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评明末的太监政治

 昵称503199 2012-08-01

漫评明末的太监政治

泪痕


皇帝控制臣子的方法。无它,惟分而治之罢了。一旦出现一个权倾朝野的,没有其它力量能牵制的政治集团时。那皇帝就只能等着一步步沦为傀儡了。

 

宦官政治表面上是某个昏晕皇帝宠信太监造成的。但事实上,一切哪有这么简单?泪痕举一个最浅显的例子。东汉的小皇帝,通常都被强大的外戚势力控制着。但当小皇帝长大后,通常都能依靠太监的帮助一举打垮强大的外戚势力。泪痕想问:在东汉以后魏晋南北朝时,被别人控制的皇帝没有百八十个,也三五十个吧!可有一个皇帝曾靠太监的帮助夺回过权力?一个也没有!

如果太监的权力真的是因为皇帝的宠幸才有。那太监的权力就完全是皇帝权力派生出来的。皇帝如果都被别人控制了,如果皇帝都没有权力了。那太监从哪儿来的权力呢?他又是靠什么帮助失去权力的皇帝夺回权力呢?

宦官政治都是雄才皇帝构建的。普通皇帝有这个想法,也没有这个能力。在东汉宦官政治是光武帝刘秀建的,在唐则是玄宗李隆基构建的,在明则是成祖朱棣构建的。


宦官政治大约是基于这种想法吧!在政府中有太监、朝臣构成的两股自成系统的政治组织,他们彼此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当有人依靠某股政治力量危及皇权时。皇帝就可以依靠另一股政治力量打垮他。因为太监势力再大,大约也只能以自己一系势力为主。权臣势力再大,也通常只能以自己一系势力为主。将这两股势力完全控制的,好象没有过!所以当皇帝想打垮他时,只要支持他的对立面就可以了。

万历皇帝时,宦官政治已处于削弱之势了。所以终万历一朝,并没有权倾朝野的太监。皇帝依靠朝臣之间的权力争斗相互牵制对方。太监势力在当时政治斗争中,开始充当配角了。虽然明王朝仍然有宦官政治,当时朝野以敢于抨击时政、时事为荣耀,而且这种风气始终处于非常激烈之中。这一切集中体现在了东林党兴起之上。仅从这两点。就可以看出来,万历皇帝绝不象人们所说的那样昏晕。

万历后期,明政府内有三股政治势力。太监、东林、非东林。他们相互平衡与牵制着。但当到了万历死后,这种平衡被打破了。因为东林党曾经是太子常洛的铁杆支持者。太子常洛当了皇帝,自然最重用东林党了。而且东林党还与太监首脑王安建立了联盟关系。当然再后期与非东林势力斗争中,占尽优势。几个回合下来。就把非东林势力打得溃不成军了。


这种政治斗争原也说不上谁代表正义谁代表邪恶。但是历史需要褒贬。因为这样就无法训戒后人。但普遍人看历史就好象小孩子看电影一样。第一个念头就是: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如果电影中好人与坏人不具有脸谱化,孩子是难有兴趣把电影看完的。


所以历史写提总象是好人与坏人争斗的故事。尤其是通俗化的历史版本。就更是如此的了。但真正的历史,尤其是政治史。从来就是这么回事。

东林一系的势力上有皇帝的支持。下有太监首脑的支持。在围剿非东林一系势力时。自然是得心应手,没有几个回合下来。就把非东林系势力打得溃不成军了。过去明王朝是东林、非东林、太监三股势力并存。现在却是大有东林党山河一统的局面。


太子常洛只当了几个月皇帝就死了。天启皇帝上台时,只是个十六岁的孩子。而当时的政治局面糟糕极了,当然如果从皇帝的眼里去看。皇帝控制臣子的方法,无他!惟分而治之。而现在到好,却是东林一系势力大有山河一统的局面。

天启皇帝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天启皇帝是一个成天只关心木匠活的皇帝。


但真的如此吗?


如果真的如此。那后来发生的一切又是如何解释呢?

皇帝控制臣子的不二法门就是分而治之。天启皇帝一上台,先杀了与东林党建立联盟关系的太监首脑王安。后来起用与东林没有什么关系的魏忠贤主管太监一系势力。


接下来呢?非东林一系势力又在魏忠贤的扶持下开始兴起。从此东林赠非东林系一个雅号:阉党。


到天启四年时。大明王朝又开始了东林、非东林、太监三股势力并存的局面。东林山河一统的局面终于被打破了。


东林面对这种局面遂开始背水一战全力反攻。结果却失败的一踏糊涂!从此魏忠贤势力空前强大。皇帝称万岁,他号称九千岁。

天启皇帝二十三岁时死了。


他临死时前微笑着对自己的弟弟崇祯说:希望你当尧舜一样的皇帝。崇祯闻此怕恐极了,这实是他内心中最隐密的想法。

崇祯终于当了皇帝。但面对强大的魏忠贤集团,却实在感到害怕极了。面对这样强大的一个势力集团。不要说当尧舜之君了。就是想摆脱傀儡的位置恐怕也太难了。但崇祯轻轻挥挥了手。却惊讶的发现,魏忠贤集团竟然轰然而倒。

皇权?难道皇权竟然是如此神圣。


一切真的只是因皇权的神圣吗?如果我们翻开历史书就会发现绝不是这么回事。历史上沦为傀儡的皇帝、死于非命的皇帝、被人赶下台的皇帝多了。自己的兄弟、儿子、叔叔、岳父、母亲、妻子这些至亲至近之人。如果势力强大了,那皇帝也只有沦为傀儡,甚至常常死于非命。至于权臣、武将、太监势力势力强大了。那更是会被人家当傀儡操纵,甚至同样死于非命。


这种皇帝,翻开中国历史。没有一二百个。也足有百八十个。

皇权神圣只是建立在某种微妙的政治格局之上。如果这种微妙的政治格局一被打破。那皇帝的神圣性就消失了。他就变成了被人用绳子操纵的傀儡。

事实上。历史上许多非常杰出才能的皇帝都不能很好的维持这种微妙的政治格局存在。在大唐王朝中,真正维持住这种微妙政治格局的皇帝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李世民。其余皇帝呢?高祖被儿子逼成了太上皇,高宗被自己老婆夺去了权力。武则天老时也被人逼着交出了权力。中宗被自己女儿与老婆毒死了。睿宗面对自己姐姐与儿子,那只有当傀儡的份。玄宗到老了被将帅与儿子弄得郁郁而死。肃宗以后的皇帝面对强大的将领固然无力应付,就是面对兴起的太监势力也无法应付。于是皇帝随意被太监废立,随意被人杀害。


看到了吧!大唐盛世皇帝就是这副德性。至于魏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时的皇帝就更不要说了吧!从此我们可以看出皇权神圣性的维持是多么难了吧!


天启皇帝一个成天就知道玩的皇帝,一个成天就知道做木匠活的皇帝。是如何保持了这种微妙的政治格局?曾经显赫一时的东林势力不能打破这种政治格局,后来嚣张一时的魏忠贤不能打破这种政治格局。于是皇帝是神圣的,他的权力是绝对无与伦比的。他小手一挥,让人可入地,让人可升天。


崇祯接过皇权,面对强大的魏忠贤害怕极了。却忽然发现,魏忠贤虽然号称九千岁、虽然拥有着强大的势力。但他终究不过是自己哥哥手底下的一条狗罢了。自己哥哥死了,这条狗就成了丧家之犬。

泪痕初看天启觉得他荒唐。后来看却觉得开始畏惧。也许他才是深藏不露的权术高手!


权力是世间最诱人的东西之一。能拒绝权力诱惑的人实太少了。无论谁拥有了权力,都会用尽全力保持他的存在。天启那种玩童一样不例外!

如果他真是一个只知道玩的小孩子,那如何轻易的打垮当时已差点已山河一统的东林党呢?东林党不能打破当时的政权格局,所以他们只是后来死于非命的“忠臣”。而绝非从前控制皇帝的王莽。


如果他真的只是一个知道做木匠活的皇帝,那又是如何使魏忠贤永远只能当皇权下面的一条狗。魏忠贤不能打破当时的政治格局,所以他是后来树倒猢狲散的魏忠贤。却绝不是从前敢逼死皇帝的赵高,更不是大唐王朝的太监仇士良。皇帝想杀大太监仇士良,太监仇士良把参与此事的高级官员全满门抄斩了。皇帝伤心的说,我连汉献帝也不如。他好赖是被诸侯控制着,而我呢?竟是被自己的家奴控制着。

崇祯是一个非常有理想的皇帝。从本能上而言,他非常讨厌太监政治。他一上台就大有打破这种政治格局的倾向。但终于他还是发现,太监政治竟然是自己保持权力不可缺少的武器。


崇祯相信袁崇焕,所以在他军队内撤削太监势力。结果呢?一年之后,崇祯再想指挥袁崇焕的军队时发现。如果袁崇焕不点头,这支军队他根本控制不了!


所以只因崇祯惹了袁崇焕(袁崇焕涉嫌通敌叛国,皇帝拘捕了他),所以京城极度危急之中。袁崇焕的军队就不管不顾的集体走了。皇帝的命令,根本一点用也不管了!于是他又变本加利的发展了太监政治(可惜崇祯的权谋远不如哥哥天启,崇祯的太监政治很失败)。

弘光皇帝在强臣、将帅的控制下成了傀儡。他也想构建太监政治以控制文臣武将,但凭他的实力与能力,也想构建太监政治?实在想的有些太天真了。于是臣子都纷纷劝谏,总而言之您想中兴大明怎么可以建立这种制度呢?于是弘光皇帝只好做罢。于是弘光皇帝只有继续当他的傀儡皇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