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鲜到底给丹东带来了什么

 阿里山图书馆 2012-07-31

            朝鲜到底给丹东带来了什么

        我是在丹东鸭绿江断桥边遇到张干宽的

 

当时,下了一天的雨直到夜幕降临,也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游人都已经散去,已经习惯于在江边散步的丹东人,多是拿着伞快速的走过断桥,似是要完成散步的“任务”一样。而张干宽在在那个叫做“扬帆”的雕塑旁,悠闲的踱来踱去,大大的黄油伞遮住了身体的上半部分。他说,几十年来,只要人在丹东,晚饭后睡觉前,到江边散步,已经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风雨无阻”。


张干宽今年
79岁,1943年从山东蓬莱老家岁父亲闯关东,流落丹东,在其68年的丹东生活中,更是以学徒、普通职工、青年团干部、市轻工局科员、工厂厂长等多种身份,亲历了丹东多个产业的兴衰存废,见证了这个边境小城在国家重大变革大背景中的动荡与繁荣。

 

而事实上,1943年以后的丹东,基本上囊括了近100年来丹东所经历重大历史变迁的全部,就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历史而言,更是见证了丹东由胜而衰并在本世纪以来再次寻求崛起的过程。


张干宽的丹东记忆给我的深刻感受之一是,在剧烈的社会时代变革中,个人和城市的命运都无法独善其身,这就要求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城市,都要在尽可能认清大的变革背景的前提下,寻找自己的处世逻辑。

 

张干宽说,其“对自己今天的生活很满足,回顾其一生,无论自己在什么工作岗位上,一直坚持的原则就是,‘不吃私,不腐败,不碰女人’”。

 

那么,在面临历史的教训和现实城市、区域以及全球经济变局时,丹东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坚持的逻辑又是什么呢?

 

朝鲜战争与产业外迁

 

1943年来到丹东以后,张干宽读了三年的小学一年级,最初学的是伪满时期的课程,19458月日本投降,八路军进入丹东,丹东光复,他重新开始读新的课程,1946年秋天,八路军战略撤退,国民党进驻,他只好又换了一种课程,“三年换了三个课程”。

 

1947年,他放弃了读书,开始尝试卖一些冰棍和卷烟挣点钱,以补贴家用,一年后去一家纺织厂做学徒工。

 

当时的情况是,在伪满时期日本人在丹东所留下的工业基础上,丹东很快的实现了城市工业体系的构建,在多个领域领先全国。比如,通过引进日本著名酿造专家安井之雄的专利,从德国引进设备建立起的丹东酿造车,开创了中国塔醋生产的先河,后来从该厂输送到全国各地的技术人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醋酿造行业的发展。

 

不过,1950年初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很多丹东人也纷纷逃离丹东,当时战火一起,他曾和同伴一起到鸭绿江大桥边看很多朝鲜人从桥上撤退到丹东,“很多人背着包括赶着牛、猪还有鸡,非常拥挤,不时有人和牛、猪掉到江里,牛和猪还好,可以游泳,但人有的就没有再上来,很惨”。

 

而战争给丹东这个城市带来的另一个直接影响是,“其中一些当年闯关东到丹东的山东人,在这个时候就回去了,而且,有的人离开后,就再没回来”,按照他的记忆,原来将近三十万人的丹东,后来就剩下十几万人。

 

其中一部分人是与自己所工作的工厂一起搬走的。当时的丹东,在伪满时期日本人留下的工业基础上,已经建立了起了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战争一起,很多企业开始向其它地方搬迁。

 

就张干宽的统计,一个纤维厂搬到了牡丹江,橡胶厂搬到了长春,一个机械厂搬到了辽阳,火柴厂搬到了营口,一个造纸厂搬到了辽阳。“有的后来又在丹东重建或新建了工厂,但也有的搬走后就没有回来”。

 

当然,也有的没有搬迁,比如当时张干宽所在的铁工厂。在朝鲜战争以后,通过新建和恢复,丹东的工业体系得以恢复。

 

消失的丹东名牌

 

今天,和很多丹东人一样,张干宽也会经常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那些风靡全国的明星品牌的消失或衰败,并多有惋惜。

 

在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国家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大力鼓励和扶持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产品的生产,这为全国轻纺产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客观条件。而丹东得益于当年伪满时期日本人留下的良好的工业基础、以及丹东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更是快速搭上了改革开放的便车,快速的成长为全国领先的轻工业之城。

 

公开的资料显示,到1983年,丹东市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了44倍,1983年全市已有136种产品的产量位居全国同类产品第一位,148种产品是全国第一家生产,133种产品是全国独家生产。其中有39种产品出口额居全国第一位,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现在还有很多人记得丹东制造品牌包括,菊花牌电视机、牡丹牌照相机、奇洛瓦冰箱、黄河客车等。其中,奇洛瓦冰箱1987年在央视推出的广告片中一句“每当我看到天边的绿洲,便想起东方奇洛瓦”风靡一时。而如今,这些产品和品牌只有黄河客车在进行民营化改制以后,还在生产。

 

 “那时丹东的口号是‘学大庆、赶常州’,现在再也不敢提和常州比了”。张干宽说,丹东当时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中等城市中居于前列,“常州第一,丹东第二”。

 

为什么会这样?

张干宽曾经做过丹东多家企业的厂长,亲身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主导时期等我国经济发展的多个阶段,而且,当年他通过自己的实际市场调研,在1979年第四期《红旗》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与薛暮桥就经济体制转型商榷的文章,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在张干宽看来,今天丹东在思考自身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时候,有必要对之前的产业兴衰历史进行好好研究,看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那些明星的品牌和产品那么快就消失了——战争都没有让丹东的传统的工业体系瓦解,但一场国有企业改革,却让丹东曾经辉煌的制造业品牌成为历史。

 

被港口重塑的产业结构

 

张干宽对丹东产业结构变化的感觉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这与近年来丹东产业变重有关,而之所以产业整体变重,除了传统轻工业的衰落,与丹东发展临港产业的城市战略有密切关系。

 

按照丹东市官方的信息发布,目前,丹东市工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以曙光集团和五一八公司为龙头骨干企业的汽车零部件、以占国内市场份额80%以上的射线仪器生产企业为主导的仪器仪表、以出口加工为主的纺织服装和以东港水产品为主导的农副食品加工等十多个产业集群。

 

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东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三个产业集群列入省百个重点产业集群。

这显然与丹东“以港兴市”的城市发展战略有关。辽宁省政府于2006年批准丹东设立了临港产业园,规划面积97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39平方公里。产业园将以丹东港为依托,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出口加工业、现代物流业、互市贸易、高科技产业及旅游等产业。

 

之前,丹东轻工业比重大,按照新的发展临港产业的思路,在传统产业上,要继续发展仪器仪表产业,此外,丹东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也独具特色,丹东临港产业园工业区中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

 

这可以在丹东市强力推进100个重大项目中重工业项目所占比例得一定程度的体现,比如:哈曼丹东制造基地项目、翁泉沟硼铁综合利用工程、本钢不锈钢冷轧板项目、造船项目、项目等。

 

所以说,到今天为止,丹东的产业结构与之前作为传统的轻工业城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因为这些重工业平时并不与包括张干宽在内的丹东市民发生直接关系,所以,他们感觉不到自己所在城市的经济产业变化与此有关。

 

张干宽告诉我,他对丹东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心存担忧,“好像数字上每天都在增长,可又感觉不到什么在发展,不像原来有那么多名牌和产品的时候感觉实在。”

 

而这背后,需要丹东的决策者思考的是,未来的丹东城市和经济发展中,将通过哪些城市形象和工业品牌为丹东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城市竞争格局和产业竞争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对丹东的印象就是“抗美援朝、断桥、鸭绿江、朝鲜”。

 

更具体的问题是,尽管重工业对“港航兴市”战略的实现更加有利,但从长远来看,城市工业体系也需要“轻重并进”,这无论是对增加就业还是提高市民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认知程度而言,都是很必要的。更何况丹东在轻工业方面具有产业体系、人才、技术等基础。

今天,在张干宽的生活中,他每天晚饭后睡觉前都会到鸭绿江边散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鸭绿江公路大桥的施工现场去看,并拍几张照片,认为这是丹东的大事,“很多人以前的朋友,没有来得及看到这个大桥的修建就去世了”,他希望自己能够继续见证丹东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