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股民”唠叨银行股

 禅修缠休 2012-08-02

“老股民”唠叨银行股

(2012-07-29)

 

银行股长期低迷,导致看空者不少,我身边的有识之士居然也不乏看空者,进一步导致银行股长期低迷,进入认识上的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好在我的银行股这两年并没有让我亏损,否则就真的让他们替我担心了。说实话,其银行股低迷时间已超过我曾经的判断。对于银行股低迷的原因,不外乎下面几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其实就因为银行股不涨导致的老掉牙问题。都是价格低迷惹的祸!

 

1,银行股的业绩已到顶,未来将存在不断下降趋势。

2,在降息环境下,利差降低,未来实现利润会不断下降。

3,宏观经济趋势不明,资产质量下降,贷款不良率将有可能大幅上升,引起实质性亏损,导致净资产降低。

4,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这些都是银行长期利空,预示着银行业高额利润不可继续。

509年四万亿激进投资,十万亿平台融资质量堪忧,将导致大规模不良贷款产生。

6,我国银行股市值占比太大,未来不可继续,将存在下降趋势,意味着银行股大幅上涨不可能。

7,银行股的利润增长依靠从市场圈钱支撑,失去了圈钱功能的银行股,门都开不了,别说利润增长了。

也许,以上这些问题是目前市场人士的共同观点,所以就认为目前的银行股价格是合理的,并没有低估。甚至也有个别认为目前的银行股价格并没有低估甚至高估。是吗?真的如此吗?我不以为然,也有不同看法。当然,就算是见仁见智吧,让时间来证明这些问题。

因为以前说的太多,今天我也并不愿意深入阐明这些问题,否则就太唠叨了,没必要。因为我知道明白的能明白,不明白的说再多也没用,所以就还是马马虎虎说几句吧。我的观点如下:

 

1就长期来说,作为百业之母的银行业具有持续不断增长的特征,随着通货膨胀、货币的增长而增长,随着宏观经济的增长而增长,随着城市化的提高而提高,天花板之高任何行业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所以,我始终认为,作为服务业的银行不是周期性行业,最多就是个弱周期行业。遗憾的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彻底颠覆了人们对银行业看法,简单的认为这不是“百年一遇”而是常态。

当然,银行同样的会随着宏观经济的波动而波动,在自由市场环境下呈顺周期波动,具延迟特征。在我国逆周期监管的环境下,会平滑周期性波动幅度。从这个角度来说,银行也是周期性行业。但是,我们该明白,难道存在不随宏观经济波动而波动的行业?我个人认为是没有那样行业的。

所以,所谓的银行股业绩已到顶,未来将存在不断下降趋势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也是缺乏理论支持的观点,尤其是在进入城镇化中间阶段的我国经济。君不见很多人在08年就曾作出银行股业绩已到顶的结论,现在的银行利润与08年相比又如何呢?告诉你一个事实,就民生来说,2012年利润将是2008年的4倍多,是2007年利润的6倍。

银行业是个古老的行业,几百年的历史,我曾经统计过国内外上百年的总资产收益率指标,我发现,从长期来看,银行的总资产(年末数据)净利率保持在0.50%-1.5%之间,期间会有波动,但总的来说始终比较稳定。所以,就长期看,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深入,银行规模将不断增长,实现利润同样的会不断创新高。

2,是的,这是事实,在降息环境下,银行利差会降低,但不一定利润会负增长或者说下降,利润增长幅度的下降是可以肯定的。

从短期看,对于在降息环境下银行利差降低,从而影响获利能力的问题,我曾经搞过一个公式来表示:利润增长率=((1+资产增长率)*1+利差增长率)-1*100%。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见,毛估估看,假如资产增长率高于利差下降率,那么利润会继续增长。只有在利差下降比率超过资产增长率的环境下,银行的利润会出现负增长。

我刚才看了下今年两次降息结果,我从理论上毛估估,连续两次降息及存款利率上浮的结果是降低了8.44%的利差。如此,意味着只要明年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8.5%左右,实现利润就不会降低,保持平衡。假如规模增长超过8.5%,那么经营业绩就能实现同比增长。你说呢?明年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是否会低于8.5%。我的判断是,明年银行的规模增长率不低于16%,优势银行的规模增长率不低于20%

何况所谓的加息降息,利差的提高降低,只不过是在经营过程中正常的波动而已。降息周期以后是加息周期,加息周期以后是降息周期,随着宏观经济的波动而波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在上面的第一条中已说过,就长期看,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是比较稳定的,也是波动的,在降息周期中降低的总资产收益率,在加息周期中会如数还给你。即在降息周期中降低的利润增长率,在加息周期中会以高速增长来弥补这个缺口。这就是银行。

3宏观经济趋势不明,资产质量下降,贷款不良率将有可能大幅上升,引起实质性亏损,导致净资产降低。这是目前市场中大多数人的观点,也是正常的想法。毕竟对于银行来说,银行就是个经营风险的行业,银行的本质风险就是资产质量风险,只有资产质量的大幅度下降,换句话说就是坏账趋势性大幅度上升,才会对银行构成威胁,而且是致命性威胁。

一般情况下,考虑到我国银行较高的拨备覆盖率,影响当期实现利润的不良率临界点在2.50%左右,也就是说,假如不良率提高至2.50%左右,那么就不会影响当期利润。当不良率超过2.50%的情况下,实现利润会有实质性的负增长。那么假如经济继续恶化,银行资产继续恶化,不良率大幅提高对于银行利润的盈亏平衡点在哪里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在前天毛估估了一下,计算了个在极端环境下的盈亏临界点。一般来说,当贷款不良率超过5%的时候,考虑到不良贷款毕竟还有着一定的可收回部分,所以就没必要要求100%覆盖率,按国际惯例,有个50%以上的覆盖率就可以,我在这里就计算75%的覆盖率吧。

毛估估民生年末贷款14000亿元,去年末拨备余额270个亿,今年拨备前利润大概在600个亿全部作为拨备处理,不良贷款率临界点=270+600/14000/75%=8.29%。也就是说,只要一年的利润全部用于拨备计提,就可以满足8.29%的不良贷款率,不至于构成业绩亏损。

假如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那么就使用两年的利润来作为拨备计提,如此,不良贷款率临界点=270+600+600/14000/75%=14%。也就是说,只要二年的利润为零,全部用于拨备计提,就可以满足14%的不良贷款率。由于没任何亏损,所以净资产也并没有降低。呵呵,说实话,我可不相信会达到这个不良率。

而且,我们该明白,当资产质量全部暴露或者说稳定以后,民生的每股净利润立马会达到1.50元以上。这就是银行业!如此,当银行股的市场价在以净资产交易的情况下,我们还怕什么?

4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这些都是银行长期利空,预示着银行业高速增长不可继续。

是的,这也是事实,尤其是金融脱媒,假如按美国的金融模式,这个措施会降低银行规模的成长性,如上所述,银行总资产收益率基本上保持稳定在一个区域,只要总资产增长率下降甚至负增长,那么意味着银行利润高速增长就不能继续。

但是,我们需要从现实说起,就目前我国的金融模式来说,无论脱媒不脱媒,除现金外,钱总是在银行里,只是不同账户的区别,不同资产模式的存在,比如说阿里巴巴、淘宝那里小商户积累的钱不少,看起来似乎在淘宝的账上,其实,不管你怎么折腾,最终还是成为银行的客户存款,比如说上交所发行的企业债,最终的结果还是成为银行存款,而银行的作用或者说经营模式就是腾挪这些资金,雁过拨毛,过手揩油。也就是说,在现有的金融模式下,只要银行里的钱仍然在继续增加,就无需担忧银行的业绩增长问题。

所以,说起来,真正需要关注的不是金融脱媒会怎么样,而是金融模式是否发生改变。我相信,这个东东谁也不敢轻易涉及。

利率市场化属于短期(按国人的赌性判断,也就两三年的时间吧)影响,随着大家都知道恶性价格竞争对谁都没好处以后,恶性竞争就会停止,资产收益率又将维持在一个合理区域。尤其是在国有四大银行处于控制性局面的环境下,只要四大银行之间不发生恶性价格战,形成价格联盟,那么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君不见有关部门正在寻求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嘛,其实,这就是价格联盟的初始状态。

同时,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我们该知道该明白,金融脱媒与利率市场化不是一夜之间可以完成的,这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慢慢来,需要大家慢慢的适应,需要稳定,尤其是金融业,任何国家都伤不起啊。这两个东东在我国,最起码已经说了十来年,实行了五六年,目前的银行就处于金融脱媒与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之中。在已经实行了五六年的过去,你感觉到了金融脱媒与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冲击力了吗?似乎没那么明显对吧。难道会在未来的一夜之间产生强烈的冲击力?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509年四万亿激进投资,十万亿平台融资质量堪忧,将导致大规模不良贷款产生。

说实话,我对这个观点从来都不以为然,在我看来,平台融资是银行的优质资产,具有准国债属性,无非就是利率低一点而已。尤其是当我看见了20107月初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通知文件出台以后,更坚定了我的观点。好玩的是,这些明明白白的优质资产,竟然会被市场人士妖魔化为高风险资产,我不得不佩服那些人的想象力,身为中国人,难道就不知道我国国情与他国国情的不同。

在这里,其中的逻辑是:我国法律禁止地方政府举债或者说负债运行,所以平台融资行为就是地方政府的违法行为,既然中央政府默认了这个违法行为,那么中央政府或者说财政就该负责其结果。

何况,到了今年年底,09年产生的十万亿平台贷款已还款过半,到时候大家就可以看见,那些所谓的高风险资产是否真的成为不良贷款了呢?我们总不能不顾事实而凭自己的想象力吧。

对了,在这里就多此一举。看空的人们,也许你没关心过那个以财政部为首的四部委关于平台融资“新老划断”的联合文件吧?嗯,假如你有兴趣,就去研究一番吧。

6我国银行股市值占比太大,未来不可继续,将存在下降趋势,意味着银行股大幅上涨不可能。

嗯,这是市场派的观点,在此我不予评论。我们就让时间来证明这个问题吧。

7银行股的利润增长依靠从市场圈钱支撑,失去了圈钱功能的银行股,门都开不了,别说利润增长了。

其实,这是大多数市场人士的一个误区或者说谎言,近几年银行不断股权融资,并不是为了维持正常经营,而是为了应对巴三监管指标的提高。我们该明白,在巴三以前,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监管指标是4%,目前巴三的监管指标是8.5%,在这里整整提高了一倍之多,意味着在风险资产零增长的情况下,也需要提高一级资本或者说净资产100%,依靠银行利润来补充根本不够,只能在市场进行股权融资。这就是这几年银行不断股权融资的根本性原因。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想当然的认为银行的股权融资是为了正常经营的需要。对此,我只能表示一声叹息!

目前来看,上市银行基本已满足巴三监管要求,意味着银行大面积股权融资将告一段落。对于稳健经营的银行,比如说国有银行,未来将并不需要股权融资就可以满足正常经营,满足稳定增长的规模,满足实体经济不断增长的信贷需求。对于经营激进的银行,那么还是需要一定的股权融资来支持其高速发展,支持规模的高速增长,实行跑马圈地战略,以提高市场占有率。

顺便在这里说一下,银行采用次级债募集资金支持正常经营,这不是股权融资,这不是在市场圈钱,这属于债务融资,与实体企业的银行贷款没什么区别。试想,假如贵州茅台为满足高速发展的资金需求,开始向银行贷款,有谁会认为这是茅台在市场圈钱呢?唉,市场对银行的认识误区实在是太多太多,我都不好意思去说。

8,再增加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我国的银行利润相对全社会占比太高(甚至有人会说银行利润占比50%的胡话),这不合理,需要抑制银行暴利,支持实体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也证明了银行业暴利不可持续,支持银行利润见顶的观点。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个伪命题,充其量是个思维误区。在这里,大多数人是把美国银行利润占比作为参照物,就认为我国银行利润占比太高的想当然观点。

其实,由于我国与美国的金融模式不同,所以仅仅看银行业进行对比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客观行为。美国银行相对整个金融业的占比很低,我国银行相对整个金融业的占比很高,两者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你能明白吗?是彼此金融模式的不同。

其实,就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国内生产总值来看,我国金融业与欧美金融业的差距非常大,至少还可以翻一番。这就是银行业未来将继续高增长的背景或者说理论基础。

其实,在我看来,目前银行业唯一的不确定性是: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即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环——存款利率的全面放开。我个人希望央行在下一次降息的同时继续扩大存款利率的上浮幅度,以促使银行差异化经营,促使银行业绩出现分化,抑制银行业整体业绩高速增长,以减少对银行业暴利的指责。

最后,对于银行股价格低迷的一句话评论:都是盘大惹的祸!君不见只要是大盘蓝筹股都死气沉沉嘛。意味着目前的市场属于投机占上风的阶段。所以,希望懂市场但不懂企业不懂经济不懂金融的市场人士,别轻易评论看空银行股,否则,未来会让你显得尴尬。

 

原文来源:http://blog.eastmoney.com/zyl01698/blog_180486060.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