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田玉籽料原石特色价值简介

 昵称10478744 2012-07-30

  摘要:和田玉夹生在海拔很高的昆仑山脉山岩中。经过自然的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料。

  和田玉

  夹生在海拔很高的昆仑山脉山岩中。经过自然的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料。在岩层中以人工开采的称山料,山料的质地偏干,缺少水头。高质量的和田玉籽料均采自河中,它经过上千年的河水冲刷,变得细腻晶莹、如凝如脂,才成为著名的和田玉。

  藏于昆仑山深处的和田玉籽料,经历天地沧桑的变迁、侵蚀,是最具生命力的美玉品种,如此珍稀的自然遗产,在今天却时常遭遇仿真处理技术的挑战,令人难辨真假,要想。首先要了解和田玉仔料的成因,就知道和田玉仔料呈浑圆状,外表有厚薄不一的皮壳,颜色常有枣红皮、秋梨皮等。浑圆状的仔料,皮色必然是全包裹的,巧雕、人工开门子和分割成小块的除外,皮呈微透明、亮亮的,手捂或手握1~2分钟,即见其“出汗”。

新疆和田玉白玉籽玉 原石  

  和田玉籽料在河床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自然受沁,它会在质地松软的地方沁上色,在有裂子的地方深入肌理。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变浅,裂隙上的颜色则由浅至深。这种皮色是很自然的,很喜人,抢眼而不碍眼,并且,色泽随岁月增进愈显亲和力。皮色有层次感,皮肉呈渐变过渡状,由于仔料的皮色是在原砾石表面慢慢形成的,是风化和水的解析作用以及大、小气候循环制约等因素共同造的,是分阶段的,所以颜色沁入玉内有层次感,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且呈渐变过渡状。皮似有一层不同颜色的毛毡,这类仔料多为石皮仔料。由于形成璞玉的特殊围岩条件以及透闪石矿物的纤维交织结构,这类仔料尽管已风化磨砺为浑圆状,但是其表面会有无数细细密密的“小砂眼”,呈毛毡状,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出。

  实际上,和田玉籽料也有无皮色的仔料,无皮色的仔料多属于山流水料,肉色即是皮色,皮色即是肉色,可呈深浅不同的绿色,所以,也有人按颜色对和田玉分类,不过无论是白玉、黄玉或墨绿色玉,其表面多少有层包浆或沁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