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跋涉中坚守那片精神家园

 眉山泡菜馆 2012-07-28
——自贡文学现状扫描

  自贡作家:坚韧执著的守护

  记者 蒋周德

  上世纪80年代,文学倍受推崇,自贡文学旌旗猎猎,“文学青年”一词很是时髦。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文学渐渐褪去昔日荣光,遭遇越来越多的“被边缘”。而自贡的文学并没因此而退位,相反更加坚定了精神家园的守护,勤奋耕耘,不管创作队伍还是文学作品,都有一定数量的突破,文学氛围也相对活跃。面对人们对文学诉求和精神阅读逐步增高的需求,自贡文学也面临着大的挑战和机遇。

  自贡作家:坚韧执著的守护

  说起自贡的“文学守护神”,欧纯定是一个坚定者。诗歌几乎注入了他的血液与魂灵。虽然已到行动不是十分方便的年龄,但只要说起诗歌,他的两眼总是熠熠生辉。

  李加建是20世纪50年代就以诗歌驰骋于世的激情诗人,不管岁月对他有多少打磨,他对诗歌的挚爱与追求始终如一。他背靠传统面向未来的治学主张以及回到诗本源创作的宣言,受到诗歌界广泛关注和响应。他的诗,因此彰显生命力度和人生厚度。

  周开岳对写作的追求也是可圈可点的,几乎达到了一天不写点什么就坐卧不安的程度,不辍耕耘确实给他带来了厚实的回报。

  市作家协会主席李华在认真梳理自己人生目的地后,深有感触地说,当年他选择文联其实就为了寻觅一个可以写作的工作空间,其余的都不重要。

  邓遂夫以《水手》的姿态高调回归文学口岸,推出了一本本红学专著。饶雪漫、饶雪莉两姊妹坚持儿童文学创作,出版了一系列丛书。曹德权、王孝谦、陈勤、刘安龙等人的小小说创作,刘仁辉、贝奇、王锐、蒋涌、曾新、李华、李利、傅晓东、王志才、丹心、郭同星、刘青等人的长篇小说创作,廖时香、陈晓东、王池、陈刚、李开杰、张燕、钟惠芳等人的中、短篇小说创作,王惠兰、罗仕成、张刚、辜义陶、杨华、漆成康、周春文、刘建斌、黄俊、林元跃、罗芝家等人的诗歌创作,黄宗壤、高仁斌、王长青、王诗品、黄千红等人的随笔杂感,王发庆、邵光滏、王星、田一坡等人的文学评论,几乎从方方面面构筑了自贡的文学气场。

  在富顺县青山岭林场,有一个叫吴雪莉的诗歌爱好者,以森林为题材,默默写了近20年。胡林姝以校园青春小说题材,出版了《触不到的天使恋人》。杨源孜与刘仁辉合写的《江姐童年故事》,受到了广泛好评。

  据了解,目前,我市作家团队在全省文学方阵中,是较为活跃,较为坚守得住创作的团队。

  文学活动:彰显特殊的魅力

  自贡的文学活动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各个层面的作家队伍在各自的文学阵地,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学活动;召开年会;举办各种层面及各种形式的文学笔会、文学沙龙、作品研讨会、文学讲座、文学聊天等;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文学交流;不失时机地创办一些文学交流刊物;开展对长篇小说和诗歌的专项研讨。

  据了解,我市四区两县除自流井区尚未建立作家协会外,其余各区县均有作家协会。各区县作家协会的建立对于推动当地文学创作和联系广大作家、文学爱好者起到了纽带桥梁作用,同时对地方精神文明建设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安区的作家协会是我市区县一级成立得最早的作家协会,其创办的内部文学刊物受到方方面面关注。后来荣县作协、富顺县作协、贡井区作协、沿滩区作协分别创办了各自的内部文学刊物,以各种不同的文学形式彰显文学的魅力。大安区作家协会、荣县作家协会、富顺县作家协会先后被四川省作家协会评为基层先进协会。自贡市作家协会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先进作家协会。“我做作协工作的体会是,出作品是第一要素,出好作品则是高度;只要有精品力作,就会有人才,什么样的作品决定什么样的人才;所有的创作活动都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作家的作品不是靠活动‘活’出来的,但实事求是地说,活动确实对作家的创作思想有碰撞、有激发。而这种活动必须是建立在深层次交流上,绝不是形式上热闹欢喜,那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市作家协会主席李华深有感触地说。

  针对作家视野相对狭窄、作家间的碰撞交流稍欠不足这一现状,市作协组织作家到省内阿坝、内江、泸州、宜宾及成都双流,省外的重庆、云南昭通等地开展文学创作交流。同时,邀请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来自贡畅谈创作体会。自贡籍作家李锐是法国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其创作的长篇小说《旧址》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先后被翻译成瑞典、英、法、日、德、荷兰、越南等多种文字出版。李锐还以辛亥革命时期的自流井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银城故事》。自贡作协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邀请了李锐及其妻子蒋韵(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到自贡,与自贡作家面对面进行交流。此外,市作协又先后邀请了中国实力派诗人于坚、杨牧、张新泉、梁平,当下实力派小说家罗伟章、夏天敏,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欧之德,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曹继祖,文艺理论家杨青等人到我市交流创作经验。

  诗歌是自贡的强项。市作协根据这一特点,不定期举行诗歌沙龙和诗人互访。2005年,市作协举办“凤凰有约,以诗会友”活动,广邀川南及成都、重庆诗人参会,大家在诗的感召下,诗心萌发,创作激情高涨。2007年,市作协承办了首届川南诗会,《星星诗刊》、《四川文学》的编辑应邀参加。今年,市作协承办的第二届川南诗会,除了川南五市外,还邀请了资阳、眉山、绵阳、阿坝等市州的诗人参加,在诗歌界产生广泛影响。

  为给广大作者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市作协还先后创办了发表诗歌作品的,理论研讨、指导作者创作的,以及提供信息的内部刊物。

  此外,市作协还不分时间、地点,不拘形式地组织部分作家集中研读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品,如曹乃谦的《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刘震云的被誉为“中国版《百年孤独》”的《一句顶一万句》。

  跋涉前行:喜中有忧的困惑

  在这样一个标有历史文化名城且享誉海内外的古盐都,曾经才子佳人如过江之鲫。熊过、宋育仁、赵熙、李宗吾、王余杞,个个响当当,包括后来的朱先树、白渔、郑义、陈世踪、傅仇、李加建、张新泉等人,他们都曾领过一段时间的风骚。而进入新时期后,作为自贡文学繁荣的支撑,一段时间是诗歌,一段时间是小说,一段时间是儿童文学,一段时间是小小说,但真正的重大突破应该说还处于艰难和坚韧时期。无限风光还在那高高的险峰。即便是在强项诗歌上,除了李加建的坚守,还没更有说服力的鸿篇巨制或者精品力作快速跟进。自贡的诗人,还在艰难地跋涉与前行。

  自贡的作家队伍,一方面在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一方面不断有人在休整歇息或向左转向右转。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刷,一些从文学爱好者进入作家行列的人,个人的价值取向在一点点发生变化,社会的注意力也在潜移默化。文学创作不再是生活的惟一,在强大的谋生或者改变生活方式的背景下,文学的吸引力已日渐式微。于是文学创作,对一些人来讲,渐渐成为兴之所至,不再是神圣目的和强大动力。

  “文学的阅读,可以说成是绝大多数人的事;文学的爱好,也可以说成是绝大多数人的事;文学模式的写作,细想起来其实也可以人人参与。但最终坚定不移选择文学,选择写作终身,那肯定只有靠少而又少的人去完成。而且这部分人,还不一定能抵达自己最为满意的高度。文学之所以穿云破雾,光照寰宇,那是精神之精品啊。得费功夫!人们对物质、对功名的追求大于对精神的追求,严格说来没错,借爱好文学过一下人生的河也没错。创作初衷与创作走向有时是因事而定的,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就有准入准出。”李华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是自己熬炼得有话非要说不可,有故事非要讲不可,有感受非要倾吐不可。至于出名与稿费,那是另外一回事,是社会的附加。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吴承恩创作《西游记》,这些名著养活了多少人,算得清吗?而作家本人呢?他吃不了自己的“这个”。

  据了解,自贡市作家协会现有三百多名会员,而坚持创作的仅一百人左右,对自己的作品有一定打磨耐心的只有四十余人,真正矢志于此,于无声处关注自然、关注生命、潜心创作的仅有七八人。“在如此浮躁的社会,守住文学这一精神家园需要勇气。要想一部作品的存活时间长,创作时间相对也要长。如今,很多作品都是快创作快出手,领风骚就那么一阵子,也就很自然了。”李华认为,耐得住寂寞对作家是一种最起码的考量。一部作品杀青后,最好放一放,待自己有好心情好雅量时再掂一掂。酒不窖藏成不了好酒,同理,作品不反复推敲,难成经世之作。一座城市对一部精品力作的守望是非常有信心和耐力的,关键是,这个城市的写作者,是不是辜负了城市守望的这份热望与期冀。

  “自贡文学的突破,说起来遥远,做起来其实就一点,克服浮躁情绪,多潜水,多读多思多练多改。”李华认为,“十年磨一剑”这话,无论如何都是警世恒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