食指的时候说过,那些诗句对我产生的震撼是无法描述的,为我的人生打开了一扇意外的窗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