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老根”和他的闽南“华西村”梦想(转)

 abcd396 2012-08-02

“李老根”和他的闽南“华西村”梦想(转)

    编者按:一个村庄的富裕,一个企业的壮大,在它起步的初始阶段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往往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头人,不仅怀抱理想,而且敢于行动。本文的采访对象——“李老根”,就是这样一个富有理想又富有创造激情的致富带头人。

    他没有把千万元资产留点给自己享受,而是全部扔到荒地里,建起了现代化农庄。他要把厦门的“垃圾场”改造成特区的“后花园”,却从来不向政府要一分钱扶持资金。有人说,他是“怪人”、“傻子”,也有人说他的山庄是现实化的“乌托邦”,但他的梦想感召着300多农民和退伍军人跟定他一起艰苦创业。尽管闽南“华西村”还是他的一个梦想,但他的所作所为已值得人们喝彩。

  长满老茧的手往黝黑的脸上一抹,汗水顺着指尖泻下。放下锄头,捋起沾满泥巴的裤腿,伸脚往菜田边的水沟一抖,一瘸一拐地走上田埂……

  “干完活,心里就是舒坦。”“李老根”的脸上露出憨实的笑。他似乎时常在笑,笑的时候,脸上的皱纹映射出岁月的折痕。跟他一起干活的退伍军人罗志建说,他平时总是笑眯眯的,在最困难的时候,他的笑总能让人重新燃起信心,然而许多痛苦他却一人咽下。遇到特别顺心的事,他却不笑,也不多说话,似乎在想着什么。

  “老根”右脚上的伤,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他在部队一次执行任务时留下的。当时,一门大炮在山坡上推进时,炮后座突然向后撞来,他一把推开身边的战友,自己的右脚却被砸成粉碎性骨折……

  “退伍后坚持干活,身体好,脚上的血脉活络,这伤才没给我带来大的后遗症。何况,在一线劳动中,能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不至于使自己的想法成为不切实际的妄想。”不认识“老根”的人,谁也看不出,他是一个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的董事长。

 “想让农民真正富起来,不能没有新思路”

  “老根”的真名叫李水钻,他创办的厦门天竺实业有限公司,就在海沧天竺山森林公园脚下的洪塘村。如今,这个公司的现代化农庄已经种上了1000多亩、30多个品种的特种无公害蔬菜、水果和中草药,辟出了近百亩鱼塘,养起了上万羽土鸡、土鸭,开起了农家风味菜馆。然而,山庄创建之初,“老根”面临的却是重重的困难和阻力。

  一直到2003年,洪塘村还是一个十分传统的农业村。上世纪80年代,这里主要种植制糖甘蔗,提供给厦门糖厂,农民收入还比较稳定。1996年,厦门糖厂倒闭,洪塘村大批蔗农没了出路,只好把甘蔗推到市场上,一根一根地卖,有的索性让地荒着,出外打工。“当时,我回老家看到这样的景象,心里就像被一根铁丝揪着,特别难受。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啊!”“老根”说到这,沉默了一会儿,忽又愤愤不平起来:“一吨甘蔗那时能卖230元。可有一次,几家蔗农运甘蔗到漳州卖,没想到被一个商贩压价压到80元。蔗农们十分无奈,只好准备卖出去。听说这个消息,我当时就火了,马上赶到漳州跟那个商贩论理,把甘蔗拉了回来。接着,通过熟人联系到泉州南安一家销售商把甘蔗按正常价卖出去。”

  在山庄干活的洪塘村农民黄武生,还清晰记得当时的情况。“那时候,水钻自己办了一家运输公司,为了让甘蔗尽早卖出去,他第二天就让自己的车队放弃业务,无偿帮助大家把甘蔗运到南安。大家一定要感谢他,他拗不过,象征性地收了点汽油费。”

  经历了这件事,“老根”心中憋了很久的一个想法变得更加强烈了。“想让乡亲们真正富起来,不能没有新思路。那件事以后,我就在村里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1公斤花菜,农民卖给批发商只有6角钱,批发商转给零售商贩是2元钱,商贩卖给顾客变成了3元钱。农民一年辛苦到头,赚来的钱真是太少了!”

  农民要增收,要致富,路在何方?2002年,“老根”请来厦门大学的农业研究专家帮助做深入调查。“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民的观念过于传统,他们的种养结构单一,产品没有竞争力,几乎不存在附加值,更谈不上品牌观念、市场观念。而且,种养规模小,成本高,农业技术水平低,抵抗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很弱。这就是要害所在。当时我就想,要建一个按现代企业模式运作的农业山庄,带着乡亲们一起富起来。”2003年,“老根”决定在天竺山脚下建立一个现代化生态农业山庄,产品实行配送直销模式,让农产品直接从农田到餐桌。于是,他把自己的运输公司转让出去,加上承包建筑工程赚来的钱,准备全部投到山庄建设中。

  “老根”的想法一提出,在亲戚朋友中炸开了锅。曾经跟他一起承包工程的弟弟李水池把他的钱从银行中取走“管制”起来,还用钱建新房,买豪华车。“老根”动怒了,从此不再踏入弟弟家门一步。“那时候,朋友劝他,辛苦赚点钱不容易,留着自己享受多好;兄弟们怪他:钱全部扔到荒地里,赔了老本吃不了兜着走,还不如拿去建房、买车;好心的乡亲们也都不理解,大家都到城里发财,你李水钻为什么往穷乡下钻呢?很多人都说,他是头脑发热,疯了。我真后悔,觉得自己那时真是目光短浅,不理解他的心思。”李水池如今一谈起这事,就很愧疚。

  “老根”铁了心要建山庄。2003年8月,他把还未收回的近千万元工程款收了回来,一口气投到山庄建设中,成立了厦门天竺实业有限公司。当时,洪塘村的田地年租金才300多元,老根以每亩每年700元向农民租,而且租来的500多亩大都是原来种过甘蔗的贫瘠荒地,他还将租地给他的农民聘到农庄干活,包吃包住包培训,每月人均收入在千元以上。

“老根”的“二字经”:技术特种规模品牌

  “‘老根’做事很执著,认准目标就一往无前,有一种军人敢打敢拼的劲头。他只念到小学三年级,在我们面前说自己文化程度低,他不觉得是没面子,他善于接受新观念,而且善于‘借脑’。”为“老根”的山庄提供技术指导的台湾农业专家说:“和‘老根’接触,他的精神和诚意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们,哪有几个企业的老总肯像他这样亲自到一线干活的。”农民黄武生更是深有体会:“我们东孚镇以前是个穷山沟,厦门的垃圾处理厂就在这里,很多到过这里的人都说这里是厦门的‘西伯利亚’、‘垃圾场’。村民们从没想过能富起来,更从来没想到这么多专家、教授会跑到这里来搞研究。现在,水钻搞无公害、高科技种养,品牌包装,他要使出全部力气帮助村民把洪塘村建成闽南的‘华西村’,建成厦门的‘后花园’。这在以前,村民们是想都不敢想的啊!”

  山庄建成后,“老根”开始将他的创业理想慢慢展开,用质量、诚心和公道价格打动了每一个联系过的企业、酒家客户,并与他们建立了稳固的农产品直销配送关系。“企业不讲诚信,生意肯定做不长久。更何况,我们山庄牵涉这么多农户,如果经营不好,倒闭了,那我有何脸面见父老乡亲?”“老根”说:“既然山庄办起来了,就要把它更快更好地持久办下去,让周边更多农民受到实惠。农庄要办好,肯定离不开技术、特种、规模、品牌。”

  “想要带农民增收、致富,天天靠自己窝在地里是想不出什么名堂来的。2003年,山庄初步建起来后,我就联系几家农业科研院所,搞起了技术研发合作关系,还不断请专家教授到山庄来指导,后来自己又成立研发中心和试种基地。山庄要办好,一定要上技术,搞‘绿色’,搞‘无公害’,这样的产品才更受市场欢迎,更有竞争力。”“老根”从一开始就坚持用处理过的农家肥种蔬菜、水果,鸡鸭也全部用经过卫生处理的农家原料养殖。为了获得市场的更多认可,他凭自己的产品实力领回了多张“绿色通行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厦门市《无公害农产品免检证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证书,等等。他还申请了“天竺李老根”商标,所有农产品都贴牌出售,产品有了品牌效应,隐性价值大大提高。

  单靠种菜养鱼,带动农民致富的力度毕竟有限。2003年底,“老根”从厦门市林业局了解到,印度辣木全身是宝,是一种营养保健价值很高的树种,在欧美一些国家被视为“最好的家庭保健医生”,联合国将其列入支援非洲贫困人口的食物清单。辣木已在台湾种植成功,并且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保健食品,单单一盒辣木茶价值在500元新台币以上。辣木让“老根”眼前一亮:这玩意儿好。没多久,“老根”请来了两名台湾的辣木种植专家,对天竺山的土壤、气候是否适合种植印度辣木做了可行性分析。当得到肯定的答案时,“老根”心里一块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下来。2003年9月,“老根”一口气从印度引进了1万株辣木树苗,当时每棵苗价值200元人民币。接着,他又向当地农民租了500亩地,在专家指导下把辣木苗全部种了下去,还建起了辣木生产和研究基地。2004年春天,辣木开始产出,单单做蔬菜用的鲜叶每公斤可以卖到80元。

  然而,“老根”看中的是辣木的高附加值。他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研发辣木茶等系列产品。如今,辣木系列产品也已申报“健”字号保健食品认证。“老根”想的是,如果证书拿到手,就可以大规模建加工厂进行批量生产,那时带动的农民就不是几百人,而是几千人。

  “老根”的山庄火了,乡亲们开始理解他,感激他。2004年,当赵本山主演的电视剧《刘老根》热播之时,洪塘村的村民意识到李水钻的山庄和“刘老根”的山庄很相似,开始改口叫他“李老根”。“老根”干脆把自己的山庄也改名叫“李老根山庄”。

困境中,员工们不要工资支持他

  在技术投入上,“老根”不惜血本,技术研发每年要投入近百万元。山庄建立没多久,他就给所有菜园建了大棚和滴灌系统。然而,好事多磨,“老根”遇到了波折。2004年下半年,就在“老根”的事业要进一步提升之时,由于技术大投入造成资金周转不灵,而辣木产品效益还没有实现,“老根”手头的钱已经花光了,他面临着种种困境。

  那阵子,“老根”要将山庄租用的一块山坡地规划建成食品加工及配套项目,申请上报到有关部门,但不知什么原因批文迟迟没有下达。“没有这些配套,山庄的运转少了一个重要环节,就像手枪卡壳。当时我也有些性急,就按山庄最早申报的总体规划让项目先上马,同时加紧具体规划报批。没想到,有人跑到主管部门去举报,说我的配套项目是违章搭盖。推土机开来了,我只好看着那些房屋被铲平。”天竺公司副总经理龙海厦说:“当时,公司员工想上去论理,被水钻一把拦住。他说,是我们自己不懂法,理亏。”当天,海沧区有关领导闻讯赶到现场,了解情况,不仅妥善处理了事情,还帮助“老根”补齐了相关手续。“老根”说:“这事一辈子我都会记在心上,它给我上了一课真正办好事业还要过法律关。”

  “拆建风波”只是一个前奏。钱花光了,鸡鸭生意也不好,天竺公司只能靠蔬菜水果项目的收入勉强维持运转,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老根”的事业一度处于低谷。

  “那时,我感到十分惊讶,公司员工和农户竟然没有一人离开,更没有人索要工资。水钻对大家说,即使公司倒闭了,也要卖掉地面上的这些家当支付大家工资。大家听了,眼泪都快要掉下来。”公司员工陈金良说:“当时大家一致同意半年不领工资,有的员工甚至拿出自己的存款捐给公司支付部分工资。大家这么做,是因为跟着‘老根’创业,这辈子值了。”公司副总经理龙海厦说:“水钻没有一丝一毫老板架子,公司的大事忙完了就跟大家一起干活,我们喝稀饭,他也喝稀饭,自己从来不搞特殊。这样的带头人,没有理由不跟着他干。”

  2005年初,天竺公司在员工和农户的大力支持下渐渐走出困境,“老根”的创业理想得以延续。

  “老根”说,他最需要的,是人们给他更多的鼓励和精神支持。

“回报社会,社会才会给你更多回报”

  “老根”个性要强,但对需要帮助的人却是一副软心肠、热心肠。“老根”常对员工们说,回报社会,社会才会给你更多回报。

  “老根”听说邻居的儿子谈了对象,要结婚了,却没有钱,他找上门问结婚要多少钱。邻居回答,只要两三千元简单办一下就好了。老根拿出8000元给他,嘱咐他赶快把孩子的婚事办了,再把破房子修缮一下做新房。

  2004年,天竺山还鲜为外界所知。海沧区计划在那年重阳节组织一个全厦门市的老年人公益登山活动,以此带动天竺山旅游开发。“老根”听到这消息,二话没说,提供全部赞助。当时,报名的老干部、老年人大大超出了活动计划的人数,主办方怕给“老根”增加负担,提出减少人数,“老根”却说,帮助老年人健身是大好事,多出来的预算由他承担。登山活动期间,“老根”还请所有老年人免费到山庄吃饭,里里外外摆了150桌,比过年还热闹。席间,“老根”听说一位80多岁老人刚好过生日,马上叫人买来150个蛋糕,一桌一个,为老人庆祝生日。老人开心得不得了。老人们回去后,天竺山和天竺山脚下的李老根山庄在厦门传开了,节假日慕名前来旅游的人比以往多了10多倍。“老根”成了天竺山旅游被炒热的一根“导火线”。

  天竺山森林公园开发以后,承包沿途的公路建设等项目有钱可赚,“老根”用自己原来承包工程的信誉帮村里人拉回了承包项目,自己不承包,也不要一分钱。村民要给他报酬,他却说:只要你抓好工期、抓好质量,不要给我脸上抹黑就行了。

  2006年春节期间,天竺山森林公园试开园,吸引了近10万游客。洪塘村民李金火等几个村民那些天单单卖矿泉水就赚了上千元。还有很多卖水果的、开摩托车的都赚了不少,沿途10多家农家菜馆热闹起来。村民们感激“老根”,说这都是“老根”的功劳。“老根”却说,没有好政策就没有天竺山森林公园,也没有李老根山庄的今天。(福建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