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面脂)
2012-08-01 | 阅:  转:  |  分享 
  
面脂



面脂

【药物组成】白芷3两,冬瓜仁3两,萎蕤1两半,细辛1两半,防风1两半,商陆3两,芎藭3两,当归1两,藁本1两,靡芜1两,土瓜根(去皮)1两,桃仁1两,木兰皮半两,辛荑半两,甘松香半两,麝香半两,白僵蚕半两,白附子半两,栀子花半两,零陵香半两,猪胰3具(切,水渍6日,欲用时,以酒挼取汁渍药)。

【处方来源】《千金》卷六。

【制备方法】上薄切,绵裹,以猪胰汁渍1宿,平旦以前,猪脂6升,微火三上三下,白芷色黄膏成,去滓,入麝,收于瓷器中。

【用法用量】取涂面。

面脂

【药物组成】丁香3两,零陵香3两,桃仁3两,土瓜根3两,白蔹3两,防风3两,沉香3两,辛夷3两,栀子花3两,当归3两,麝香3两,藁本3两,商陆3两,芎藭3两,萎蕤(一本作白及)2两半,藿香(一本无)2两半,白芷2两半,甘松香2两半,菟丝子3两,白僵蚕2两半,木兰皮2两半,蜀水花2两,青木香2两,冬瓜仁4两,茯苓3两,鹅脂1升半,羊肾脂1升半,羊髓1升,生猪脂3大升。

【处方来源】《千金》卷六。

【方剂主治】面上皴黑。

【制备方法】上(口父)咀。先以美酒5升,挼猪胰6具取汁,渍药1宿,于猪脂中极微火煎之,三上三下,白芷色黄,以绵1大两,纳生布中绞去滓,入麝香末,以白木篦搅之,至凝乃止。

【用法用量】任性用之良。













[卷六上七窍病上\面药第九]面脂

主悦泽人面,耐老方。

白芷冬瓜仁(各三两)葳蕤细辛防风(各一两半)商陆川芎(各三两)当归本蘼芜土瓜根(去皮)桃仁(各一两)木兰皮辛夷甘松香麝香白僵蚕白附子栀子花零陵香(半两)猪胰(三具切,水渍六日,欲用时,以酒取汁渍药)上二十一味薄切,绵裹,以猪胰汁渍一宿,平旦以前,猪脂六升,微火三上三下,白芷色



[卷六上七窍病上\面药第九]炼脂法

凡合面脂,先须知炼脂法,以十二月买极肥大猪脂,水渍七八日,日一易水,煎,取清脂没水中。炼鹅、熊脂,皆如此法。





[卷六上七窍病上\面药第九]玉屑面脂方

玉屑白附子白茯苓青木香葳蕤白术白僵蚕密陀僧甘松香乌头商陆石膏黄胡粉芍药本防风芒硝白檀(各一两)当归土瓜根桃仁芎白头翁零陵香细辛知母(各半两)猪脂(一升)羊肾脂(上三十三味切,以酒、水各一升,合渍,一宿出之,用铜器微火煎,令水气尽,候白芷色黄,去滓,停一宿,旦以柳枝搅白,乃用之。

又方令黑者皆白,老者皆少方。

玉屑寒水石珊瑚川芎当归土瓜根菟丝本辛夷仁细辛葳蕤商陆白芷防风黄白僵蚕桃仁木兰皮藿香前胡蜀水花桂心冬瓜仁半夏白蔹青木香杏仁蘼芜芒硝旋复花杜蘅麝香白茯苓秦椒白头翁石秦皮杜若蜀椒芜菁子升麻黄芩白薇栀子花(各六铢)栝蒌仁(一两)熊脂猪肪脂(一升)上五十四味咀,酒渍一宿,纳脂等合煎,三上三下,酒气尽,膏成,绞去滓,下麝香末一



[卷六上七窍病上\面药第九]面脂

治面上皴黑,凡是面上之疾皆主之方。

丁香零陵香桃仁土瓜根白蔹防风沉香辛夷栀子花当归麝香本商陆芎(各三两)葳蕤(一本作白芨)藿香(一本无)白芷甘松香(各二两半)菟丝子(三两)白僵蚕木兰皮(各二两半)蜀水花青木香(各二两)冬瓜仁(四两)茯苓(三上二十九味咀,先以美酒五升,猪胰六具,取汁,渍药一宿,于猪脂中极微火煎之,三上三下,白芷色黄,以绵一大两纳生布中,绞去滓,入麝香末,以白木篦搅之,至凝乃止,任性用之,良。





[卷六上七窍病上\面药第九]面膏

去风寒,令面光悦,却老去皱方。

青木香白附子芎白蜡零陵香香附子白芷(各二两)茯苓甘松(各一两)上十味咀,以水、酒各半升,浸药经宿,煎三上三下,候水酒尽,膏成,去滓,敷面作妆,如有皆落。





[卷六上七窍病上\面药第九]猪蹄汤

洗手面,令光润方。

猪蹄(一具)桑白皮川芎葳蕤(各三两)白术(二两)白茯苓(三两)商陆(二两一作当归)白芷(三两)上八味咀,以水三斗煎猪蹄及药,取一斗,去滓,温一盏,洗手面,大佳。

令人面白净悦泽方。

白蔹白附子白术白芷(各二两)本(三两)猪胰(三具,水渍去赤汁尽,研)上六味末之,先以芜菁子半升,酒水各半升,相和,煎数沸,研如泥,合诸药,纳酒水中。以瓷器贮,封三日,每夜敷面,旦以浆水洗之。





[卷六上七窍病上\面药第九]猪蹄浆

急面皮,去老皱,令人光净方。

大猪蹄一具,净治如食法,以水二升,清浆水一升不渝,釜中煮成胶,以洗手面,又以此药和澡豆,夜涂面,旦用浆水洗面皮,即急。





[卷六上七窍病上\面药第九]白面方

牡蛎(三两)土瓜根(一两)上二味末之,白蜜和之,涂面即白如玉。旦以温浆水洗之,慎风日。





[卷六上七窍病上\面药第九]鹿角散

令百岁老人面如少女,光泽洁白方。

鹿角(长一握)牛乳(三升)川芎细辛天门冬白芷白附子白术白蔹(各三两)杏仁(二七枚)酥(三两)上十一味咀,其鹿角先以水渍一百日,出与诸药纳牛乳中,缓火煎令汁尽,出角,以白练袋贮之,余药勿取。至夜取牛乳石上摩鹿角,取涂面,旦以浆洗之,无乳,小便研之亦得。

令人面洁白悦泽,颜色红润方。

猪胰(五具)芜菁子(二两)栝蒌子(五两)桃仁(三两)上四味以酒和,熟捣,敷之,慎风日。

又方采三株桃花,阴干,末之,空心饮服方寸匕,日三,并细腰身。

又方以酒渍桃花服之,好颜色,治百病,三月三日收。





[卷六上七窍病上\面药第九]桃花丸

治面黑,令人洁白光悦方。

桃花(二升)桂心乌喙甘草(各一两)上四味末之,白蜜为丸,服如大豆许十丸,日二。十日易形。(一方有白附子、甜瓜子、杏仁各一两,为七味。





[卷六上七窍病上\面药第九]铅丹散

治面黑,令人面白如雪方。

铅丹(三十铢)真女菀(六十铢)上二味治下筛,酒服一刀圭,日三,男十日知,女二十日知,知则止。黑色皆从大便中出矣,面白如雪。





[卷六上七窍病上\面药第九]白杨皮散

治面与手足黑,令光泽洁白方。

白杨皮(十八铢,一方用橘皮)桃花(一两)白瓜子仁(三十铢)上三味治下筛,温酒服方寸匕,日三。欲白,加瓜子;欲赤,加桃花。三十日面白,五十日手足俱白。

治面内外治方。

成炼松脂为末,温酒服三合,日三服,尽三升,无不瘥。

治外膏方白芷白蜡(各二两)白附子辛夷防风乌头藿香(各半两)本(一两)葳蕤油(二合)上十六味薄切,醋渍,浃浃然一宿,合煎,候白芷色黄,膏成。以皂荚汤洗面,敷之,又方白矾石硫黄白附子(各六铢)上三味为末,以醋一盏渍之三日,夜净洗面,敷之,莫见风日,三七日慎之,白如雪。

又方鸡子(三枚)丁香(一两)胡粉(一两细研)上三味,先以醋一升渍七日后,取鸡子白调香粉,令匀,以浆水洗面,敷之。

治面方。

李子仁末和鸡子白,敷一宿即落。

又方白羊乳(二升)羊胰(二具水浸、去汁、细擘)甘草(二两末)上三味相和一宿,先以醋浆水洗面,生布拭之,夜敷药两遍,明旦以猪蹄汤洗却,每夜洗之。

又方白附子末酒和,敷之即落。

又方桂心石盐蜜(各等分)上三味末之,相和以敷。

治人面黑,肤色粗陋,皮浓状丑方。

羊胫骨末,以鸡子白和敷之,旦以白粱米泔洗之,三日白如珂雪。

又方白蜜和茯苓粉敷之,七日愈。

又方杏仁(末之)鸡子白上二味相和,夜涂面,明旦以米泔洗之。

又方杏仁酒浸皮脱,捣,绢袋盛,夜拭面。

又方酒浸鸡子三枚,密封,四七日成,敷面,白如雪。

治面,令悦泽光白润好及手皴方。

猪蹄(两具治如食法)白粱米(一斗洗令净)上二味,以水五斗合煮猪蹄烂,取清汁三斗,用煮后药。

白茯苓商陆(各五两)葳蕤(一两)白芷本(各二两)上五味咀,以前药汁三斗,并研桃仁一升,合煮,取一斗五升,去滓,瓷瓶贮之,纳甘松、零陵香末各一两入膏中,搅令匀,绵幕之,每夜用涂手面。

面多,面皮粗涩,令人不老,皆主之方。

朱砂雄黄(各二两)水银霜(半两)黄鹰粪(二升)上胡粉(二两)上五味并细研如粉,以面脂和净洗面,夜涂之,以手细摩令热,明旦不废作妆,然须五日一洗面,一涂不过三遍,所有恶物一切皆除,数倍少嫩,慎风日。不传,神秘。

治乌靥令面洁白方。

马珂(二两)珊瑚白附子鹰屎白(各一两)上四味研成粉,和匀,用人乳调以敷面,夜夜着之,明旦以温浆水洗之。

治面黑生方。

白蔹(十二铢)生石(《救急方》无石)白石脂(各六铢)杏仁(三铢)上四味,研,和鸡子白,夜卧,涂面上,旦用井花水洗之。

治面,令人悦白方。

栝蒌子(六合)麝香(半两)白石脂(五合)雀屎(二合去黑)上四味捣筛,别研麝香、雀粪、白石脂和合,取生菟丝苗汁,和之如薄泥,先用澡豆洗去面上腻,以涂上,日夜三四过,旦以温浆水洗之,任意作妆。

治子面不净方。

以上朱砂研细如粉,和白蜜涂之,旦以醋浆洗之,大验。

又方白附子香附子白檀马珂紫檀(各一两)上五味末之,白蜜和如杏仁大,阴干,用时以水研涂面,旦以温水洗。忌风油,七日面如莲花。

治面方。

沉香牛黄薰陆香雌黄鹰屎丁香玉屑(各十二铢)水银(十铢)上八味末之,蜜和以敷。

治面黑皮皱皴散方。

白附子密陀僧牡蛎茯苓川芎(各二两)上五味末之,和以羊乳,夜涂面,以手摩之,旦用浆水洗,不过五六度。一重皮脱,瘥矣。

治面方。水和丹砂末服方寸匕,男七日,女二七日,色白如雪。







超给力的古代驻颜美容药方_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view/dce07e20192e45361066f5cf.html?from=rec&pos=0&weight=3&lastweight=1&count=5







中药膏方与制作_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view/374f20c45fbfc77da269b1a0.html











自制洁面乳_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view/9aafd12db4daa58da0114a8b.html









diy护肤品配方_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view/13f25b41b307e87101f696dd.html?from=rec&pos=3&weight=126&lastweight=124&count=5







面脂



面脂

【药物组成】白芷3两,冬瓜仁3两,萎蕤1两半,细辛1两半,防风1两半,商陆3两,芎藭3两,当归1两,藁本1两,靡芜1两,土瓜根(去皮)1两,桃仁1两,木兰皮半两,辛荑半两,甘松香半两,麝香半两,白僵蚕半两,白附子半两,栀子花半两,零陵香半两,猪胰3具(切,水渍6日,欲用时,以酒挼取汁渍药)。

【处方来源】《千金》卷六。

【制备方法】上薄切,绵裹,以猪胰汁渍1宿,平旦以前,猪脂6升,微火三上三下,白芷色黄膏成,去滓,入麝,收于瓷器中。

【用法用量】取涂面。

面脂

【药物组成】丁香3两,零陵香3两,桃仁3两,土瓜根3两,白蔹3两,防风3两,沉香3两,辛夷3两,栀子花3两,当归3两,麝香3两,藁本3两,商陆3两,芎藭3两,萎蕤(一本作白及)2两半,藿香(一本无)2两半,白芷2两半,甘松香2两半,菟丝子3两,白僵蚕2两半,木兰皮2两半,蜀水花2两,青木香2两,冬瓜仁4两,茯苓3两,鹅脂1升半,羊肾脂1升半,羊髓1升,生猪脂3大升。

【处方来源】《千金》卷六。

【方剂主治】面上皴黑。

【制备方法】上(口父)咀。先以美酒5升,挼猪胰6具取汁,渍药1宿,于猪脂中极微火煎之,三上三下,白芷色黄,以绵1大两,纳生布中绞去滓,入麝香末,以白木篦搅之,至凝乃止。

【用法用量】任性用之良。







常敷面脂

[日期:2009-02-05]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细辛萎蕤黄芪白附子薯蓣辛夷川芎白芷各3克瓜萎木兰皮各6克炼成猪脂200克



[制作方法]上药切,以绵裹,用少量酒渍1宿,纳脂膏煎之,七上七下,别出一片白芷煎色黄药成,去滓搅凝。



[使用方法]以脂敷面,任用之。



[方义解说]这是唐代名医张文仲的面脂秘方,由王焘收入《外台秘要》。张文仲是河南洛阳人,为武则天的御医,被封为“尚药奉御”。武则天对他十分信任,因此他一直到逝世没有离开过宫廷。著有《随身备急示》三卷,可惜已经失传。本方是《外台秘要》所保留下来的一部分。该面脂方组方合理,用药适度,不仅可以用来美容,而且还能治疗外伤出血,独具匠心。不可多得。方中以善于补气的黄芪与薯蓣相配;善于补阴的萎蕤猪胰相配;善于润泽肌肤的瓜蒌与白芷相配;善于祛风的细辛与白附子相配;善于治疗面疾的木兰皮与辛夷、川芎相配。汇集补气、养阴、润肌、祛风、活血的药物于一方,协同发挥作用,可以提高疗效。本方不但可以使脸面光泽,而且还能使皮肤变白,皱纹消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美容护肤药物。本方也收入《普济方》,猪脂的用量为9克,可作参考。







洗面如玉膏

[日期:2009-02-05]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丁香麝香各3克白芷6克烧酒200毫升



[制作方法]上述药共研细末,加烧酒熬成膏。



[使用方法]每日洗脸时,于水中加膏汁少许。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福济全珍>。方中麝香芳香走窜,活血化瘀、通络辟秽;丁香辛热,含丁香油、山柰酚、丁香酮、苯甲醛等,有抗菌、杀虫、辟秽作用;白芷气味燥烈,能去面鼾疵瘢。



[应用功效]治面色不华,久用皮肤光艳滑腻。







时珍玉容散

[日期:2009-02-05]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猪牙皂角紫背浮萍白梅肉甜樱桃枝各30克



[制作方法]焙干,兑鹰屎白10克,共研为细末。



[使用方法]每早晚用药散少许,放在手心内,水调浓搓面上,良久以温水洗面。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医宗金鉴》。方中皂角祛风痰湿毒,去油污,洁肤杀虫;浮萍辛寒,透达表里,调和气血,疏风止痒;樱桃枝甘温,能“滋润皮肤”;鹰屎白去面疱庋干黯;白梅肉酸涩咸平,“捣烂成膏,敷攻恶毒(《本草蒙筌》)”,点痣蚀恶肉,治乳痈金疮。



[应用功效]治面部雀斑。







孙仙少女膏

[日期:2009-02-05]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黄柏皮土瓜根各20克大枣7枚



[制作方法]上述药同研细为膏。



[使用方法]常早起以膏化汤洗面。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鲁府禁方》。方中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其水煎剂或浸剂对多种细菌,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土瓜根甘凉,清热解毒,凉血清痈,去颜面热毒疮疖;大枣肉养血,滋润皮肤。



[应用功效]治颜面疱皯、痤疮;常以之洗面,可令皮肤光滑洁净。





0顶一下





莹肌如玉散

[日期:2009-02-05]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香白芷20克麻黄(去节)6克白蒺藜白丁香白及白牵牛白蔹川椒各50克升麻当归梢各15克白附子8克楮实子12克连翘5克白茯苓10克



[制作方法]上述药物研成细末。



[使用方法]每次用3克洗面部。



[方义说本]本方出自《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方中E芷、防风祛风散邪;麻黄辛散表寒,利水气,能扩张皮下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白丁香为动物麻雀之粪便,性味苦温,能化积消翳,“去面上雀子斑、酒刺(《日用本草>)”;白蔹性味甘苦辛凉,清热解毒,散结生肌,“涂一切肿毒,敷疔疮,治面上疱疮(《药性论》)”;白及补肺消肿,生肌敛疮;升麻解毒,发表透疹,治痈肿疮毒,对黄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川椒含挥发油,气味芳香,能散寒除湿、杀虫解毒,通利三焦;楮实子甘寒,果实含皂甙、维生素B及油酸、亚油酸,“益气,充肌肤(《本草别录》)”,“用以敷治身面石疽(《本草从新》)”;连翘苦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透肌解表,为疮家之要药;当归养血和血;茯苓健脾利湿。合而用之,能涤污除垢,洁白皮肤,消散痈疖。



[应用功效]治面有皯黯、粉刺,久用可使皮肤光洁。







玉容西施散

[日期:2009-02-05]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绿豆粉100克白蔹白及白附子白僵蚕白芷天花粉各50克山柰甘松茅香各15克零陵香防风藁本各6克大皂角1枚



[制作方法]上药共研细末。



[使用方法]每日用之洗面。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方中绿豆可解毒疗疮,研粉外用,粉质细腻而滑,能滑润皮肤;天花粉含多量淀粉及多种氨基酸,研粉外用,洁白细腻,能滋养皮肤,润燥、解毒、排脓、生肌;白蔹清热解毒,散结生肌,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白僵蚕辛温人肺,“祛皮肤诸风,能灭黑皯及诸疮瘢痕(《本草经疏》)”;白及、白芷、白附子祛风消肿、生肌、敛疮;甘松、山柰、茅香、零陵香芳辟秽;防风、藁本祛风止痒;皂角祛风痰湿毒、杀虫、去油污。



[应用功效]治面上一切酒刺、风刺、黑靥斑点;久用洗面可令面色如玉







白面方

[日期:2009-02-05]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牡蛎100克土瓜根30克



[制作方法]上述药研细末,白蜜调匀。



[使用方法]每夜临卧时,取药涂面,早上以温浆水洗去。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医方类聚》。方中牡蛎性味咸寒,所含磷酸钙、碳酸钙及硫酸钙占80—95%以上,并含镁、硅、铝等元素,可清热除湿、化痰软坚,煅而研末外用,可除面部黑斑、粉刺;土瓜根苦寒无毒,能祛瘀排脓,通利五脏,对颜面黑色疱疖有治疗作用;蜂蜜甘平、含糖及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A、C、D、B2、叶酸、胆碱、蛋白质以及微量元素等,有润肤解毒之功效。浆水是由小米(粟)蒸熟,投入冷水中浸泡5。6日,生白花(沫)则成,其水味酸,色混白类浆,有一种微酸若酒的香味,外洗能令人皮肤细腻白嫩。



[应用功效]去面部皯黯、皱纹,令人颜面润泽光白







驻颜方

[日期:2009-02-05]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鸡蛋l枚金华胭脂少许硇砂少许



[制作方法]将鸡蛋开小孔,去黄留白,放入胭脂、硇砂纸封口与鸡孵之,俟它蛋孵出,取之以研末。



[使用方法]早晚取药涂面。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普济方》。方中鸡子白为主药,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还可润泽肌肤,“每夜涂面,去皯黯渣疱,令人悦色(《本草纲目》)”;胭脂、硇砂均为矿物质,硇砂咸苦辛温,可破瘀散结,“除痣靥疣赘(《本草纲目》)”,放人鸡子白中,经过一段时间适当的温度反应,可减少其毒性。



[应用功效]令皮肤细嫩润泽而红艳。







面膏方

[日期:2009-02-05]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香附子(大者)10枚白芷零陵香各6【克茯苓30克蔓菁油(或猪膏充代)牛髓羊髓各1000克水渍白蜡250克麝香l克



[制作方法】以油、髓微火煎熬前4昧,待色变黄,去滓加入麝香、白蜡,冷凝用。



[使用方法]面部洗尽后用膏涂之。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外台秘要》。方中香附子又名雀头香,早在后汉时期就是广泛用作配制香料的基本药材,其含大量的芳香挥发油,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可理气解郁,活血通脉;零陵香亦为芳香之品;白芷辛温,去面皯疵瘢;诸油、蜡髓可润泽皮肤,其中蔓菁油“入面膏,去黑皯皱纹(《新修本草》)”;麝香气味香窜,作为香料配入,可芳香辟秽。



[应用功效]用于面容部皮肤黑皯,燥裂不润者。有光洁皮肤之效。







面脂方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丁香8克零陵香桃仁(去皮)土瓜根

白蔹白及防风当归商陆辛夷沉香麝香(研)栀子花川芎各90克白芷玉竹菟丝子甘松香藿香各50克青木香蜀水花各60克木兰皮白僵蚕藁本各70克茯苓100克冬瓜仁120克鹅脂羊髓各1500克猪胰6具清酒2500克生猪脂1500克

[制作方法]上述药物细锉,酒揉猪胰取汁,渍药l宿,放入油脂中煎三上三下,候白芷色黄,膏成,绵滤,去滓,贮瓷器中。

[使用方法]用膏脂涂面。

[方义解本]方出自《千金翼方>。方中丁香、零陵香、沉香、青木香、甘松香、藿香芳香辟秽、燥湿杀虫;桃仁、当归赛血和血,通行血脉;白芷、藁本、辛夷祛风止痒;冬瓜仁、木兰皮润肌肤,去面上黑皯;土瓜根、川芎消肿行血,疗面疮;白及、白蔹解毒生肌;猪脂、羊髓含脂肪酸,能润泽皮肤,灭疟瘢,悦色增容。

[应用功效]主治面皮皴皱、靥黑皯及面部之病。





延年洗面药方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玉竹商陆根杜若滑石各250克土瓜根辛夷仁甘松香川芎各90克瓜蒌(去皮)5枚白茯苓白芷各500克木兰皮零陵香各90克麝香30克荜豆400克冬瓜仁600克猪蹄3具

[制作方法]上药研为散,和荜豆,以水、桃仁、冬瓜仁、瓜蒌仁揉之令碎,人猪蹄汁中,和药末作饼子,曝干捣碎过筛;更和猪蹄汁,又捻作饼,更曝干,汁尽乃止,捣筛为散。

[使用方法]用药末洗手面。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外台秘要》,方中玉竹、辛夷仁、白芷、荜豆(即豌豆)、冬瓜仁、猪蹄可祛风消痈,悦泽人面,增加面容光泽;杜若、甘松香、木兰皮、零陵香、麝香能芳香辟秽,消除人体臭气,并有活血通络之功;土瓜根消肿行血,疗面疮及皴皱;瓜蒌仁含油脂,可润泽皮肤;川芎活血化瘀、温通血脉,治面部游风;滑石、商陆泻水除湿。

[应用功效]适用于健康人作洗面药,亦疗面部黑皯、疖疮。

0

顶一下

收藏















第一章药物方

http://book.chinesemedicines.net/DiYiZhang--YaoWuFang/









延年洗面药方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玉竹商陆根杜若滑石各250克土瓜根辛夷仁甘松香川芎各90克瓜蒌(去皮)5枚白茯苓白芷各500克木兰皮零陵香各90克麝香30克荜豆400克冬瓜仁600克猪蹄3具

[制作方法]上药研为散,和荜豆,以水、桃仁、冬瓜仁、瓜蒌仁揉之令碎,人猪蹄汁中,和药末作饼子,曝干捣碎过筛;更和猪蹄汁,又捻作饼,更曝干,汁尽乃止,捣筛为散。

[使用方法]用药末洗手面。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外台秘要》,方中玉竹、辛夷仁、白芷、荜豆(即豌豆)、冬瓜仁、猪蹄可祛风消痈,悦泽人面,增加面容光泽;杜若、甘松香、木兰皮、零陵香、麝香能芳香辟秽,消除人体臭气,并有活血通络之功;土瓜根消肿行血,疗面疮及皴皱;瓜蒌仁含油脂,可润泽皮肤;川芎活血化瘀、温通血脉,治面部游风;滑石、商陆泻水除湿。

[应用功效]适用于健康人作洗面药,亦疗面部黑皯、疖疮。









白蔹膏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白蔹白石脂杏仁(开水浸去皮尖)各25克

[制作方法]上药捣细末,更研极细,用鸡蛋清调和,瓷盒盛之。

[使用方法]每卧时涂敷膏于面部,早上以井水洗去。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圣济总录》。方中白蔹凉血解毒生肌,消肿散结;白石脂主要成分为水化硅酸铝,“主邪气痈肿,头疡疥瘙(《神农本草经》)”;杏仁除肺中燥,润肺泽肤,使皮肤细腻,并消面粉积,去头面诸风气渣疱。

[应用功效]用于面部粉渣(即粉刺)。

0

顶一下







令人面似玉色光润方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狗脂羊脂各500克白芷150克生乌喙(去皮脐)生半夏甘草各30克

[制作方法]上述药细锉,与脂一并入铛中煎,候白芷色变黄,则膏已成,用绵过滤去滓,贮入瓷器中。

[使用方法]每夜取膏涂面部。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方中羊脂、狗脂皆为动物类油脂,其性甘热,含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可补虚润燥,“治游风并黑皯(《日华子本草》)”,“润肌肤、杀虫(《本草纲目》)”;白芷辛温,祛风除湿,去面皯疵瘢;生半夏、乌喙性味辛热,散寒除湿,化痰解毒,温通血脉。

[应用功效]令人面色似玉色光润。







珍珠膏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珍珠末(细研)朱砂(细研)冬瓜仁(研如膏)各15克水银(以唾于掌内投令星尽)3克

[制作方法]上药均研令极细,入水银同研和匀;以面脂和为膏。

[使用方法]每夜卧时以膏敷面,早起用浆水洗去。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方中珍珠甘咸而寒,主含碳酸钙,另含少量的有机物及铜、铁、镁、硅、锌、钛、锶等微量元素,可清热,解毒,生肌,“除面皯(《海药本草》)”,“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本草纲目》)”;朱砂性味甘凉而有毒,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外用能通血脉,解毒辟邪,祛疮疥癣,“悦泽人面(《本草纲目》)”;水银辛寒有毒,可杀虫攻毒,“主疥、瘘、痴、疡、白秃、杀皮肤中虱(《神农本草经》)”;冬瓜仁润肺消痈、利水,治鼻面酒渣,“去皮肤风剥黑肝,润肌肤’,(《日华子本草》)。诸药合用敷面,可使皮肤润泽,光洁。

[应用功效]去面部皯黯,令光泽洁白。







鹿角膏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鹿角霜60克牛乳1000克白蔹川芎白术生白附子杏仁(汤浸去皮尖,另研如膏)各30克酥100克白芷120克天门冬(去心焙)50克

[制作方法]上述药物捣细末,人杏仁膏中,研令匀,再用牛乳及酥放银锅内,以慢火熬成膏。

[使用方法]每夜以膏涂颜面,早上浆水洗去。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方中鹿角霜、牛乳、酥皆为血肉有情之品,内服益血补精髓,外用润泽皮肤,令皮肤光滑洁白;白术健脾益气,利水燥湿;白及补肺止血,生肌敛疮,“治面上皯疱,令人肌滑(《药性论>)”,且其体质滑润而粘腻,可滋润肌肤;白蔹解毒,散结生肌,“敷肿疡疮,有解散之功(《本经逢原》)”;白芷、川芎祛风活血;杏仁润肤杀虫,营养皮肤,使肤色光洁白丽。

[应用功效]用于面部暗晦,使人颜面光泽洁白。







黑面令白方(方1)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乌贼鱼骨细辛瓜萎干姜椒各60克牛髓1000克米醋适量

[制作方法]上述前5味药细锉,于米醋中浸泡3日,加入牛髓1000克煎之,待米醋味尽,则膏成。

[使用方法]以膏敷面。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肘后备急方》。方中牛髓为主药,其含脂肪、核黄素、尼克酸等物质,能“润肺补肾,泽肌、悦面(《本草纲目》)”,外用可润泽皮肤,以防皴裂;瓜篓仁亦有滋润肌肤之功效;椒、姜、细辛、醋可除湿,破结气,散瘀血,辛开腠理,通血脉;乌贼骨咸微温,除湿、敛疮,通血脉,灭瘢痕。

[应用功效]用于气血不和而致颜面色如尘垢,起淡褐色斑者,能使斑黯去,令面色洁白润泽。







麝香膏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麝香3克当归白附子川芎白芷芍药各15克细辛4克杜蘅8克

[制作方法]上述药细研,用腊月猪脂1500克煎诸药三上三下,绞去滓,另研麝香为末,放入膏中,搅令调匀。

[使用方法]涂膏于面疱上,每日3次。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刘涓子鬼遗方》。方中麝香辛温,开窍辟秽,通络散瘀,消肿解毒,“除一切恶疮痔漏肿痛,脓水腐肉,面肝斑疹(《本草经》)”;当归、川芎、芍药养血活血;白芷辛温,祛风散寒,去面庋干;杜蘅芳香,散风行水,活血消痰,与细辛具有相似的香窜之功效;猪脂甘咸而平,含脂肪,可润泽皮肤,作赋型剂。

[应用功效]治面部庋于疱。





麝香面膏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麝香15克猪胰3具蔓荆子90克瓜萎瓤150克桃仁90克酥90克

[制作方法]猪胰切,桃仁用汤浸去皮尖。各药细研,均用绵裹以酒2000毫升,浸3宿。

[方义解说]本方实际上由《千金要方》中的“令人面洁白悦泽颜色红润方”演变而来。方中用麝香芳香透络,流通血脉,祛除面部色素沉着;猪胰与酥甘润柔滑,能够滋养肌肤,延缓皮肤衰老;蔓荆子“为油入面膏,去黑肝皱纹(《本草图经》)”,也是一种营养皮肤的佳品;瓜篓瓤是“悦泽人面(《名医别录》)”的妙药,它能使人面黑变白,光润不皴;桃仁则富含油脂,能活血行瘀,滋润皮肤,又能祛除黑晕雀斑。本方选药精当,配合巧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美容护肤良方。据《遂初轩随笔》记载,明代末年有一个姓黄的扬州富商,夫妇年过半百,仅有一个女儿,聪明颖秀。当时由于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富商打算把女儿送到安全的地方去躲避,于是派老仆人把女儿打扮成穷书生出发。不料半路上被一伙女强盗劫持上山,到了山寨中,她们才发现原来是个假男子,就把它关了起来。她日夜思念父母,面腮逐渐变得晦黑粗糙,后来她得救回到了父亲的身边。为了恢复女儿的美丽容颜,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但都没有什么显著的效果。有一天,一个和尚来化缘,见到了这位小姐,表示愿意奉送一盒“灵丹”,使她恢复容光。她将信将疑地用“灵丹”涂面,不几天果然容貌如初,更加艳丽。富商十分高兴,用三千两银子作酬谢,并要求和尚传授这个秘方,和尚告诉他,这就是宋代的宫中秘方麝香面膏。

[应用功效]治面黑晦、无光,令洁白滑润,光彩耀人。









七白挺子膏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白芷白蔹白茯苓白术各30克白附子细辛各1克白及15克

[制作方法]上诸药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为锭子,每锭如小指大,阴干。

[使用方法]每夜净面后,用浆水于瓷器中磨汁涂之。

[方义解说]此方原出《千金月令》,药味、制法全部相I司。但用药剂量却大有差别。《千金月令》是白及三分,其他药物各一分,以3:l的比例进行配合。本方经过宋代医家验证,认为疗效十分可靠,因而被收入《太平圣惠方》中。本方用白芷、白蔹、白术为主药,白芷是古人制作面脂的要药,《神农本草经》早就指出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日华子本草》说它还具有“去面皯疵瘢”的作用;白蔹具有清热散结功能,因此对于面部疱疮、粉刺、酒渣鼻等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白术则是益气化湿的要药,善于消退面部黑晕黑斑;白及是本方的辅药,据《药性论>记载,它能治疗“面上皯疱,令人肌滑”,为古人常用的美容护肤佳品;白附子、白茯苓与细辛是本方佐药,细辛能祛皮肤风湿,茯苓可退面肝雀斑,白附子则可治“面上百病,行药势”(《名医别录》)。鸡子白则是本方的使药,取其能“去皯黯渣疱,令人悦色(《本草纲目》)”。

[应用功效]去面部皱纹,令面洁白腻润。







糜角涂面液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糜角

[制作方法]以浆水磨成乳液状。

[使用方法]涂面。

[方义解说]糜角是麋鹿的角。麋鹿是我国的特产,俗称“四不像”,只有雄性的麋鹿才有角。每年要换角2次,夏角在6月长成,12月脱落;冬角在夏角脱落时开始生长,到第二年3月后脱落。麋角是补养药中的血肉有情之品,与鹿角的功用在一阴一阳的区别。李时珍指出“鹿之茸角补阳,右肾精不足者宜之;麋之茸角补阴,左肾血液不足者宜之(《本草纲目>)”。据(日华子本草》日:麋角善于“添精补髓,益血脉,暖腰膝,悦色,壮阳,疗风气,偏治丈夫,胜鹿角。”因此,古人大多用来配制丸剂,服食驻颜,如《千金要方》载有容成子煮服用的麋角丸,可以补心神,安脏腑,填骨髓,理腰脚,能久立,聪耳明目,发白更黑,貌老还少;据说服用200天,面上皱纹就会自行舒展,并且脸色红润,精神倍增;服用1年,齿落再生,记忆力增强,步覆轻健;服用至2年,身体健康无病,恢复青春。如果是70岁以上的老人服用,就会变得像年轻人一样。传说容成子就是服用这种丸药,方获得长生不老的。由此可见,麋角具有良好的抗老防衰作用,用它涂面,让皮肤吸收,也有效果。浆水由粟米饭浸制而成,具有营养肌肤,使皮肤变得白皙的作用。两者配合,相得益彰。此外,麋鹿的骨头也有很好的美容润肤作用,《嘉佑本草》指出:“煮汁酿酒饮,令人肥白,美颜色。如能配合应用,效果就会更理想。

[应用功效]令人面光华,赤自如玉可爱,面不皴。









常敷面脂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细辛萎蕤黄芪白附子薯蓣辛夷川芎白芷各3克瓜萎木兰皮各6克炼成猪脂200克

[制作方法]上药切,以绵裹,用少量酒渍1宿,纳脂膏煎之,七上七下,别出一片白芷煎色黄药成,去滓搅凝。

[使用方法]以脂敷面,任用之。

[方义解说]这是唐代名医张文仲的面脂秘方,由王焘收入《外台秘要》。张文仲是河南洛阳人,为武则天的御医,被封为“尚药奉御”。武则天对他十分信任,因此他一直到逝世没有离开过宫廷。著有《随身备急示》三卷,可惜已经失传。本方是《外台秘要》所保留下来的一部分。该面脂方组方合理,用药适度,不仅可以用来美容,而且还能治疗外伤出血,独具匠心。不可多得。方中以善于补气的黄芪与薯蓣相配;善于补阴的萎蕤猪胰相配;善于润泽肌肤的瓜蒌与白芷相配;善于祛风的细辛与白附子相配;善于治疗面疾的木兰皮与辛夷、川芎相配。汇集补气、养阴、润肌、祛风、活血的药物于一方,协同发挥作用,可以提高疗效。本方不但可以使脸面光泽,而且还能使皮肤变白,皱纹消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美容护肤药物。本方也收入《普济方》,猪脂的用量为9克,可作参考。

[应用功效]疗人面无光润、黑晦及枯皱。









千金面脂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白芷冬瓜仁商陆川芎各90克萎蕤细辛防风各45克当归藁本靡芜土瓜根桃仁各30克木兰皮辛夷甘松香麝香零陵香白僵蚕白附子栀子花各15克猪胰3具

[制作方法]猪胰切,水渍6日,使用时以酒揉搓取汁渍药。土瓜根去皮;余药薄切,绵裹,以猪胰汁渍1宿,平旦以煎,入猪脂6000克,微火三上三下,白芷色黄则膏成,去滓,入麝香,收入瓷器中。

[使用方法]取脂液涂面。

[方义解说]面脂在唐代被作为一种年节礼品,每到腊日,君王或长辈用它赏赐大臣或晚辈,而大臣或晚辈也可以把配制精细的面脂进贡给皇帝或馈送长辈。唐代诗人王建在一首《宫河》中写道:“月冷天寒近腊时,玉街金瓦雪漓漓,浴堂门外抄各人,公主家人谢面脂。”这是一首近乎纪实的作品,给我们展示了~幅生动的唐代风俗图。要调制面脂,首先要掌握炼脂,否则就直接影响面脂的质量。据《千金要方》介绍:炼猪脂应该在严寒的冬天,最好在12月里,挑选极其肥厚腻的猪脂,用水浸漂七八天,每天都要换水。七八天后取出沥干,切成小块,放人锅中熬炼,等到猪脂中的油基本上已经熬出,捞去油渣,等它冷透,再浸入水中,以备取用。所有的动物脂肪,都可以采用这个方法。本方所用的猪脂,也就是这种炼熟的猪脂。本方中用白芷、冬瓜仁作主药,能滋润肌肤,悦泽容颜;辅以猪脂、猪胰、萎蕤、当归、土瓜根营养皮肤,除皱防裂;靡芜、木兰皮、栀子花清热祛湿浊;桃仁、川芎可活血通络,辅以细辛、辛夷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诸药合用,可使脸面光泽,肌肤柔嫩,并能舒展皱纹,令人年轻。

[应用功效]悦泽人面,耐老容颜。







玉屑面膏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玉屑川芎土瓜根萎蕤桃仁白附子白芷冬瓜仁木兰辛夷商陆各30克麝香防风各15克菟丝子藁本青木香白僵蚕当归黄芪藿香细辛各20克猪胰3具鹰屎白蜀水花各100克白犬脂鹅脂熊脂猪脂肪各500克

[制作方法]先取4脂,用冷水浸漂,要勤换水,以漂尽血腥血丝为度;猪胰细切备用,再取玉屑、麝香、蜀水花、鹰屎白研成细末,其他药物则打成粗末。用清酒浸泡1夜,第2天早晨倒出一点酒,用来揉搓猪胰,取得原汁,将4脂一一擘成小块,连同其他药物一同放入铜铛,小火上慢慢地煎熬,另用白色的熟绢l条,一头扎上白芷片,放入铜铛中,一头挂在铜铛外,经常拉起白芷片看看,如已变成焦黄色,可以起锅,否则还要继续再熬,一般12小时左右就差不多了,用新棉布滤去药渣,加入猪胰汁,煮沸,待温,再加入玉屑等细末,拌搅均匀,装入瓷瓶备用。每天早晚洗脸之后,涂敷本膏。猪脂肪,指厚的脂膏,即熟称的“猪板油”。练,练过的布帛,多指洁白的熟绢。

[使用方法]以膏敷面,切慎风,任用之。

[方义解说]本方是典型的唐代面膏方,用药复杂,配制讲究。《外台秘要》在引用本方时,注明木兰用皮,杏仁去皮,并少猪脂肪1味,大概是传抄中脱落了。由于本方的营养滋润性能特别好,因此对于面无光泽、皮肉皴皱、脸色晦黑等有损容貌的症状特别有效。方中用猪胰与4脂(白犬脂、鹅脂、猪脂肪、熊脂)滋润体表,营养皮肤;萎蕤、黄芪、当归、川芎、冬瓜仁、白芷、土瓜根、菟丝子补益气血,消退晦黑;玉屑、麝香、鹰屎白、蜀水花、白僵蚕、防风、藁本、细辛、辛夷、白附子、木兰、藿香、青木香、桃仁、商陆调气活血,祛风除湿,以除皯黯、灭瘢痕。

[应用功效]治颜面晦暗无光泽,皮肤干燥皴黑。









皇后洗面药方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川芎细辛藁本白附子藿香冬瓜子

沉香土瓜根广零陵各60克白蔹45克白术生粟子内皮各15克楮实240克炒阿胶皂角末各360克龙脑7克糯米粉720克丝瓜4个

[制作方法]上药除皂角末、糯米粉外,共为细末,复和人皂角末、糯米粉令匀,密贮备用。

[使用方法]洗面。

[方义解说]此方以皇帝洗面药方为基础,把黄明胶换成阿胶,再加上广零陵、藿香、龙脑、白附子、冬瓜子、土瓜根丝瓜、生粟子内皮而成。阿胶由驴皮煎熬而成,黄明胶由牛皮煎熬而成,两者都能补阴补血,但阿胶对女性尤益。杜零陵和广零陵是两种产地不同的零陵香,故《本草图经》日:“今合香家圾面膏、澡豆诸法皆用之,都下市肆货之甚多。”龙脑即冰片,与藿香用作香料;生粟子内皮据《众新修本草》记载“捣散,和蜜涂面,令光急,去皱纹”,是美容退皱的良药。冬瓜子不论内服外用均有良好的退皱美容作用;丝瓜可通经络、行血脉;白附子能引药归经,治白癜风,除黑斑。

[应用功效]光泽皮肤,退皴皱,治皯黯。此方系元代皇家洗面用秘方,为宫廷皇后专用,比皇帝洗面药更为讲究。为皇后每日洗面必用。由于诸药配伍巧妙,可使人青春长驻,美丽动人。









皇帝洗面药方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糯米500克大皂角240克白术茯苓白檀香各45克楮桃儿90克白芷60克白及白蔹藁本川芎甘松各30克沉香细辛各15克

[制作方法]糯米碾作粉,黄明胶炒成珠,大皂角火炮去皮,藁本、川芎去皮,细辛去土叶,甘松去土。上药除糯米粉外,共为细末,再和入糯米粉,调匀密贮。

[使用方法]洗面。

[方义解说]此方选药其义大约有四个方面:一是滋润肌肤,如糯米粉、黄明胶、楮桃儿、白及;二是皮肤保健药,如白芷、白蔹、白术、茯苓、藁本、细辛、川芎;三是芳香药,如沉香、白檀香、甘松;四是润滑药,如皂角。糯米粉补中益气,以外用滋养肌肤,清代名医徐灵胎曾用之治疗婴儿无皮;黄明胶即牛皮胶,可滋阴润燥,以皮养皮;楮桃儿即楮实则能“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健腰膝,益颜色(《日华子本草>)”,是一种阴阳平补的药物,皮肤得以补益则自然润泽;白及,据《药性论>载能“令人肌滑”;白芷、白蔹、白术、茯苓、藁本都能祛除皮肤黑斑黑晕、粉刺瘢痕;细辛擅走气分,川芎擅走血分,两者配合,可引导诸经人内出外,更有效地祛除头面风邪。沉香、白檀香、甘松主要是使药物香气宜人,同时兼有治疗作用。如沉香除瘙痒,甘松去皯黯,白檀香治雀斑。皂角可祛粉刺,使皮肤更加爽滑并可除垢。

[应用功效]添精神,悦颜色。本方是元代宫廷秘方,专供皇帝冼面之用,久用可使人颜色悦泽,神清气爽。







慈禧养颜方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珍珠适量

[制作方法]珍珠研细末,以鸡蛋清调匀。

[使用方法]每晚膳后以温水洗面,再以此液涂抹脸上的皱纹,到睡前再以清水洗面,然后涂上忍冬花的蒸馏液。

[方义解说]据《开宝本草》载: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逆胪即皮肤粗糙起倒刺)”;珍珠外用可使皮肤得到滋养。珍珠研粉末十分讲究,具体方法:取珍珠洗净,用布包好,加豆腐与水共煮2小时,然后取出洗净,捣碎,加水少许缓缓研磨,等到指粘如无,干燥即成。

[应用功效]滋养皮肤,使之柔滑白嫩,富有弹性。慈禧太后非常讲究美容,因此她虽然到了晚年但容貌不衰。她选用的美容药物都是非常讲究的,本方乃慈禧太后常用方,她对珍珠粉很有体会。有一次她对身边侍女官德龄说:“珠粉这东西很好,能帮我们留驻青春,它的功效纯粹在皮肤上显露,可使皮肤永远柔嫩有光泽。”









宫女八白散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白丁香白僵蚕白牵牛白蒺藜白及各90克白芷60克白附子白茯苓各15克皂角3锭绿豆少许

[制作方法]皂角去皮弦,与他药共研为细末,和匀。

[使用方法]常用之洗面。

[方义解说]方中白及能滋养肌肤,祛除浊滞,据《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载:白及“质滑润,又极粘腻,人于筋骨之中,能和柔滋养,与正气相调,则微邪自退也”,又《药性论》称白及有治“面上皯疱,令人肌滑”之功。白芷不仅气味芳香,据《神农本草经》载,还有“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去面肝疵瘢(《日华子本草》)”;白僵蚕可以“灭黑皯,令人面色好(《神农本草经》)”;白附子据《名医别录)载:可医“面上百病,行药热”;白蒺藜、白茯苓都具有除皯灭癜作用;白牵牛据《本草正义》载:“此物甚滑,通泄是其专长”,因此,对于面黑,雀斑或粉刺等气血失于流畅所致的疾病,可以起到“通泄”作用,使阻滞流通、积浊排泄,其病自愈;白丁香能“去面上雀子斑,酒刺(《日用本草》)”。再加皂角的滑润,绿豆的爽利作为辅佐可滑利润肤,配伍精当,妙不可言。

[应用功效]本方中有8种主药都有“白”字,故称为“八白散”,同时还含有使人颜面洁白光泽之意。此方系著名的金章宗宫中宫女洗面方,常用此方可使肌肤润泽,去垢腻及皮肤燥痒,治面有肝黯或生痤痱、粉刺之类。不仅对面部美容和面部保健大有好处,而且久用可使面白如玉。是美容方中的佼佼者。







丽华面膏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鸡蛋1枚丹砂60克

[制作方法]鸡蛋以新生的为好,在蛋上开一小孔,去黄留清,装入丹砂细末,然后用蜡封固小孔,随同其他待孵的鸡蛋一同放到窝中,让母鸡孵化,母鸡选用羽毛纯白的为佳。待小鸡出壳时则取用。

[使用方法]洗脸后擦面。

[方义解说]方中仅选用2味药,各有妙用,据《名医别录》载:朱砂能“益精神,悦泽人面”;《本草纲目)日:鸡蛋清能“去皯黯渣疱,令人悦色”;《肘后方》又日“鸡子令面皮急而光滑,丹砂发红色”。两者配合相得益彰。

[应用功效]令面白如玉,光润照人,并去面上皯干黯。张丽华是南朝陈后主的妃子,陈后主以创作《玉树后庭花》而闻名,张丽华则以她的美貌而惊世。此方是丽华常用的面膏秘方,传说来自神仙西王母的《枕中方》。这种面膏流传到明代则有一些变通,即不用朱砂,改用金花脂及硇砂少许,其他如法炮制。涂擦此面膏能使脸面红光焕发,即使洗擦也经久不退,因而又有“半年红”的美称。此方虽有变通,但主药鸡蛋清不能变。清代慈禧太后对此十分信赖,每晚用膳之后便以蛋清涂擦面部皱纹,她之所以不厌其烦,因为她深信此乃为退皴展皱之妙药。







永和公主美容方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白芷60克白蔹白及白附子茯苓白术各90克沉香鹿角胶30克麝香10克桃仁杏仁各200克糯米500克大豆面2500克皂荚5锭

[制作方法】用糯米煮成饭,乘热投入冷水中,浸泡五六日后,等生出白色泡沫滤清备用。取水3大碗先煎,数沸后缓缓地溶入鹿角胶。再取淘洗干净的糯米用此胶浆煮成粥。将粥摊成极薄的饼,晒干。然后将粥干与白芷、茯苓、白术、桃仁、杏仁、沉香、皂荚等一起捣为细末,过筛,和人大豆面拌匀,晒干。再加入麝香,密贮保存。

[使用方法]常用擦洗脸面和双手。

[方义解说]本方选用的白芷、白及、桃仁、杏仁、鹿角胶、糯米、大豆面均有滋养通络、润泽肌肤的作用;而白蔹、白术、白附子、茯苓、皂荚、糯米水可消退黑色斑块及粉刺;麝香、沉香则有增芳香、行药势等功效。

[应用功效]令人颜色悦泽。本方是唐德宗的女儿永和公主用来保养皮肤的秘方,亦是古代洗涤用的一种粉剂,以豆粉为主,配合各药而成,诸药合用可达到滋养皮肤,使皮肤白嫩细腻、柔滑而富有弹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预防皮肤疾患。经常用此方擦洗脸面和双手,可使皮肤光滑润泽,青春常在。

0

顶一下







杨贵妃玉红膏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杏仁滑石轻粉各等份

[制作方法]杏仁去皮,为细末与滑石、轻粉调匀,蒸过,加入冰片、麝香各少许,再以鸡蛋清调匀。

[使用方法]晨起洗面后敷之。

[方义解说]本膏中杏仁富含脂液,能够润泽皮肤,通利活络,《千金方》载以其烧黑研膏,涂治身面赘疣,《食疗本草》载以其捣烂调鸡蛋清,涂治面黑不净;轻粉由水银加工而成,是外用常药,可治皮肤疮癣;滑石据《本草纲目》记载具有“上能利毛腠之窍,下能利精溺之窍”之功。

[应用功效]令面红润悦泽,旬后色如白玉透红。当年杨贵妃进宫后,为千方百计地讨唐明皇的欢心,“治其容,敏其词,婉变万态,以中上意。”果然获得巨大成功“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长恨歌》)”。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美貌,与她善于修饰美容不无关系,玉红膏就是她“增色”的秘方。杏仁、轻粉、滑石3药研末合用,蒸过后加少许龙脑、麝香不但芳香宜人,还增强了美容作用。据传,清代的慈禧太后也常以此涂面来消除皱纹,保养皮肤。此方配合巧妙,功效显著,为杨贵妃增添不少姿色,真不愧宫廷妙方。







太平公主美容妙方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桃花乌鸡血

[制作方法]阴历三月初三日取桃花阴于,研末,待七月初七取乌骨鸡血调和。

[使用方法]涂面及耳。

[方义解说]据《神农本草经》载桃花可“令人好颜色”,《名医别录》日“悦泽人面”;乌骨鸡乃补益佳品,据《本草拾遗》记载,其血走肝、肾血分,能治皮肤病,同时还具有滋养皮肤的作用。

[应用功效]太平公主乃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生得相貌娇美,《新唐书》说她“方额广颐”,不禁令人联想周昉《簪花仕女图》中典型唐代美女形象。此方正是她常用的妙方,不但可以使皮肤白净,还具有滋养防皱的作用。《诗经》上的千古名句“桃之天天,灼灼其华”,至今传诵不衰。桃花有野生与栽培两类,药用以栽培供观赏的花繁色艳者为佳。桃花与乌鸡血共用不仅可以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使皮肤得到充分营养,变得洁白润泽,而且还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皮肤疾患。故此,<初学记>载有北齐崔氏用它与白雪给女儿洗脸,认为能“令面妍华光悦”。







神仙玉女粉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益母草

[制作方法]农历五月初五采益母草全草,勿令着土。曝干,研细过筛,加入适量的面粉和水,调和成团,捏成鸡蛋大小,再晒干。然后用黄泥炉子,底层铺炭,中层置药,上层再盖1层炭,点火缎制。大火烧约30分钟,接着改用文火慢煨,约l昼夜后,把药取出,见其色白细腻,堪称上乘。凉透,瓷研钵中研细,过筛再研,越细越好。用瓷瓶装好备用。切忌受潮。

[使用方法]以本品每300克加滑石30克,胭脂30克调匀,每日早晚适量擦洗脸面、双手。

[方义解说]益母草又名茺蔚,是天然的美容良药,据《本草拾遗》载日:“入面药,令人光泽,治粉刺。”此方的调制,要求端午节收采全株益母草,不能稍带泥土,否则无效,煅制时切忌火力过猛,否则药变黄黑,用之无效。古人对研锤也十分讲究,认为以玉锤为佳,鹿角锤次之,看来似乎玄妙,其实不无道理,因为玉与鹿角均有润泽肌肤、除皯灭瘢的作用,研磨时难免有少量落下,配入药中正好起协同作用。

[应用功效]我国古代著名女皇武则天,不仅天生丽质,而且善于保养,此方正是她美容之秘方。《外台秘要>称此方为“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具有“治皯黯,退皴皱,令人皮肤光泽(《御药院方》)”的功效。使用本药擦洗后,皮肤就会逐渐滑润柔嫩,十多天后即显得与众不同,1个多月后则红润光泽,妩媚动人,他人无法相比。如长期使用,50岁的妇女皮肤会像18岁的姑娘一样显得年轻。由于武则天长期使用这一秘方美容,因此到了80岁的高龄,仍保持着美丽的容貌。无怪乎《新唐书》说她:“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此宫廷秘方于武则天去世后开始流传到民间,迄今仍广泛使用。









白附子丸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白附子白芷杜若玉竹远志鸡屎白各10克赤石脂桃花白石脂各l00克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甜瓜子(微炒)牛膝各50克

[制作方法]上述药物捣细为末,练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使用方法]食后用温牛奶送服20丸,每日2次。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方中以赤石脂、白石脂、桃花为主药,赤、白石脂主要成分均为水化硅酸铝,可涩肠、止泻生肌;桃花利水活血,悦泽人面;杏仁、瓜子含油脂成分、可消痰润肺,“杀虫,去头面诸风气渣疱(《本草纲目》)”;鸡屎白利水、泄热、祛风、解毒;白附子、白芷祛风化痰;远志、牛膝、玉竹养阴润燥;杜若即是杜蘅,可散风寒,消痰行水、活血,去面部皯黯、皯斑。

[应用功效]令人面洁白媚好。







桃花散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桃花(不计其量)

[制作方法]从桃树上采摘阴干,捣细过筛为散。

[使用方法]每日服3次,每次服3克,用粥或饮调和服下。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方中只有一味桃花,性味苦平,含山奈酚、香豆精等多种成分,可利水、活血、通便,“令人好颜色,悦泽人面(《本草纲目》)”;与粥饮调服,可养胃气,以防其久服利泻太过而伤人之元气。

[应用功效]令人面洁白悦泽,颜色红润。









白瓜子丸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白瓜子仁(微炒)100克陈桔皮(汤浸去白瓤、焙)10克白芷白石脂藁本远志杜衡车前子当归云母粉各30克麦门冬50克瓜萎根细辛柏子仁黄丹(炒紫色)各15克

[制作方法]上述药物捣细,过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使用方法]每次服30丸,温酒送服,每日3次。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方中白瓜子仁即冬瓜仁,其性味甘凉,含不饱和脂肪酸、瓜氨酸、皂甙等,可润肺、化痰、消痈、利水,“去皮肤风剥黑肝,润肌肤(《日华子本草》)”,“令人悦泽好颜色(《本草纲目》)”;白芷、藁本、细辛祛风邪、上行头面,去面皯疵瘢;当归、麦冬、柏子仁滋阴养血润燥、活血祛风;黄丹即是铅丹,是由铅加工制成,性味辛咸寒,有毒,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铅,可解毒生肌,现多作外用;云母甘温,“久服轻身延年,悦泽不老(《本草纲目》)”;白石脂亦为矿物类,主要成分为水化硅酸铝,常为止泻痢之药,瓜萎根、远志祛痰湿。

[应用功效]治面皯于黯,令面色光白。









治面渣方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木兰皮500克

[制作方法]以3年陈醋浸泡木兰皮约百日,曝干,束之,用时研细末。

[使用方法]温酒送服,每次3克,每日3次。

[义解说本]本方出自《千金要方》。方中以木兰皮为主药,系木兰科植物辛夷的树皮,性味苦寒,清热解毒,“主身有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疱酒渣,恶风癞疾……(《神农本草经》)”,以醋浸之,以消肿杀毒,消痈肿积块;酒送服,取酒上行辛散之功,易达药力于面部。

[应用功效]清热解毒。治面渣,皯黯。







枇杷叶丸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枇杷叶(去毛刺)250克黄芩(酒炒)12克甘草30克天花粉100克

[制作方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用酒做丸如梧桐子大小。

[使用方法]每次服5克,食后或临睡前,白开水送下每日2次。忌火酒、煎炒物。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外科正宗》。方中枇杷叶、黄芩清肺泻火;天花粉甘寒,生津、止渴、降火、消肿毒;甘草清热,调和药性。

[应用功效]用于肺经郁热所致的粉刺。







治面疱方(方2)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荠苊肉桂各60克

[制作方法]上2味锉研细末。

[使用方法]以酢浆水送服药末,每日1次,每次3克,食后服。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千金要方>。方中荠苊又名甜梗或杏叶沙参,性味甘寒,能清热、解毒、化痰,可“治面皯黯,灭瘢去黑痣(《太平圣惠方》)”;肉桂性味辛热,温中散寒;以酢浆水送服,则辛散、酸收、甘缓,适用于气血郁积所致的面部轻浅疾患。

《太平圣惠方》中亦收有本方,但药量有异,其“桂心”仅用l克。

[应用功效]本方适宜于阳虚寒凝所致之肝黯,面疱。







治面疱方(方1)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枸杞根5000克生地黄1500克

[制作方法]上药先捣筛枸杞根,又捣研地黄,曝干,合筛。

[使用方法]空腹用酒送服3克,每日3次。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千金要方》。方中枸杞根即是地骨皮,气味甘寒,滋阴清热;生地黄甘寒,养血凉血解毒,合用可滋阴养血退斑洁面。

[应用功效]用于内热蕴积、阴伤生风所致的面疱、皯黯、瘢痣等。







升麻白芷汤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防风6克白芍苍术甘草各2克黄芪人参葛根各4克

[制作方法]上药锉,枣、姜为引煎汤。

[使用方法]午前服,每日1次。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万病回春》。方中人参、黄芪补中益气;芍药、甘草养阴和血,气血双补;苍术、防风发散风寒、燥湿止痒;葛根甘辛而性平,升阳散郁火,生津液,解肌热;姜、枣调和营卫,使药力外达于面,面部气血充足,则肌肤得以濡养。

[应用功效]用于元气虚弱,寒湿内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面部褐色斑,黧黑斑。







白杨皮散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白瓜子仁40克桃花30克白杨皮15克

[制作方法]上药捣细末。

[使用方法]食后服3克,每日3次。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葛洪肘后备急方》。方中自瓜子仁即冬瓜仁,性味甘平无毒,可润肺化痰,消痈利水,“去皮肤风剥黑皯,润肌肤(《日华子本草》)”;桃花苦平无毒,利水活血,“令人好颜色,……悦泽人面”;白杨皮苦寒无毒,功能祛风行瘀消痰,“去风痹血……及皮肤风瘙肿疡(《本草纲目》)”。

[应用功效]令人面洁白光悦。







桃花丸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桃花(阴干)3000克桂心60克乌喙(炮裂去皮脐)甘草白附子甜瓜子仁杏仁(去皮尖)各30克

[制作方法]上述药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使用方法]每服用温酒送服10丸,每日1次。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方中桃花苦平无毒,含山奈酚、香豆精,利水活血,“令人好颜色……悦泽人面(《本草纲目》)”,治脸面粉剂,令面光华;桂心、乌喙辛温,温散寒邪,发散水气;杏仁苦温,治“身面庞目,面上庋千疱(《本草纲目》)”;甜瓜子仁甘寒,含脂肪油和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等,可散结、消瘀、清肺、润肠;“肺与皮毛相合,可作面脂,或去皮肤风痒及黑肝,令人悦泽好颜色;白附子祛风痰。”合而用之,使气血调和,皮肤润泽。

[应用功效]治头面手足黑,令光泽洁白。







益寿永贞膏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新鲜地黄3800克朝鲜人参360克甘枸杞白蜜麦门冬天门冬各240克白茯苓720克

[制作方法]地黄杵榨挤取自然汁,人参锉杵一千下,天门冬、麦门冬去心,白茯苓去皮捶碎,春细水飞,去浮筋,澄晒干,复为末。上和匀,入瓷缸内,以油纸5重,厚布1重,紧封缸口,置铜锅内水中悬吊,令缸口出水上,以桑柴火煮3昼夜,如锅内水减,则以暖水添之,日满取出,再用蜡纸紧封缸口,纳井中浸l昼夜取出,再入旧汤内煮1昼夜,以出水气,乃取出。如遇夏热,置阴凉处,或藏冰中,或埋地中。

[使用方法]每取一二匙,温酒调服,白汤下,日进二三服。制时始终勿犯铁器,服时忌食葱、蒜、萝卜、酢酸等物。

[方义解说]此乃明代的一个宫廷秘方,方中的生地、人参、茯苓、白蜜四味药是著名的补益气阴的古方“琼玉膏”。明代永乐年间,皇帝为了长葆青春,降旨太医院拟定服食驻颜长寿专方。经过御医们的集体讨论,决定在上方中加人天门冬、麦门冬、枸杞子3味药,然后调制成膏献给皇帝。永乐皇帝服用这药膏后,效果十分显著,精神焕发、容颜不老,于是“龙心大悦”给此方剂赐了一个“益寿永贞”的美名。方中人参、茯苓补气生津;地黄、白蜜补血;天门冬、麦门冬滋阴;枸杞子补阳,气血阴阳面面俱到,是一个理想的补剂。地黄有填骨髓、生精血、补五脏、通血脉、利筋骨、润肌肤、明耳目、乌须发等多种功效,因此养生家们视之为至宝,认为“服百日颜如桃花,服3年令人长生不老”(《修真秘诀》)。天门冬能润五脏,养肌肤,《圣济总录》用它来治疗面黑,其根据则为《药性论》的“煮食之,令人肌体滑泽白净,除身上一切恶气不洁之疾”。传说神仙赤松子服食天门冬,齿落更生,细发复出。枸杞子别名为“却老”,说明它有返老还童的作用,功能滋肾润肺,调肝养心,可以使人面色红润,须发黑亮,所以《圣惠方》用它配合生地黄治疗面色黧黑及面上黑色斑点。茯苓益气安神,健脾利湿,并擅长祛除面斑疤痕,因此《姚僧垣集验方》用它来治疗面生雀斑。传说王子季服食茯苓十八年,身上的疤痕疙瘩全部消失,肌肤也变得光滑润泽。上面介绍的药物,虽然事实上并不一定如此神效,但它们的抗老防衰、保持青春的作用却是肯定的。人参为补药之王,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它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它的这些功效,足以延缓衰老,使肌肤滋润,皴皱消除,因而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皱面还丹”。麦门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气血充沛,则皮毛得到营养而润泽,容颜自美,所以《名医别录》上说它能“令人肥健,美颜色”。白蜜为百花之精英,《药性论》说“常服面如花红”。以上诸药配合起来,不仅能补益身体,延缓衰老,而且能使容颜美好,青春长驻。送它一个“益寿永贞”的美名,可谓十分合适。调制本方的时候,禁忌接触铁器,因为那会影响疗效。服用时忌食的“酢酸”即米醋。

[应用功效]益寿延年,永葆青春,用于滋补健身美颜。









地黄散(方1)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生地黄2400克五加皮牛膝各240克

[制作方法]牛膝去黄,地黄以酒调后浸1宿,曝干后,经九蒸九曝。上药同捣细,罗为散。

[使用方法]每日空腹,以温酒调下5克。若调于羹粥中吃亦可。忌生葱、萝卜、大蒜等。

[方义解说]本方中生地黄用酒浸晒蒸,就变成了熟地黄。熟地黄是补肾益精的要药,应用极为广泛,李时珍归纳它的功效是“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本草纲目》)”。本品服食具有驻颜的妙用,所以古代养生家或作为煎,或熬之膏,或煮成粥,或酿为酒,采取各种形式服食,以期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至于本品善于养颜乌发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牛膝是补肝肾,强筋骨的常用药,《名医别录》指出,本品可“疗伤中少气,男子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益精,养颜,填骨髓,止白发,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牛膝有川牛膝、怀牛膝之别,川产者偏于活血通经,祛风胜湿;怀产者长于补益。本方中应用怀牛膝为好。五加皮有类似人参一样的功效,可以益气,祛风湿,古代养生家还认为服食五加皮可以长生不老,因此有“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的说法。以上三种药物配合,可以补气血、益肝肾、驻容颜、强筋骨,能使人健康长寿,至于使白发变黑,精力旺盛,反倒是其次的事了。

[应用功效]补气血、益肝肾、驻容颜、强筋骨。适用于年老体弱,面憔发白者。







面部增白方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地黄山药山茱萸各15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克

[制作方法]以上诸药每日1剂,以水煎取汁600毫升。

[使用方法]每次服200毫升,日服3次。

[方义解说]有些小伙子和姑娘因面孔比较黑而大为苦恼。其实皮肤黑并不等于不健美,稍稍黝黑的皮肤正是健美的标志,当然过黑的皮肤对黄种人来说也是不正常的。皮肤颜色的差别大致由三种因素决定:一是黑色素细胞的多少,它对皮肤的黑或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黑色素对表皮下组织有保护作用,所以皮色较黑的人不易被日光晒伤;二是血液供应的多少,血供多时皮色红润,血供不足,皮肤就显得苍白;三是皮肤角质层的厚薄。中国人绝大多数是黄种人,为什么有的长得白,有的长得黑呢?主要由皮肤中黑色素细胞的多少所决定。黑色素细胞多,皮肤颜色就黑,反之则较白。黑色素细胞的多少主要取决于遗传。另外,黑色素形成的多少还与营养状况有关,特别是铜和维生素C的摄取。因此,体内含铜量越高,黑色素形成就越多,皮肤也就越黑。体内维生素C缺乏,可使黑色素形成增加;如维生素C含量丰富,就可阻止黑色素的再生。因此,本方以地黄、山茱萸补肾养血;山药、茯苓健脾、益气;泽泻渗利水湿;丹皮凉血活血。合用则脾肾强而气血充,使皮肤红润白皙,获较好的效果。同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也可使皮肤增白。

[应用功效]补肾健肤。可使较黑的皮肤渐变白。





治雀斑方(方1)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桑白皮杏仁大青叶生地黄牡丹皮牛蒡子赤芍各9克淡竹叶6克通草3克蝉衣灯心草各2克

[制作方法]以上诸药每日1剂,水煎取汁600毫升。

[使用方法]每次服200毫升,每日服3次。

[方义解说]雀斑是一种极为多见的面部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其主要表现是面部皮肤呈现一个个芝麻大至米粒大小的黄褐色或淡黑色斑点,如同麻雀身上的斑点一样,故称雀斑。主要分布于面颊部、鼻部,数目不一,长期存在,既不痛又不痒,日晒或妇女孕期、经期斑色加深,影响美观。妇女多于男子,尤其是皮肤白皙的青少年妇女更易患此病。中药对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历代有不少方剂记载。本方乃元代名医朱丹溪的方剂,方中以桑白皮、杏仁、牛蒡子、淡竹叶、通草、灯心草、蝉衣清心泻肺以清热;生地、丹皮、赤芍以凉血祛斑。诸药配伍精当,疗效较为理想,但也可作适当加减,如:月经前雀斑加重并有痛经、或经期不适者加益母草9克,红花6克;怀孕期间加黄芩6克、白芍12克;思虑过度或忧郁时加服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则疗效更为理想。

[应用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化斑。适用于面部雀斑患者。











渣鼻灵方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当归尾赤芍红花各10克桃仁熟大黄各10克银花野菊花凌霄花连翘各12克

[制作方法]上述药每日l剂,以水煎取汁600毫升。

[使用方法]每次服200毫升,日服3次。

[方义解说]酒渣鼻俗称“红鼻子”。近些年来,在酒渣鼻的损害中,发现毛囊虫较普遍存在。因此,有人认为“酒渣鼻”应改名为“毛囊虫皮炎”。其发生原因可能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加上多种有害因子(如:嗜酒、辛辣食物、高温及寒冷刺激、精神因素、内分泌障碍、胃肠功能紊乱等)的作用,使血管运动神经失调,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所致。中医则认为:患者体质湿热素盛,多食辛辣或饮酒使肺胃湿热蕴积,上升于鼻面而致瘀血阻滞,发为红斑疮肿而成。故本方用归尾、赤芍、红花、桃仁凉血活血通络;银花、凌霄花、野菊花、连翘、熟大黄清热解毒除湿,达到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上,一般轻度酒渣鼻大都不需治疗,只要在生活上注意避免刺激就可以了。如发现红斑加重加深,范围扩大,甚至出现丘疹和脓疱,必须及时治疗。

[应用功效]凉血解毒,活血化瘀。适用于酒渣鼻红斑期和毛细血管扩张期。







扶桑驻颜丸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桑叶480克黑芝麻120克白蜜360克

[制作方法]择园中嫩而存树者,采取数千克,洗以长流水,去蒂,曝干,为末。取桑叶净末480克,用黑芝麻120克,阴阳水煎浓汁2碗,滤去芝麻,留存汁液,用白蜜360克,炼滴水成珠,将汁人蜜内,和药末捣丸,如梧桐子大。

[使用方法]每日2次,每次百丸,早盐汤、晚酒送下。

[方义解说]桑叶的根、皮、枝、叶、芽、果都具有药用价值,据《本草图经>记载:“方书称桑之功最神,在人资用尤多。”桑叶性极平和,不冷不热,不燥不湿,善于补血益阴;黑芝麻性味甘平,是补肝肾、润脏腑、填精髓的妙药;白蜜和营卫、润脏腑,具有滋养之功。

[应用功效]养容颜、补髓填精。古人认为:“蚕食吐丝,织成锦绣,人食生脂,延年除咎。”古代养生家用它来代替茶叶作饮料,借以常葆青春,并有歌赞美它:“扶桑扶桑高拂云,海东日出气氤氲。沧海变田几亿载,此树遗根今尚存。结子如丹或如漆,绿叶英英翠可扪。真人采窃天地气,留与红霞共吐吞。濯磨人鼎即灵药,芝术区区未许群。餐松有人已仙去,我今朝夕从此君。叶兮叶兮愿玉汝,绿阴里面有桃源。”被奉为“万古丹经王”的经典《参同契》上说“巨胜可延年,还丹人口中”,将芝麻比作长生不老的“还生丹”。《抱朴子》中载有服食方法。指出久服能除一切痼疾,使身面光泽,白发返黑,齿落重生。服食两种驻颜的良药,其性质驯良,经过合理调制,就能发挥出神奇的功效,久服使人容颜不老,青春长驻。







容颜不老方

[日期:2009-02-05]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生姜480克大枣240克甘草90克茴香120克白盐60克丁香沉香各15克

[制作方法]上药共捣成粗末,和匀备用。

[使用方法]每日清晨以沸水泡服10~15克。

[方义解说]方中生姜性微温而昧辛,有健脾胃、散风寒之功,《神农本草经》日:“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大枣性平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之功,《名医别录》日:“补中益气,坚志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除肠澼,久服不饥”;茴香、丁香、沉香芳香理气,温暖脾肾;白盐味咸而能入肾,滋阴降火;甘草纯甘入脾胃,专补脾胃而调和营卫。以上诸药合用,能使脾胃健运,饮食中的精华则可以得到充分吸收。

[应用功效]令容颜不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亲见杭州净寺的一个和尚服食生姜四十年,八十多岁毫无老态,脸色红润,双目有神。大枣相传是神仙常食的仙果,所谓“交梨火枣”的火枣就是大枣,因其颜色红,故用“火”来形容。生姜配合大枣最能升发脾胃之气,是调和营卫的上乘之品。本方在此基础之上又加用了白盐、甘草、丁香、沉香、茴香,从而使药效大增,可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消耗的气血得以补充,这样营卫之气就不至于匮乏,容貌也当然不易衰老。这个方剂所用的药物药性平和,易于服用,所以古人十分珍视,写了一首诗把它概括起来,并加以赞美。诗日:“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煮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世容颜长不老。”







润肌膏(方2)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当归15克紫草5克麻油130克

[制作方法]上药同煎熬,至药枯,过滤去滓,将油再熬,加黄蜡15克化尽,倾人碗内,顿凝。

[使用方法]搽于手足。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外科正宗》。方中当归补血和血,润燥止痛、紫草活血散瘀凉血,“合膏,疔小儿疮及面渣(《别录》)”;麻油濡润皮肤。

[应用功效]用于手足之皮肤干枯破裂。











手膏方(方2)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栝蒌瓤60克杏仁(汤浸去皮)30克

[制作方法]上药同研成膏,用蜜调匀,稀稠适中。

[使用方法]每夜取膏涂手。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医方类聚》。方中栝蒌瓤润肺,散结,其洗手可“治冻裂(《山西中药志》)”;杏仁润燥泽肤;蜂蜜润燥解毒。

[应用功效]令手光润,冬不粗皴。

0

顶一下







治手足冻伤方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川椒川芎各15克白芷防风各3克姜5克

[制作方法]上述药物以水4升煎,取浓汁备用。

[使用方法]洗涤手足。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千金要方》。方中川椒、川芎辛温走窜,而无阴凝粘滞之态,可活血通经,祛寒止痛;白芷、防风祛风止痒;姜辛热,通经散寒活血,促进血液循环。

[应用功效]治手足冻伤。







治脚湿气方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滑石40克石膏(煅)18克枯白矾少许

[制作方法]将上3味药物研成细末。

[使用方法]将药末撒在患处皮肤上。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集简方》。方中滑石外用能清热收湿敛疮,《本草纲目》日可治“脚指缝烂”,现代研究认为,滑石粉能在创面形成被膜,具有保护创面、吸收分泌物及促成结痂的作用;枯白矶有较强的收敛作用,能收湿止痒、解毒杀虫,《本草纲目》说此药能治疗“足疮生虫”;石膏煅后有清热收敛的功效,外用治疗溃烂不敛。以上3味药合用,具有清热收湿止痒、解毒杀虫的功效。中医认为,脚丫湿烂的病因为湿热蕴而生虫。此所指之虫可认为是今霉菌之类。而本方的杀虫之功恰可抑制霉菌生长。

[应用功效]清热燥湿止痒,解毒杀虫,治疗脚丫湿烂。







葛氏治手足逆胪方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青琅歼(指美玉或珠树)猪脂少许

[制作方法]将上药捣烂,与猪脂混匀备用。

[使用方法]涂患处。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补辑肘后方》,谓治疗手足逆胪神验。手足逆胪乃指手指足趾爪甲际的皮肤枯剥倒卷而翘起,俗称起倒卷皮。《神农本草经》上称青琅玕为“石珠”,属金石类药物,以色青入药为佳,《本草纲目》谓本品无毒,可疗皮肤疾患,《备急千金要方》亦有一治疗手足逆胪的处方:“青珠1分,干姜2分”,研细末,外涂。可见本品为治手足逆胪要药。猪脂可滋润皮肤,“作手膏,不皴裂(《本草纲目》)”。

[应用功效]治手足逆胪。







洗手檀香散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藿香甘松白芷藁本瓜蒌根零陵香各60克大皂角子(去皮)250克白茅香75克白檀香30克楮桃儿100克糯米2000克

[制作方法]上药研细末,过筛备用。

[使用方法]用药末洗手。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御药院方》。方中自檀香气味清香、辟秽化浊,治“面生黑子(《本草纲目》)”,为洗手、洗面之佳品;藿香、茅香、零陵香、甘松香芳香辟秽,令人身香;藁本、桃仁祛风活血,灭皮肤疵肝而益颜色;糯米润肤增白;皂角除污垢洁肤;楮桃儿即楮实子,含油脂、维生毒B等,能润燥泽肤,治皮肤皴裂。

[应用功效]用于手、面皮肤污垢皴裂者。







香粉方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生白附子白获苔白术白芷白蔹沉香木香白檀香鸡舌香零陵香藿香各30克麝香(细研)l克米粉1000克(研碎以生绵囊盛)

[制作方法]上药研细末为散,入麝香研令匀,将粉囊置入盒子内,上以药末覆盖,密闭7日。

[使用方法]以药粉粉身。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方中自附子、白术、茯苓祛风利湿;配合沉香、木香、自檀香等诸香药,气味芳香,以之粉身,可辟秽,杀虫,祛湿解毒,洁肤润肤。

[应用功效]令人遍身俱香。







干香方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丁香30克沉香麝香白檀香各15克零陵香150克甘松香250克藿香240克

[制作方法]上述药,先捣丁香令碎,次捣甘松香,再诸药合捣,与麝香和匀。

[使用方法]绵裹置于衣箱中。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千金要方》。方中诸香药具有芳香之气,含大量挥发油,辟秽燥湿,杀虫解毒,去邪气,用以薰衣,有防腐、消毒之功。

[应用功效]熏衣令香。







秘传奇方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巴豆(去壳)胆矾各3克大田螺(活)1个麝香少许

[制作方法]将田螺水养3日,去泥土,揭起螺靥,人矾、巴豆、麝香在内、以线栓住,置瓷器内,次日化成水。

[使用方法]每于五更时将药水抹于腋下,不住手抹,直候腹中觉.响,大便欲行乃住手,以解大便,其便色黑极臭是其验证。病末尽更以药水抹之,又排大便。后用下列药末擦之,可永拔病根。枯矾30克,蛤粉15克,樟脑3克。研细末,每用少许擦之。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万病回春》。方中田螺性寒,味咸甘,可清热,利水消肿,泻下通便;胆矾酸寒,催吐,祛腐,解毒,与峻下辛热的巴豆合用,令湿浊秽污积滞从胃肠道排出,则体气可除;麝香辛香走窜,能开窍、辟秽、通络、散瘀,引导浊秽之物自腋从肠道排出。便后以枯矾、蛤粉、樟脑粉敷之,以清热利湿,且有收敛之功。

[应用功效]治疗狐臭。







贵人挹汗香方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丁香40克川椒60粒

[制作方法]先将丁香研成细末,川椒打碎,然后将2味药物混合拌匀,用绢袋盛装。

[使用方法]佩戴于胸前。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必用全书》。此方是古人用来去汗除臭的香身方之一。方中丁香为古代常用的香身要药,在许多香身方中都不可缺少;川椒辛温,能“散寒除湿(《本草纲目》)”,并可去腥气。据《必用全书》上载:用牡丹1两,甘粉1分,捣为细末,每次洗衣,在清洗最后一道衣服时,加入1钱香药,则可以使衣香。

[应用功效]可以绝汗臭,香身辟秽。







血杳散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沉香檀香木香零陵香各9克麝香1克

[制作方法]共碾细末。

[使用方法]每次用1克、津调,擦两腋下,3日1次,或以绢袋盛贮药末,佩挂腋下。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外科正宗》。方中沉香、檀香等药物含挥发油,气味芳香,有香身、辟秽、行气血、通经络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对多种细菌(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麝香“通诸窍,开经络,除面肝斑疹(《本草正》)”。

[应用功效]治疗体臭,或香身宜人。





慈禧太后沐浴方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茵陈决明子桑枝白菊花谷精草各45克木瓜桑叶青皮各60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共煎,去滓取汁。

[使用方法]用药水洗沐。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专为洗澡之剂。方中决明子“调末涂,消肿毒(《日华子本草>)”;谷精草、白菊花、桑叶具有疏风散热,清利头目之功,其中谷精草疏风散热,疗癣疥疮;菊花解毒,消痈肿,治疗多种皮肤病;茵陈清热祛湿,“消周身疮疥(《医学入门》)”;木瓜祛湿热,舒筋活络;桑枝祛风活络、通利关节;青皮芳香,能行气滞。

[应用功效]用于洗浴、可治疗皮肤瘙痒、风湿关节疼痛等多种疾病,并有润肤、健美之效,令人舒适,清爽,皮肤光泽洁白。







肥皂方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甘松山柰白芷各6克白附子密陀僧樟脑各3克楮实子绿豆粉各9克

[制作方法]上药研细末,另用大肥皂角500克,去皮弦,槌泥状,与细药末和匀。

[使用方法]洗擦身体。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外科正宗》。方中皂角去痰浊,涤污秽,洁肌肤;与樟脑,白芷、白附子合用,能散风除湿,去垢止痒;密陀僧、楮实子除皯黯,益颜色;山柰、甘松气味芳香,辟秽浊,止痒疼;绿豆粉解诸毒,除湿邪,润皮肤。

[应用功效]用于风湿之邪搏结皮肤所致的赤白癜风、酒刺、雀斑。久用可使皮肤红润光洁。







粉身方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麻黄根150克蛇床子120克自蒺藜白矾各60克白米粉100克

[制作方法]上述药捣罗为细散,以生绢袋盛之。

[使用方法]用药末粉身。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方中麻黄根敛汗固表;蛇床子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白蒺藜祛风活血,通行经络、祛身体风痒;白矾燥湿止痒杀虫;白米粉甘温,作赋型剂,能固表止汗。

[应用功效]用于风热客于皮肤之瘙痒多汗。







藿香散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藿香叶零陵香檀香沉香皂角各40克广明胶丁香各30克香白芷75克冰片6克糯米950克

[制作方法]先将广明胶炒如珠,皂角去皮、子,用蜜炙;将冰片单独研细末,其他药同研细末,2者混令匀。

[使用方法]取药末5克,蜜调敷颜面部或取药末扑身。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御药院方》。方中白芷祛风散寒;藿香解表散寒,利湿除风;零陵香、檀香、丁香、沉香气味芳香,行气辟秽;冰片芳香开窍;广明胶乃牛皮煎熬而成,含胶质,能滋养肌肤;皂角涤痰祛污,润肤,治面上黑斑;糯米甘温,补中益气,调理脾胃,研粉外用,可润皮肤,治疮痒。

[应用功效]能通行气血,润肤香面,去面部黑斑,久用防止皮肤干燥皴裂,令之光悦润泽







玉容膏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黄芪当归白芷川芎藿香叶零陵香白檀香白附子白及白蔹各40克瓜萎1个杏仁50克冰片9克香油2000毫升

[制作方法]先将黄芪、当归、川芎、白芷、白檀香、自及、白附子、白蔹分别锉细;杏仁去皮尖研如泥膏;除冰片外,均用香油浸泡3天,装入银器内,用小火煎熬至白芷色变焦黄,用绵过滤,去滓,待油放温后,加入黄蜡溶解,搅令均匀,放入冰片,并用柳木枝不停地搅动,待冷后备用。(注;冬天每90克油加入30克黄蜡,夏天每150克油加入60克黄蜡)。

[使用方法]用时取膏少许涂抹,并轻摩揉至皮肤发热为度。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外科正宗》。方中黄芪健脾益气,托毒排脓、生肌长肉;当归行血活血,养血生新,并润肠胃筋骨皮肤;白附子、白及、杏仁化痰浊,洁肤润肤;白蔹解毒,散结、生肌,“治一切肿毒,面上疱疮(《药性论》)”;瓜蒌清肺热,化痰浊,能“悦泽人面,消肿疮毒(《本草纲目》)”;藿香、零陵香、檀香、冰片气味芬芳走窜,能增香辟秽;香油润泽肌肤。诸药合用,有润肤祛皱之效。

[应用功效]治疗皮肤疮癣、口唇皮肤干裂、面部皱纹及粉刺。





桃仁膏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桃仁不计量

[制作方法]开水浸泡,去皮尖,研细如泥状,与少许蜂蜜用温开水化开。

[使用方法]用膏涂摩皮肤。

[方义解说]本方为民间验方。方中桃仁性苦,味甘平,主含脂肪油(油酸甘油脂和亚油酸甘油脂)、苦杏仁甙、苦杏仁酶等,能活血行瘀,润燥滑肠,其外用可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润泽皮肤,洁肤;蜂蜜甘凉,滑肠通便,润泽皮肤。

[应用功效]滋润皮肤,治皮肤粗糙皴裂。

0

顶一下





满店香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丁香3克藿香零陵香甘松香各60克白芷梢香附当归桂枝益智仁槟榔白豆蔻各40克麝香5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物研为细末,炼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备用。

[使用方法]每次含化3~5丸。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修月鲁般经后录》。方中丁香能散发出天然香气,能“治口气(《日华子本草》)”,故在古代郎中进见皇帝时口中常常含着丁香,目的在于香口去臭,以讨皇帝的欢心,另外《本草纲目》载有丁香能“香衣辟汗”,丁香有公母之分,而古人认为,以母丁香气味尤佳,故此处丁香当用母丁香为宜;藿香能芳香化湿,《本草纲目》日其“香口去臭”;零陵香为除臭良药,能“令体香(《大明本草》)”;甘松气味芳香,能治“风疳齿虫(《本草拾遗》)”;香附子“行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滇南本草》)”,“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别录》)”,治疗赤白带下及牙病;当归补血活血祛瘀;益智仁能开发郁结,使气宣通;桂枝通利血脉,使气血流通;白蔻仁具有芳香化浊之功;麝香亦芳香走窜,开窍辟秽。

[应用功效]疏通气血,令人身体芳香。









取香方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白芷薰草藁本各等份

[制作方法]上3味药物共同捣细,过筛为散,然后蜜调成丸如梧桐子大小。

[使用方法]每次饭前服3丸,用米汤送下。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千金月令方》,是通过内服药物达到香身效果的妙方。方中自芷芳香去臭,《本草纲目》载有“用香白芷七钱,为末,食后并水服一钱,本品善长去臭恶气”;藁本古人常用作香料,能“治皮肤疵皯、酒渣、粉刺(《日华子本草》)”;薰草常用作沐药与面脂药,具有美容作用。诸药合用,令肌体自然散发清香。

[应用功生]生香除臭,令人体香。

0

顶一下





令人体香方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白芷薰草杜衡杜若藁本各等份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用白蜜和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

[使用方法]每天早晨服3丸,晚上服4丸,用温开水送服。

[方义解说]本方来自《补辑肘后方》,是由香类药物组成的香身方。方中薰草、白芷、杜若、杜衡、藁本气味芳香,其中白芷能祛风排脓,可治疗疮痈,还可除“口齿气臭(《本草纲目》)”;薰草能去“臭恶气(《名医别录》)”,杜衡“作浴汤,香人衣体(《名医别录》)”;杜若能“除口臭气(《名医别录》)”;藁本辛香,古人多用作香料,并长于祛风除湿。故诸味香药合用,能香体去臭,服用后使身体散发馨香,心情舒畅。

[应用功效]香体去臭。









当归饮子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当归白芍荆芥各10克生地黄制首乌各15克黄芪20克防风白蒺藜各12克川芎6克甘草3克

[制作方法]上药加水适量煎煮取汁。

[使用方法]饭前服用,每日3次,每次100毫升。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外科正宗》。方中当归、生地黄、首乌凉血活血,滋阴养血;防风、荆芥、白蒺藜祛风邪,止风痒;黄芪、甘草补中益气。诸药合用,可养血润燥,凉血祛风、止痒。

[应用功效]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粗糙、肥厚,色呈淡褐色,不时瘙痒,或手足皮肤皴裂。久用可减少皮肤皱纹,使皮肤红润。







枸杞子丸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枸杞子肉苁蓉菊花远志山茱萸各60克柏子仁人参白获苓各45克肉桂黄芪牛膝生地黄各50克

[制作方法]上述药研细末,酒浸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使用方法]每次空腹服30丸,温酒或盐汤送下。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圣济总录》。方中枸杞子甘平,“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药性论》)”,“坚筋耐老、补益筋骨(《食疗本草》)”;肉苁蓉咸温,能“益髓,悦颜色,治面黑劳伤,筋骨痿软(《药性论》)”;人参、黄芪、茯苓甘温,补益心脾,固肾、益精,使脾胃健运,气血生化有源;生地黄、牛膝补肾养血,壮筋骨;肉桂温通血脉,坚骨节,生肌肉;菊花清肝明目。

[应用功效]补养心肾,健脾益气,强壮筋骨,延年驻颜。







降脂合剂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荷叶黄精桑寄生各15克山楂草决明各25克首乌12克郁金10克

[制作方法]加水高出药面2~3厘米,武火烧开,文火煎半小时,倾出,复煎2次,合并3次水煎液浓缩至50毫升。

[使用方法]口服,每次饭后25毫升,每日2次,1月为1疗程,无特殊副作用。

[方义解说]本方摘自《新医药杂志>。方中荷叶、山楂、草决明据现代药理研究有极明显降脂作用;桑寄生、首乌补益肝肾,滋阴养血;郁金行气开郁,并有降低胆固醇之功;黄精“止饥,补肾,益脾胃,润心肺(《本草纲目》)”。

[应用功效]用于肥胖症。可使形体苗条,面色红润。

0

顶一下









轻身I号方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黄芪20克泽泻生山楂丹参茵陈各30克防己白术川芎制首乌各15克仙灵脾lO克生大黄9克水牛角30克

[制作方法]以上药物,水煎至取汁500毫升。体重超过25%以上者,可增加至每日1.5剂。

[使用方法]上水煎剂口服,每日2次。

[方义解说]本方为临床经验方。本方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其中黄芪、防己、白术、泽泻健脾益气,利水渗湿;川芎、丹参、山楂活血化瘀,通脉降脂;首乌、仙灵脾养血补肾,肾为水脏,阳运则水化;生大黄有攻下积滞之功。综合本方,对脾虚湿壅,血脂偏高诸症疗效明显。

[应用功效]用于肥胖症。







朱砂散方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朱砂(细研)石膏川芎各30克海蛤(细研)防风升麻细辛各60克生干地黄75克寒水石槟榔各90克

[制作方法]上述药捣罗为散,均研令匀。

[使用方法]夜临卧时,以暖水漱口3~5次,用药末揩齿,或以薄纸贴药于龈上,便睡,不用漱口。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方中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能通血脉、止烦满、去腐生肌;石膏、寒水石辛寒,清热降火,解毒消肿;防风、细辛、升麻祛风邪、行经络、解风肿诸毒,除口齿痛;川芎可“治齿根出血及口齿疾(《本草图经》)”;地黄凉血滋阴;海蛤研粉,含碳酸钙,有洁齿之功。

[应用功效]治牙齿黄黑,令之白净。





祛风膏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黄柏生地浮萍白芷防风归尾各10克黄连白鲜皮白及僵蚕(炒)各6克梅花片1克(另研后兑人)

[制作方法]其研粗渣,水熬,过滤去滓,再熬浓汁,兑入梅片。

[使用方法]取膏搽唇口。

[方义解说]本方为清代宫廷经验方。方中黄连、黄柏清热燥湿解毒;白芷、防风祛风止痒;白鲜皮清热止痒;归尾活血养血;白及、生地养血凉血,滋阴润燥,另加梅片之寒凉泻火。

[应用功效]用于脾胃积热,或阴虚火动,火毒蕴结于唇部所致唇风、茧唇、唇肿等。







第一章药物方第11页

http://book.chinesemedicines.net/DiYiZhang--YaoWuFang/defaultp11.html













青黛散

[日期:2009-02-0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药物组成]青黛细辛棘针(微炒)当归香附木香青葙子各15克菖蒲干姜胡桐泪各10克麝香0.3克

[制作方法]上述药物捣细末过筛为散。

[使用方法]每次用l克,绵裹含之,白天含4~5次,夜2次,或用温水调3克服之。

[方义解说]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方中青黛咸寒,清热、凉血、解毒,可泻肝胆之郁火;青葙子苦凉,祛风热,清肝火;棘针为酸枣之棘刺,性味辛寒,具有麻醉作用,能消肿、溃脓、止痛;细辛、菖蒲、干姜辛温活血,化痰开窍;细辛尤擅治风邪牙痛;当归、木香、香附行气和血;胡桐泪为杨柳科植物胡杨的树脂,入阳明胃经,性味咸苦大寒,可清热化痰软坚,“主风疳匿齿牙疼痛(《海药本草》)”;麝香走窜,开窍止痛。

[应用功效]治疗牙齿风疳,牙龈浮肿,动摇脱落,溃烂,有脓血,虫蚀齿根,口内常臭。







先将碱用温水融化,然后倒入生石灰内搅匀,把糯米放入石灰内1/2,把石灰杯覆盖在潮湿地面上,12小时后,糯米已熟,把上半部熟米调成膏。将此膏涂在雀斑上,10分钟可消失。试试糯米膏可快速的祛雀斑。



用料:糯米30粒,生石灰半杯,碱面6克。

用法:先将碱用温水融化,然后倒入生石灰内搅匀,把糯米放入石灰内1/2,把石灰杯覆盖在潮湿地面上,12小时后,糯米已熟,把上半部熟米调成膏。将此膏涂在雀斑上,10分钟可消失。

(实习编辑:张蔚蔚)









斑有多种,中医认为是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致,外科证治全书说“初起斑点,游走成片,久之可蔓延全身,初无痛痒,久则微痒”。雀斑呈黄褐色或咖啡色,很像雀卵上的斑点,青年男女脸上、肩膀上、手背上最为常见,此症由于遗传的关系,最易感染的部位是眼眶及双颊。



1.医古书茯苓治雀斑方:白茯苓适量,研成极细末,用正白蜜调匀。每晚洗脸后,将药均匀涂于面上,次晨用温水洗去。



2.杏仁方:杏仁适量去皮研为极细末,用鸡蛋白调匀。晚间洗面后涂敷,次晨洗去。此方用药简单而功效不菲。可怯风热、除斑皱、润肌肤,令面部光滑白净。治雀斑、面疱。



3.葛氏治面多黑斑方:白术适量用粮醋浸泡,或水煮之。常用药汁涂面。此方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本草纲目》等书,是治疗面斑的古验方。



4.千金方治面斑方:生菟丝子草捣烂取汁。涂面,每日一次。载于《神农本草》、《肘后备急方》,治雀斑、面仓,面疱。



5.救急疗面干方:芍药、白茯苓、杏仁(去皮)、防风、细辛、白芷各三十克,白蜜二十毫升。上七味捣为散,以白蜜调之。晚间浆水洗面后敷药,不得见风日,次晨洗去。本方特点是在增白润肤、益颜散风之剂中,加入芍药固奏理、和血脉,改善皮表之血液循环,从而使黑气更快消退。主治雀斑。



6.祛斑香肌澡豆方:丁香、沉香、木香、珍珠、玉屑、蜀水花、木瓜花、桃花各95克,茉莉花、梨花、李花、红莲花、樱桃花、旋复花、白蜀花各124克,麝香一克。制法:研诸香,捣诸花,珍珠、玉别研成粉,合大豆末1400克研至极细,密封储存。常以洗面手。本方以大量的花、香、珠玉组成。花用于人可荣气血,使容颜娇好;蜀水花能去干曾斑痕;珍珠、大豆润泽皮肤;玉屑可泽颜祛斑。诸药合用,可收去除面部斑痕干曾、;润肤洁肤、除臭香肌之效。能治面黑不净、雀斑。



7.治面干面黑方:李子仁不拘多少研为细末,以蛋清调成膏状。每夜敷之,次晨以温浆水洗去。李子核味苦平、无毒,富含油质,治面干黑子,令人好颜色。本方应用时须将李子仁去皮细研,蛋清量宜略胜,使调成的膏较稀,效果方佳。



8.升麻白芷汤:防风6克,芍药、苍术各一克,黄芪、人参各二克,葛根四克,甘草一点二克。上药研细粉,以姜枣为引,午前服,每日一次。此方宜于中气虚弱、寒湿内停、气血不畅而面生黑斑者服用。本方剂量偏小,可依比例加量炮制,长期使用,效果更好。治面色紫黑。使面部气血通畅,肌肤得养,自然光华荣润。



9.桃核承气汤:桃核、大黄各12克,桂枝、甘草、芒硝各6克。上药加水共煎,取汁。饭前服用,每日三次。本方主要由活血及导泻药组成,适用于胃肠郁热,血气淤滞而生长面斑者。



10.雀斑汤:丹参3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生地20克,鸡血藤30翘15克,荆芥穗10克,生甘草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凉血祛痰,清肺祛风。适用于肺火郁于孔络,风血相搏,孔络瘀滞型雀斑。



11.神仙玉女粉:益母草适量捣研。每日早晚洗患处。能祛斑,退皱。



12.杏苓美容散:杏仁300克,茯苓、莲子各60克,白米面3000克,白糖300克。研为细粉,水煮数沸。或随意服之,或以之洗面。此为清宫秘方,用药少且多为食品,以杏仁为主,能润燥清热祛斑,光悦滋养面部。此方服之可养颜洁面,洗面可祛斑白肤,日久自效。治黑斑、面黯。



13.冬莲白芷散:冬瓜仁五两、莲子粉五钱、白芷粉三钱。合研为细末,每日饭后用开水冲服一汤匙,非常有效。



14.黑又白面膜治雀斑:将中药黑丑研为细末,加入蛋白,睡前涂于脸上,次晨洗去,连续用7天,可消除雀斑。



15.灰茭白治雀斑:取灰茭白一只切开,将有汁水的横断面,轻搽患部可治愈。



16.芜菁治雀斑:将芜菁之实捣烂,涂在脸上,可治雀斑。



17.赤小豆的花,压出汁来抹在脸上有美容功效。将赤小豆在锅中烤,然后研为细粉,与米糠混合,加入开水饮用,可消除雀斑。



18.丁香白芷散治雀斑:白僵蚕、白附子、白芷、山奈、硼砂各三钱,石膏、滑石各三钱,白丁香一钱,冰片三分,共为细末,临睡前用水和少许搽擦。



未完待续。。。。。











蜂蜜猪油膏

[日期:2009-02-09]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食物组成]蜂蜜70毫升熟猪油30膏升

[制作方法]将上2味混和,拌成油膏状。

[使用方法]涂冻伤处,每日数次。

[方义解说]蜂蜜性味甘平,可润肺补中,缓急,解毒,润燥。与熟猪油和为膏,可以润泽肌肤,保护皮肤。

[应用功效]防治冻疮,手足红肿溃烂。









大蒜涂擦方

[日期:2009-02-09]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食物组成]大蒜适量

[制作方法]夏天将独头大蒜捣烂,放在太阳下晒热。

[使用方法]趁热擦在原已经冻伤处皮肤上,1日3~4次,擦4~5日即可。另也可将大蒜剥皮蒸熟捣烂如泥,1日2-4次涂擦患处。

[方义解说]大蒜辛、温,有杀虫、解毒、消积、行滞、健胃之功,《本草拾遗》记载:“去水恶瘴气,除风湿,破冷气,烂痃癖,伏邪恶,疗疮癣。”现代研究认为大蒜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被人们誉之为“地里生长的青霉素、链霉素”,“天然的广谱抗菌素”。

[应用功效]主治白秃癣疮,并可预防冻疮复发。







辣椒酒浸液

[日期:2009-02-09]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食物组成]尖椒15克白酒适量

[制作方法]将尖椒切丝,浸入酒中泡10天。

[使用方法]用浸液涂冻疮红肿发痒处,1日3~5次。轻擦,勿搓破皮,亦可煎水外洗,或用辣椒粉1份,凡士林4份混匀外擦。

[方义解说]辣椒又名辣茄、腊茄,性味辛、热,有温中散寒,开胃除湿之功。外用“洗冻瘃,浴冷疥(《百草镜》)”,能祛风行血,散寒解郁。

[应用功效]治疗手足冻疮。







仙人掌糊

[日期:2009-02-09]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食物组成]仙人掌适量

[制作方法]将仙人掌去刺捣成糊状。

[使用方法]用仙人掌糊敷干冻伤处,纱布包扎,5天后去敷料,l一2度1次就好,3度冻伤,3天换药1次,1周可痊愈。

[方义解说]仙人掌有行气、活血、消肿作用,可排脓生肌,消肿毒恶疮。

[应用功效]治疗手足红肿冻伤。







樱桃泥酒方

[日期:2009-02-09]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食物组成]新鲜樱桃白酒各适量

[制作方法]选择好的樱桃,用凉开水洗净,放入瓶中,加入白酒浸至没樱桃为度,加盖用蜡蜜封,埋于背阴处约1.5-2尺深地下,到冬季取出,将樱桃和酒分别装瓶备用。

[使用方法]用樱桃酒擦冻疮处,或单用樱桃汁水擦伤处。

[方义解说]此方选自《梁候瀛集验良方》。方中樱桃甘温,可滋润皮肤;酒能温通血脉,散寒。

[应用功效]用于治疗手足冻伤。









手膏

[日期:2009-02-09]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 [字体:大中小]

[食物组成]栝蒌瓤60克杏仁30克

[制作方法]杏仁烫浸去皮,与瓜蒌瓤同研如膏,以蜜调令成膏。

[使用方法]每夜涂手。

[方义解说]此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方中栝蒌瓤味甜而富有粘性,是治疗皮肤皴裂的植物性药物中较佳者;杏仁能滋润皮肤,使皮肤得到营养,不会在于寒风燥的气候条件下发生皴裂;蜂蜜更是营养皮肤的上等药品。此膏不仅能防止皴裂,而且能使皮肤白净柔嫩,富有弹性。调制时加入蜂蜜宜适量,不宜太稀薄,也不宜太稠厚,否则使用不方便,也影响疗效。

[应用功效]令手光润,冬不皴裂。









































































































































































献花(0)
+1
(本文系异乡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