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汀江

 寒江读舟 2012-07-29

        “或谓天下之水皆东,惟汀水独南,南,丁位也,以水合丁为汀,故名。”(《福建通志?地理?汀州》)

        一条独特的河流,滋润着闽西大地,千年来无私地养育了两岸的客家儿女。客家先民入闽,多为战乱,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强烈的生存愿望,坚实的中原文化基因,造就了客家人勤劳勇敢,民风淳朴而重诗书的传统。汀水养活了庄稼作物,活络了两岸聚族而居的生态,洗濯着客家女健硕的天足,应和着朗朗清脆的书声童谣,形成了一道独特而迷人的人文景观。

        汀江河畔,风景秀丽。宋人诗曰:“鄞江一道水,清可照人心。”(鄞江,是汀江在宋、明、清时的古称。)河畔汲水的妇女,戏耍的孩童,饮水的老牛,河畔郁郁葱葱的草木,河中山峰日月的倒影,可入诗,可入画。明朝王瑛《映溪台》:

山回斜径春长抱,亭俯孤岩客偶来。

逸藻未应虚洞壑,行踪故喜蹴莓苔。

薜烟不断林中磬,汀鹜时亲石上杯。

落日搜题肆元览,依云拟筑映溪台。

        映溪台,在苍玉洞,属于“汀州八景”的范围。汀州八景,有龙山白云,云镶风月,霹雳丹灶,拜相青山,朝斗烟霞,宝珠晴岚,苍玉古洞,通济瀑泉。秀丽的风光,淡雅而从容的文化积淀,如明珠点缀着这片沧桑而如新月异的土地。

        两岸的山光水色,照映着犁铧耕读的身影,在历史的变迁中,积淀出一种独具特色的方言“客家话”,铿锵婉转之余,厚重朴实,时常在习语俗谚中迸发着幽默和智慧。迄今为止,人们在区分客家人和非客家人的时候,都把说不说客家话当做最明显最根本的标志。客家人到了哪里,就把客家话带到哪里。富有开拓精神的客家人,不论在艰苦的年代,还是在和平的年代,都勇于向外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千千万万客家儿郎,把纯朴而铿锵的客家话,带到了世界各地,也把繁衍不息的客家精神,带到了世界各地。

        客家话所到之处,就有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包罗万象,其中有让世界注目的永定土楼艺术,备受关注研究的“客家女”形象,深厚的中原文化积淀遗留,更有令客家人回味悠长的童谣和米酒。“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勾勒了一片夏季月夜宁静的美景。“先生教我人之初,我教先生打野猪”,活脱脱一个天真不羁的顽童形象。朗朗上口的童谣,让乡村的童年回忆有滋有味,让无数客家人,即便漂洋过海,也念念不忘。而客家米酒,则凝聚着客家女的勤劳智慧和爱心。香飘百里的米酒,度数不会很高,不仅男人爱喝,连女人和小孩都禁不住它的诱惑,是逢年过节的必备佳品,更是女人产后的滋补之物。一壶米酒,一片乡情,是身在异乡的游子,每逢佳节难以忘怀的牵挂。

        客家人出外谋生的多,从这一点上看,客家人并不安土重迁。但是,漂泊各地的客家人最重的,却是自己的“根”。在永定振成楼楼,曾经听导游小姐介绍,在那里,有一个叫“胞衣窟”的地方。据说,新生的男丁,其胎盘要种在那里,以示将来念念不忘这座祖屋里有自己的“胞衣窟”。中华一脉,血浓于水,在这片自幼生长的故乡土地上,有自己的根,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都念念不忘自己是客家人,是华夏子孙,这也是客家人引以为豪的情感所系。

        汀江两岸,闽西的热土上,洒下了历代先祖的汗水,历代先烈的鲜血,在祖国的沧桑巨变的历史中,客家儿女从不退缩,而是用自己的行动,融入时代的步伐声中。客家代代出英杰,革命战争时代前赴后继,经济建设时代开拓创新,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筚路桃弧展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黄遵宪《已亥杂诗》用赞叹的语气吟咏了客家人的民俗风貌。从深厚的历史积淀中走来,以务实开拓的精神风貌去面对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而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色的,就是客家人。静静流淌的汀江,诉说着一段从远古至今的历史,平实而富有生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