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印刷层级研习国内报纸印染产业的情况和进境

  2012-08-03

  报纸总印张持续快速增长的支撑,是报纸广告量的持续增长。1993年全国报纸的广告收入为37.71亿元。1994年为50.54亿元,至2004年达到230.7亿元。10年增长了3.6倍,与报纸印刷总印张数增长3.38倍基本相等。

  1994-2004年,10年全国出版报纸种类没有增加,总印张增长3.38倍。其中10年报纸期发份数累计增长58.9%,主要是报纸平均每份张数的增加。1994年全国报纸平均每份张数为1.22张,2004年达到3.79张。全国有不少报纸每份只有一张、两张,但也有很多报纸每份是6-10张,有些还在向厚报发展。

  1993-2004年报纸印刷总量、耗用新闻纸及广告收入情况。

  近两年出现波动,统计数据有疑问从上列表中可以看出,报纸总印张在1997-2003年的7年中,每年的增幅都在17%左右,2004年突然降到10%,较上一年度下降了5.76%,降幅较大,但一年有10%的增长,也不算低,也属正常。去年下半年报纸发行不理想,广告量下降较大,是影响报纸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去年下半年的影响,延续到今年,依然没有起色。预计今年报纸的总印张不会有太大的增长,全国平均下来,预计就是有增长,也可能是在5%左右,是近15年最低的。我认为这是不正常的低迷现象。原因何在有待大家探讨。

  目前,我们遇到一个比较特殊的问题,形成对近两年报业形势截然不同的看法。今年8月31日,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2004年全国各种印刷业务完成的基本情况,现将涉及报纸印刷部分的情况摘录如下:“2004年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2100.9亿印张,折合用纸量为486.19万吨”。其中“报纸用纸量占72.31%”,“全国共出版报纸1992种,平均期印19521.63万份,总印数402.4亿份,总印张1524.8亿印张,定价总金额252.66亿元,折合用纸量350.7万吨”,“总印张增长23.41%,定价总金额增长5.3%”,其中“全国性报纸总印张增长5.13%,省级报纸总印张增长25.21%,地市报纸总印张增长28.35%”。

  上述数字,与我们掌握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1993年至2003年国家每年公布的数字,与我们的推算都是吻合的,本文所列表中报纸印刷的数字,都是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2004年公布的总印张数,较上年增长23.41%,比我们推算的增幅高出13.41%。因此,我们对各省级报纸印张增长25.21%有怀疑,地市报纸增幅更令人难以想象。地市级报纸总印张2002年较上年增长5.91%,2003年较上年增长8.8%,2004年突然达到28.35%,这可能吗特别是反映在新闻纸用量上,按去年总印张数反复计算,结合今年上半年召开的纸报会议上双方的核对,2004年全国新闻纸用量不足310万吨,较国家公布的350.7万吨,相差40多万吨。

  今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印刷统计办法有所变动,六月份我们已知统计的大致情况,几个月来,多次与总署统计部门联系,反映我们的怀疑和意见。总署统计部门对公布的数字也有疑问,希望我们共同核查清楚,否则将无法认定2005年数字的真实性。此数字如不查清楚,将影响明年新闻纸产供销的安排,甚至会影响纸价的变化。明年一、二月份我们将与全国报纸印刷厂共同努力将2004、2005年的报纸印刷总量核查清楚。

  中国的日销售量是按全国日报的日平均发行份数计算的。表中所列日本、美国日销售比中国低,但耗用新闻纸量大,是因该国大部分报纸的每份张数,都多于我国报纸的平均张数。另外,由于中国的人口多,所以每千人拥有报纸的份数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而且还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美国是我们的3.8倍,德国是我们的4.6倍,日本是我们的9倍。但日本在1994年的日销售量即为7100万份,10年未动,我们会逐步赶上来的。报纸的发行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发展的。在没有任何媒体能取代最方便最便宜的纸媒体的情况下,中国报纸的出版、印刷、发行,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已成为一个报纸印刷的大国,但还不是强国。

  对报纸印刷厂发展与建设的建议(一)加强软件建设,不断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过去10年,报纸印刷经历了一个高增长期,印刷压力较大,各厂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用在硬件印刷机的改善、增长和提高上,这是十分必要和完全正确的。但相对来说,对软件的完善和建设重视不够,发展缓慢。这10年国际印刷业,随着各种硬件对操作和监控向数据化的发展,整个印刷工艺在应用和管理上,开发了一些相应的管理软件,逐步实现了全工艺流程和经营管理的数字一体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员,增强了各个环节的透明度,堵塞了漏洞,形成了规范化、高效率的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

  建议趁今后几年印量不十分紧张的间隙,下大力量抓一下软件建设。

  首先是印前的软件,有些厂还在用七、八年以前的老软件,建议该升级的升级,该补充的补充,立足于为编辑部服务,努力保证新闻出版的时效性、准确性、安全性和质量的合格,同时为后部工序制版和印刷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提供支持。软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印厂的流程监控和经营管理。这十几年我们的生产设备逐步向数字化发展,而我们对生产任务,给各工序的指令,工艺过程的监控,原材料的消耗,生产结果,人力安排及成本等,大部分印刷厂仍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没有充分利用生产设备已有通道和接口,不仅效率低,漏洞多,而且大家都很累。建议全行业积极推动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上马,因为各单位都已具备了基本的条件,不论是否上了CTP、数码打样、CIP3等,都可以上。在软件建设上的投入远远低于在硬件上的投入,软件建设搞好了,等于间接地增加了硬件能力,同时可以提高效率,节省人力,降低成本,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是走向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必由之路。

  (二)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建设现代化印报企业。印刷厂是有人、财、物、产、供、销,可以独立生产的经济组织,迟早要脱离事业单位,走向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多少年来我们都强调印刷厂的首要任务是要完成报纸出版的任务,要保证时间,保证质量,保证不出差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