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四)

 淄水渔夫 2012-08-03
六腑的阴阳气血失调

胆的病机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助脾胃的腐熟运化功能。胆汁生成于肝之余气。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受肝的疏泄功能的控制调节,所以胆汁的分泌和排泄障碍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胆汁的分泌排泄障碍,多由情志所伤,肝失疏泄而引起,或因中焦湿热重蒸,阻遏肝胆的气机,致使肝胆郁热化火,胆汁排泄失调。

胆病的临床常见症状有寒热往来,口苦、胁痛、黄疸等。其发生机制如下:

寒热往来:外邪客于足少阳胆经,由于少阳为枢,外出于阳则发热,内入于阴则恶寒,故见寒热往来之证。

口苦:为胆气上逆,胆液上泛所致。

胁痛:胆位于右胁下,胆的经脉循行于两胁,若肝胆气机不畅,经脉阻滞,气血流通不利,即可发作胁肋胀满疼痛。

黄疸:为肝胆疏泄失职,胆液排出不循常道,逆流于血脉,泛溢于肌肤所致。

胃的病机

胃为“水谷之海”,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以和降为顺。

胃的病机,主要为胃的受纳和腐熟水谷功能障碍,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等病理变化。导致这些病理变化原因虽多,但从胃的本身来说,主要有胃气虚、胃寒、胃热和胃阴不足等。

胃病常见症状及其发生机理:

嗳气、呃逆、恶心、呕吐:多由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为嗳气、恶心、呕吐等。

胃脘胀痛:多由情志抑郁,或宿食停滞,从而导致胃气郁滞,和降失职,气机阻塞不通,不通则痛,故发胃脘胀满而痛。

消谷善饥:多由胃热炽盛,腐熟功能亢进,水谷消化加速所致。

胃脘嘈杂:多由胃热(火),或胃阴亏损,虚热内生,胃腑失和所致。

纳呆食少:多由胃气虚弱,腐熟功能减退,和降失职所致。

小肠病机

小肠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也即是接受经胃初步消化而下行的水谷食糜,进一步消化吸收,把水谷精微转输于脾以营养周身,并把剩余的糟粕和水液,下注于大肠或渗于膀胱而排出体外。

一旦小肠的生理功能失调,如失于受盛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则可见食下则腹痛,泄泻或呕吐等症;如其化物作用减退,则可出现食后作胀、便溏、泄泻和完谷不化;如其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则可见清浊混淆,吐泻交作,腹中剧痛等症。

小肠病临床常见的症状有泄泻、尿赤灼痛等症。

大肠病机

大肠的生理功能是传导糟粕,也就是接受小肠传送下来的糟粕,吸收其中剩余水分,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因此,大肠的病变,多表现为排便的异常。

大肠的传导失司,可由湿热或寒湿之邪,或由饮食所伤,食滞不化等因素所致;湿热、寒湿与大肠之气血相博,气滞血瘀可致下痢赤白粘冻、里急后重;脾胃运化失司,脾肾气虚不能固摄,则可引起便秘或大便失禁,甚则脱肛。

大肠失于传导而致便秘等,可由阳明实热燥结,胃气下降,肺气壅盛于下而失清肃引起;也可由阳虚不运,中气虚弱,肠液枯涸等因素引起。若大肠传导涩滞不利,阻滞大肠经脉的气血运行,久则积瘀成痔。若湿热结于大肠,营气不行,逆于肉理,卫气归而不得复返,则可使局部肌腠发生肿胀疼痛,以致肉腐化脓,发为肠痈。

大肠的临床常见症状有热泻、便闭、痢疾、肠垢、痔、肠痈等。

膀胱病机

膀胱为贮存和排泄尿液的器官,其经脉络肾,与肾构成表里关系。

膀胱的生理功能失常,主要在于膀胱气化不利,亦即是肾的气化功能失司,多表现为排尿的异常,如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困难,甚则尿闭,或见遗尿,小便失禁等。

三焦病机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焦、中焦、下焦之合称。三焦是气和津液的升降出入道路和气化的场所,所以一般认为:三焦的气化可以概括全身脏腑经络的气机升降出入和脏腑经络的气化功能。

肺的通调水道失常则上焦气化失司;脾胃的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可归纳为中焦气化失司;肾和膀胱的蒸腾气化失常,肠的传化糟粕功能异常,归结为下焦气化失司。

脏腑病机,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脏腑的生理功能紊乱及其阴阳、气血失调的内在机理。

脏腑病机之说,首见于《内经》,指出了不同病证的归属。以后,随着脏腑辨证的发展,临床医疗经验的积累,进一步充实和提高了脏腑病机的理论,成为临床辨证论治的主要基础理论。

五脏的阴阳、气血,是全身阴阳、气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脏的阴阳和气血之间的关系是,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和阳,均有温煦和推动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故阳和气合称为“阳气”;血和阴,均有濡养和宁静脏腑组织及精神情志的作用,故阴与血合称为“阴血”。但是,从阴阳、气血和各脏生理活动的关系来说,阳和气,阴和血又不能完全等同。一般来说,脏腑的阴阳,代表各脏生理活动的功能状态,脏腑的气血,是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各脏之阴阳,皆以肾阴肾阳为根本,因此各脏的阴阳失调,久必及肾;各脏之气血,均化生于水谷精微,因此各脏的气血虚亏,与脾胃气血生化之源关系密切。

由于五脏生理功能各有特点,因此各有所侧重;,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功能失调;,即脑、髓和骨、脉、女子胞的功能失调。

奇恒之腑的病机

脑的功能失调

脑是人体极为重要的器官,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眼、耳、口、鼻、舌的视、听、嗅、味等感觉,以及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均是脑的生理功能。

脑是髓汇聚而成,故又称“髓帝”。脑髓是肾之精气所化生。所以,肾之精气亏虚,精不生髓,髓虚不能充脑,脑髓空虚,即能导致脑的功能失调或减退,而见神识衰弱,智力减退,视、听和言语应答迟钝,肢体不便或痿弱不用等病理表现。

脑的病变,多由老年精亏、或素体虚弱、或用脑过度,或久病不复、肾精亏虚所致。脑的生理活动,全赖于气、血、津液和水谷的充养。因此,心、肺、脾、肝、肾等的生理功能失调,均可引起脑的功能失调。

髓与骨的功能失调

髓居骨中,包括骨髓、脊髓和脑髓。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营养骨骼,使其生长发育;充养脑髓,使其充盈,保证神识活动的正常发挥。

髓的病变,常由肾精不足或水谷精微亏乏,精无以生髓所致。其病理表现是髓虚则骨失养,可见骨骼软弱,屈伸无力,或易于碎折;髓虚则无以充脑,脑髓虚亏,则神识衰弱。

骨为人体重要的支架,骨内藏髓,髓能养骨,故骨之生长和功能,取决于肾中精气的盛衰。

骨的病机,主要表现于骨弱失养,痿软无力或变形。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水谷失养。

脉的功能失调

脉为血之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脉道以通利为顺。津液枯涸、脉失濡养,痰浊内阻、气机不畅,或寒凝瘀阻等,均可引起脉道不利,而致气滞血瘀,从而引起气滞血瘀之处的疼痛、肿胀或麻木,甚则出现局部肌肉萎缩,坏死等。

女子胞的功能失调

女子胞,又称胞宫,即是子宫。女子胞的生理功能是主月经和孕育胎儿,故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失调,主要表现在经、带、胎、产的异常。

导致女子胞生理功能失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 气血失常,胞宫功能失常。

血热,肝不藏血或疏泄太过,热扰血液,迫血妄行;气虚,脾不统血,冲任失于固摄,均可导致月经先期、量多,行经期延长,甚则崩漏等病理表理;若血随气火上逆,则可见经行吐衄,产生倒经。气滞、血瘀;或气血不足,或阳气不足、下元虚寒、胞宫虚冷,则可导致血行涩滞,而见月经后期、经行血量过少,痛经或闭经,或为症瘕等病症。寒湿或湿热下注胞宫,可引起胞宫生理功能失调。湿热下注胞宫,则可见黄赤带下,或崩漏;寒湿阻滞胞宫,可致痛经、闭经或白带等。

2.心、肝、脾、肾功能失常,胞宫的功能失常。

心、肝、脾、肾功能失调,不仅可以引起气血的失调,而且,还可以导致胞宫的功能失常。如因思虑伤心,心血暗耗,营血不足,血海不充,则易发生月经不调、经闭、不孕等病症,如中气虚陷,升举之力减弱,胞宫因而下垂脱出,则为阴挺等。

3.冲任失调,胞宫功能紊乱。

冲脉和任脉均起于胞中,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的气血充盈,乃是胞宫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受寒饮冷,则血凝气滞;邪热内扰,则迫血妄行;痰湿下注,则经脉气血失利;情志抑郁,则气滞血瘀;大怒,则气逆火动,血行妄乱;劳倦过度,则伤气;气虚则血失统摄等,凡此种种,均可造成气血失和,运行失常,从而导致冲任失调,胞宫功能紊乱。

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

心的阴阳气血失调

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脏器,被尊称为“君言之官”。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这是心阴、心阳和心气、心血协同作用的结果。

心阳、心气的失调,主要表现为心的阳气偏盛和心的阳气偏衰两个方面。

心的阳气偏盛,即心火旺。一般可发为两类,凡由于邪热内蕴,痰火内郁或由于情志所伤,五志过极化火所致者多属实火;劳心过度、耗伤心阴心血,或由全身之阴血不足,而致心的阳气相对亢盛者则多属虚火。心的阳气亢盛可导致躁扰心神,或血热妄行,而导致各种出血,或心火上炎或下移。

心的阳气偏衰,即是心的气虚和阳虚。多由于久病耗伤,或禀赋素虚,或年高脏气衰弱所致。主要表现为心神不足,血脉寒滞及心气虚衰。

心阴、心血的失调,主要有心阴不足、心血亏损,以及血心瘀阻等。

心病常见症状及其发生机理

心悸怔忡:多因心阴、心血亏损,血不养心,心无所主,而悸动不安;或因心阳、心气虚损,血液运行无力;或因痰瘀阻滞心肺,气血运行不畅,心动失常所致。

心烦:多由于心火炽盛,心神被扰;或心阴不足,虚火扰心,以致神志浮动,躁扰不宁所致。

失眠、多梦:多由心阳偏亢,阳不入阴,心神不能入舍所致。但有虚实之分。实则为邪热、痰火、扰动心神,神不安藏;虚则为心阴心血亏损,阴不敛阳,血不养心,心神浮越,失于敛藏所致。

健忘:多由心的气血虚亏,脾气不足,肾精不充,髓海空虚,心神失养,神志衰弱所致。

喜笑不休、谵语、发狂:皆由心火亢盛,或痰火上扰,或邪热内隔心包,而致神识昏乱。

昏迷:多由邪盛正衰,阳气暴脱,心神涣散;或因邪热入心(逆传心包),或痰浊蒙蔽心包等所致。气火上逆,气机逆乱可致气厥,亦可因心神暂时涣散而出现昏迷。

心前区憋闷疼痛:多由胸阳不振,或为痰浊、瘀血痹阻,心脉气血运行不利,甚或痹阻不通所致,此属“真心痛”范畴。

面唇爪甲紫暗:心阳虚损,或寒滞血脉,血行瘀阻不畅所致。

面色苍白无华:心气心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苍白而无光泽。

脉细弱无力,或结代,或细数,或散大数疾,或虚弱无力,或迟涩:均为心主血脉功能失调的反映。

肺的阴阳气血失调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朝百脉以助心推动血液的循行,通调水道以促进津液的输布和代谢。肺气尚能宣发卫气于体表,以发挥其温煦肌肤,保卫肌表的作用。

肺气宣发和肃降失常,多由外邪侵犯于肺和肺系,或因痰浊内阻肺络,或因肝气太过,气火上逆犯肺所致。亦可由于肺气不足,宣发和肃降无权,或肺阴亏虚,燥热内生而致宣发和肃降失常等。

肺气虚损,即肺气虚,多因肺失宣发和肃降,久病不愈,伤及肺气;或劳伤过度,耗伤肺气;或久咳伤肺,以致肺气虚弱。

肺阴不足,主要包括肺的津液不足和阴虚火旺。多由燥热之邪久留,或痰火内郁,或五志过极化火等耗伤肺阴所致。

肺病常见症状及其发生机理:

咳嗽:为肺的呼吸功能失常最常见症状之一。主要由于肺气失宣,肺气不时上逆所致。

气短:多由肺气虚损,呼吸功能衰减所致。

哮:多由痰气交阻,气机升降出纳失常,肺系气道阻塞不畅所致。

喘:多由肺热蕴盛,气机壅阻或肺肾两虚,肾不纳气所致。

胸闷疼痛:多由风、寒、燥、热之邪,或痰、瘀、水饮等壅遏肺气,气机阻塞不通,或肺络为邪所闭,气血滞涩不畅所致。

咯痰、咯血:多由肺失空肃,水津气化输布障碍,聚而成痰,或因脾虚,痰湿内聚上泛所致。咯血多为痰热化火,肝火犯肺,灼伤肺络所致。

声哑失音:多由外邪犯肺,肺气失宣,声道不利,而致声哑失音。或由于肺虚阴津不足,声道失于滋润而致声哑失音。

鼻衄:多由肺胃蕴热,或肝火上炎,灼伤肺之脉络,热迫血妄行所致。

自汗:多由肺气虚损,卫阳不固,腠理疏泄,津液外泄所致。

脾的阴阳气血失调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将水谷化为精微,运化水液,输布津液,防止水湿的产生。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于脾的阳气,故“脾宣升则健”。脾主升清、主统血。脾的阴血,对于脾的运化功能所起的作用,远逊于脾的阳气。

脾阳、脾气的失调,脾的阳气失调,主要为脾阳、脾气的不足,而致健运失职,气血生化无权,或内生水湿痰饮,甚则损及肾阳,而致脾肾阳虚;或脾之阳气不足,升举无力而致中气下陷;或气虚统血无权,而致失血。故脾的阳气失调主要引起脾气虚弱,脾阳虚衰及水湿中阻等病症。

脾阴的失调,即脾阴虚,是指脾脏阴液亏虚不足。多由病久或热病期耗伤脾胃之阴液所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