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闲暇草书汇04

 安之然 2012-07-28
sosola 书点汇(感觉精辟,特汇此处,容细品)之四
  2、掌虚:正确握笔的姿势,掌心应该有个大约乒乓球大小的空间才合理,手指头不可以握到掌心!
    3、腕平:腕平是指手背和腕部基本上处于同一平面,稍有夹角是允许的,手掌竖起来是不允许的!
    学书法矫正执笔,相当于学拳矫正身形,既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至于动起来之后的要点,以后再谈。
    顺便提醒一下,不要使用羊毫加宣纸这种“绝配”。
  我并不知道陈兄手指有恙,抱歉。
    但不要难过,有个经典的执笔法或许适合你,不妨一试。
    拿两支毛笔,像拿筷子一样夹在手指中,然后把下面那支抽走,剩下的那支就是正确执笔姿势了。
    这种执笔姿势在外行身上很常见,但其实是最古典的执笔法。既然有这么个机缘,我就提前透露出来。它看起来像拿钢笔,其实有所不同。拇指第一关节压住笔杆,不再是用指尖,这样你的食指也不必太弯曲。仍然可以达到掌虚腕平的效果,手指更不会乱动,所以更稳定。
    如能达到涵养心性之目的,书法已臻上乘,回视所谓名家泰斗之流,哑然一笑而已
  近墨者智的用笔还是比较讲究的,看来对毛笔的控制能力比较强,笔路介乎黄道周和董其昌之间。很多细节你都写对了,不知道是猜的还是有意为之。
    我估计你是蒙对了,因为你在临摹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有很多常见字的写法过于随意。其实所谓“速成”,其实只是个玩笑。每天两个小时的训练量是少不了的,而这两个小时应该主要是临摹。
    临摹的作用不是要字型写得像原帖,而是要把原帖中的动作抽取出来并固定下来。我们只能看到古人的墨迹,但是我们可以揣测古人运笔的动作。也就是说,临帖的过程实际上是个解密的过程,这个环节非常费脑筋。然而这样做收获也大,一旦你抓住了古人的书写动作并固定下来,那么怎么写都对。
    我的解说,只是一家之言。我姑妄言之,诸位姑妄听之
  新一盏寒灯的欧体已经初具规模,但我还是奉劝稍放一下九成宫。九成宫是个太难的课题,不适合入门之用。
    如果喜欢欧体,那么多临点张翰和千字文,可以当行书写,也可以当楷书写。
    其实我们现在很幸运,可以见到那么多墨本。唐代的墨迹很多,先从墨迹入手吧,这样会少走些弯路
  先回应一下老欣子,因为当前很多人持类似观点。单就羊毫写魏碑来说吧,清代和近代的确是用羊毫写的多,以苍劲古拙为尚。但当时写魏碑的人,用的什么笔?当初写魏碑的人,写出来是什么效果?我有幸游历诸北朝摩崖碑刻,才知拓片不足以传神。拓片上斑驳苍茫之效果,大多是年代久远风化侵蚀所致。细看石刻上当年书写痕迹,无一例外皆是平滑优雅,定当是硬毫所为。清代近代写魏碑多鼓努为力,其实并非魏碑原貌。而近代和清代的书法,我认为并非古典书法范畴,因此不与立论。
  工具之重要性,并非绝对,但却是基础。此关不过,后继乏力。
  好比西窗一雨的柳体创作,便纸笔不合。笔是尼龙纤维,纸是胶矾熟宣。以此两者书写,而试图上追唐人风韵,无异乘驽马而欲致千里,皆不可得也。
  或问曰:生宣也不成,熟宣也不成,总不能不用宣纸吧?
    宣纸并非不可用,但要看何等宣纸,最好用二十年前生产之宣纸。奈何其价甚高、其货甚少、其用甚苛,不若还是用手工毛边算了。
  前面提到欧体是个难题,其实柳体何尝不是个陷阱?想我当年初学书法,见柳体而欣然生喜,不料数年无功而费。抑学书之不勤?抑天份之浅?其实原因在于柳体容易引发错误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