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孩17岁

 爱莉丝 2012-08-02

女孩17岁

第一财经日报 李苛 2012-07-31 10:04:40  
核心提示:这个17岁姑娘,被认为实在是身不由己地承受了根本没有能力承担的重压。

29日,伦敦奥运会女子举重53公斤级比赛的结果改变了中国女举的历史。此前的奥运会经历中,中国女举唯一的一次失手是李卓的银牌。而这一次,周俊三次挺举95公斤均告失利,以零的成绩黯然离场。

作为中国代表团的王牌队伍之一,女举的这次失利引发轩然大波,但在感叹惨败之外,媒体几乎异口同声地表达了对周俊的同情和理解。这并非出于成人社会对一个孩子释放善意的本能——这个17岁的湖北姑娘,被认为实在是身不由己地承受了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承担的重压,她被诸多太复杂的问题裹挟着,公众能给予她的,只有同情。

\

周俊大赛经历寥寥,成绩在国内也算不上拔尖,却依然脱颖而出获得了无比珍贵的女举奥运参赛名额。这颇为离奇的经历被与另一位女举选手田源的落选联系到一起。

媒体整理出这一系列事件的大致脉络:

实力超群的湖北女举48公斤级选手田源被湖南选手王明娟取代,失去了参加伦敦奥运会的机会;作为补偿,湖北得到了53公斤级的参赛名额;而据报道,国内在这一级别最有实力的湖北选手纪静因曾涉入禁药疑云而被否,该级别的2号人物李萍来自湖南,自然无法出战;出于“湖北省体育局”的意见, 湖北小将周俊成为“幸运儿”。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祖尔菲娅夺得53公斤级金牌,她曾是湖南选手,后被交流到哈萨克斯坦,对于个中细节,当事人缄口不谈。

祖尔菲娅的身世如此神秘,围绕这块金牌,各种说法一时甚嚣尘上。

悲情银牌

不能不同情周俊。而对将她推上奥运赛场继而引发惨败的复杂内幕进行持续地追问和反思,将是这一事件留给中国体育的最宝贵的教益。

男子举重56公斤级的吴景彪也没能夺得中国队信心满满的一枚金牌——B组出战的朝鲜选手温熙哲上演“B组奇迹”,以追平奥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冠。

赛后吴景彪痛哭着鞠躬道歉的一幕,通过央视转播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吴景彪来到央视记者面前时已经无法自持,“我有愧于祖国,有愧于中国举重队,有愧于所有关心我的人,对不起大家!”吴景彪的鞠躬道歉和泪水,让人体验到竞技体育残酷性的同时,也觉得有些诧异。虽然输给了一个异军突起的对手,但毕竟赢得了亚军,同样是不错的成绩。

联想到中国队“首铜“获得者喻丹与易思玲所获关注的反差,以及奥运金牌的附加值,吴景彪的失控也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成王败寇,虽然不至于此,但金牌与银牌的差别有如天壤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如果体育无法抛开过于强烈的功利性,运动员又如何做到享受比赛和单纯地追求体育精神?

吴景彪只有23岁,也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孩子。

“机器人”之问

运动员追求更卓越的成绩天经地义,但个人的想法和发展如何得到尊重,如何全面发展,是中国体育一直以来面对的问题。

中国游泳队两大明星孙杨和叶诗文,也因为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现引发了争议。

面对众多中外记者,两位伦敦赛场上最耀眼的运动员被团队要求不能回答太多问题,理由是明天还有比赛,必须回去休息。

媒体记者等候了两个多小时才等到孙杨,但发布会仅仅举行了几分钟就宣布结束,记者一片哗然。而叶诗文面对提问的回答则差不多都是“很激动、很兴奋、训练很苦”,这个在泳池中神勇异常的小姑娘,面对媒体显然相当缺乏信心和经验。以至于有记者提出了一个听起来并不友好的问题,“你是只会训练、比赛和拿牌的机器人吗?”

孙杨和叶诗文错过了一次与媒体一起欢庆胜利、展示个性的机会,想要改变一些媒体的刻板印象,只能等待下一次。中国游泳也失去了绝佳的以不同方式和角度展示成就的机会。除了媒体公关经验欠缺和不被重视,可以吸取的经验还有很多。

奥运前,在关涉中国跳水队和英国跳水“神童”戴利的一场纷争中,机器人一说就曾被提及,遭到了中国运动员邱波的驳斥。

蓝指甲的启示

陆滢也夺得一枚银牌,但她淡定从容了许多。

昨天凌晨,来自上海的漂亮小姑娘陆滢参加了100米蝶泳决赛,夺了一枚银牌,比赛中她将指甲涂上了幸运色蓝色。赛后采访中,陆滢显得轻松而满足,“练了这么多年才明白,并不是一定进入前三才是真正的赢家,只要把体育精神发扬出来,大家都是赢家。”

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处在职业生涯瓶颈期的陆滢没有获得参赛机会。此后她从自由泳改练蝶泳,成为女子蝶泳短距离项目的中国第一人。

有外国记者问陆滢中国游泳水平为何进步神速,她将原因归于海外训练的推广。海外训练让刘子歌等中国女子运动员冲上巅峰,也让张琳、孙杨等男选手超越前辈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在澳大利亚的训练让陆滢走出了昔日的生活模式,对运动生涯和体育本身有了全新的认识。“海外训练可以让我和外国队员打成一片,可以体验他们的生活和训练方式。因为在中国的体制下,队员都习惯训练—休息—再训练。但在国外,队员训练外会读书,有自己的活动。”

陆滢还说,“中国人的想法习惯就是如果我练得很累,才会休息,什么业余爱好都没有,把自己框在一个圈子里,只会一味的训练,这样是不对的。”

在澳大利亚的训练让一度萌生退役念头的陆滢“体会到究竟是你想练和你为谁练的区别”。她认为,以前思想上条条框框的东西太多,把自己局限住了。如她所言,中国运动员的个性发展与展示,确实受到了一些框框的压抑,这些压抑反过来也必然抑制中国体育的发展。

视野的开拓让陆滢对体育有了不同的理解,可以想见,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也将跨出这一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