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芨,一个有价值的项目,有关系的朋友请支持 牛哥说事——洋县人说洋县 洋县论坛 bbs.y...

 雨霧山庄 2012-07-27
白芨资源生产开发项目计划 4 m" x. X/ C. x) s: u; T' \, E% U
                                        一 白芨简介' J# H  z, u( ]' _3 r* N* }. `
/ x) S0 h  q1 X8 h2 z- g$ b
    白芨是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连角芨草、紫兰等,已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予以保护,为世界濒危保护植物品种之一。白芨地下假鳞茎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内服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疾病;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是现在云南白药和胃康灵胶囊等成药的重要原料,广泛分布于除西藏,青海,新疆,内蒙,东三省之外的其他各省,野生资源在秦岭至湖北神龙架一线尤为众多。' i/ E- e' X* b$ Y; B
2 A- R) J  Z6 t
                                       二 白芨的功用
* {8 Q  r# ^: F' U+ g: M1 g
    白芨块茎含有联苄类化合物、联菲类化合物、多种葡萄糖苷、山药素、白芨聚糖等数百种活性物质,富含铜、锌、锰、铁、硼等多种微量元素,根据现代医药研究发现白芨具有以下几种特殊功效:
1.止血作用0 L9 u4 e. S6 t9 X
白芨药膜可以对于动物和人出血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对组织的局部反应很小,可以再植入后5天自行吸收。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证明,白芨是一种较好的栓塞剂,可以广泛适用于富含血管的肾恶性肿瘤,对于晚期病例因阻断了血管可延长患者的生命。

2.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8 D3 w, U" V0 v9 b6 G9 ~5 G白芨粉或者白芨浸出液可以在胃黏膜形成良好的保护层,减轻胃酸对于胃黏膜的损伤作用,同时白芨的有效成分可以帮助胃黏膜实现修复和愈合。

3.抗肿瘤作用8 u9 G. A1 m: E2 K% ~: d
白芨葡萄糖注射液可以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并对病变组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4.抗菌作用
) `( w; M: V: V3 H白芨对于革兰阳性菌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于部分真菌也有良好的抑制效应。

白芨除了在医药领域具有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之外,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烟草工业、化工行业(包括高档美容产品)等,市场需求逐年增大。) d+ [% E) M- C$ }2 E! v- t4 o/ f4 u
) n+ ]# R7 f5 k; n
                                       三 白芨在汉中的分布和状况

     白芨是一种世界珍稀保护植物,在汉中有较广泛的分布。根据2006年我们对汉中数县调查发现,其分布海拔范围在390m——1800m,最低发现在汉江下游龙须草丛生的山地,最高发现在留坝县紫柏山海拔1800m的茅草从中,在汉中十个县区均有零星分布。" t" y1 \4 r8 J2 S2 D- ^) D( _2 r, |, [
     在针对白芨生长环境和生态的观察中,我们发现:白芨适应广泛,在巴山砂土以及秦岭南坡黄棕壤和棕壤土中均有生长;白芨属于生态演替中相对弱势群体,在其适生环境中,往往只有小范围的群集生长,未发现大面积连片繁衍,在其生长周围往往伴生多种禾本科杂草,尤其以茅草为常见;白芨适应性极强,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大多生长在光照充分的地方,具备对干旱高度的适应性,在潮湿的阴坡或者林下很少发现;在不同的海拔区域,白芨的种类有所差异,在汉中范围内调查显示,低海拔多以黄花白芨常见,中海拔以小花冠蓝花白芨常见,高海拔地区则以大花冠蓝花白芨常见,同时所采集的白芨假鳞茎以高海拔大花冠白芨最为肥大,中低海拔所采集的白芨假鳞茎大小基本相似。
   近年来白芨价格节节走高,从2002年的18元/kg到现在的100元/kg,大多年份一直维持在60元/kg。虽然白芨曾经广泛分布于汉中各县,但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及大量破坏性的人工采挖,汉中白芨的生物蕴藏量急剧下降,在很多的地域已经难以见到白芨的踪迹,形成农民无药可挖,药商无货可收的局面。因此,对于白芨的保护和研究迫在眉睫,发展人工种植也当势在必行。% Q: n7 q$ {2 g* z- _; J* C
! B  X3 H  M  M& b! G' l
* _; U+ l- W, {+ _/ V5 e

汉中白芨开花时的图片(有点大了,弄不上去,等到以后慢慢收拾一哈)

7 }1 @$ i3 l. E
白芨干品5 E5 j$ U. J( T; w! z9 j$ Y

                           四白芨的项目规划
4 l2 y# \! X+ D/ a( ^: i
# q1 j- U6 K3 o7 `8 \% Y) S
为了实施对白芨这一宝贵生物资源的系统开发,提高山区农民种植收入,根据我们数年的观察和实际试验,白芨产业项目的规划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p/ w2 o  B/ a  ^0 K: z. U
1.白芨的生态学、生物学及种类的调查研究。
8 W4 E) \2 u7 A$ I. D7 L4 j
2.白芨种苗繁殖规律的研究
3.白芨高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2 s) I5 r1 L. t: D/ |( t+ K" I9 |( D3 _
   对于第一项,我们有三年多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希望除了汉中本地生长的白芨资源外,从云南、湖北、四川等地少量引入外地野生白芨,在汉中实现多点观察和研究,最终为白芨在汉中大范围发展提供品种选择依据。
   白芨资源开发利用瓶颈在于种源培植 ,其中白芨种苗繁育技术现在国内尚无大面积试验开展,小面积栽培以无性繁殖为主,可是无性繁殖无法短期内提供足够的种苗,没有大规模种苗,大规模白芨种植基地建设就是无源之水。因此,白芨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规律急需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根据我们近些年的观察和试验,无性繁殖十分成功,有性繁殖也有所突破。有性繁殖的理论依据是对于白芨原生态的观察发现,白芨种子极小,和其他众多兰科植物一样,自然萌发率低下,其种子萌发的过程是一个微生物侵染共生的过程,非常类似天麻的有性繁殖。对于这点判断,经过2008年初步试验基本已经证明。同时,我们在2009年发现中国医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顺星,徐锦堂二人在1990年植物学报中对白芨种子染菌萌发过程用电镜做了部分观察和研究,符合我们早期的推断,而应用生产和扩繁仍有待继续试验和观察。
    在研究以上问题的同时需要多试点、多对照、多品种、多因子研究白芨高效高产栽培技术,最终为规模生产提供有效和科学的指导。在我们小面积栽培试验中(原种来自洋县铁河大西沟野生白芨),未发现白芨病虫害的滋生,对于强光和低海拔表现了较好的适应性,针对不同的生长阶段,我先后选用了多种肥料施用,也发现了白芨大致的需肥规律和需肥种类,这些简单的积累仍有待更多的试验验证和对照。
以上计划打算在2至3年完成,在2010年示范栽培并继续完善有性繁殖技的重点技术环节,至于白芨的后续加工则暂时不必介入,待条件成熟之后慢慢涉足。
                                        五白芨项目的实施细节
1 加强对白芨野生资源的调查和搜集,记载白芨的生态环境因子变化规律,总结白芨的生物学特性及在不同海拔地域的物候变化,为野生白芨驯化和繁殖生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此过程由××××××、×××三人共同完成。) h- J% f$ N: ^. _/ o4 X
2 成立白芨生产繁殖技术研发课题组 , a3 j  I. ]' N2 T& W! a
这一项目课题由×××等四人组成,×××为项目技术和管理总负责,制定各种试验方向,另外三人主要负责试验设计及数据调查,试验资料的汇总和总结由团队统筹,三人分工负责,×××负责白芨生态环境、白芨生物学习性、白芨有性繁殖,白芨无性繁殖的资料收集整理,×××负责白芨野外资源调查和白芨野外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负责白芨栽培试验调查和分析,李春×××负责白芨肥料和施肥技术试验的调查和研究。6 V8 D; C* ]5 Y" f1 i

以上人员的分工配置,小组的任务就是在2—3年时间内,完成白芨繁殖栽培施肥等成套技术的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的试验研究,为白芨产业未来发展提供可靠高效的技术支撑。7 R/ ]9 @5 O- J3 O, B, d+ d

在此研究试验中,恳请相关部门相关专家及时给与有益的支持和帮助,以促使相关成果早日完成。

3试验点布置4 A8 i+ r9 W9 b3 F! D
试验点分散布置,各个试验点相互独立,这样有利于创新发现。白芨试验总共设计五个试验点,每个试验点最小面积为1亩,分别设计肥料,海拔,品种三个主要试验因子,其中肥料设计四个组合,利于发现更多的试验结果。
试验费用概算如下:地租每亩700元,白芨种子鲜品200kg,价值2400元(委托药商按照市场价收购或实地采挖),肥料投入300元,劳务费用每亩1000元,调查差旅费2000元 % T- h) {1 ^8 d# n% G# h
经测算第一年共需支出试验经费约24000元,第二年试验费用不再购买种子需要费用略有减少,大致需要22000元(本来应该是21600元,其中增加了萌发菌费用400元),第三年费用和第二年基本相当。% Q' v% v' P; j( u0 [( m: ^( P( i
4 白芨的种源收集, f$ y# k* J% S3 E; n3 i, G
白芨种源收集拟在野生白芨倒苗前(10月20日左右)进行。最近的走访和实地调查发现经过前2年大规模的收购,本地白芨资源破坏极为严重,蕴藏量锐减,种源的收集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故需要提前至10月开始。今年白芨价格再创新高,估计野生白芨的采挖将更加厉害,对生态保护和白芨野生种群的稳定势必造成更大的破坏,建议林业部门相对管制无序采挖,保护山区仅存的白芨种质资源。  l3 ~0 f4 Y) D, b

3 E( O$ x4 }1 q& S5 i
  c- z  G% t$ \: s
                                                六本项目的巨大意义


# g5 v/ ]& u5 L2 b/ r5 w
    白芨是我们汉中历史上曾经广泛分布的一种药材,近些年来野生资源极度枯竭,野生采集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白芨需求,尤其是2008年白芨价格飙升至100元/公斤后,野生白芨资源几乎遭到毁灭性的采挖,在国内很多地方,鲜白芨的收购价格甚至超过了12元/kg也是无货可收。
9 C) |/ N, W0 ^0 ~$ R
    根据最近几年我们小规模栽培试验发现,白芨适应极好,耐干旱,管理也相对简单,唯独缺陷就是生产周期较长,一般需要2—3年方可采挖,小面积测产亩产白芨干品可达250—300kg,根据2006—2007年平均价格计算,三年亩收益可达15000元以上,按照2008年价格计算效益则更是惊人。
    发展白芨种植相对前几年天麻、魔芋等栽植来说,白芨具备良好的稳产性能,除低浸可以导致白芨绝收之外,白芨没有致命性的病虫害发生,大田栽培主要的技术要点就是除草和施肥。从全国生产状况来说,白芨在国内均为零星栽植,仅在贵州正安和湖北恩施等地有小规模栽植,目前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基地生产,其主要的原因是种源限制和技术研究相对落后,多数科研院校和机构在实际生产和试验方面缺乏实际经验积累,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大多缺乏了解和关注,在资金上、技术上对产业形成发展缺乏有效的支持。
    基于以上因素,白芨在国内相当一段时间里会保持强劲的市场需求,价格波动不会十分剧烈,我们汉中具备很多天然的优势,完全可以在白芨生产、研究方面取得先机,为广大丘陵山区群众一个极其稳妥安全的农业项目,若能够在汉中规模种植,白芨生产的集群优势也一定可以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为更多的农民改善生产生活发挥长远持久的影响。9 e0 [( R9 h+ w; r4 o4 L; Y/ g
    一旦此项目顺利进行并提早获得科技成果,我们可以迅速开始示范和推广工作,带动一批农民进入白芨种植产业。这一高效研究团队合作和研究经验,对于后续生产开发重楼、汉中参叶、盘龙七等名贵植物具有不可估量的示范意义,为最终推进汉中名贵生物的繁衍和保护提供有效的借鉴,为全面开发秦巴山区生物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带来长远的长久的成长动力。3 T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