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说三大唱片公司:雨果、雨林、柏菲

 恩里克33 2012-07-30

戏说三大唱片公司:雨果、雨林、柏菲

下面列举的歌曲很多都没有听过。。。如果一一试听一下 肯定会发现很多好的东西

戏说三大唱片公司:雨果、雨林、柏菲

【注】:内容来自网络

    (一)雨果唱片

        知道雨果唱片公司已经有12年了,一直对这个公司怀有很深的敬意。当初喜欢上雨果首先是因为它高雅、沉稳而又颇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封面设计。当时的封面多是在银灰色的背景下有两个近似隶书而又略带夸张变形的大字------雨果,封面的正中多为写意的中国山水画,专辑的名称多为行书,显得十分古朴,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当时雨果的英文标志也十分稳重,有些象黑体字。盘脊的hugo十分醒目,放在cd架上可以毫不费力的找到雨果唱片。封面内页的曲目说明十分详尽,字体的选择、版面的设计,以及配饰的黑白插图照片与封面设计相得益彰。每首曲目都用中英文详细准确的标明词曲作者、指挥及演奏者的姓名,这在当时(即便是现在)极度缺乏著作权、版权意识的中国大陆来说尤显突出。同时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它详细列名了录制人员、录音器材、录音地点、录音时间,在其发烧系列甚至列明了录音位置图,这在中国的录音制品中可以说是开天辟地的。雨果制品的封底也是用中英文列出曲目、每首曲目的时间以及整张专辑的时间,处处体现制作的严谨细致。当时雨果的压片多在日本完成,质量相当不错,感觉碟片的重量也比其他国内公司的重一点、厚一点,碟片正面的印刷与封面如出一辙,而且还配备一张由粗棉纤维制成的保护纸,这一点在商业气息较浓的南方,应该是难能可贵的。        其次喜欢它的选曲,多为录制优良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如古琴系列、中国弹拨乐系列、拉弦乐系列以及重新混音处理的中国传统录音系列。这些题材在当时的中国音像市场极为罕见,而制作严谨、录制精良、说明详细的制品更是罕见中的罕见。当时中国大陆的音响发烧还处在萌芽状态,大多数家庭还在使用双卡立体声收录机,AV制品也仅仅限于录象机,好一点的家庭最多也就是拥有日本的组合音响,品牌多为健伍、JVC之类。93年6月我来到中国最具活力、最为发达的沿海窗口城市-------深圳经济特区,那里的家用音响设备已经开始普及CD激光唱机和LD 影碟机,而盗版CD也开始逐步盛行。深圳比邻香港、广州,优势得天独厚,但商业气息浓厚,缺乏根深叶茂的文化土壤,当时销量最大多为港台流行音乐,而广州则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流行音乐的成长重地,当时涌现出一批象张咪、杨玉莹、毛宁、李春波、林萍、甘萍、李进、林一伦等较有影响的歌星。浮躁的快餐文化生产出的制品也多为粗制滥造的“垃圾”。因此,雨果公司的制品更显弥足珍贵。其实雨果公司的当家人易有伍先生还是一个思维活跃、观察敏锐、既能找准文化切入点又不流于媚俗的人,他率先推出的奇异果系列开创了中国NEW AGE音乐先河:《变》、《彩云追月》、《初一到十五》、《黄孩子》、《一意孤行》等专辑的诞生引导了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结合的探索之路,刘星、姜小鹏、何训田、武亦文等一批有才华的中国音乐人逐步得到世人的关注与认可。音乐欣赏总是由浅入深,发烧友在不断提高艺术修养、艺术鉴赏力时最终还是要回到传统的中国民族音乐与经典的古典音乐上,因此老易在二十年前就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义无返顾的辛勤耕耘了二十年,推出了一张张很有文化内涵的唱片。有些唱片或许并不一定能够取得商业上的利润。雨果公司一方面扎根传统,另一方面立足当代,已出版了300多张形式各样的专辑,其传统民乐系列几乎囊括了当代所有最具影响力的演奏家,如闵惠芬、王国潼、刘明源、宋飞、杜冲、张维良、刘英、蒋才如、陆春龄、朱文昌等,网罗了当今最为优秀的国乐乐团,如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广州民族乐团、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高雄市立国乐团、香港中乐团等,同时也高度关注我国优秀的古典音乐演奏家、指挥家、交响乐团的成长与发展,使他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薛伟、许裴平、陈佐湟、麦家乐、钱舟、许忠、莫华伦、叶咏诗等,它在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普及古典音乐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世纪90年代,我还在上大学,老易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今晚八点半”推出“老易谈雨果”节目,谈一些录音的奇闻轶事,那时成了我每晚必听的节目,伴我度过了很多令人怀念的大学时光。向老易致敬!(近日看到老易的照片,真的有些老了!)。        近年来,雨果公司每年推出的制品少了,老易的兴趣似乎投入到摄影方面多了,也许是商业方面的压力,尽管近年推出的唱片质量仍有一定的水准,可不得不承认商品多了而精品少了。自从与国内正大公司合作发行开始,雨果唱片封面的设计越来越花哨,可格调却不如过去高雅,放在唱片架上不仔细看几乎分辨不出与其他一些杂牌公司制品的区别。与广州音像公司合作后,制作更显粗糙,封面内页纸张选择随意,有时厚厚的一本阅读完就很难在放回盒内,象《九月的故事》、《胡琴传奇》等就是这样,内页字体选择也很随意,缺乏整体感,错漏屡见不鲜。插图由黑白的换成彩色的,许多背景设计流于庸俗,昔日严谨细致的文化风格逐步让位于商业炒作的五彩斑斓。碟片正面设计也变的光怪陆离,录制的方式到是多了,什么LP、 XRCD、HDCD、SACD等等,又是精装版又是豪华版,真不知这一切是离时代近了还是离文化远了?!黄红英的《初次尝到寂寞》、《九月的故事》、《俄罗斯之旅》尽管在发烧友间争议很大,但个人认为还是属于格调高雅的制品,黄红英的演唱有自己的特点,配器非常讲究,在选曲方面花费了不少心血,与其他公司出版的翻唱作品有着明显的不同。而同期出版的张杏月《望春风》等两张专辑则对老易的眼光不敢苟同,这张专辑听过一遍后就沉在箱底了。张杏月的演唱音色一般,嗓音比较紧,有些小气,几首经典老歌被她唱的不伦不类,而且最重要的是她的演唱在感情投入方面不够,无法打动听众。其实雨果公司在声乐方面最出色的是它的民歌系列,如《兰花花》、《沂蒙山小调》、《瞧情郎》等,演唱者虽不一定声乐技巧很高,但都颇具地方风味。尤其是《瞧情郎》中的茉莉花,百听不厌,也是特别考究器材的一首曲子。我并不赞成一味地保持原汁原味,艺术来自民间不假,但艺术毕竟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探索既不失去民族神韵又结合科学的声乐技术应该是民族声乐发展的方向。因此,我认为雨果的着眼点应该再宽广一些,比如对戏剧方面,雨果推出了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经典越剧《红楼梦》,也出版了一张现在连雨果产品目录上都找不到的京剧唱段《京曲选粹》后,几乎再就没有推出过相关的戏剧唱片。其实我国的地方剧种丰富多彩,经典剧目无数,如果认真挖掘,整理录制一批有影响的戏剧唱片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另外千姿百态的曲艺节目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京韵大鼓、北京琴书、天津时调、西河大鼓、单弦、评弹等各种形式的优秀作品急需雨果这种严肃认真的唱片公司发掘整理。许多喜欢传统戏剧、曲艺等节目的发烧友苦于找不到好的录音版本,这一点恰恰与铺天盖地的西洋歌剧唱片形成鲜明的对比。好的文化需要好的包装,去年雨果公司推出的陈玲玉《祥林嫂》粤曲专辑在发烧友中热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老易又在番隅建立了新的录音棚,在内陆注册了新公司-------金麦,推出的第一张碟实在无法恭维,也许要维持公司的运作,不赚钱是不行的,只是希望它不要重复象太平洋影音公司等唱片公司的老路,沦落为不被人注意的标签。       衷心希望雨果公司越来越好。    

(二)雨林唱片

        雨林唱片公司是2000年前后诞生的一家小型唱片公司,初识雨林还是从那张著名的八只眼演唱组的“青叶城之恋”。这张专辑引发了后来数不清的男声四重唱组合纷纷推出专辑的热潮,一时间神州大地仿佛最时尚的音乐是人声组合,大家一股脑的都不听独唱而改听重唱了。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冷眼看这一突现的文化现象,感觉国人的心态日益浮躁,唱片公司也越发惟利是图,原本一件很好的事情一扎堆便成泛滥之势,最后受伤害最深的是中国的音乐事业。不过这张专辑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        继“青叶城之恋”之后,雨林陆续推出了“三色马”、“北斗星”、“忘不了”,普罗艺术推出了“老泥车”,直到最近星文公司推出了“吸铁石”等等,但在我看来还没有超过“青叶城之恋”的专辑。这张专辑最富魅力的应该是他们演绎的西部著名歌曲《达板城的姑娘》,四个人通过无伴奏的形式,多声部的将这首充满浓郁新疆风味的名曲演唱的极为精彩,充分表现出了男声四重唱的魅力。这首歌的录制也确定了雨林公司的录音风格:人声醇厚、定位准确、配器洗练。雨林公司在关注男声组合的同时,也着眼于女生组合,“青燕子”、“广州爱乐少女”等,尽管她们比起老牌组合“黑鸭子”还显稚嫩,可她们甜美清醇的歌声还是给人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也为她们中的陈洁丽、毛柯、许岚岚推出个人专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雨林2001年推出的“聆极物语”系列是该公司一个相当不错的系列,主唱为许乐、陈洁丽、黄韵等,这个系列选曲十分谨慎,录音效果相当出色,平衡度非常好,至今我还经常聆听。后来在这个基础上推出的许乐、陈洁丽二重唱系列“闲情雅乐”、“旧梦难寻”等在各方面均无所突破,加之此时柏菲、太平洋影音公司等公司相继推出类似的翻唱专辑,雨林的产品逐渐流于平庸。如果说雨林的组合专辑再度上升到一个不错的高度,那么它在2004年推出的“青燕子交响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产品。尽管它依然逃不脱老歌翻唱,但它在编曲方面下足了功夫,使得这张专辑非常清新而富有灵气。老歌翻唱的通病在这张专辑中尽管也体现的十分明显,但它贵在并不过分夸张,始终保持一种淳朴的特质在里面。老歌翻唱特别是经典的主旋律歌曲、传统民族歌曲翻唱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演唱者没有唱出歌曲中包涵的意境、情感。每一首经典的革命老歌都有她特定的时代背景、有着特定的时代情感与时代语言,她曾激励过一个时代的人,她不同与一般的情歌酸曲,她是一个时代的声音,甚至是一个时代的号角,而现在的许多翻唱将这些歌曲赋予了太多的柔情蜜意,远离了创作者的初衷。而民歌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无论是高亢嘹亮的信天游还是低吟婉转的江南曲,应该在翻唱中保留住它的地域特征、民族性格。其次是很多翻唱者为了显示自己演唱风格的与众不同,脱离模仿前人的印象,将这些经典老歌或将原曲改编得面目全非、或将歌词改的词不搭意,比如那英翻唱的《珊瑚颂》、孙楠翻唱的《万泉河水清又清》等就是如此。最后是对这些经典歌曲编曲的肆意篡改,无论是配器还是节奏都与原曲已经差之天地,比如王力宏翻唱的《龙的传人》。        雨林推出的个人专辑应该是近两年风起云涌的翻唱大潮中比较好的,2003年陈洁丽一张清甜的翻唱专辑《一水隔天涯》着实在发烧市场上火了一把,几乎占据了各大音响展和各家音响店铺,使得几乎同期上市的雨果黄红英的《初次尝到寂寞》、柏菲李烁的《假如我是真的》等都相形见拙。陈洁丽的声音不错,如雨后掠过田野的清风沁人心脾,如今她已然成为雨林的当家花旦,但我总感觉在歌曲的情感处理方面比蔡琴等人还是有不小的差距。雨林推出的另一个值得赞赏新人应该是毛柯,它浑厚的女中音比起古璇更象一杯绵长的红酒,回味无穷。        雨林的乐器演奏系列还是在水准之上,虽然与雨果、风潮等公司的音乐唱片比较来看还显得选材单一,可还是有相当的可听性。艺术性最强的当属《雪底游魂》,胡琴大师余其伟的演奏真可谓绕梁三日。其后推出的《风之猎》、《饿马摇铃》、《苏南小调》也很有艺术水准,成为继雨果、风潮等公司之后又一民乐发烧录音公司,对宏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大有裨益。雨林的音乐小品系列如张毅的小提琴专辑《戏弓》、伍国忠的笛子专辑《戏竹》以及二胡《有谁共鸣》等都是休闲时随意欣赏的佳作。雨林的乐器系列也保持着它人声系列的风格,每种乐器的音色采录的非常自然真实。        雨林的另一大贡献应该是它整理了一部分经典老唱片,经过重新混音后出版,如《红色娘子军》、《长征组歌》、《草原儿女》、《沙家浜》、《红灯记》等,使我们能用比较好的音质欣赏当年的经典剧目。算而今,雨林唱片公司依然属于小型公司,这种蚊型唱片公司在海内外还是不少的,象香港的音乐堡、一听钟情等都是,这类小公司往往因其面临市场的竞争与利润的压力,每推出一张唱片都非常审慎,因此往往制作出质量不俗的唱片。比起海外的公司,雨林还是有一定的欠缺,尽管它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我还想谈谈它的不足:       1、出盘的速度过快、质量高低不一。       雨林公司的出碟速度几乎每月1到2张,就那么几个人的制作班底,如何能保证制作的质量。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如果只将重点放到量上早晚会被听众所抛弃。而象音乐堡、一听钟情等公司一年都出不了几张,而且每一张制作都非常精良。其音乐性和可听性都非常高。       2、选择歌手、作品的面较窄,作品雷同。        雨林公司的歌手差不多都是一个类型的,所选择音乐作品风格也了无新意,歌曲几乎都老歌翻唱,而伴奏配器几乎都是一样,往往独唱完了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象《旧梦何处寻》与陈洁丽的《一水隔天涯》、《金达莱》与《朝鲜》《乐海留声》等;小提琴、二胡、笛子、古筝等专辑也大多是如此,统一首乐曲笛子奏完二胡奏,古筝奏完小提琴奏,曲目重复太多。而现在以类似风格制作的唱片多如牛毛,购买保留的意义越来越小。因此,雨林公司应该充分依赖内陆人才济济的优势,大力挖掘有资质、有潜力新人、新作品,出版一些不同音乐风格的多元化的唱片。同时应更加关注一些著名歌唱家、歌手、戏曲表演家,为传承优秀的民族音乐做出贡献。因为他们往往具有非常出色声音条件与演唱技巧,还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与深厚的艺术修养,但却没有好的录音,从而影响人们对他们的欣赏。     3、应更加懂得尊重艺术、尊重听众。      雨林公司成立以来,除了一张《雨林制造》可称为真正的原创音乐专辑,其他那种所谓的“原创填词”实属投机取巧、愚弄听众。这些填词在艺术水准上与原词往往有较大差异,尤其是一些外国歌曲填词更是令人啼笑皆非。因此,雨林公司若想有大发展,还是应该脚踏实地认真对待艺术、对待听众。      4、唱片的包装、设计应向精品化发展。       雨林公司的唱片包装大多比较一般,设计粗糙,不符合时尚精美的标准,里面的摄影水准不高,大多流于媚俗。因此,应该提高其产品的包装质量,向雨果、风潮等公司学习,在设计与文案上多下些功夫。        希望雨林公司的艺术之路常青。   

(三)柏菲唱片公司

        同样是在广州的柏菲唱片公司,几乎是与上次提过的另一家蚊型唱片公司-----雨林同时诞生,也正是它们的出现掀开了大陆地区以个人音乐工作室制作出版“发烧”唱片的序幕。纠其根本,这种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蚊型唱片公司对繁荣市场、普及音乐、引领“发烧”音响产业的发展的确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推出的唱片形式过于类似,各公司大多是网罗几位有一把好嗓的歌手翻唱一些口水歌,以至于呈现出泛滥之势。        我是通过《HI-FI风情﹡一杯香茶》、《HI-FI﹡海港之夜》两张专辑开始认识柏菲唱片公司的。发现这两张唱片纯属偶然,主要是被它的包装设计吸引,灰黑底色的纸盒上细致的分别印着两张泛黄的远景树林照片,到是右上角柏菲公司的标志显得相当突兀,破坏了封面的整体协调。看到《HI-FI风情﹡一杯香茶》封面的钻天杨林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这是一张新疆民歌风情的专辑,演唱者是昔日全国歌手电视大奖赛的冠军陈汝佳,与后来成为柏菲公司当家花旦之一的伽菲珈而以及另一名歌手陶晓蓓。没有想到的是此专辑竟然成为陈汝佳留下的绝唱,一年后便传出他驾鹤西去的消息,引起大陆流行乐坛不小的震动。陈汝佳的音色比较纯净,真假声转换自如,当初大奖赛上演唱的《黄昏放牛》、《故园之恋》堪称经典,他的唱法在当时应该属于比较先进的。《HI-FI﹡海港之夜》是一张前苏联歌曲专辑,也许是受父母的影响,我对前苏联歌曲情有独钟,象《海港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小路》、《共青团员之歌》、《遥远的地方》、《山楂树》、《灯光》、《纺织姑娘》等都是令人百听不厌的作品。这两张唱片奠定了柏菲唱片的特点,录音清晰、通透,合成器的运用比例比雨林的要丰富,营造出很强的HI-FI感,比较讨好听众。        其后柏菲公司推出了极具影响的两张专辑《璇曲蔓地*古璇(一)(二)》,一下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女中音迅速窜红,成为各大音展与试音室的新宠,并被许多网友、音响媒体炒作为几乎与蔡琴齐名的金嗓子。姑且不论古璇、蔡琴是否具有可比性,单说这两张专辑的影响的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柏菲公司在发掘特色歌手方面有其独特的眼光。古璇的声音醇厚、松弛但不失张力,有相当的可听性。两张专辑的歌曲选材个人看来并不成功,以古璇的声音特点与歌曲驾驭的水平看,她比较适合演绎《长庭外》、《鼓浪屿之波》等舒缓的小型慢歌以及《打起手鼓唱起歌》、《尼罗河畔的歌声》等轻快而起伏不大的快歌,而对于《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我爱祖国的蓝天》、《二月里来》等充满激情与力量的大型歌曲则明显感觉到她声音冲击力的匮乏,《怀念战友》、《送别》、《驼铃》、《秋水伊人》等情感起伏剧烈的歌曲时则突显她对这些歌曲理解上和处理上的单薄。(如果有机会建议大家听听百利公司推出的《秋水伊人》李谷一独唱专辑中李谷一的演绎,真可谓绕梁三日。)随后推出的《璇曲蔓地*古璇(三)》则使古璇终于找到了自己擅长的歌曲,虽然里面有两首演绎的不伦不类的歌曲《你怎么舍得我难过》、《把根留住》,但总体看来是成功的,尤其是那首梅艳芳的名曲《女人花》被她演绎的很有味道。        个人认为柏菲公司推出的流行歌手专辑中最为出色的应该是窦鹏的《深情难了》。流行歌曲的演唱最重要的是具有独特的风格,无论是乐队还是个人,遍览港台大陆,欧美日韩,能在流行乐坛扬名立传的无不是独树一帜。窦鹏那极富磁性的声音就有其独特的魅力,他演唱的《翠湖寒》、《爱的代价》、《深情难了》、《因为寂寞》等都比之原唱增添的不少自己的风格,深情中有一份洒脱、缠绵中不失豁达。这或许与他长期担任键盘手与音乐人有关,在歌曲的理解与处理上技高一筹。而与昔日羽坛四大天王之一同名同性的赵建华推出的《为你钟情》,可圈点之处并非其声音的独特与技巧的高超,而是其中的原创性歌曲。在翻唱风盛行的今天,该专辑的原创歌曲竟有四首之多,而且其中三首是赵建华自己作曲,比之雨林公司动不动就标明一个“原创填词”要货真价实多了。        伽菲珈而的《向往》、李烁的《君在何方》、姜苏的《让我们看云去》、李跃君的《寂寞公路》以及子皓、雯雯的二重唱专辑《男左女右》的推出,汇入了当今的翻唱大潮中,而且无一例外地染上了翻唱的通病。光靠一把不错的嗓子而毫无感情的演绎,最终会沦落成发声的机器。伽菲珈而、李烁、姜苏一个赛一个的比拼着甜腻柔嗲,摧残着一首首风格迥异、曾经感动过许多人的歌曲,演绎得如林妹妹般的“弱柳扶风”。编曲的手法也相当雷同,尽管包括香港《音响技术》在内许多乐评尽情鼓吹,但依然掩盖不了内涵的浅薄。HI-FI不是万能的,脸蛋也不是永恒的,只有用心去歌唱才能赢得长久的听众。邓丽君的魅力在于她完美声音里对人间真情的诠释;蔡琴的魅力在于她唱出了历练人生的感怀;可这些甜腻柔嗲帅哥靓妹们又凭的是什么呢?今天的社会,浮躁之风日甚,真正能潜心钻研做事的少之又少,每每看到电视歌手大奖赛上那些妙龄歌手们对一个个日常生活常识、简单乐理知识懵懂无知的时候,那种金质其外、败絮其中的感受是如此的鲜明。艺术是需要积累的,这种积累来源于方方面面,我不知道当帅哥靓妹们整天游走于各地音展时他们积累的难道只是金钱吗?        柏菲公司推出的艺术歌曲系列还是不错的,《花开原野*万山红》、《在那遥远的地方*肉孜阿木提》、《人间天堂*曲比阿乌》以及《崔峥嵘*中国经典声乐作品专辑》等。万山红是我国优秀的戏剧女高音,音色优美、嘹亮,感情真挚、细腻,可塑性很强;而崔峥嵘的美声唱法具有明显的学院派特征,发声方法相当规矩,气息通畅,音色醇厚细腻,对歌曲内涵的把握比较到位,可惜的是里面歌曲的录音电频不统一,《飞吧,鸽子》、《烛光里的妈妈》等几首歌曲的伴奏过于强调HI- FI性,有先声夺人的倾向,对作品的整体协调性造成负面影响,而由广州交响乐团伴奏的《我爱你中国》、《松花江上》等却体现了柏菲公司不俗的录音水准。知道肉孜阿木提是通过中央电视台的一些文艺晚会上,他属于抒情男高音,音色柔和。他的演唱具有浓郁的新疆韵味,这一点是汉族歌手很难做到的。他的缺点也是声音的穿透力不够,如《怀念战友》显得过于柔情。曲比阿乌是一个相貌娇美的彝族歌唱家,她演唱的《情深谊长》、《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琴弹起来》等歌曲非常有味道,我在现场亲耳聆听过她的演唱,音色甜美明亮。这两张专辑的问题也在配器伴奏上,如何既使民歌保留原有的韵味,又能结合时代的特点,我认为应该在伴奏配器方面多下功夫,不要一味的二胡、竹笛加架子鼓,伴奏应该从歌曲本身的内容出发,为烘托作品的内容营造气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柏菲公司与太平洋影音公司共同出版的《知音梁品》梁玉嵘个人专辑相当不错,罗文的《几许风雨》、梅艳芳的《似是故人来》、徐小凤的《每一步》、《香江暖流》以及汪明荃的《万水千山总是情》等名曲,在梁玉嵘的演绎下相当动听。梁玉嵘有着深厚的粤曲功力,声音运用上非常讲究,平实之中蕴藏着无穷的回味。此外,柏菲公司推出的《沧海一声笑》纪念黄沾先生的专辑也很有可听性,黄先生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作品的确令人感动。黄沾在香港词坛的地位怎么追捧都不为过,他的确是粤语歌词的泰斗,聆听他的歌,想想他的那篇《其实人间尽耳聋》的评述,看看四周浮躁的乐坛与音像市场,多少有些振聋发聩的意味。        柏菲公司出版的《水晶花园》是一张相当不错音乐小品专辑,音乐均选自热播的韩国影视作品,旋律优美动人,长笛、小提琴、大提琴、吉他、排萧、口琴等乐器的录音质感很好,作为床头音乐或背景音乐相当不错。   柏菲公司的出碟速度比不过雨林,质量上差不多,形式也比较雷同,蚊型唱片如何面对市场求得生存确实是一件值得探讨的事。不过,毕竟柏菲公司已经形成自己的录音特色,今后歌手的选择上应该注重那些真正具有音乐才华,用心去做音乐的人。        衷心希望柏菲公司一路走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