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功的墓志铭

 慵庵360 2012-07-28

我喜欢启功先生自撰的《墓志铭》: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启功的先祖弘昼是清雍正皇帝的第五个儿子。家学渊源,他的诗、书、画有“三绝”之称,享誉国内外。他没有读过什么名校,也没有辉煌的学历。当年,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先生慧眼识人,聘请启功在辅仁大学附中任国文教师。有人持陈腐谬见,认为中学毕业者教中学,学历不够。陈垣先生力排众议把启功从中学部调到了大学部。
   启功先生一生在士林结识了许多名士,当时在辅仁大学任教的台静农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被称为“中国民俗学之父”的钟敬文先生与启功先生交谊也很深。方小宁先生《寸心结千思》(见《花地》2005.7.21)有一段这样的记述:
   启功和钟敬文是北京师范大学小红楼的邻居。他们一个住在6栋,一个住在2栋,前后楼间不过十余米,逾半世纪往返,或小坐或长聊,平常如自家人。
   启功比钟先生年少十岁。与钟先生的蔼然端肃相比,启功更多一份顽皮的幽默。他们解放之初就同在中文系任教授。1957年,启功和钟敬文夫妇在反右都被划为右派,发配劳动改造。钟先生年纪大,不让教书,干重活又比较吃力,有时就会生气,启功年轻些,脾气好,总是乐呵呵地帮钟先生夫妇完成任务,让钟先生少生气。患难中,三人结成了别有滋味的“互助组”。“文革”时,造反派批判他们是“反动学术权威”。钟先生说:“我权威有一点,但不反动”;而启功却说:“我反动有余,权威不足”,话源自他的封建皇族出身。两人对大批判的藐视,异曲同工。
   有一次,钟先生认真地对启功说:我的字还不行,就拜你为师吧。启功笑嘻嘻道:我的水平只能教你的学生。他们的旧体诗都做得好,诗书交流习以为常,直言不讳,钟先生更是称启功为他的“一字师”、“二字师”。有一回,年过95的钟先生向启功建议说:咱们两个开个课,就叫“学旧诗”。你干不干?启功说:我不干。钟先生问:为什么?启功说:俗话讲,“富于千篇,穷于一字”,现在的学生平仄都不知,咱们得费多大劲啊!
   以上所引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墓志铭》的注脚。
   启功先生自撰的《墓志铭》,俚俗而文雅,外露而含蓄,幽默而风趣,虚怀而厚道,坦荡而达观,淡泊而无争,沉重而轻松,无怨而无悔。在命运面前,在病魔面前,他把痛苦深埋,历坎坷而笑谈,经风雨而彻悟,其所表现出来的气度,驯服得简直像一只憨厚可爱的大熊猫(据我的学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主任詹君仲教授告诉我,启功先生常以大熊猫自况)。为追求快乐的人生,他毫无顾忌地将自己的心门袒开,从从容容地进入到无欲的人生境界。启功先生是智者仁者。他的《墓志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正是智者、仁者的楷模。

===================
生平简介
启功先生字元白,1912年生于北京,满族。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中途辍学后,发愤自学。稍长,从贾尔鲁先生(羲民)、吴熙曾先生(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绥之先生(姜福)修古典文学。刻苦钻研,终至学业有成1933年经傅沅叔(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援庵先生(垣),获闻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援庵先生慧眼识才,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至今。生前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启功作品艺术特色
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他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
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我总要联想到他对碑帖的精深研究,因为他对碑帖的研究和他的书法艺术的成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碑帖之学是明清两代兴起的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现在随着地下墨迹的不断出土,开辟了新的境界。他就是这片园地的开拓者之一。这门学问除夸扬珍异、竞炫收藏的古董藏家不能算外,其路子约分为二类:一是研究其中历史资料,以碑刻文辞证史补事,或校读文辞;二是赏鉴、研究其书法艺术。启功先生兼于两者,更精于后者,他在两者之间融合贯通,其方法突破前人藩篱。“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他写这首诗是有感于过去多少鉴赏家重视碑帖的书法,而对其中文辞则往往视而不见。名家如孙承泽、翁方纲以及叶昌炽莫不有此疵病,而他且不放过文辞内容。正因为这样,他把历来定论的《曹娥碑》驳得体无完肤。因此,所谓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也就不存在了。更何况蔡邕的书丹。
启功先生的书法理论著作,我最喜欢他的发比喻,时出妙语,对书法艺术以及书法史上的许多问题,有其独特的《论书绝句百首》,这是他数十年书法实践、研究的体会。特别是诗中的自注,行文隽逸,阐见解。我自己有些长期窒礙的问题,读了之后感到迎刃而解,有豁然开朗之感。诸如考证《鶺鸰颂》出于开元翰林供奉之手;日本藤远后之临《乐毅论》以证明王羲之书体势之雄强;鉴定张旭书庚信《步虚词作》实为大中祥符以后宋之笔;以西陲晋人残纸证《阁帖》中索靖书法的本来面目。这些都是翻书法史上成说的案,论据充分坚实有力,不得不令人信服。此外如论蔡襄、祝允明书法之未成自己体段;柳公权、黄庭坚书法用笔尽笔心之力,结字聚字心之势。而其中对历代著名书法家之特色,各时代书法的体势、风格,以至辨别书体源流,变迁原因,都是非常精辟的。

启功的墓志铭: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回答:2006-02-15 20:28

水木清华

[学弟] 向水木清华提问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