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周汝昌先生谈唐诗宋词的鉴赏

 指间飞歌 2012-07-31
听周汝昌先生谈唐诗宋词的鉴赏

     

     中国向来有诗国之称。从上到下,从古到今,人人几乎都喜欢诗,甚至于作诗,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度诗的普遍性有这么大。 

     那么,我们古代所创作的那么多诗,我们怎么样来鉴赏呢?

     鉴赏,是实事求是的,是谨慎谦虚的“鉴”,而不是狂妄的。我们学古人的东西,不要死在他句下,要活,要体会他所说的是什么,归结一句话:形式上写的像诗的,不一定是诗,会写诗的人不一定是真诗人。 

     我们有一句成语叫“多愁善感”,多愁者多情,这是讲诗人的感受能力,感觉敏锐。如果不多情善感,他也做不了诗人。

     举一个例子,孔子《论语》里两句最简单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看到水的流动想到了时间的消失,这是诗人的感受。还有一个例子,杜甫有一句话,他说“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诗人从一片飞花的飘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如果诗人不敏感,他能够从一片落花来落笔吗?我国古代的诗人给后人以无尽的营养。   

    《唐诗宋词的鉴赏》,这个题目不太好讲。

     我喜欢唐诗宋词,但是唐诗宋词,鉴赏起来是很困难的。

     对古人诗词的创作,好的名篇佳句,我们要鉴,鉴什么呢?你有多高水平?你的水平够什么层次?我们首先要想这个。我们读懂了古人的话,古人那是说的什么?他有没有针对性?一系列的问题。不是拿过一首诗来就读: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活”,南方人的这是个入声字,是个仄声念。二十八个字这就鉴赏?从何说起,鉴赏,这两个字这里边的学问就大了。孟子几句最精彩的话,我们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必不可忘的这几句话,说“诵其诗吟诵”。诗是要诵的,不是读也不是今天这个朗诵,古人要有声调的,“诵其诗,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事以论其世也”,有一句成话叫“知人论世”,就是从这儿来的。

    四个大字:“知人论世”,这是我们汉字汉语最美的地方,大家要体会,我们那个汉字汉语太可爱了,太宝贵了。我们的一首唐诗宋词,要知其人,要论其世。我们要真正读懂古人一篇作品,要需要我们很多先决条件,这是我今天首先要提出来,和大家共同讨论的一个问题。 

    我们中国向来有诗国之称,从上到下古古今今,人人几乎都喜欢诗,甚至于做诗,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度,诗的普遍性,普及性有这么大的,这是事实。但是诗在我们中华民族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粗粗想来,有这么三大方面:

    第一,人类最高智慧所创造的汉字语文。

    因为我们中华诗就是汉字文学,对不对?离开汉字,还有什么中华诗词?汉字太美妙了!是我们民族最高智慧的一个创造。世界上好多民族都是拼音字为主,创不出这么一种文字来。

    第二,中华民族的审美眼光与别的民族不同。

    我们看宇宙、天地、山川、万物、草木,一切一切它有自己的一个审美观。我们认为这样,别的民族看不出这里边那个美。我们美是这样的,由诗人审美的眼审美的心,才发生了诗。

    第三,中华民族诗人的表现手法,极为独特。

   
      你有好的汉字,你有好的审美独特的眼光,你不会表达表现,那你能有好诗不可能吧?你写出来的是诗吗?能够打动我们的心灵心弦?不太可能。所以,这第三点表现才能、独特的表现手法,极端重要。

    由这三点组合起来,才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高水平的极为美好的诗词!

    宏观的说完了,然后我们应该说一说具体的某一个诗人。

    什么样叫诗人?诗人的定义是什么?

    老诗人的诗是五言七言,平平仄仄,新的是白话诗,自由体等等这个。

    那么,我也不写散文,我那个话都不连着,我把它一句句排起来,我就是诗人了吗?我这个诗人也太好当了!

    曾经听一个北大的老教授说了这么一句话,使我大为震动,老教授说:看完了《全唐诗》,只有一千多首是诗,其他的都不是诗。

    这话怎么讲?就是句子整齐押韵,看起来像诗,但不是诗。因为那里边没有那个质,没有那个素,它本身没有诗,它是采用了诗的形式,来表达他的某些要说的话。

    哎呀,让他这样一说,这唐诗也不是每一首都好,这确实是需要“鉴”,那个老教授大概就是说,他鉴的、他分析、他看出来,好多根本不是诗!

    有两个例子我亲身的体会,就是两大名家:唐代的白居易,宋代的陆游,盛名传遍世界。

    唐诗我几乎没有很好地读过,惟独这两位大家的全集,我耐着性子读。白居易全集和陆游的全集,读得我是昏昏欲睡......。真正好的能打动我的,吸引我的却是很少很少!如果我们不承认这一点,那就谈不到一个“鉴”字了。

    这个“鉴”是实事求是,谨慎谦虚地“鉴”,而不是狂妄的,我们要培养自己一点真正辨别,审辩的能力。   

    归结一句:反正你形式上写得像诗的不一定是诗,会写这样诗的人,不一定就是真诗人。

    我说话很啰嗦,但是我把这个表出来,这个帮助我们来鉴赏,先鉴然后才谈到那个赏。

    什么是“赏”?交流,古人的心、我们的心碰在一起,有共同语言,有共同感情,才能够体验。他那么说,我明白了,这才叫诗词的“赏”。

    赏析,我们汉语千百年来,创下的那些词句里的选字,那个含义它不叫别的,叫“赏心”。

    我先说老词。诸位听起老词不太喜欢,没关系,你听我下边怎么讲,我们有四个字的老成语,叫“多愁善感”。他不多情,他会用诗的眼去看天地万物?去写诗、为这个动心摇魄、呕心沥血、写出千古不朽的诗来吗?   

    什么推动着他?推动着他就是那个情!多愁者就是多情,善感呢?是说接受能力,感受能力特别强 。敏感、敏锐,别人根本无动于衷的,他却受不了。善感、多情你还不喜欢?好,我还换,我说感情丰富,你有意见吗?感情丰富那不错,你这个观感马上就变了,不说善感,说接受能力敏锐,这个好啊你也高兴了。

    所以不要死于文字之下,要深入体会他那是说什么。

    有了这个培养自己的工夫,读古人的诗词,日益得到好的境界,好的体会、审美、享受。否则的话总是隔靴搔痒。

    说圣贤、圣人、贤人不是诗人,他也多情善感,太多情,太善感了。他如果不多情善感,他也做不了圣贤。   

    我们可以举例孔子,背《论语》有这么两句,最简单的人人都知道。他叹气“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哎呀,这水一直在流,白天黑夜它也不住。那个“舍”“住”,夜里它也在流,我们所有一切流去消失的,逝去的都像这个,也不都是这样吗?“逝者如斯夫”,“夫”是个感叹词,“不舍昼夜”,说了水和时光的关系。

    宋人有一句名句,我这儿说不上他是谁了,可能是晏殊,大晏,没啥关系。他最后两句说“可奈年光似水声,迢迢去不停”,他说“可奈”,我无可奈何,这年光、这个时间,像水一样迢迢,说无穷无尽去不停,这还不就是孔子那个话吗?“不舍昼夜”。

   
但是这个问题,这个词人的特色,跟孔子有何不同呢?他这样说,可奈年光似水声,我们一般人感觉到时间的消逝,那里有声音吗,你说怎么没有?那不那个钟滴答滴答,一秒一秒的?古人没有这个,他感觉着这个时间的流逝,就像江河一样是水声,“迢迢去不停”,你看这多可怕,那个时间,你在这儿当玩啊。

    我举这个例子是说,词人的感觉,对一个无形无止摸不着的时间,他是这么敏感,他拿那个水,当然以水来比时间并不新鲜,我是说他把声音挂上,你听听那个水在流,哗哗......。

    这才叫诗,这才叫词。不是说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教导教训,这不是诗。这个分辩不是很清楚了嘛?

    你再看《论语》里记录的,孔子《闻韶》。孔子时代,大概会演奏的都不多了。所以有一次他忽然听到韶演奏,他听完了以后,回了家怎么样?三月不知肉味!三个月一百天呢,吃着饭呢,那个肉都没味了。这个韶乐那个美好啊,我们今天没法想象,都失传了。孔子都难得听,我请诸位再想一想,这个例子,你对孔子的认识,是否加深了?你说这是怎么一个人?那个感受力,敏锐不敏锐?

    咱们可以由孔子一跳,跳到唐代的大诗人中国的诗圣,最伟大的杜子美、杜少陵,你认为杜甫是否也多情善感呢?完全是。如果杜甫不多情善感的话,他写不出那么好的诗来、。

    你会问我 你举个例子,那一个最多情善感,最好举的例子,又简单又明了,他说了这么两句话:“一片飞花剪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一片飞花,春天万花齐放,真是最好的时候,忽然有一个花片,让风一吹飘落下来了,这个诗人哎呀这不得了!从这一片花片飘落,就开始了整个春天的,从此一步一步消失,这一片飘落,使得这个大诗人,感情要震动,这样的感情还不多情吗?一片飘落我心里都动,现在这个“风飘万点正愁人”,哎呀他受不了,他不敏感,能够从一片落花来开始落笔吗?这个开了很多后人的继承,给人无限的营养。 

    这后面的例子太多了,连林黛玉的《葬花词》也是由这儿来。这个“飞”就是从杜甫那儿来的。

    还有一个秦少游,写了一句词,他说“飞红万点愁如海”,“飞红” 你看这还是用的老杜的话,“万点”还是老杜前边四个字,整个是老杜的,底下是他的创作,“愁”也是从杜来的。我看着万点飞红,我这个愁有多大!无边无际呀......。这又是一个词人的感受。

   “愁如海”秦观秦少游,做词做的最美。我喜欢他的词,我有一次在北大讲《红楼梦》,都讲完了要提问,我接到了一个条子,是同学的,我也不知名姓,他提了这么一个问题来,他说林黛玉的父亲叫林如海,这个“如海”怎么讲呢,是不是从秦少游“飞红万点愁如海”而来,哎呀真好,你看北大的学生,你可不要低估今天的青年,第一他读秦观的词,第二他能够联系红学家,还没有谁能解释林如海的那个“如海”是什么意思,好像旧式评点里说,林如海的“如海”,是说他学问博大,像海一样。不对了,没有北大这个同学高明,这个说起来好像是闲谈,有点趣味而已。

    我希望诸位想一想,你看看我们诗歌的星火相传,前人给后人的影响,后人怎么运用变化,又造出这么多的美好的句子来,一直到曹雪芹,曹雪芹的词句里边,有很多都是从西厢那儿来的,今天我们没有时间举这些,所以呢我们鉴赏唐诗宋词,也包括这一方面,也就是说,我们鉴赏古人诗词的时候,你应该这里有很多的限制,有插销插上,然后通电流,左右逢源,那里悟一个感受:光受不行,是一个单面的,还有一个字是悟,明白了,它是那么回事。你这样鉴也好,赏也好,你学也好,做也好,对一个唐诗宋词你的感情,你的认识理解,我想会一天比一天加深的,而不是浮光掠影。  

...... 

   
    周先生是国宝级的专家学者,听他讲怎样鉴赏唐宋诗词,非常难得......。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我想,除了看它的武器库里,有多少导弹之外。再一个就是看,它有多少文坛巨匠,有多少文化宝藏。好在我们的民族是幸运的,我们有唐诗宋词......

 

------以上文字为网络摘编,不作为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