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拆迁轶事:权贵一直是拆迁的最大阻力

 hyz010 2012-08-02

古代拆迁轶事:权贵一直是拆迁的最大阻力


转自:http://www./mil/2011-05-31/content5_49167_4.shtml
因为占地违章太多而导致京城街道狭窄,中央特命令右侍禁阁门祗候(官职名)谢德权负责整治。于是谢德权先要拆除权贵们的房舍,结果当然是遭到了他们的抵制,最后中央下命令终止拆迁。然而老谢也是个硬骨头,偏偏不接...
[文章内容均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违章建筑也能拉动gdp

 
  另外,两宋史上还有一个与拆除违章相关的财经名词:“侵街钱”。据说发明专利应归神宗时任代理陕西转运使的李稷。当时上上下下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拉动gdp,李稷于是有了向违章建筑征收“侵街钱”的发明。史书上说征收侵街钱在陕西各州、军、县、镇实施时,民众为此将李稷与另一个瘟官李察并称,编了这样的顺口溜:“宁逢黑杀,莫逢谡察”,宁可遇到鬼,也别遇到这二位官大爷。就这些信息分析,“侵街钱”的征收对象恐怕远不止违章搭建的房舍,而是把所有小商小贩临时性流动性的摊位,全都一网打尽了。虽然老百姓骂娘,但有关部门很赏识,于是这个拉动gdp的大好办法就顺利推广到其他地方。

 
  神宗去世后,司马光给新皇帝上疏,点名指责收取侵街钱的坏作用是使广大老百姓失业,过穷日子。于是中央正式发文取消侵街钱。但不久又有监察御史孙升举报梓州路转运副使李综仍旧在收侵街钱,看来要让地方政府放弃这份土地财政收益并不容易。

 
  与侵街钱相似的还有“侵河钱”。孝宗时,建康知府张孝祥上疏分析秦淮河发大水的原因,在于两岸百姓侵占河滩建造房屋,地方政府则向他们收取“侵河钱”,其实就是变相的地租。居民以交钱换取侵占河道的合法化,政府则因此增加一条创收渠道,至于维护河道清洁畅通什么的则无暇顾及。看来古代也有保持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当然也有善于变通的事例:北宋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苏东坡知杭州,访问民间疾苦,父老都说运河淤塞害苦了他们。于是苏东坡组织人力,历时半年,完成了一桩疏浚盐桥、茅山两河的实事工程。盐桥运河岸上,原有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有关部门树立的石碑,碑上详细记载了运河两岸官地丈尺界线,以防被人侵占。但是20余年来,两岸居民纷纷过界占地,等到苏东坡作实地勘察时,已经建了几千间房屋。根据法规,这些违章占地的建筑物都要拆光。但是在苏东坡令技术人员作实地测量规划时,广大违建房舍的居民便纷纷来到政府机关,向长官建议:仅让大家退后“丈尺”,留出确保工程照规划实施的地域,并“各作木岸,以护河堤”。然后各家再根据所占的面积交租钱,政府可以用这笔钱作为河堤的维修经费。这样,老百姓的违章房子保住了,政府也有了治理河岸的钱,岂不是两全其美?苏东坡觉得这个主意非常好,于是就报告了上级,照此施行。但是这样圆满的拆迁,在史书上数一数,真是少之又少,唯有一声叹息。
上一页1234

本文相关标签: 拆迁 最大 阻力 中国式 权贵 轶事 古代 一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