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见钟情”可靠吗?

 xcaq 2012-07-30

2012-07-30 09:04:09

很多一见钟情的人都会这样解释:一见钟情就是一种感觉。感觉对了,也就爱上了;感觉不对,条件再好也没用。

这种感觉,其实就是对方的某一方面在某个适当的时间,又在某个适当的环境下,符合了自己的审美观。主要是外表和气质在某一瞬间吸引了自己,而在这一瞬间,对方的思想、性情等诸多方面往往被忽视,觉得对方像王子一样。越是被对方的某种气质所迷住,越是不在乎对方其他方面的人格特征,感觉对方样样都合自己的心意。特别是女孩,很容易把一见钟情神圣化,很自然地进入了美感共鸣状态。

而当热恋的那股火苗渐渐消失的时候,对方的缺点也慢慢浮现了出来,脾气不好、思想幼稚等,越想越觉得偏离了自己真正的需求,甚至被自己所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常有发生,所以有人说彼此是因为不了解而结合,因为了解而分手

一见钟情是个很浪漫的词,但在它的背后往往带有某种欺骗的色彩。

当初究竟是什么觉得他(她)好的呢?是因为他(她)头上的光环对你施了障眼法

心理学家戴恩伯恩斯曾经做过一项实验,给参加实验的人一些人物相片,这些相片被认为有魅力、无魅力和一般魅力三种,让被试评定几项与外表无关的特征,如婚姻、职业状况、社会和职业上的幸福感等。结果,几乎在所有的特征上,有魅力的人都得到了最高的评价,仅仅因为长得漂亮就被认为具有所有积极、肯定的品质。

在生活中,类似这种无法相信的现象所反映的就是心理学中的光环效应,也称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

这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由于它的作用,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变成光圈被夸大,其他优点或缺点也就退隐到光圈背后视而不见了,甚至觉得他外表形象好,就认为他是好人,就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继而爱屋及乌地认为他所使用过的东西也是好东西,他的朋友也是好人,他就是我要找的那个人。

晕轮效应不但常表现在以貌取人上,而且还常表现在以服装定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定人的才能、品德等方面。在对初次见面的人进行评价时,这种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的品质。

假如你已成为一见钟情的俘虏,不必惊慌、担忧,因为这毕竟是一种美好的经历和缘分。这个时候不要太狂热,保持一份清醒,适当地给自己泼点冷水,以时间来深化彼此的了解,全面考察对方的内在品性,尤其对不利条件和缺陷要有清醒的认识,少一些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幻觉,在双方的互动中增进沟通、融合个性,以便做出更好的选择,避免一时冲动的草率结合。要知道,婚前的感情基础,尤其是对对方缺点的了解,与婚姻质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