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生工资低于农民工是伪命题 知识贬值是虚构

 万象人生 2012-07-28
       据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近期发布的大学生收入报告,2011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初始工资为2719元,其中69%毕业生起薪不到2000元,最低为500元。与此同时,在“用工荒”大背景下,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不少大学生感叹:历经十几年寒窗苦读,通过竞争惨烈的高考,经过4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高教洗礼,毕业后竟发现需要和农民工兄弟抢饭碗,且工资还比农民工低。

  父母节衣缩食、甚至扯债拉债供自己上大学,有的大学生却与农民工抢饭碗,且比农民工工资还低,从投资性价比看,大学生发出“读书无用”的感叹并不奇怪。其实,有关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的讨论早已有之。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说,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和有经验的青年农民工的抢手,两者工资待遇有趋同的趋势,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工资还不及同龄农民工。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也表示,由于用工短缺,农民工薪水提高,部分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不如农民工。

  大学生工资低于农民工,表面上看,这是知识贬值,还容易产生负激励相应,引发“读书无用论”思想沉渣泛起。但是在我看来,两者不具有可比性,大学生工资低于农民工是一个伪命题。我们不必对此过度解读,将此与读书无用、知识贬值划等号。

  尽管有关部门说大学生就业率超过九成,但是公众普遍用脚投票。不少学生揭开了“被就业”的秘密。也就是说,超过九成的就业率基本靠不住。就业岗位僧多粥少,大学生遭遇就业寒流,调整就业期待值,部分大学生工资低于经验丰富、技术熟练、从事苦脏累工作的农民工并不稀罕。

  其实,判断求职者身价高不高,收入少不少,不能单纯看他的身份是农民工还是大学生,而应该看他创造的劳动价值与工资待遇是否成正比。大学生虽然学历层次较高,但是由于目前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再加上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往往没有从事与其学历相适应的工作,所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并不高。再者,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技能单一,工作经验缺乏。求职空间并不大。

  正如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谌新民所言,“不是大学生太多了,而是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梯级转移的滞后,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大学生工资不如民工,实质上是人才结构、产业结构的问题。并非人才贬值,大学生身价不如农民工。

  实际上,除了苦脏累、高劳动强度行业与少数技术熟练的农民工外,与大学生相比,农民工处于更劣势的就业地位,多数农民工的工资比大学生低。不少农民工工资在最低工资标准附近徘徊。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工作苦脏累、工伤风险大,工作不稳定,也是不争的事实。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办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劳动条件、居住环境恶劣,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不在少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