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

 天雷教育 2012-08-03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

                                                                       2011-05-18 00:01:29

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在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特殊儿童教育、师范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开拓性的实践、试验和研究工作,创建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

拜读了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后,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方才发现我们教育孩子的诸多误区。我深感《家庭教育》读晚了,以前自已对孩子的教育真是太随意了,至少应该在十几年前读(还有再要一个孩子的想法);也深知教育孩子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积起来的学问。俗话说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它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

《家庭教育》书中涉及的诸多方面在当今社会仍然实用,不愧是一本被奉为经典家庭教育书。该书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经验的语言介绍了儿童的心理,列出了若干的教导原则与方法。全书共十三章,从儿童的心理;学习的性质和原则;普通教导法;卫生习惯;游戏与玩物;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小孩子为什么怕和哭;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小孩子怎样学习待人接物的;怎样责罚小孩子;怎样使小孩子的经验格外充分些和为儿童造良好的环境十三个方面探讨了生命成长的历程、父母的职责及儿童的养育。陈老先生还在这本书中附录了他五次论述“怎样做父母”这个问题,应该说书中包含了很多的精辟见解和陈老先生育子的实践经验。该书出版的时候,陶行之为他作了“近今最有价值的专著,”“愿天下父母共读之”的序。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详细地讲述了家庭教育的诸多原则,从一个过来人的视觉,结合其他父母的经验教训来谈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进行教育,十分切实可靠。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所见、所闻、所感的案例,无疑是想通过各种案例的表面,触动父母去思考——好父母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作者没有向我们大量介绍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技能、照顾孩子生活的好方法,而是不断的提醒我们,孩子是一个人,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想法不成熟、他们的情感很依赖,但他们和大人一样需要心灵的沟通和关爱。在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后,父母应该怎样帮助他们成长,解答他们的困惑。不仅要让孩子学会正确审视自己、关爱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也要让他学会正确评价他人、关爱家人、同学以及其他需要关心和爱护的人,要用积极、主动、乐观、开朗的心态面对一切。

现在的孩子聪明,活泼,大方,好胜性强,自信心也很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但是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也不听别人的劝告。而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搞不好就会变成溺爱,这对孩子的成长没什么好处。书中的核心观点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认识和尊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倡导“游戏式教育法”。作者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做父母的应遵循这一规律,“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例如作者提出应该给孩子塑泥的机会,小孩子玩污泥,虽有时会污及身上的衣服,却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照今天很多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大大缩减了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和机会,怎不令人感慨!

书中提到“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孩子的观察力和学习能力有时真是超乎想象,在不经意间我们教小孩子一套,而自己做另外一套。这样,孩子的是非观会混淆,对你以后的话也会将信将疑、不会那么采纳听从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耳濡目染到自己的孩子,所以父母必须做好表率作用,教育孩子待人礼貌,首先家长要反省自己为人处世如何?教育孩子不要随手乱扔垃圾,要环保,自己有没有做到?教育孩子尊老爱幼,要礼让,父母自己对待自己的爸妈长辈又是怎么做的,是否尽了孝道?教育孩子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怎么样?父母为孩子做榜样,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要比纯粹的让孩子生厌的口头教育更有说服力,同时你的亲力亲为不只是影响孩子的几分几秒,而是会让孩子受用终生。所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很重要,但以身作则说来简单,实施起来却着实不易,我们自己应在从生活习惯、待人接物方面改掉不良习惯,更称职地为人父母。

书中提到教育儿童要教他们扫除自私自利心理,对于食物不要争多嫌少,对于玩具不要强夺霸占,需善事晓喻,教儿童推己及人,引导他们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养成大气无私的习惯,认识到分享比独占更快乐。

陈鹤琴先生说:“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都要让他自己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能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性质。”“做事的兴趣,愈做愈浓,做事的能力愈做愈强的。”他还经常风趣的说:“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因为“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是帮助孩子自立,是帮助孩子做人,”“孩子要自己做,自己生活,自己从中得到快乐,从做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做是孩子的权利。”陈鹤琴先生的儿子一鸣,一岁半的时候,要自己吃饭,开始时勺子拿不稳,饭菜装得不好,饭菜弄得一塌糊涂。还让不让孩子自己吃呢?陈鹤琴想,自己动手,自己吃饭,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嘴巴也得到相当的滋味,即使做的不顶好,也是必经的步骤。于是陈鹤琴坚持让他自己吃饭,渐渐的一鸣就吃的好起来了。两岁多的时候,已经能够非常熟练地用小锤子把钉子一根根敲进木板里。三岁多的时候能准确地剪出图案,用小喷壶浇花很在行……这些都是做的结果。

陈鹤琴认为,要善于激发孩子做事的主动性,不必要去命令孩子做什么,怎么做。而要启发他自己去想,自己去做,给他自动的机会。幼儿在家庭中被置于高贵的地位,受到十分优厚的待遇,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生活上的一切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总怕孩子累着,怕孩子出危险,当孩子爬来爬去拿玩具时,就急忙把玩具递到孩子手里;当孩子蹒跚着上下楼梯时,总担心孩子会摔坏,就抱着他上来下去;当孩子用小勺学着吃饭时,总担心孩子吃凉饭会闹肚子,就一口一口地喂到孩子嘴里……对孩子的吃、喝、拉、撒、玩家长照顾的无微不致,至使孩子的手、脚、口、脑等都失去了“用武之地”。看看书上陈鹤琴先生分析家长包办代替的害处:“一是剥夺了孩子肌肉发展的机会;二是养成了孩子怠惰的习惯;三是养成孩子不识世务,不知劳苦的习惯;四是阻止儿童发展独立自主的精神。”“叫小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难,须在他的能力以内而仍非用力不可。”

父母应该利用休息时间,多带孩子到外地进行旅游、爬山、野外训练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开阔视野,陶冶情操,锻炼身体,锤炼坚强的性格,培养对大自然、对人类的博爱之心;从中孩子也会渐渐懂得许多道理,真切的认识到自然与生命的价值,感受到人生的奥秘,开始对理想的追求,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孩子能够切实提高自己;培养孩子自身独立生存、自力更生的能力,同时磨练孩子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忍耐力。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参加朋友聚会、活动,让孩子尽量多接触人,多接触陌生人,以提高孩子的沟通技巧,交流能力;培养孩子如何为人处世;提高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在选择朋友的时候,多交诤友,少交或不交损友;增强自信感。另外,孩子通过多与人交往,察言观色,见机行事,提升孩子谈吐的同时更能够提高孩子观察生活,分析事务的能力。

针对孩子独自睡觉一事,陈先生这样说到——“做父母的不应当因为小孩子不肯独自睡就去抱他,也不应当听他哭不去睬他,应当用种种方法去安慰他使他独自睡去。假使让他去哭而不去安慰他,他虽然因为哭的疲倦会睡的,但是他的心境是很不安宁的。让他哭一阵子,过去抱抱他歇一下,如此几个晚上就能独睡了,一方面使他知道他应当独自睡的,一方面使他心里觉得很安宁,这种方法是宽猛并济的,比较纯用硬逼的方法是好得多了。”

对于孩子的提问,书中说——“我们做父母的不要拒绝小孩子的问题,也不要以‘有问必答’的方法对付他。我们应当利用他的问题来实行我们的理想教育。”如何利用问题来施行教育呢?书中举了个例子——5岁的孩子同父亲去散步,看到有个小孩放风筝,就问父亲那个小孩在做什么。父亲说你要去看看吗,就同孩子一起过去看。走到近前,父亲说那个在空中的真好看,你看那小孩子手里拿了什么东西,要走近看一看吗。孩子离开父亲走到那个小孩子旁边,看到了他手里的线,回来告诉父亲是线。父亲又问你要同那个小孩子那样做吗。孩子说要,父亲就领他去买了纸竹等材料,回家做了个风筝给他,第二天一同去放风筝。这比起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不知要好多少倍。

对于阅读的评述,可谓点中做父母的死穴——陈先生在东京,看见黄包车夫在没有生意的时候看报纸,还是英文报,并且告诉陈先生报上说现在上海霍乱很厉害。不禁感叹道“一个黄包车夫竟然也爱看报,这种习惯多么好!这种习惯,影响着小孩子多么大!试问我们中国的家庭怎么样?我们的社会怎么样?不少受过教育的男女除了学校之后,对于看书,也都没有大的兴味,好像书是属于学校的,于本身的职业,于本身的修养,于本身的娱乐,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实在要叹有许多人对于世界大事的认识程度是非常浅陋的,就是对于国内的事,也不甚关心,什么各种科学上的新发明,史地上的新发现,都置若罔闻。这种环境,怎样能引起小孩子喜欢看书阅报呢?”

书中用整章篇幅讨论对孩子的体罚问题,他的结论是:如果做父母的自身受过良美教育并能施良美教育于子女的,体罚当然可以免用。但是普通的父母虽不应常常鞭挞孩子,然有时也可能用到。如果能用别的良法指导孩子那是最好不过,如果不能用别的良法而不得不用体罚,也要善用。陈先生非常忧虑一般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样责罚孩子,以致损害孩子和自己的人格。他详细列出了责罚小孩子的条件,真的是用心良苦。

不成功的父母有许多不成功的原因,成功的父母都是在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中周而复始锻炼而成的。

《家庭教育》摘抄:

善良的父母往往能造就善良的子女,优秀的子女往往拥有让人尊重的父母,他们做人成功,他们言传身教,他们宽容大度,他们诚实坚毅。庸人和伟人的差距很大,而二者的父母其实都是普通人,所不同的是,一个注意了身教的细节,一个没有注意到。

知识之丰富与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

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

小孩子是好游戏的,是好模仿的,是好奇的,是喜欢成功的,是喜欢野外生活的,是喜欢合群的,是喜欢别人赞许的。

小孩子生来都是好的,即使不好,也是父母影响他的,不是他的过失。

大来学得不好,这又是环境的影响,教育的效果。小孩子实在不负什么责任的。

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的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

不仅言语行动,你要以身作则。就是你的态度,你的思想,也要以身作则。你是一个悲观的人,看事物都用悲观的眼光去看,那小孩子的态度也一定是悲观的;若是你的态度是乐观的,那小孩子的态度也会乐观的。

好动是经验的原动力,是知识的发动机,我们要让小孩子去运用双手,睁开双眼,张开耳朵,与大自然、大社会发生接触,获得具体的经验。

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小孩子只喜欢两桩事,一桩是吃,一桩是玩,玩比吃还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