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杨贵妃早六百年的荔枝故事

 花随月转阴晴 2012-07-30
比杨贵妃早六百年的荔枝故事
花随月转阴晴
 

快马送新鲜荔枝给杨贵妃吃的故事,尽人皆知。杜牧一首《过华清宫》大大强化了这一故事的深刻内涵。“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确是好诗。

给皇帝老子进贡珍稀名贵之物,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常规,原不自唐代才开始,更不是杨贵妃一人之专利。就在东汉和帝之时,也曾发生过快马送荔枝的故事,与杨贵妃的故事几乎不差分毫。这一故事发生在公元一百零三年左右,比发生在公元七百三四十年间的杨贵妃的故事早了六百年。且看《资治通鉴》是怎样纪录这一事件的:

“岭南旧贡生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昼夜传送。临武长汝南唐羌上书曰:‘臣闻上不以滋味为德,下不以贡膳为功。伏见交趾七郡献生龙眼等,鸟惊风发。南州土地炎热,恶虫猛兽,不绝于路,至于触犯死亡之害。死者不可复生,来者犹可救也。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帝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敇太官勿复受献。’”

这一段文字简练而生动,在旧体文字中,算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当然,现在的青年大多是读不懂的了。这段文字一开头便说:“岭南旧贡生龙眼、荔枝”,这就是说,进贡生龙眼、荔枝在岭南是旧事,早已有之。龙眼、荔枝极易腐败,即使是生的,也要快马加鞭,快速地送往京城,以免变质。为此,十里设一驿站,五里路上就有人等着迎接,昼夜传送。这样大的阵势,自然会惊民扰民害民,以至于有人因而死亡。这虽是意料中事,皇帝却是不知道的。难得这个姓唐的,他直言进谏,促使皇帝取消了这一惊民扰民害民的陈规陋习。他有两句话讲得极好。一句说:“上不以滋味为德,下不以贡膳为功”,一句说:“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上以滋味为德,下自然以南膳为功,这是一个因果关系。所以,消灭阿谀奉承之方无他,掌握权力之人廉洁奉公就是了。龙眼、荔枝固然是好东西,吃了对人有益,然而,这龙眼、荔枝是通过惊民扰民害民的方法得到的,那结果,也许就是“官逼民反”,岂但“未必有益”,实在是大大地有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