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会课内容系列化的初步探讨

 小粉团 2012-08-01

班会课内容系列化的初步探讨

         一组  太仓  费佳玉       QQ624309594

摘要:当前从管理层到班主任都对班会课表现出相当的重视,不仅表现在课程开设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和规范,而且班会课的针对性和教育实效也越来越被重视。然而班会课的开设缺少规划,没有长远的教育目标,较多地处于零散状态,使班会课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重视班会课内容的规划并使之系列化,是提高班会课实效的重要举措,是当前主题班会课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主题班会课;系列化;规划;实效

班会课是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通过班会课的开设,沟通师生情感、启迪做人知慧、增长德育素养、创设和谐班级……从而引领学生完成从他律到自律,从自育到自塑的理想育人轨道,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都起着重要作用。

一、当前中小学主题班会课的现状

1.班会课普遍得到了重视。在当前应试教育砝码不断加重的同时,加之社会舆论偏差、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德育教育乏力,使得在校学生的德育素质存在较多问题。可喜的是教育工作者清醒地意识到当前学生的不足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班会课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虽然被提出而且被教师所重视,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发挥育人作用,影响学生德育素质是相当有限的,班会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提高学生德育素养的最有效途径。因此从班会课的实际操作者,学校层面、班主任层面都对班会课相当重视,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是绝对不能挤占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校对班会课作用的认同,体现了对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视。

2.班会课的内容零散杂乱。由于国家各部门对教育的“重视”,要求在学校课程中开设诸如青春期教育、禁毒教育、国防教育、艾滋病教育、慢性病防治教育、环保教育等等一系列的课程,而且每个学期都有具体的课时要求,而学校课程的开设及课时数的确定又必须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来设置,不能随意增减,在应试压力下,权衡后也只能在主题班会课上进行这些内容的教育,使得班会课的开设内容五花八门,教学的内容也显得较为零乱,班主任成了任何课程都会教的“百搭”。因为内容的零散和任课教师的非专业化,使得班会课在有些方面的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3.班会课缺少系统的教材作指导。班会课的开设及授课内容一般由学校或班主任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主题,具体的课程实施由班主任或学生来操作,没有具体的统一的教材供参考,加之各校各班级的生源特点不同,班会课的针对性、侧重点不同,造成了当前班会课缺少长远规划,以零时主题居多,东一榔头西一棒现象突出,教育目的没有系统性,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开好一堂班会课的层面,没有考虑到把班会课上成系列的主题教育课,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和随机性,因此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和培养目标作用不明显,其得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效果不尽人意。

二、班会课内容系列化的必要性

班会课内容系列化是指在学校或班主任的规划下,班会课内容在一段时间内相对集中在某个主题上,通过成系列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课程的实施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它们是德育总目标的细化和分解,而最终又归一到德育的总目标上来,即通过一系列而非单独的课来实现德育目标。班会课内容的系列化是有效班会的理性思考,是基于对提高班会课效果,对学生产生持续影响的现实教育需要,是独立班会课的延伸和拓展。促使班会课系列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育目标要求班会课内容系列化。对某些内容的教育教学,光靠一节课有时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德育工作要内化到学生心灵深处,更是需要从不同侧面来实现授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另外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教育,有利于把问题由浅入深地加以分析,切实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再者,教育内容也需要有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光靠一两次主题班会就解决全部问题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教育的规律。

2.多维度的教育需要班会课内容系列化。教育是有意义有目的影响人的过程,是一个比较长久的转化人的过程,需要通过不同侧面,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才能发挥教育的作用和达到教育目的。比如在进行起始年级的习惯养成教育中,不仅仅要告知学生需遵守学校的哪些规范,更需要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来让学生认识到遵守学校规范的必要性,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言行举止。

3.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给孩子时间。学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特定的规律,应该跟据学生情况、班级实际来制订教育内容,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班主任经常会碰到教育学生时,学生当时态度诚肯、虚心接受,但时间不长又犯错误了,这是相当正常的,否则教育就不会这么难,也不会存在问题学生了。正因为教育是影响人的活动,是一个需要用时间来验证效果的活动,是一门慢的艺术,所以班会课的开设通过系列化来不断地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影响是相当必要的。

三、班会课系列化的组织形式

对于系列班会课来讲,每节课的内容都是围绕着某一主题,每节课在主题中所处的功能和作用也不尽相同,根据授课内容及在主题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来分,系列化的班会课一般可以分为并列式和递进式。

1.并列式的班会课系列,即每节班会课的内容从几个不同侧面,来表现突出同一个主题,说明阐述同一类问题,各课之间只是横向存在关系,所授课程不存在先后次序问题。如感恩教育系列中的感恩家人、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等等,各课之间相互依存度不高,也不需要通过哪一课来进行铺垫,各节课均可以单独授课,增加或缺失某一课对整个教育效果影响不大,先后次序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2.递进式的班会课系列,即每节班会课需要解决的目标任务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各节课的教学内容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为了前后连贯和有条理性,课与课之间存在先后次序,不能颠倒,有着特定的方向性。同样以感恩系列为例,班主任设计时就故意从感恩同学、感恩家人、感恩社会由小到大逐步递进,有先后的依存关系,缺失了其中的某一课,下一课的内容衔接不好,整个教育内容则会显得零乱。

四、班会课的系列安排思考

班会课的设计安排需要有长远的规划,要以保证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接受比较全面的德育教育为出发点。学生所处年级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也不相同,因此班会课的教育目的任务侧重点也要体现出不同,建议安排如下。

初一年级学生刚升入初中,由于年龄小,思想单纯,做事没有恒心,自控能力差等因素并存,但是他们的内心深处是要求上进的,也想在进入初中后好好表现,只是一下子很难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小学时的各种陋习不能在短时间很快改正过来。因此在初一上学期重点需要加强中学常规教育、礼仪教育、亲情感恩教育,以此来强化学校纪律,规范学生言行,懂得尊重师长,以尽快适应中学生活。我校在初一新生入学后不是急于上课,而是聘请部队官兵到校为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让他们在一入校便接受严格的纪律教育,使学生快速入轨,及早树立初中与小学不同的思想观念。初一下学期可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爱校、爱班、爱集体教育等。

初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学习生活已基本适应,同时在心理和生理上也发生了变化,处在从少年到青年过渡的关键时期,开始考虑人生的目的,意义,但思想不稳定,散漫,逆反心理重,因此重点通过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进入青春期后自身生理上的成熟变化和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克服弱点,奋发向上。着重进行青春期心理指导,进行励志教育。初二下学期以爱党、爱国、爱家乡、爱校、爱同学、爱家长的教育,开展忠心献给党,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的系列活动。

初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大,身体发育较快,生理和心理想对成熟,而且面临毕业中考,对升学考虑较多,较多的同学会在思想上对自己严格要求,自律意识和学习目的性明显增强。当然也有少数学生会因成绩不理想,缺乏上进动力而自暴自弃,反而各方面表现越来越差。因此初三学生重点需结合毕业升学,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处理好学习与休息的关系,干劲与学习方法的关系。

当然,一个完整的班会课系列可能涉及较多的课时数,也不一定必须在某个年级内全部完成。还是要根据学生实际,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班会课教学。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用在班会课教学上同样相当贴切。

五、班会课系列化面临的困难及实施建议

使班会课内容系列化是班会课教育现状的要求,是提高班会课质量的重要保证,要让班会课内容形成系列,成为学校班会课的课程和校本教材,不仅存在着编撰内容工程量太大,而且各学段的内容重点不同,目标要求各异,所以让班会系列化且符合学校实际,面临的困难是相当大的。

(一)存在困难

1.缺少专门的人才开发系列化校本教材。把相关的内容组织起来形成系列,不仅需要统筹兼顾教材的难度,还要考虑教材的广泛适度,这需要通盘加以考虑。仅靠班主任自行编撰,不仅时间精力不够,不能与其它教师进行很好协调,编写的内容局限性也较大。另外主题班会课的内容,有些是涉及比较专业的内容,比如心理健康,国防知识等,这些内容看似简单,然而要编撰较高层次的校本教材,也不是件易事。

2.缺少管理层的有力推动。当前管理层比较重视班会课的开设意义,肯定班会课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没有把班会的教材提到该有的高度,当然也有认为班会课不一定要有统一的教材。班会课不用统一教材,不等于教师上课时没有精心准备,反之有的班主任为上好一堂堂的班会课,背扣花费的时间精力比文化课多得多。给教师提供适合的班会课教材,而且是成系列有针对性的,相信可以让很多青年班主任从中得到启发,通过二次开发后便能轻松使用,班会课的效果也更好。

(二)实施建议

1. 做好整个初中阶段的班会课内容系列化规划。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对整个初中阶段的班会课教育内容作一梳理,明确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确定哪些教育内容需要进行系列化教育,哪些内容只需要零星班会课即可达到教育目的。

2.以区域(学校)为单位开发适合当地区域(学校)特点的班会课系列教材,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投入到班会课教材的开发整理中来。若以区域为单位,那么集中区域内比较专业的人才进行班会课系列化开发,还是比较可行的。而集中学校的班主会进行班会课内容系列化编撰,尽管在专业层次上有所欠缺,但有着贴近学生认知特点,更易让学生掌握的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