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356【转自】张建熙 感悟岁月:老歌新赏

 晨光人 2012-07-31

 

越老越怀旧,千真万确。五、六十年代的人,目送着早已远去的青葱岁月,感叹着渐行渐远的壮怀激烈,朝着烈士暮年踏歌而行。于是就有了少许闲暇,就可以选一个周末下午,泡一杯浓茶,往躺椅上一靠,眯着眼睛,任凭那些老歌的旋律带着自己去穿越无垠的时空。

1968年开始的大规模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几乎每家每户都卷入其中。直到70年代后期,全国有几千万初、高中生浩浩荡荡奔赴农村、农场和边疆,翻开了他们蹉跎岁月的崭新一页。当他们喷涌的热血被严酷的现实冷却,当他们的理想之火被无情的社会浇灭,与他们相依为命的就只剩下在各地民间流传的“知青之歌”了。现在听这些歌,已经不能叫“欣赏”,更贴切地应该叫“控诉”。因为每次听歌都会让人热泪沾襟,所以不要常听,以免影响健康。

在我们这代人中传唱经久不衰、数量最多的要数苏联歌曲了。每当听到《神圣的战争》里那铜管乐器伴奏下雄壮的和声合唱,都让人热血沸腾。据说当年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每次重要场合,这首歌都会起到“兴奋剂”的强烈鼓舞作用。以至于战后苏军歌舞团到世界各地演出,曾经交过战的德军官兵也情不自禁地合着节拍跟唱。《伏尔加船夫曲》那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的纤夫哼唱,给我们展示的不只是一幅俄罗斯广袤深邃的覆盖森林草原河流的山水画卷,还有俄罗斯人的百折不挠,直面苦难的民族品格。我们还永远难忘《莫斯科郊外的夜晚》的初恋情结;《卡林卡》载歌载舞不亚于印巴歌舞的风格;听《夜莺》那悠扬婉转的女高音;听《云雀》女声二重唱的淳朴清新……无一不是极品享受!

那些年,还有几首朝鲜歌曲也流行甚广。即便去掉标语口号色彩很浓的歌词,只是哼着熟悉的旋律,就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比如几部电影插曲,《鲜花盛开的地方》、《故乡的骄傲》、《歌唱金刚山》等等,很容易唤回青春时代激情燃烧的回忆。记得当年在宜宾市广场街对面,有一家专营歌曲简谱的小店。店主功力了得,凭着听收音机播放的歌声,就可以记下歌词和简谱,再刻钢板油印出来出售,几分钱一份。每有新歌问世,我们都要去“尝鲜”。后来他有了120135相机,就翻拍了电影剧照,背面印上简谱出售,更受歌迷欢迎了。至今没有记下这位大哥的姓名,真是罪过。

在我国周边一些国家,也有一些歌曲让人记忆犹新。陈毅元帅本来就能文能武,特别是诗词造诣极深。他的诗歌《赠缅甸友人》被谱成歌曲后立即被广泛传唱。“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男生、女声、合唱、重唱各种演唱形式风格,国家之间友谊、朋友之间的怀念、家人之间的亲情、夫妻情侣之间的爱情、人与家乡、与自然的相依相恋,这支歌都可以“通吃”。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如诗如画,堪称歌中精品。“眼望着北方的天,北方的天空阳光灿烂……”,这首越南歌曲名叫《红日快快照遍全越南》。歌中如泣如诉、盼望国家统一,亲人团聚的情感强烈地震撼听者心灵。

还有一首“语录歌”《中阿友谊之歌》不得不提。歌词中除了引用古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外都是标语口号。奇特之处在于这是阿尔巴尼亚人谱曲的,不知是他不懂中国文法,还是下意识地套用西方配曲手法,居然歪打正着产生了特殊的效果。请看歌中间演唱(我用顿号表示实际停顿休止):“我们之间的革、命的战、斗的友谊,经历过疾、风暴雨的考验……”。于是乎在那个处处清规戒律的年代,人们很喜欢唱这首歌,特别是唱到上述这两句时,还特意夸大停顿,感觉就是在唱外国歌曲,多么幸福啊!想象一下如果不是老外谱曲,没有这种特殊风格,谁还会记得这首歌?如果不是为“语录”谱曲,这老外恐怕也会人头落地了。

提到的这些歌只是浩如烟海的老歌中的几簇浪花。也许我们可以对那些老歌中的充满特殊时代特色、标语口号式的歌词不以为然,也许我们早已经忘记了歌里唱的是什么,但只要这些熟悉的旋律响起,我们的心就自然而然地被拉回到那些终身难忘的岁月,去慢慢品味那些值得品味的人生。就像黄铎大哥桌上的普洱茶、德辉兄弟杯中的原度酒。

 

2012073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