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踏入古晋国首都群

 黑老赵 2012-07-29
踏入古晋国首都群
2010-06-17 17:02

踏入古晋国首都群
    前一站我们进入了闻喜、新降、降县,放在2000多年前,这就已经到晋国首都的远郊了,在这里已经能看到脉脉西流的浍水上,来往着带蓬的渔船,可以看到晋国高大的宫殿藏在薄雾轻笼的小树林后面了。
    当年晋国的首都新田就是今天的侯马,它和北面的翼城、曲沃、襄汾,南面的降县共同构成了我国东周时期晋国的中心——国都群地带(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想当年,有多少君王曾密切的观察着这里的一举一动,研究着这里的天气、地理和人性,甚至连一只鸽子飞去的方向都不遗余力的写进厚厚的竹帛中,中国历史前进的方向就曾因为这个地区而发生着惊心动魄的改变......。
   晋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都在翼城。
    周武王在牧野打败商纣王后,定都在陕西渭水之畔的镐京,武王死后,成王继位,成王削桐叶封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唐叔虞的儿子是晋候,定都在“降”,后改叫“翼”,古唐国都城“翼”在今天翼城西二十里的唐城村。
   曲沃是晋国早期的另一国都,自晋成候(晋国开国第三代领导人)迁都到这儿后,之后的厉、靖、厘、献候都是定都在这里,现在曲沃南二里有个古城,这就是当年的曲沃古城遗址。《史记》中讲“靖候已来,年纪可推”,从周成王削桐叶封唐叔虞到靖候这五世,已经说不清年代了。后来,献候的儿子穆候迁都回到“降”,也就是翼城东南十五里的故城。附:古晋国历代君王一览表
    穆候的孙子史称昭候,他即位之后,封他的叔叔成师于曲沃,人称“曲沃恒叔”,当时曲沃的地盘比国都“翼”还大。不知当时昭候是出于什么考虑,反正没过几年,年富力强、德高望众的恒叔就拉开了长达六十七年、涉及三代的夺位战争。恒叔后面的庄公也死了以后,武公继位,终于灭了晋候缗,“尽得宝玉,赂周厘王,周王命武公为晋君,列为诸候,尽得晋地而有之”,历史上把这以后的曲沃公称为为晋武公。晋国声威最盛的时期是下来的文公重耳时期,当时的国都也在翼城。
     似水流年,沧桑变换。《左传》中讲:晋文公去世后,又过了几代到了景公执政时期,晋景公想迁都,不想在翼城住了,大夫们讨论之后认为去荀瑕好,也就是今天的临猗,说临猗“沃饶而又近盐”,韩献子说:我看不如去新田,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流其恶,且民从教,于世之利也”,景公认为言之有理,大悦:“夏四月丁丑迁新田”,翼城从此被称为“故降”。从那以后的晋侯一共十三代都住在这儿,直至最后三家分晋,被迁往沁水端氏。
    现在这一文化保留区还有很多古村落、古城和古墓,几千年了,位置、地形、地貌变化都不大,我们今天看到的就是古人看到的,它们都是历史的忠实见证人。
图片:汾河襄汾段
   “新田古城”现在已经找到了,这是1957 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侯马西部的牛庙村、平望、马庄、白店一带发掘出土的,这些古城相互叠压比邻,大都在地面一米以下。城墙基保存有一米左右,最高达二米多,从现在发掘结果看,那些古城均不是象今天北京故宫那样规矩的四边形,而是不等边四边形,大都在1400米左右大小。墙是分块夯造的,墙内有行车道,墙外有宽六米,深三至四米的护城河,城内大殿基础呈正方形,高七米左右,长宽各为52米。城内排水沟、道路、水井、窑穴、房屋一应俱全。两个铜器作坊内还保留着十万多块陶范以及铜锭、工具等等。
    与此同时,汾河侯马段南岸的上马一带也出土了遗存丰富的东周墓群。这些周代古墓中保存了大量铜器,其中数铜鼎最为精致,另外里面还有一套编钟,共七枚,工艺精美而且音调相当准确,它们埋入地下至少也有2500年了。
    晋平公执政时,曾用六年时间,“倾国力”,在侯马市西南的汾河畔修建起过“ 祁之宫”,同时还在晋国国都北部修建起更大的“铜 之宫”,那些宫殿是不是就象项羽一把火烧掉的阿房宫一样美呢,是不是“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它们今天在哪儿?
    这美焕绝伦的铜 宫早已灰飞烟灭了,甚至记录都少, 祁之宫还好,实物不见了,但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还记了一点资料:汾水西迳 祁宫北,又西迳飞桥,浍水入焉;宫北横水有飞梁,截汾水中,凡三十柱,柱经五尺,盖晋平公时物也。这些柱子我们今天还未看到。
    曲沃县城东部,现在有东西吉必村,春秋时叫棘璧。晋献公伐虢时,大夫荀息给他提建议:您为什么不用“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呢?献公说,这可是我国的国宝啊,舍不得送给虞君。最后还是只用了“屈地产的马”去办事。棘璧是一种美玉。史书中就么这短短几个字的记载,后来都被金国皇帝完颜亮看到了,这位听说江南好就挥师南下的爱美皇帝,在浍水之滨的棘璧驻扎下来,暂不南下,让军队掏沙挖岸找这种美玉。结果传说中的地方挖遍
了,不胜其苦,结果一无所获,历史就好象跟他开了个玩笑一样。垂头丧气的他愤愤的把这儿的名字改为“吉必”后就怅怅地挥师南去了。现在这个村子的一部分已经没入了浍河水库中。
    晋献公“假虞灭虢”,当时的大夫旬息出力不小,他也是献公的托孤之臣。旬息是翼城西北部的寿城村人。
    晋献公病故前,把王位传给了他与爱姬的儿子奚齐,并托忠实可靠的旬息主持国政,不料大夫里克已经行动了,他要迎重耳回来即位,里克一看奚齐上台,干脆手起刀落,把奚齐连同他的弟弟悼子一块杀了,荀息拼死护驾也无济于事,认为自己有负献公重托,就自杀了,《史记》中讲他是“不负其言”。荀息死后,葬于今天曲沃的荀王村。
    晋献公死后,晋文公重耳就出山了。介子推这时不愿与那些“利义之士”同朝为臣,不愿领受晋文公的封赏而背母亲进了绵山。晋文公火烧绵山,留下了寒食节,让千百代中国人忘记不得。历史上介子推对上的绵山多有争议。
    翼城封比村北部有一座绵山,它在春秋时期就叫绵山,面积不大,杂草丛生,有人认为当年母子二人上的绵山可能是这里,而不是晋中那个著名的森林公园──介休的绵山:一方面介休绵山离翼城有好几百里,介子推要想背母亲去,没有个把月是不可能到的,再说历代资料都没有绵山林木被烧的记载,另外介休的绵山方圆几百里,也不符史书中讲的“围而找”“围而火烧”的说法,而翼城绵山面积小,“围而烧”是可能的,离翼城也近,晋文公一看到那篇为介子推鸣不平的榜文,立即派兵围而寻找也是可能的。尽快搞清这个问题对于晋国文化中心区的完整、维护历史的真实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现在二说并存待定。
       曲沃县西北部的里村是春秋晋大夫里克的故乡,里克是晋史中一位重要人物,就是他在晋献公死后,杀了那位乱朝的骊姬的两个儿子,迎重耳回国的。但事情也不顺,重耳推辞不就,国不可一日无主,里克只好改立另一位公子夷吾,这一改立,就改变了里克的命运。
      夷吾同秦国协商好后,秦国派部队把他送回晋国登基,史称晋惠公。当年四月,惠公想起来当时里克先迎的是重耳,后迎的自己,怀疑里克可能会谋反,“绝意赐里克死”,就说:没有你,我也不能回国登基,可是你也杀了两位太子,还杀了大夫荀息,你现好好的,这让我很为难呀,怕众人不服。里克又气又悔,说:不杀他们你怎么登基呢?你要杀我,还怕找不到理由?“遂伏剑而死”,葬于城南的南吉村。
       我们中国有出古戏叫《赵氏孤儿》,很有名,讲的是晋大夫程婴在“下宫之难”中,全力保护了赵家骨血,等到孤儿成人后,又扶助他重登赵家爵位的事,程婴就是翼城县程公村人,这个村过去叫成孤村,取“成就孤儿大业”的意思。
       程婴是晋国大臣,晋景公的时候,有位叫屠岸贾的大夫想诛灭赵氏,说替死去的晋灵公报仇,众人劝阻无效,赵氏在下宫被满门抄断,尽灭其族,晋国名将赵朔也在其中。也有人说他们逃走了,现存二说备考。
       赵盾的儿子赵朔有位客卿叫公孙杵,他与赵朔的朋友程婴商量怎么办,怎么才能不让赵家绝后,程婴告诉他赵朔的夫人有孕,就快生了,如果是男的就太好了,果然赵朔夫人生下来一个男孩,于是程婴用自己刚出生的儿子换回赵氏孤儿,并与公孙杵设计逃出晋都,公孙杵和程婴的儿子被杀,诸乱将都以为赵氏孤儿已死,都放心了。程婴偕赵氏孤儿一路急行,就躲到了今天阳泉北部的盂县,藏在一处深山中,后人称之为“藏山”。(今天仍叫这个名字,并且当地人士已经成立了藏山文化研究会。)
       这一藏,十五年就过去了。晋景公一天老一天,反思一生,就有心重立赵氏孤儿,于是程婴二人得以还朝。程婴等人回来后遍拜诸将,并灭掉了当年的凶手。又过了几年,赵武长大了,程婴就辞别诸大夫,并告诉赵武,你今天已经长大了,恢复了原位,我也该到九泉之下回报赵家祖宗以及老朋友公孙杵去了,赵武哭着劝说阻拦,无耐程婴死意已决。程婴死后赵武为他穿丧服三年,并设祠堂,春秋祀之,世世不绝。
图片说明:“牛村古城”东面的秦村于1965年挖掘出大约5000件玉片、石片,这就是神秘的“侯马盟书”,据郭沫若先生推断,这其中的几片就是当年赵氏孤儿的父亲赵朔与赵家的另一位大人物争位失败逃走后,赵氏君臣一起在晋君面前盟誓的用品,内容大致是“誓与赵朔一族一党永远断绝关系,不许他们复归”。盟书又叫载书,用朱砂将盟誓辞文写在玉片石片上,一为盟誓的道具,二为以后留档。
     想当年,人们都想搞清楚晋国人以及晋国文化究竟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都想搞清楚“真实的”晋国人究竟是怎么做的,现在的人们也一样想弄清楚。
     后世认为晋国文化是法家文化,后来的秦国也是运用法家文化统一天下的。
    现在,翼城与候马、曲沃、襄汾、垣曲、闻喜、降县构成的区域是我国古晋国历史文化最完整的保留地,这里现存
的真实的一切将为今后人们考察历史提供详实的信息,包括这里的每一段夯土墙。
        可以预见,这里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考古界最著名的大本营之一。
        多少年来,考古界在这一带作了大量工作,但是还有很多古书上明确记载着的地方没有找到,这些东西要在人们无意中给破坏了,就太可惜了!
        侯马的交通自古都很发达,它正处于晋南各条大道的交汇点上,素来就是“燕赵秦蜀之通衢,千车百货旱码头”,也自然的成了一个经济文化中心。如今,侯月铁路的开通,使与陇海线平行、联结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第二条大动脉铁路得以生成,也使山西南部有了直接出海的通道。今天侯马是山西目前唯一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交通扭枢,今后它将成为晋南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中心城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