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贝币的思考

 昵称9464643 2012-07-29
 
 

关于贝币的思考

冯京三 崔建平

    贝币,是我国古代最早形成的货币体系,这一点,考古界、收藏界基本上是有共识的。但是,为什么贝币能最先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历史货币体系?而其他充当过“等价物”的东西却落在了它的后面?这些问题,考古界,收藏界都相对缺少研究,论述的也不多。在此,我们谈点自己的思考。

    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民以食为天”,也就是说,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求。其次,是穿和住。远古充当“等价物”的东西,无疑,大多数是和吃、穿、住有关的。这也就是说,能够充当“货币”的东西,是具有使用价值的,而这种使用价值,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后世称量货币体系的形成,就证明了这个规律。而贝壳,显然与吃、穿、住关系不大,不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品,其使用价值根本就比不上生产工具等等。为什么它反而能够抢先成为一个货币体系呢?是谁把贝壳看的这么重要呢?经过探讨和研究,我们认为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就是:夏朝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在奴隶制社会里,有了奴隶和奴隶主贵族的阶级划分。市场是奴隶主贵族们的市场,而失去人身自由的奴隶是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需要交易的。对奴隶主贵族来说,生存必需品是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所缺少的也就是外地的特产。夏朝的时候,海边属于东夷地区,东夷地区所产的贝壳,在夏朝奴隶主贵族眼里,就是宝贝。当时,他们也确实把这些贝壳称为“宝货”。要想得到这些“宝货”,就得拿东西换,换的手上的“宝货”多了,也可以用这些“宝货”去换东西。久而久之,这些“宝货”成为交易市场上约定俗成的等价物,而且有大小不同的等值,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货币体制。由此可见,贝壳所以首先成为一个货币体制,是因为当时的市场是奴隶主贵族的市场。只有不愁吃、穿、住的奴隶主贵族,才会把贝壳看的比生存必需品,比生产工具更重要。

    当社会进一步发展,奴隶主贵族的势力衰落,大批的地主和自耕农平民成为社会的主要成分时,市场也相对转变为百姓市场,贝币体制也就衰落。取而代之的就是以金属铸造的生产工具为形态的称量货币体制,也就是金属货币体制。这是后话,在此就不多说了。

    由此可见,人类的货币形态的产生,是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人们的社会关系决定当时的市场,当时的市场,决定当时的货币。不仅决定货币的形态,而且决定货币的内涵。

2012-7-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